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91-2023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

DB11/T 2091-2023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2091-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30
实施日期
202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091—2023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

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onservationspots

2023-03-30发布2023-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09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目标............................................................................2

5建设原则............................................................................2

6建设条件............................................................................3

7建设流程............................................................................3

8建设内容............................................................................4

9监测与运行管理......................................................................6

附录A(资料性)生境营造和保育设施建设................................................8

参考文献.............................................................................10

I

DB11/T20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夏舫、张曼胤、雷茵茹、王大安、郭子良、李伟、赵欣胜、刘颖杰、

王博宇、闫亮亮、徐晓梅、李妙莲、徐菱婉、沈雪飞、罗圣雪、王金枝、翟夏杰、赵志江。

II

DB11/T2091—2023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生态保育小区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条件、建设流程、建设内容、监测与运行

管理等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生态保育小区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609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

DB11/T1300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

DB11/T1513城市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技术规范

DB11/T1637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

DB11/T1928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保育conservation

通过生境营造、食源和蜜源植物种植、野生动物繁育和栖息设施建设等措施,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进行保护恢复,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过程。

3.2

生态保育小区ecologicalconservationspot

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自然保护地外的区域绿地、林地、草地或湿地等人工营造

环境或自然生境中,划定的用于维持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3.3

植物原生地plantnativehabitat

未经人工移植和引入,植物天然生长和自然分布的区域。

1

DB11/T2091—2023

3.4

生态留白ecologicalself-organizedzone

为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所长期保留的自然或近自然的,并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的区域。

3.5

保育设施conservationfacilities

用于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和重建所采用的生态设施。

3.6

自然教育系统naturaleducationsystem

通过展示系统、自然教育活动和参与式调查监测等多种途径,引导公众认知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

知识,了解或掌握生态调查、监测和保育相关技能,推广生态保育理念的科普系统。

4建设目标

4.1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通过在自然保护地之外建设生态保育小区,弥补在城市绿地和其他人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不足,有效补充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4.2保护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其生境

辅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和北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中

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和易危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及其生境。

4.3丰富人工生境的生物多样性

增加人工营造环境中的生境类型,改善不同目标物种的生境质量,增强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4.4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场所,完善自然教育系统,提升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发挥其生态、社会功能和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建设原则

5.1综合分析、合理布局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物廊道和现有保护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保育目标,科学布设

生态保育小区,优化城市生态空间。

5.2保护优先、科学修复

优先开展野生植物原生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