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548-2018 Green food vegetable soybea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548-2018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28
实施日期
2018-09-28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3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18-08-28发布2018-09-28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48-2018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世真华龙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钲、朱伯华、钱运国、周国林、朱瑶、张凯、李洪瑜、郑彬、吕慧芳、

夏德斌、田仕本、雷加坤。

I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备耕、

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田园清洁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地区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的生产,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743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菜用大豆

又称毛豆,是指以青荚中幼嫩豆粒作为蔬菜的专用大豆,即在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青

荚大豆。

3.2

早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以内的品种。

3.3

中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100d的品种。

3.4

晚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100d以上的品种。

1

DB4201/T548-2018

4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5.1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选用适宜于本地种植的品种。

5.2早春保护地栽培,选择耐寒性强、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

5.3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和春夏露地栽培,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佳的中熟品种。

5.4秋季露地栽培,选用耐热、抗病、产量高的晚熟品种。

6备耕

6.1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2a以上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

6.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深耕土壤25cm~30cm,耕耙质量应达到土壤疏松、散碎、

细匀。

6.3平衡施肥

6.3.1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3.2每667m2基施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或农家肥2000kg~3000kg、配方肥

(N-P2O5-K2O=13-22-10或相近配方)40kg~60kg。

6.4土壤处理

6.4.1土壤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6.4.2在作畦前,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50g兑水稀释后,拌土30kg,均匀撒施地面,防治

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

6.5作畦

按150cm~160cm包沟起畦,沟宽20cm,畦高20cm~25cm,畦面呈龟背形。

6.6整(建)棚盖膜

早春保护地栽培,可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等设施。在播种前15d,整(建)棚盖膜。覆膜要达

到膜面平整、清洁、完好、四周严密。

7播种

7.1用种量与种子处理

A

7.1.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规定。种子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2

DB4201/T548-2018

7.1.2根据品种不同,每667m2用种量5kg~8kg,播种前用98%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g拌种。

7.2播种期

7.2.1采用保护地栽培时,当棚内土层5cm深处地温12℃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7.2.2大(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

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露地栽培,

早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6月,晚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

7.3播种密度

早熟品种行距30cm~40cm,株距15cm~20cm,每667m2留苗2万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

30cm~40cm、株距20cm~25cm,每667m2留苗1.3万~1.6万株。

7.4播种方式

采取直播,每穴播种2粒~3粒,播种深度以3cm为宜。

7.5喷施除草剂

7.5.1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5.2播种后畦面均匀喷施90%乙草胺乳油1000倍液等芽前除草剂。

7.6覆膜扣棚

在喷施除草剂后,即用微膜覆盖整个畦面。覆膜时做到膜紧膜平,紧贴垄面,用土将膜边压严,畦

面每隔2m用土块压住。然后覆盖棚膜,将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利保温。

8田间管理

8.1破膜放苗

当幼苗子叶顶土后,气温稳定在15℃~18℃时,应及时破膜出苗,并用细土将苗孔四周的膜压紧

压严。

8.2间苗补苗

齐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定苗时每穴留2株壮苗,疏除多余的小苗、弱苗、病苗等。

8.3温度管理

8.3.1棚栽菜用大豆出苗后,晴天适当降温炼苗,棚温控制在白天23℃~25℃,夜间17℃~23℃,

相对湿度75%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大棚(中棚、小拱棚)要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

8.3.2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大棚内小拱棚日揭夜盖,晴天中午打开

两头棚门通风。3月下旬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逐渐拆除大棚内的小拱棚,打开大棚两头棚门通风,

然后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

度以上时,大棚两边边膜揭开。

8.3.3采用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以揭开棚两头通风为主。3月下旬

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除两头通风外,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

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大(中)棚两边边膜揭开,小拱棚揭掉棚膜。

3

DB4201/T548-2018

8.4肥料管理

8.4.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8.4.2保护地栽培的早熟菜用大豆,营养生长较旺,如基肥量足,则前期不必追肥。如果生长不良,

视苗情每667m2追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5kg~8kg。

8.4.3露地栽培的中晚熟菜用大豆,前期可视苗情追肥2次~3次。2片真叶时,每667m2施尿素

10kg。出苗15d~20d,每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15kg~25kg,并

结合清沟培土4cm~5cm。

8.4.4施追肥的重点是在开花结荚期。现蕾期,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

10kg。初花期,视植株长势,追施尿素1次~2次,每次每667m2用量5kg,撒施在作物周围。结

荚鼓粒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50kg,喷施2次。

8.5水分管理

8.5.1灌溉水质符合NY/T391的规定。

8.5.2幼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增加,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灌水,以保持土

壤潮湿,忌土壤过干过湿。

8.6植株调控

中晚熟品种,视苗期生长情况,于现蕾期至初花期,每667m2用15%多效唑50g兑水40kg,或用

25%助壮素10ml~20ml兑水50kg,叶面喷施1次~2次。

8.7病虫害防治

8.7.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

8.7.2主要病虫害

菜用大豆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

烟粉虱、蚜虫、小地老虎等。

8.7.3防治方法

8.7.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等措施。及早发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