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28-2017 武汉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DB4201/T 528-2017 Wuhan are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maged mountai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60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28—2017
武汉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2017-06-20发布2017-07-20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28-2017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由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许林、王湛昌、陈宝林、李清源、傅劭、况红玲、魏鸣、徐洪亮、徐建刚、
谢焰锋、姚传武、陈卫东、杨守坤。
I
DB4201/T528-2017
武汉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边坡处理、植被恢复及养护管理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J08-75-1998垂直绿化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破损山体
由于采矿、采石、道路施工、水利建设、自然地质结构不稳定等因素造成损坏的山体(场地)。
3.2
边坡
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形成一定倾斜度的坡面。
3.3
削坡
为防止土质斜坡滑坡或岩质斜坡崩塌,营造植被恢复的条件,而降低边坡坡度的过程。
3.4
滑坡
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3.5
客土
1
DB4201/T528-2017
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质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
土壤。
3.6
挡土墙
依靠墙体重量抵抗土压力和下滑力的砌石或混凝土墙。
3.7
植被恢复
通过人工或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等手段营造出植物长久生长的培育基础,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过
程。
3.8
整地
植苗或播种前清理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以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翻松土壤措施。
3.9
树种配置
营造混交林时混交树种的比例及混交方式。
3.10
造林
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
灌木林的过程。
3.11
垂直绿化
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山体断面、各种构筑物
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4基本原则
4.1安全性原则
应根据破损山体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采取排险、固坡、加筑挡墙等措施,消除山体
滑坡、随时崩塌等隐患。
4.2生物多样性原则
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形成自然演替的植
物群落。
4.3植物种类选择原则
2
DB4201/T528-2017
选择耐干旱、瘠薄、适应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枝叶稠密、自我更新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优
先考虑乡土树种。
5边坡处理
5.1地形整理
对于坡度45°以上陡峭的坡面,通过爆破等技术手段将其修整为缓坡,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对于松
动的岩石,应通过人工排险将其排除,防止滑落。
5.2挡土墙修整
在完成地形坡面整理后,应对整体山体采用削坡平台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防滑坡现象发生。沿山脚、
山腰、山坡高处用当地山石修建高约2m,厚0.8m~1.0m的挡土墙,在挡土墙内预留排水孔。
5.3排水沟整理
5.3.1明沟排水
利用坡地汇水纵横开沟,内外联通,排除积水。
5.3.2暗管沟排水
在地下设暗管或用砖石砌沟,借以排除积水。
5.3.3地面排水
利用场地自然坡面排水至边沟,最后将水汇入自然水面。
6植被恢复
6.1景观栽植
6.1.1植物选择
优先选择种子发芽力强、苗期抗逆性强、易成活的乡土树种,参见附录A表A.1。以马尾松为主,结
合刺槐、复羽叶栾树、枫杨、朴树等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
6.1.2土壤改良
6.1.2.1对场地进行清理,除去较大石块。利用山体被剥离的表土,由运土机配合人力进行表层覆土,
土层厚度约5cm。
6.1.2.2对树穴土壤进行更换。树穴用土按客土、肥料、沙4:1:1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肥料主要为纤
维素含量高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6.1.3树穴开挖
应在表土覆盖之前进行。采用坐标网格法定点放线,在地面上用白灰标志出树坑。树坑采用
50cm×50cm规格,深40cm~50cm,应挖鱼鳞坑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在下坡方向围成一圈,突出
月牙形,整个树坑呈四周隆起、中间凹陷的形状。
3
DB4201/T528-2017
6.1.4栽植
应按照GB/T15776的要求。
6.2三维网喷播
6.2.1坡面清理
清理作业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处和坡顶的棱角修整呈弧形,尽可能平整,使凸凹度平均
为±15cm,最大不超过±30cm。在坡面上开横向槽,增加三维网附着力。
6.2.2铺网、钉网
网面朝上,贴坡面自上而下进行铺设,上端延伸约50cm,埋于土中压实。相邻网面相互搭接,搭
接宽度不少于10cm。在坡脚、坡顶、搭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T 1042-2009 白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2009-03-09
- DB13/T 1049-2009 农产品生产记录规范 果品 2009-03-09
- DB13/T 1007-2009 在用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及校验 2009-03-09
- DB13/T 1043-2009 国槐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2009-03-09
- DB13/T 1037-2009 河北省主要林木品种审定标准 2009-03-09
- DB13/T 1028-2009 无公害食品 草鱼苗种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2009-03-09
- DB13/T 1051-2009 葡萄白腐病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09-03-09
- DB13/T 1033-2009 朱顶红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2009-03-09
- DB13/T 1041-2009 中华金叶榆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2009-03-09
- DB13/T 1040-2009 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