DB44/T 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DB44/T 2209-2019 DB44/T 2209-2019 Good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tea garde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起草人:
- 周波、唐劲驰、操君喜、唐颢、黎健龙、陈义勇、刘嘉裕。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GoodregulationsofecologicalmanagementtechnologyofGuangdongteagarden
2019-12-03发布2020-03-03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T220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周波、唐劲驰、操君喜、唐颢、黎健龙、陈义勇、刘嘉裕。
I
DB44/T2209—2019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与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选址与基础规划、生态位配
置、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水土保持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控、自然灾害防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广东生态茶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HJ/T332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NY525有机肥料
NY/T853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茶园ecologicalteagarden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配置生物种类,综合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
件进行茶叶生产,并采用生态调控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控,达到环境优美,茶叶安全优质,生态产品综合
供给能力强的茶园。
3.2
茶园生态位teagardenecologicalniche
指某个种群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时空位置、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及其与相关种群的关系和作
用。生态位配置就是根据每一种群在茶园中的角色和地位,分配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发挥特定的生
态功能。
3.3
茶园立地条件teagardenlandoccupationcondition
影响茶园各生物种群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因子。
4选址与基础规划
1
DB44/T2209—2019
4.1选址要求
4.1.1区位条件
选择生态适宜区,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与城镇、工业区、高速道路等距离1000m以上,并在必
要的条件下设置适当的隔离带。
4.1.2产地环境条件
土壤、灌溉用水、空气质量应符合GB15618、HJ/T332和NY/T853标准的要求。
4.1.3立地条件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在5.5~6.5之间;周边有灌
溉水源保障。
4.2基础规划
4.2.1功能区划分
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条件,兼顾适宜性和美观性的原则,进行功能区划分。具体根据
茶园所处条件,可包括生产区、观赏区、隔离区、防护区等功能分区。
4.2.2基础设施规划
根据茶园地形,适当规划干道、支道和田间工作道,也可适当建设轨道运输线;根据茶园规模建设
配套工具房、加工用房、鲜叶摊放点等。所有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同时考虑方便和美观的原则。
5生态位配置
5.1生态位规划
5.1.1种类规划
茶园除茶树以外,应至少配置3种~5种以上植物类群,每种植物类群面积应不小于茶园面积的2%~
5%;宜人工引入部分茶园有益生物,不应引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物种。经济林木、水果、观赏植
物、观赏动物、功能性动植物多种组合交互搭配,功能性与美观性协调组合,主次分明。植物种类宜选
择适生的本地物种,各类推荐生物种类参见附录A。
5.1.2垂直结构规划
在垂直结构上应规划3个~5个以上物种生态位,形成“乔(木)-灌(木)-家禽、昆虫-草-土壤动物”
等不同层次结构。
5.1.3水平结构规划
水平结构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合理布置生产茶园、缓冲带、防护林、遮荫树、行道树、名贵
经济林木、景观茶树、景观树木、景观花草、动物昆虫等。不同类群可重叠交叉。
5.2功能规划与数量配置
5.2.1生产茶园
2
DB44/T2209—2019
生产茶园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50%~80%,茶树品种以早、中、晚生品种按适当比例进行搭配种
植。
5.2.2功能性物种
功能性物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
——缓冲带:周边有农田、省道、国道等需设置缓冲带,宽度20m~50m以上,景观类和经济类植
物品种搭配;
——防护林:在山脊、风口或茶园上方应设置防护林带,宽度5m~10m,以植株高大,抗风力强,
生长快,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为佳;
——遮荫树:生产茶园内种植遮荫树,每公顷75株~120株为宜,宜选择树体高大,根系深,分枝
部位较高,秋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品种;
——绿肥类: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等生产茶园空地宜适当种植绿肥,绿肥种类参见附录B的表
B.2;
——天敌类:茶园内适当放养寄生或捕食性天敌;
——有益土壤动物:茶园内适当放养蚯蚓等有益土壤动物,并为其营造适宜生长环境;
——名贵经济林木:不同功能区域内可穿插适当种植名贵经济林木,以提高茶园总体经济效益。
6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
6.1茶苗种植
6.1.1茶园开垦
坡度20°以上宜修筑梯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宜设置隔离沟,沟深80cm~
100cm,宽100cm~200cm。
6.1.2茶苗种植
宜开沟施底肥种植,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茶苗品种特点确定,第二年开始少量多次追肥,
促进茶树生长。
6.2茶树修剪
根据不同茶树类型和茶树生长阶段,选择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修剪方式。
6.3鲜叶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适时采摘,采留结合。
6.4加工及包装
加工及包装过程应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防止茶叶产品二次污染。
7水土保持管理
7.1灌溉
灌溉宜因地制宜采用喷灌、滴管系统,或者水肥一体化系统。
3
DB44/T2209—2019
7.2排水及雨水蓄积
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蓄水池每公顷建造1个~2个,容量10m3~50m3,蓄
水池可结合沤肥池,沤肥池需做好防臭措施。
8土壤管理
8.1土壤监测
定期检测土壤肥力水平、pH值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宜每2年~3年检测一次。重金属检测结果应符
合GB15618的要求。
8.2土壤改良
pH值低于3.5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2723-2024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2024-09-29
- GB/T 44434-2024 空间环境 流星雷达技术要求 2024-09-29
- GB/T 44349-2024 蜂花粉总多酚的检测 福林酚试剂 比色法 2024-09-29
- GB/T 44566-2024 节水型企业 建材行业 2024-09-29
- GB/T 44549-2024 高温条件下陶瓷材料界面黏结强度试验方法 2024-09-29
- GB/T 17001.5-2024 防伪油墨 第5部分:压敏防伪油墨 2024-09-29
- GB/T 44290-2024 木材与木制品生物碳含量计算方法 2024-09-29
- GB/T 15896-2024 化学试剂 甲酸 2024-09-29
- GB/T 44480-2024 化学品 丽斑麻蜥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2024-09-29
- GB/T 7948-2024 滑动轴承 塑料轴套极限PV试验方法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