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

DB11/T 2191-2023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2191-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25
实施日期
202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C7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山洪和地质灾害

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treatmentofhiddendangersin

floodcontrol—Mountaintorrentsandgeologicaldisasters

2023-12-25发布2024-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19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防汛隐患排查.........................................................................2

6防汛隐患监测.........................................................................4

7防汛隐患治理.........................................................................6

8防汛隐患上报与核销...................................................................7

附录A(资料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8

附录B(资料性)遥感解译点信息表.....................................................10

附录C(资料性)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报告(提纲)...............................11

附录D(资料性)防汛安全隐患登记台账.................................................12

附录E(资料性)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上报记录表.....................................13

参考文献..............................................................................14

I

DB11/T21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地质研究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职业

病防治研究院、北京鑫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坤、胡兰、陈昌彦、张长敏、张琦伟、张浩、陈新华、高维兵、李刚锋、李

峰、张强、杨良权、王洪超、胡晓静、许红林、张建坤、顾杰、刘端阳、张立梁、赵宏萌、王建丰、汪

建成、穆宇峰、杨祁、桂德春、刘英君、赵忠鑫、宋健。

II

DB11/T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山洪和地质灾害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防汛隐患排查、防汛隐患监测、防汛

隐患治理、防汛隐患上报与核销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8509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DZ/T026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675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

SL762山洪灾害预警设备技术条件

SL767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SL/T778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DB11/T152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技术规范

DB11/T1677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DB11/T2043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

DB11/T2044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洪灾害flashflooddisasters

山丘区由于降水引发的溪河洪水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来源:SL762—2018,2.0.1]

3.2

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

1

DB11/T2191—2023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

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来源:DB11/T1524—2018,3.1]

4基本要求

4.1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

a)制定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计划;

b)建立或更新管辖范围内的山洪流域台账和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实施分类、动态管理;

c)根据排查结果编制年度监测和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d)治理工作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与复查。

4.2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单位应在每年汛前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并完成隐患治理工作。若不能及时

治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度汛措施。

4.3隐患排查宜以专业队伍为主体,以流域沟道或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

4.4隐患排查宜采用资料搜集、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必要时可选用无人机航拍、

勘探、测试和试验等方法,实施勘探和原位测试不应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

4.5隐患排查应以现有山洪流域台账和地质灾害隐患台账为排查重点。

4.6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应按照SL767执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执行按照DB11/T2044执行。

4.7防汛隐患监测、隐患治理工作应根据隐患实际情况有序开展。

4.8隐患监测应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监测工具和通讯设备。

4.9监测信息应建立全流域或区域共享机制,各类监测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应保持畅通。

4.10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单位,发现成灾前兆,可临时封闭相关区域、管制社会交

通并及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待隐患消除或确保安全后,方可解除封闭、开放社会交通。

4.11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防汛隐患排查

5.1防汛隐患排查内容

5.1.1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a)跨沟道路或桥涵、塘堰坝,应排查其位置、类型、承洪能力、过水面积、阻水情况以及现有防

治措施的有效性;

b)沟道和滩地人类活动占地,应排查沟道和滩地的两侧施工、厂房、建筑、道路等占地面积、阻

水面积等情况;

c)其他隐患要素,应根据流域沟道特征及处于沟道束窄、急弯、低洼地等保护对象情况。

5.1.2泥石流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a)核查影响泥石流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条件、水土流失、人类工

程活动等;

b)核查流域内泥石流松散物源量的变化情况,包括流域内新增滑坡、崩塌和人工弃渣(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等)等数量、规模、稳定性及分布情况,估算物源量变化;

c)核查新近泥石流发生情况,包括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时间、规模、危害和灾情等;

d)核查泥石流的流域内部和沟口等危险区及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

e)核查泥石流的沟床堵塞程度、堵塞体分布和类型等特征;

2

DB11/T2191—2023

f)核查既有防治措施的现状。

5.1.3滑坡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a)核查影响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状况、水文条件、人类工程

活动等;

b)核查滑坡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危险区内人口和建构筑物等变化;

c)核查既有防治措施的现状;

d)重点核查滑坡隐患点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包括滑坡体上地表裂缝、位移和建构筑物变

形等宏观特征。

5.1.4崩塌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a)核查崩塌发生情况,包括次数、时间、规模、诱发因素、崩落范围和灾情等;

b)核查影响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如地形地貌条件等;

c)核查崩塌堆积体的厚度、形态、范围和体积等变化情况;

d)核查崩塌威胁对象变化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其对危岩体或崩塌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等;

e)核查既有防治措施的现状;

f)重点核查崩塌危岩体变化情况,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以及临空面等变化情况。

5.1.5地面塌陷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a)核查影响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包括地表水特征、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洞穴的空

间发育和充填变化等;

b)核查地面变形特征的变化情况,包括塌陷范围、塌陷裂缝规模、塌陷坑平面范围和深度、塌陷

坑周边有无新裂缝产生和塌陷壁有无坍塌等;

c)核查地面塌陷的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

d)核查既有防治措施的现状。

5.2防汛隐患排查方式

5.2.1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采用重点排查和一般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重点排查受威胁的村

镇、人口聚集区、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矿企业、重要交通干线、各类工程、临时安置区及重点文物保护

区等区域和部位;其他地区为一般排查区。

5.2.2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应按流域排查,对新增山洪灾害隐患应按SL767进行调查与评价。

5.2.3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逐点开展,可参照附录A核查已知隐患点,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按DZ/T

0261进行调查与评价。

5.3防汛隐患排查方法

5.3.1资料搜集

防汛隐患排查应做好资料搜集工作,资料搜集内容应包括:

a)区域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山洪灾害、

地质灾害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

b)已有防治工程、防治措施、监测设施、避险场地和避险路线的现状;

c)山洪和地质灾害评估、勘查、防治设计、监测及山洪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变形活

动特征、周边环境条件等资料;

d)孕灾条件、致灾体和承灾体的变化情况;

e)相关分辨率优于1.0m的遥感影像、多期次中低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5.3.2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