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57-2022 玉米抗镰孢菌根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DB22/T 3357-2022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rn resistance to Fusarium root rot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3357-2022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1-28
实施日期
2022-02-28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357—2022

玉米抗镰孢根腐病鉴定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evaluationofmaizeresistancetoFusariumrootrot

2022-01-28发布2022-02-28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35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前富、贾娇、张伟、孟玲敏、白雪、王巍巍、高月波、王义生、晋齐鸣。

I

DB22/T3357—2022

玉米抗镰孢根腐病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镰孢根腐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玉米(ZeamaysL.)自交系和杂交种等种质资源对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的人工

接种鉴定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镰孢根腐病Fusariumrootrot

由镰孢属的一些种(Fusariumspp.,有性态为赤霉属Gibberellaspp.)所引起的玉米苗期根部

病害。

4镰孢菌接种体

分离、鉴定和保存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见附录A)从田间采集的具有典型玉米根腐病症状的根部分离获

得纯培养物,依据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明确其镰孢属种级分类地位(见附录B),4℃保存备

用。

制备

挑取4.1保存的镰孢菌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25℃暗培养5d~7d后,用

无菌打孔器打取菌落边缘直径5mm的菌饼,将其接种于合成低营养(SN)培养基中150r/min摇培7

d~10d,镜检分生孢子浓度达到1×106个/mL后,充分摇匀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上,每120g

高粱粒接种1mL孢子悬浮液,充分混匀,25℃培养7d~10d后,待菌丝布满高粱粒,阴干低温

保存备用。PDA、SN和高粱粒培养基配方见附录C。

5鉴定圃

设置

鉴定圃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和排灌设施,周边应设置保护行。鉴定圃确定后不应随意更换。

1

DB22/T3357—2022

试验设计

鉴定圃中每2行(行长5m,行距0.6m~0.7m)为一个小区,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30行~

50行鉴定材料设1组对照材料(高抗自交系吉842、高感自交系LN810),见附录D。

种植要求

根据鉴定材料生育期、土壤环境及气候条件等适当早播。每行播种50粒种子,精量点播。鉴定材

料出苗率低于60%时视为该材料鉴定无效。

6接种

时期与方法

播种时将按4.2制备的接种体与种子同时施入播种穴中,每穴约5g接种体。

田间管理

播种后镇压保墒,正常田间管理。播种后若遇持续干旱,应及时浇灌,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

7调查

时间

玉米4叶~6叶期进行调查,同批次接种材料应在同一天完成。

方法

全小区调查,以玉米主胚根2/3以上发生腐烂为发病植株。记录每份鉴定材料的总株数和发病株

数,计算发病株率。按公式(1)计算发病株率:

𝑛

P=×100······································································(1)

𝑁

式中:

P——发病株率,单位为百分率(%);

n——发病株数,单位为株;

N——调查总株数,单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