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548-2018 Green food vegetable soybea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3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18-08-28发布2018-09-28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48-2018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世真华龙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钲、朱伯华、钱运国、周国林、朱瑶、张凯、李洪瑜、郑彬、吕慧芳、
夏德斌、田仕本、雷加坤。
I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备耕、
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田园清洁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地区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的生产,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743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菜用大豆
又称毛豆,是指以青荚中幼嫩豆粒作为蔬菜的专用大豆,即在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青
荚大豆。
3.2
早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以内的品种。
3.3
中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100d的品种。
3.4
晚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100d以上的品种。
1
DB4201/T548-2018
4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5.1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选用适宜于本地种植的品种。
5.2早春保护地栽培,选择耐寒性强、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
5.3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和春夏露地栽培,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佳的中熟品种。
5.4秋季露地栽培,选用耐热、抗病、产量高的晚熟品种。
6备耕
6.1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2a以上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
6.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深耕土壤25cm~30cm,耕耙质量应达到土壤疏松、散碎、
细匀。
6.3平衡施肥
6.3.1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3.2每667m2基施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或农家肥2000kg~3000kg、配方肥
(N-P2O5-K2O=13-22-10或相近配方)40kg~60kg。
6.4土壤处理
6.4.1土壤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6.4.2在作畦前,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50g兑水稀释后,拌土30kg,均匀撒施地面,防治
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
6.5作畦
按150cm~160cm包沟起畦,沟宽20cm,畦高20cm~25cm,畦面呈龟背形。
6.6整(建)棚盖膜
早春保护地栽培,可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等设施。在播种前15d,整(建)棚盖膜。覆膜要达
到膜面平整、清洁、完好、四周严密。
7播种
7.1用种量与种子处理
A
7.1.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规定。种子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2
DB4201/T548-2018
7.1.2根据品种不同,每667m2用种量5kg~8kg,播种前用98%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g拌种。
7.2播种期
7.2.1采用保护地栽培时,当棚内土层5cm深处地温12℃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7.2.2大(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
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露地栽培,
早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6月,晚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
7.3播种密度
早熟品种行距30cm~40cm,株距15cm~20cm,每667m2留苗2万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
30cm~40cm、株距20cm~25cm,每667m2留苗1.3万~1.6万株。
7.4播种方式
采取直播,每穴播种2粒~3粒,播种深度以3cm为宜。
7.5喷施除草剂
7.5.1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5.2播种后畦面均匀喷施90%乙草胺乳油1000倍液等芽前除草剂。
7.6覆膜扣棚
在喷施除草剂后,即用微膜覆盖整个畦面。覆膜时做到膜紧膜平,紧贴垄面,用土将膜边压严,畦
面每隔2m用土块压住。然后覆盖棚膜,将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利保温。
8田间管理
8.1破膜放苗
当幼苗子叶顶土后,气温稳定在15℃~18℃时,应及时破膜出苗,并用细土将苗孔四周的膜压紧
压严。
8.2间苗补苗
齐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定苗时每穴留2株壮苗,疏除多余的小苗、弱苗、病苗等。
8.3温度管理
8.3.1棚栽菜用大豆出苗后,晴天适当降温炼苗,棚温控制在白天23℃~25℃,夜间17℃~23℃,
相对湿度75%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大棚(中棚、小拱棚)要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
8.3.2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大棚内小拱棚日揭夜盖,晴天中午打开
两头棚门通风。3月下旬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逐渐拆除大棚内的小拱棚,打开大棚两头棚门通风,
然后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
度以上时,大棚两边边膜揭开。
8.3.3采用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以揭开棚两头通风为主。3月下旬
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除两头通风外,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
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大(中)棚两边边膜揭开,小拱棚揭掉棚膜。
3
DB4201/T548-2018
8.4肥料管理
8.4.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8.4.2保护地栽培的早熟菜用大豆,营养生长较旺,如基肥量足,则前期不必追肥。如果生长不良,
视苗情每667m2追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5kg~8kg。
8.4.3露地栽培的中晚熟菜用大豆,前期可视苗情追肥2次~3次。2片真叶时,每667m2施尿素
10kg。出苗15d~20d,每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15kg~25kg,并
结合清沟培土4cm~5cm。
8.4.4施追肥的重点是在开花结荚期。现蕾期,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
10kg。初花期,视植株长势,追施尿素1次~2次,每次每667m2用量5kg,撒施在作物周围。结
荚鼓粒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50kg,喷施2次。
8.5水分管理
8.5.1灌溉水质符合NY/T391的规定。
8.5.2幼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增加,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灌水,以保持土
壤潮湿,忌土壤过干过湿。
8.6植株调控
中晚熟品种,视苗期生长情况,于现蕾期至初花期,每667m2用15%多效唑50g兑水40kg,或用
25%助壮素10ml~20ml兑水50kg,叶面喷施1次~2次。
8.7病虫害防治
8.7.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
8.7.2主要病虫害
菜用大豆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
烟粉虱、蚜虫、小地老虎等。
8.7.3防治方法
8.7.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等措施。及早发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QCSH 036-2021 汽车4S店内部信息宣传工作要求 2021-09-16
- T/CHIA 7.3-2018 高血压专科电子病历数据集 第3部分 高血压门(急)诊处方 2018-10-19
- T/SCCF 003-2021 专业技能等级认定 Java开发工程师 2021-10-14
- T/CESA 1230-2022 工业AI视觉外观检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022-11-30
- T/ZQIE 003-2022 通过声纹自动识别的户外作业人员管理网络信息系统 2022-12-29
- T/CIATCM 003-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2019-03-20
- T/CRCRA 010-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范 2023-11-25
- T/ZEA 011-2020 电子商务直播机构管理规范 2020-10-27
- T/GDEIIA 12-2022 云链互通综合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版权应用架构 2022-12-14
- T/SIA 010.4-2021 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 第4部分 软件项目经理助理能力评估标准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