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91-2019 绿色雷笋生产技术规程
DB3302/T 191-2019 Green Broad Bea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91—2019
绿色雷笋生产技术规程
2019-07-24发布2019-08-24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2/T19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奉化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总站、奉化市林特技术
服务推广总站、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连瑛、吴愉萍、虞如坤、陈志平、邬奇峰、姚锴祺、许燎原、翟婧、王明湖、
孙辉、秦方锦。
I
DB3302/T191—2019
绿色雷笋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雷笋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雷竹林营造、成林培育、雷笋覆盖早出
技术、采收、包装储运、生产记录和标准化栽培模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雷笋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T/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48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雷笋
按照NY/T391、NY/T393和NT/T394规定生产,产品质量符合NY/T1048规定,并经农业部中
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雷笋或审核批准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的雷笋。
3.2
绿色覆盖早出技术
一种利用砻糠、废弃食用菌基质、竹叶、竹屑、稻草、鸭粪、鸡粪、麦麸等符合NT/T394要求的
有机物覆盖后,使竹林在冬季提前出笋的技术。
4产地环境
绿色雷笋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良,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土壤、
灌溉水和空气质量符合NY/T391要求。
5雷竹林营造
5.1造林地选择
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小于15°、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立地。土壤疏松肥沃,排水
良好,pH4.5~6.5,土层厚度40cm以上。
1
DB3302/T191—2019
5.2林地整理
5.2.1整地方式
5.2.1.1全垦整地
全面开垦造林地,深度40cm,清除石块、柴根,敲碎土块,每隔10m~20m开设宽为40cm,深为
30cm~50cm的纵向排水沟。
5.2.1.2带状整地
为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坡地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带宽1m,间隔1m。低洼处在带宽内侧挖一条宽为
40cm,深为30cm~50cm的排水沟。
5.2.2挖穴
按造林密度定点挖穴,穴规格为:长50cm~60cm,宽40cm~50cm,深30cm~40cm。
5.3母竹要求
宜选胸径2cm~4cm的1~2年生健康、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母竹。挖掘时留枝5档~7档,保
留来鞭15cm左右,去鞭20cm左右。
5.4造林
5.4.1时间
宜选择春季(2月~3月)、梅季(6月上中旬)和秋冬季(10月~12月)进行造林栽植。
5.4.2密度
移母竹造林的密度每公顷1500株~1800株。
5.4.3栽植
栽植前每穴宜施10kg~15kg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覆盖5cm~10cm的表土,摊平踏实;栽植时母
竹要竹鞭平置,深度在20cm~30cm,鞭土密接,浇足定根水。
5.5幼林管理
5.5.1水分管理
母竹栽后土壤干燥应及时浇水,浇水以浇透为好;在多雨季节,林地积水时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
林地积水。
5.5.2松土除草扩穴
一年2次。5月~6月深翻15cm,9月~10月松土5cm~10cm,松土时逐年扩大种植穴。
5.5.3施肥管理
结合松土除草时进行。第一次每公顷施复合肥375kg~450kg,沟施;第二次每公顷施尿素75kg~
150kg或复合肥225kg~375kg,或每公顷施有机肥7500kg~15000kg。肥力差的土壤多施有机肥,提倡
测土配方施肥。
2
DB3302/T191—2019
5.5.4新竹留养
宜留养生长势强、无病虫害的新竹,分布尽量均匀,造林第二年每株母竹留新竹2株~3株,第三
年每株母竹留新竹5株~7株,留竹尽量远离母竹,第二年每株母竹留足新竹,第四、五年每年每公顷
留新竹3000株~4500株。
5.5.5套种增收
新造竹林在前二年可套种豆类、花生等矮杆类经济作物或绿肥。
5.5.6竹林保护
新造竹林禁止农畜进入;及时防治病虫害;5月底~6月初对留养新竹留枝12档~15档进行钩梢。
6成林培育
6.1松土
一年二次结合施肥进行。5月~6月,深翻10cm~15cm;9~10月,浅削3cm~5cm。
6.2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一般于每年5月中下旬,每公顷施有机肥22500kg~30000kg,或施有机无机复混
肥4500kg~7500kg,撒施,施后结合松土翻入土中。
6.3新竹留养
出笋盛期(4月上旬),选择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新竹,留养密度为每公顷4500株~5250株。
6.4竹林结构控制
成林竹园立竹密度保持在每公顷12000株~18000株,立竹年龄结构为1年~3年生各30%,4年生
10%,老竹在5月中下旬深翻时连蔸挖除。
6.5水分管理
7月~8月高温干旱期、8月底~9月初笋芽分化期和11月~12月笋芽生长期进行灌溉。梅雨季应
注意清沟排水。
6.6钩梢
每年5月底~6月中旬对新竹进行钩梢,留枝15档~18档。
6.7病虫害防治
要积极防病治虫,做好病虫预测预报,根据各种病虫特点及时防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应符合
附录A要求。
7雷笋覆盖早出技术
7.1竹林选择
3
DB3302/T191—2019
实施覆盖增温的竹林应是土层深厚、向阳避风、排灌和交通方便、林分结构合理的成林竹园。
7.2施肥
覆盖雷竹林一年分3次施肥。第一次于5月~6月,每公顷结合松土撒施复合肥750kg;第二次于
8月~9月撒施尿素375kg~600kg;第三次于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旬覆盖前,每公顷撒施复合肥750kg,
应选择下雨之前施肥或施后用水浇透。
7.3覆盖方法
7.3.1覆盖材料
7.3.1.1发热层
可选择废弃食用菌基质、鸭粪、鸡粪、麦麸、竹屑、稻草等,覆盖于林地上。麦麸厚度约2cm,鸡
粪和食用菌基质厚度约3cm,鸭粪厚度3cm~5cm、竹屑厚度约4cm、稻草厚度4cm~6cm。
7.3.1.2保温层
可选择砻糠,位置在发热层之上,厚度在18cm~30cm左右,视发热层材料而定。食用菌基质厚度
18cm~20cm,麦麸厚度20cm~25cm,鸡粪、鸭粪和竹屑厚度25cm~30cm,稻草厚度28cm~30cm。视发
热层材料品质不同,随气温下降逐步增加保温层厚度,确保发热层温度在20℃~23℃之间。
7.3.2覆盖时间
11月中旬~1月上旬覆盖。
7.3.3水分管理
覆盖前先将林地浇透水,材料覆盖后再将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0/ 235-2006 发电用煤抽样方法 2006-10-30
- DB11/T 385-2006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2006-11-03
- DB11/T 403-2006 乌鸡生产技术规范 2006-11-03
- DB11/T 400-2006 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2006-11-03
- DB11/T 386-2006 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 2006-11-03
- DB50/T 245-2006 车用压缩天然气喷嘴 2006-12-01
-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2006-11-03
- DB11/T 401-2006 肉兔生产技术规范 2006-11-03
- DB11/T 334.2-2006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第2部分: 景区景点 2006-11-03
- DB11/T 334-2006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通则 200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