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703-2019 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

DB37/T 3703-2019 DB37/T 3703-2019 Steel structure welding process specifications for lifting machinery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703-2019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18
实施日期
2019-12-1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5.160.10

J3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703—2019

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

2019-11-18发布2019-12-1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703—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般规定..........................................................................1

4焊接材料..........................................................................1

5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3

6焊前准备..........................................................................3

7施焊..............................................................................5

8后热和焊后热处理..................................................................6

9焊接返修..........................................................................6

10焊接检查与检验...................................................................6

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结构焊接坡口的形式和尺寸......................................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焊接工艺规程推荐表格...........................................27

I

DB37/T370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山东大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以善、肖宏川、刘大宝、汪保良、吴昊、靳义新、李伟杰、董静、姜合营、

徐柏程、王建立、高鹏飞。

II

DB37/T3703—2019

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标准、一般规定、焊接材料、焊接

工艺评定和焊工、焊前准备、施焊、后热和焊后热处理、焊缝返修、焊接检查与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其它焊接方法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17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5118热强钢焊条

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10045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GB/T17493热强钢药芯焊丝

GB/T5293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12470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

GB/T4842氩

GB/T6052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DB37/T2486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JB/T6046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

3一般规定

3.1起重机械钢结构的焊接除应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

3.2除本标准规定外,凡通过试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成果,经相关各方认可并列入企业标准后,

可用于起重机械钢结构焊接。

4焊接材料

4.1焊接材料种类包括焊条、焊丝、焊剂、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4.2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a)钢号相同的钢相焊时,选用焊接材料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高于或等于母材规定的限值,

必要时,其他性能也不应低于母材相应要求;或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

要求;

1

DB37/T3703—2019

b)钢号不同的钢相焊时,选用焊接材料应保证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强度较低一侧母材

抗拉强度下限值,且不超过强度较高一侧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4.3常用钢号推荐选用的焊接材料见表1。

表1常用钢号推荐选用的焊接材料

焊条电弧焊实心焊丝气体保药心焊丝气体保埋弧焊氩弧焊

钢号

(SMAW)护焊(GMAW)护焊(FCAW)(SAW)(GTAW)

Q215GB/T10045:GB/T5293:

GB/T5117:GB/T8110:GB/T8110:

ZG200-400HT43XTX-XS43XX-SU08A

E43XXER49-XER49-X

ZG230-450HT43TX-XS43SX-SU08A

Q235

20、25

GB/T10045:

15Mn

GB/T5117:T43XTX-XGB/T5293:

Q275

E43XXGB/T8110:T43TX-XS43XX-SU08AGB/T8110:

Q235GJQ235q

E50XXER49-XT49XTX-XS43SX-SU08AER49-X

Q235NH

GB/T5118:ER50-XT49TX-XGB/T12470:ER50-X

Q265GNH

E50XX-XGB/T17493:S49XX-SU26

Q295NH

T49TX-X

Q295GNH

ZG275-485H

Q355

GB/T5293:

20Mn、25Mn

S49XX-SU26

Q390

GB/T10045:S49SX-SU26

Q345GJGB/T5117:

GB/T8110:T49XTX-XS49XX-SU34GB/T8110:

Q390GJE50XX

ER50-XT49TX-XS49SX-SU34ER50-X

Q345qGB/T5118:

ER55-XGB/T17493:GB/T12470:ER55-X

Q370qE5015、16-Xa

T49TX-XS49XX-SU26

Q310GNH

S49XX-SU34

Q355NH

S49XX-SU43

Q355GNH

Q420GB/T5118:

GB/T8110:GB/T12470:GB/T8110:

Q420GJE5515、16-XGB/T17493:

ER55-XS55XX-SU43ER55-X

Q420qGB/T5118:T55TX-X

ER62-XbS55XX-SUM3ER62-Xb

Q415NHE6015、16-Xb

GB/T5118:

Q460GB/T17493:GB/T12470:

E5515、16-XGB/T8110:GB/T8110:

Q460GJT55TX-XS55XX-SUM3

GB/T5118:ER55-XER55-X

Q460NHT62TX-XS55XX-SUM31

E6015、16-X

2

DB37/T3703—2019

表1常用钢号推荐选用的焊接材料(续)

注:1.被焊母材有冲击要求时,熔敷金属的冲击功不应低于母材规定;

2.焊接接头板厚不小于25mm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接材料;

3.表中X对应焊材标准中的相应规定。

a仅适用于厚度不大于35mm的Q345q钢及厚度不大于16mm的Q370q钢;

b仅适用于厚度不大于16mm的Q420q钢。

4.4焊材的要求:

a)焊条电弧焊用焊条应符合GB/T5117、GB/T5118的规定;气体保护焊焊丝应符合GB/T8110、

GB/T10045、GB/T17493的规定;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GB/T5293、GB/T12470的规

定;气体保护焊使用的氩气应符合GB/T4842的规定,其纯度不应低于99.95%;气体保护焊

使用的二氧化碳应符合GB/T6052的规定;

b)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按相关标准验收或复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c)焊接材料使用前,焊丝需除油、锈;保护气体应保持干燥;

d)焊接材料贮存场所应干燥、通风良好,应由专人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并应有详细记录;

e)除真空包装外,焊条、焊剂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规范进行再烘干,经烘干之后可放入保温箱

内(100℃~150℃)待用。对烘干温度超过350℃的焊条,累计烘干次数不宜超过3次。

5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

5.1起重机械钢结构的焊工应按TSGZ6002规定考核合格,并在其合格项目范围内施焊。

5.2起重机械钢结构的焊接工艺应按DB37/T2486评定合格。

6焊前准备

6.1焊接坡口

6.1.1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必要时可自行设计。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

虑下列因素:

a)焊接方法;

b)母材种类与厚度;

c)焊缝填充金属尽量少;

d)避免产生缺陷;

e)减少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

f)有利于焊接防护;

g)焊工操作方便。

6.1.2常用材料焊接坡口形式与尺寸见附录A。

6.1.3坡口制备:

a)DB37/T2486规定的母材类别号为Ⅰ、Ⅱ类的钢材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制

备坡口;

b)DB37/T2486规定的母材类别号为Ⅲ、Ⅳ类的钢材,宜采用冷加工方法。若采用热加工方法,

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3

DB37/T3703—2019

c)焊接坡口表面应保持平整,不应有裂纹、分层、夹杂物等缺陷,坡口表面及附近(以离坡口边

缘的距离计,焊条电弧焊每侧约10mm,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每侧约20mm)应将水、锈、油

污、积渣和其他有害杂质清理干净。

6.2设备要求

焊接设备、加热设备及辅助装备应确保工作状态正常,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准或检定。

6.3组对定位

6.3.1组对定位后,坡口间隙、错边量、棱角度等应符合图样规定或制造要求。

6.3.2避免强力组装,定位焊缝长度及间距应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要求。

6.3.3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亦应去除。

6.3.4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整。

6.4预热

6.4.1焊前预热及预热温度应根据母材交货状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厚度及焊件的拘

束程度等因素确定。

6.4.2焊接接头的预热温度除参照相关标准外,一般通过焊接性能试验确定。实施的预热温度,还要

考虑到环境温度、结构拘束度等因素的影响。

6.4.3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

6.4.4预热的范围应大于测温点A所示区间(见图1),在此区间内任意点的温度都要满足规定的要

求。

6.4.5需要预热的焊件接头温度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6.4.6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6.4.7预热温度的测量:

a)应在加热面的背面测定温度。如做不到,应先移开加热源,待母材厚度方向上温度均匀后测定

温度。温度均匀化的时间按每25mm母材厚度需2min的比例确定;

b)测温点位置(见图1):

1)当焊件焊缝处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A等于4倍母材厚度t,且不超过50mm;

2)当焊件焊缝处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A≥75mm。

图1测温点A的位置

4

DB37/T3703—2019

6.4.8碳钢和低合金钢的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宜控制在230℃。

6.4.9常用钢材采用中等热输入焊接时,推荐的最低预热温度见表2。

表2常用钢材采用中等热输入焊接时,推荐的最低预热温度(℃)

接头最厚部件的板厚t(mm)

母材类别

t≤2020<t≤4040<t≤6060<t≤80t>80

Ⅰa——405080

Ⅱ—206080100

Ⅲ206080100120

Ⅳb2080100120150

注:1.焊接热输入约为15kJ/cm~25kJ/cm,当热输入每增大5kJ/cm时,预热温度可比表中温度降低20℃;

2.当采用非低氢型焊接材料或焊接方法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比表中规定的温度提高20℃;

3.当母材施焊处温度低于0℃时,应根据焊接作业环境、母材牌号及板厚的具体情况将表中预热温度

适当增加,且应在焊接过程中保持这一最低道间温度;

4.焊接接头板厚不同时,应按接头中较厚板的板厚选择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

5.焊接接头材质不同时,应按接头中较高强度、较高碳当量的钢材选择最低预热温度;

6.本表不适用于供货状态为调质处理的钢材;控轧控冷(TMCP)钢最低预热温度可由试验确定;

7.“—”表示环境温度在0℃以上时,可不采取预热措施;

8.表中母材类别的划分见DB37/T2486。

a铸钢除外,Ⅰ类母材中的铸钢预热温度宜参照Ⅱ类母材的要求确定;

b仅限于Ⅳ类母材中的Q460、Q460GJ钢。

7施焊

7.1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文件、工作要求和制造现场条件,依据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从实际情况出

发,按每个焊接接头编制焊接工艺文件(焊接工艺规程表格参见附录B)。

7.2焊工应按焊接工艺文件施焊。

7.3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风速:气体保护焊大于2m/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8m/s;

b)相对湿度大于90%;

c)雨雪环境;

d)焊件温度低于-20℃。

7.4当焊件温度为-20℃~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7.5应在引弧板或坡口内引弧,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纵焊缝应在引出板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7.6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等与焊件打弧。

7.7电弧擦伤处需经修磨,使其均匀过渡到母材表面,修磨的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母材厚度t的5%,

且不大于2mm,否则应进行补焊。

7.8对有冲击试验要求的焊件应控制线能量,每条焊道的线能量都不超过评定合格的限值。

7.9多层焊时,各焊道的接头应尽量错开。

7.10多道焊或多层焊时,应注意道间和层间清理,将焊缝表面熔渣、有害氧化物、油脂、锈迹等清除

干净后再继续施焊。

5

DB37/T3703—2019

7.11双面焊须清理焊根,显露出正面打底的焊缝金属。对于机动焊和自动焊,若经试验确认能保证焊

透及焊接质量,亦可不作清根处理。

7.12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

7.13施焊过程中应控制道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当焊件规定预热时,应控制道间温度不低于预热

温度。

7.14每条焊缝宜一次焊完。当中断焊接时,对冷裂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保温、后热或缓冷等措施。

重新施焊时,仍需按原规定预热。

7.15可锤击的钢质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采用锤击消除接头残余应力时,打底层焊缝、盖面层焊缝和

焊缝坡口边缘的母材不宜锤击。

7.16引弧板、引出板不应锤击拆除。

8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8.1后热

8.1.1对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应采取后热措施。

8.1.2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

8.1.3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保温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金属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30min,

达到保温时间后应缓冷至常温。

8.1.4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可不进行后热。

8.2焊后热处理

8.2.1焊后热处理应符合JB/T6046的规定。当采用电加热器对焊件进行局部热处理时,尚应符合下

列要求: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