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736-2019 “食安山东”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

DB37/T 3736-2019 "Food Safety Shandong" public brand general evaluation standard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736-2019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05
实施日期
2020-01-05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20.01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736—2019

“食安山东”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

Generalevaluationstandardof“FoodSafetyShandong”publicbrand

2019-12-05发布2020-01-0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736—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依据..........................................................................2

5评价原则..........................................................................2

6评价活动..........................................................................2

7评价机制..........................................................................2

8基本条件..........................................................................4

9评价指标..........................................................................5

10动态管理.........................................................................6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生产领域)评价指标体系....................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食安山东”示范企业(流通领域)评价指标体系...................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食安山东”示范企业(餐饮服务领域)评价指标体系...............16

附录D(规范性附录)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指标体系...................................23

I

DB37/T373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忠祥、张琦、段连友、周广东、张金水、赵龙、崔仁舰、李晓凉、王洋、张

志超、孙良泉、刘欣欣、陈珮珮、魏洁、刘吉洲。

II

DB37/T3736—2019

"食安山东"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安山东”公共品牌的术语和定义、评价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活动、评价机制、

基本条件、评价指标及动态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食安山东”公共品牌的评价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17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的通知》(厅

字〔2019〕13号)

《国务院食安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食安办函〔2014〕20号)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19

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4〕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7〕2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3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安山东”公共品牌

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共同打造的山东省食品产业和食品

安全的整体形象品牌。

3.2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

山东省行政区划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较强、公

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较高、品牌竞争力较强,依据本文件评价并通过认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集中度较高

的集聚区。

3.3

省级食品安全市县

1

DB37/T3736—2019

山东省行政区划内,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到位、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推进、食

品安全状况良好、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较高,依据本文件评价并通过认定的市及县(市、区)。

4评价依据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

制规定》《国务院食安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

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

方案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指导依据。

5评价原则

5.1安全为先

坚持把“四个最严”贯穿品牌建设全过程,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

5.2正向引导

通过开展品牌评价,打造各类食品企业、行业、区域品牌,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公众消费。

5.3企业主责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地位,落实在食品安全管理、守法经营、诚信自律等

方面的责任。

5.4协同共建

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凝聚品牌共建共享合力。

6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包括“食安山东”示范企业和省级食品安全市县两类。“食安山东”示范企业评价对象包

括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生产经营者和集聚区;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对象包括省内具有行政管

辖功能的市及县(市、区)。

7评价机制

7.1总则

评价对象自愿申报,“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由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省食安办”)

认定的社会机构进行评价,并审定发布;省级食品安全市县由省食安办组织评价或委托社会机构进行评

价。

7.2评价方式

7.2.1资料评审

2

DB37/T3736—2019

查看政府及其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相关材料,并进行评价。

7.2.2现场评审

组织专家到申报单位实地查看,并进行评价。

7.2.3舆情调查

通过第三方机构、大数据等方式,对申报单位的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等指标进

行评价。

7.3评价程序

7.3.1“食安山东”示范企业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发布通知、自愿申报、资格审核、满意度调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社会公示、

审定发布等步骤,具体流程详见图1所示。

图1“食安山东”示范企业评价程序

7.3.2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发布通知、印发创建名单、启动创建、中期绩效评估、资格审核、第三方调查、

现场评审、确定验收结果、社会公示、命名等步骤,具体流程详见图2所示。

3

DB37/T3736—2019

省食安委省食安办申报市县(市、区)社会机构

发布通知

接收申请材料提报申请

印发创建名单

启动创建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创建工作

中期绩效评估

自查自评

提出验收申请

接收验收申请材料

不合格

资格审核终止评价群众满意度未达

到80%或创建工作

知晓率未达到85%

或创建工作支持

合格

率未达到90%

第三方调查终止评价

群众满意度达到80%,创建工作知晓率达到85%,创建工作支持率达到90%

现场评审

确定验收结果

社会公示

确定并提报拟

命名名单

会议审定

命名

图2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程序

8基本条件

8.1申报“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的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a)初次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时间在3年以上;

b)连续3年省级及以上监督抽查实物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c)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d)连续3年未发生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e)连续3年未因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f)连续3年未出现经省级及以上媒体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g)单位及其法人无不良信用记录;

h)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5%以上。

8.2申报省级食品安全市县的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4

DB37/T3736—2019

a)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b)连续3年未发生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c)连续3年未发生系统性、行业性的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并造成国外官方对我国相关出口食品采取

封关措施;

d)连续3年未出现经省级及以上媒体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e)当地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对创建

工作的支持率达到90%以上;

f)地方党委政府创建期内未出现因履行食品安全职责不到位被问责的情形。

9评价指标

9.1总则

评价指标包括准入性指标和评分指标两类。准入性指标主要是特定评价对象的特定要求类指标;评

分指标可包括政府监管、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社会共治等三类过程性指标和质量安全水平、技术创

新能力、品牌竞争力等三类结果性指标,在每一类指标下设置具体的评分指标。

9.2评分指标

9.2.1政府监管

包括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落实、政策及监管机制的制定、监管基础设施配备、重点过程的监管等方

面的指标。

9.2.2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

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人员、设备、原辅料及关键环节等的控制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等方面的指标。

9.2.3社会共治

包括行业自律、责任保险、社会监督、科普宣教等方面的指标。

9.2.4质量安全水平

包括实物质量安全水平、公众质量安全感知等方面的指标。

9.2.5技术创新能力

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等方面的指标。

9.2.6品牌竞争力

包括品牌美誉度、品牌效益、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指标。

9.3指标选取

9.3.1总则

评价活动中,应根据不同评价目标、评价对象,选取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并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

9.3.2“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生产领域)评价指标体系

5

DB37/T3736—2019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生产领域)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

9.3.3“食安山东”示范企业(流通领域)评价指标体系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流通领域)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B。

9.3.4“食安山东”示范企业(餐饮服务领域)评价指标体系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餐饮服务领域)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C。

9.3.5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指标体系

省级食品安全市县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D。

10动态管理

10.1“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称号归申报的生产经营者所有,省级食品安全市县称号归申报的市、县(市、

区)人民政府所有。

10.2“食安山东”示范企业和省级食品安全市县称号有效期为三年。其中,“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称

号期满自动失效。

10.3认定机构应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并执行退出机制: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并经查证属实,撤销其命名:

a)示范企业或主要负责人发生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并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b)示范企业或主要负责人发生严重失信或受到刑事处罚;

c)无有效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d)发生较大及以上、影响恶劣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e)存在隐瞒、谎报、缓报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行为;

f)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

g)被省级及以上媒体曝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经查实应负食品安全责任;

h)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过低;

i)生产经营出现异常或停止生产经营;

j)其他对“食安山东”示范企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情况。

——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并经查证属实,撤销其命名:

a)发生较大及以上、影响恶劣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b)隐瞒、谎报、缓报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c)发生系统性、行业性的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并造成国外官方对我国相关出口食品采取封关措施;

d)被省级及以上媒体曝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e)当地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过低。

10.4“食安山东”示范企业和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应按照标准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持续保持示范性和引

领性。

6

DB37/T3736—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生产领域)评价指标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A.1。

表A.1食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说明

准入性指企业基本情

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近3年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标况

建立原材料进货查验制度;依制度对原材料进行

原材料进货查验

原料控制与查验并保留相关记录

管理原辅料及食品相关产品

有固定原辅料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供应商管理

生产加工环境整洁卫生;消毒卫生设施完备;有

防交叉污染措施,且未有交叉污染现象;有防鼠、

生产加工环境控制灭虫措施且有效防止虫鼠侵入;生产加工人员持

有健康证明;生产设备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安全、

易于清洁和消毒

生产加工过关键生产加工过程的监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环节的时

程控制与管测控制间、温度、原料用量控制情况记录

理按照GB2760《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

食品添加剂添加控制准》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和保存食品添

加剂使用记录

生产主体责建立科学合理的出厂检验制度;依制度对产品进

评分指标出厂检验

任落实行检验并保留相关记录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生产过程应用自动化设备

就贮存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符合保证食品安全

贮存控制所需的设备、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得将食品与

贮存与运输有毒、有害物质一同贮存

控制与管理就运输和交付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符合保证食

运输控制品安全所需的设备、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得将

食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运输

建立实施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并保留相关记

不合格产品召回

不合格品管录;定期开展不合格产品召回演练

理未存在使用召回产品(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重

不合格产品处置

新加工情况;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食品质量安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

全管理保障员,且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法规知识抽查考

及人员配备

机制建设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

7

DB37/T3736—2019

表A.1食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续)

指标类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说明

GB/T22000、HACCP体系、

通过GB/T22000、HACCP体系或ISO9000质量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理体系认证,且体系有效运行

的建立及运行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追溯体系能够实现食

立及运行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食品质量安

生产主体责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定

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应急、预警、处

任落实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应急演练、风险排查等,并

机制建设理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采取相关措施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建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

立及落实行自查并保留相关记录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诚信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参加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

实物质量安所执行的企业标准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

全水平标准,设置合理的质量指标,产品分级

质量安全水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第三方机构测算的近3年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公众质量安

平每亿元产值食品质量安

全感知近3年每亿元产值食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量

全投诉举报量

评分指标

信用等级信用等级第三方机构评价的信用等级

研发投入比重近3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技术创新投技术研发机构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情况

入关键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出厂检验设备的先进性

关键设备水平

技术创新能和齐全性

力主导/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

标准制定数量

技术创新产准和团体标准数量

出科技奖励数量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奖励

发明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数量与从业人员的比例

品牌宣传品牌宣传力度在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新媒体上的宣传情况

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质量品

品牌美誉度质量品牌荣誉

牌相关荣誉

品牌价值第三方机构测算的品牌价值

品牌竞争力

品牌效益对消费者投诉的及时响应和处置情况;开展或参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与相关社会公益活动

食品生产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A.2。

8

DB37/T3736—2019

表A.2食品生产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说明

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食品生产加

工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食品生产

产业规模生产经营者数量

产业发展水平加工企业1家以上;食品小作坊示范

准入性指标

及生产主体资质基地:食品小作坊15家以上

食品小作坊全部获得食品小作坊登记

生产主体资质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形成推动区域食品产业协调发展的思

建设规划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基地发

展规划

政策支持

工作经费提供必要食品安全工作经费

出台支持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和推动产

扶持性政策措施

业发展的扶持措施和办法

企业及小作坊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卫

园区布局及卫生

园区环境基地内企业及小作坊建立与所生产产

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

品种类相适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有效

及运行

运行

建立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

风险分级管理机制的

理机制;按规定频次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监管建立及运行

企业合规率95%以上

建立食品安全状况分析评估机制,定

食品安全状况分析评

期开展食品安全状况分析评估并采取

估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评分指标监管机制建设相关措施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