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64-2023 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DB42/T 2164-2023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ne-Certification for Multiple Survey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2164-2023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23
实施日期
2024-02-23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164—2023

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

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integrationofmultiple—

measurements"in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ofHubeiprovince

2023-12-23发布2024-02-23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2164—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作业流程.......................................................................1

时空基准.......................................................................2

测量精度.......................................................................2

成果数据要求...................................................................5

成果质量控制...................................................................5

5控制测量...........................................................................5

一般规定.......................................................................5

平面控制测量...................................................................5

高程控制测量...................................................................6

6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测绘...........................................................7

一般规定.......................................................................7

测绘内容.......................................................................7

7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测绘...............................................................8

一般规定.......................................................................8

测绘内容.......................................................................8

8施工许可阶段测绘...................................................................9

一般规定.......................................................................9

测绘内容.......................................................................9

9竣工验收阶段测绘..................................................................10

一般规定......................................................................10

测绘内容......................................................................10

10面积计算.........................................................................12

一般规定.....................................................................12

计算规则.....................................................................12

附录A(规范性)成果汇总表..........................................................14

附录B(资料性)成果报告基本样式....................................................16

附录C(资料性)成果表格样式........................................................22

DB42/T2164—2023

附录D(资料性)成果图样式..........................................................29

参考文献..............................................................................37

II

DB42/T21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武汉市房产测绘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丽华、洪亮、陈镇、辛亚芳、谭文专、安永强、钟静、於新国、成亦铭、

刘昌平、甘仕举、熊忠招、高方强、赵保睿、郭阿兰、于胜杰、赵祺、吕竞帆、吕世充、周音彤、范志

成、张文婷、覃学洪。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7311026,邮箱:

hbsdlgqjczx@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联系电话:

027-87311028,邮箱:hbsdlgqjczx@163.com。

III

DB42/T2164—2023

引言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

44号)的要求,为统一和规范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测绘技术,按照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和时

间相近、内容相似、委托单位相同的原则,对同一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多项测绘事项进行整合优化,

避免重复测绘,实现成果充分共享,特制定本文件。

V

DB42/T2164—2023

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基本规定、控制测量、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测绘、工

程建设许可阶段测绘、施工许可阶段测绘、竣工验收阶段测绘、面积计算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不包含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

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测绘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42547地籍调查规程

GB5013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55031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6001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TD/T1008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DB42/T875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DB42/T1049房产测绘技术规程

DB42/T1550建设工程配套绿地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作业流程

“多测合一”测绘工作应按照图1所示的作业流程实施。

1

DB42/T2164—2023

图1作业流程

时空基准

4.2.1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投影方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当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转换关系。

4.2.2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3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测量精度

4.3.1一般规定

“多测合一”测绘成果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并应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误差。

角度、长度、坐标、面积使用的单位、取位及取位原则应符合如下规定:

a)角度单位:以秒(″)为单位,宜取至整数位;

b)长度单位:以米(m)为单位,标注边长尺寸取至小数点后两位;

c)坐标单位:以米(m)或度(°)分(′)秒(″)为单位。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以度分秒为单位,秒后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22

d)面积单位:以平方米(m)、公顷(hm)为单位。以平方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以公

顷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四位;可以亩作为辅助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e)取值进位原则:末位有效位数值依下一位数按“四舍五入、逢五奇进偶不进”的原则取值。

2

DB42/T2164—2023

4.3.2控制测量精度

测量控制点的等级根据需要选用,应按照GB/T42547、CJJ/T8和CJJ/T73的规定执行。

各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0.05m;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

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0.02m。

4.3.3地形测量精度

地形图的平面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平地、丘陵地区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0.50mm;

b)平地、丘陵地区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0.40mm;

c)山地、高山地等困难地区可按前述精度要求放宽0.5倍。

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0m的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应不大于0.15m;

b)其他地区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

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困难地区可按表1的规定值放宽O.5倍。

表1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m)≤H/3≤H/2≤2H/3≤H

注:H为基本等高距

4.3.4专项测量精度

地籍测绘的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解析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解析界址点的精度指标

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中误差(m)

一±0.05

二±0.07

三±0.10

注:土地使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土地所有权界址点可选择一、二、三级

精度

b)地籍图(房产分幅平面图)的相邻界址点、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不大于图

上0.30mm,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0.30mm;

c)房产面积的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DB42/T2164—2023

表3房产面积的精度指标

精度等级中误差(m2)

一±(0.01S+0.0003)

二±(0.02√+0.001𝑆𝑆)

三±(0.04√𝑆𝑆+0.003𝑆𝑆)

注:为实测房产面积√𝑆𝑆𝑆𝑆

𝑆𝑆

土地勘测定界的界址点测量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拨地测量用地桩点的检核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检核精度指标

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校核坐标与条件坐标计算的点位较差(mm)

601/250050

注:拨地边长小于30m时,拨条件角检查点位应不大于0.01m,放线边长小于50m的,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应不

大于0.02m,三点验直的偏差,可按本表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的限差执行

地下管线的探测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明显管线点的埋深测量精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明显管线点埋深测量精度指标

精度等级埋深中误差(m)适用条件

I±0.025在地面能观察到管顶(底)且用钢尺能直接量测

II±0.050地面虽能观察到管线出露但无法从地表直接量测,如通信人孔等大型窖井

III±0.075大口径深埋排水管道、电力隧道等

b)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隐蔽管线点探查的精度指标

精度等级平面位置中误差(m)埋深中误差(m)适用条件

I±0.050h±0.075h无干扰、单根金属管道或电缆,且埋深不大于3m。

II±0.075h±0.125h管块(或套管)敷设多根电缆,或管线埋深在3m~10m间。

III±0.100h±0.150h有明显干扰,但可分辨目标管线信号,或管线埋深大于10m。

注: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m,当h小于1m时以1m代入计算

c)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应不大于0.05m(相对于该管线点起算点),高程测量中误

差应不大于0.05m(相对于该管线点起算点)。

放线测量检核的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验线测量中±0的高程宜从不同起算点测量两次,高程较差绝对值应不大于0.03m,高程成

果应取用中数。

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的地物点测量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4

DB42/T2164—2023

a)涉及规划条件的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0.05m,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

差应不大于0.07m;

b)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0.07m。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应不大

于0.10m;

c)硬化地面地物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0.04m。

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的建筑物高度测量中误差应不大于0.10m。

土地核验的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0人防核实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

1建设工程配套绿地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绿地要素明显特征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0.05m,明显特征点之间的间距中

误差应不大于0.07m;

b)隐蔽特征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0.07m,隐蔽特征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应不

大于0.10m;

c)一般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0.15m,参与覆土厚度计算的高程注

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0.04m;

d)覆土厚度测量中误差应不大于0.06m。

成果数据要求

4.4.1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进行地形图测绘时,提交的成果中应包含原始影像及空中三角测量成果。

4.4.2地形图、地籍图成图比例尺宜选用1∶500、1∶1000、1∶2000。其他专项图比例尺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

4.4.3图式应符合GB/T20257.1、GB/T42547的规定。

4.4.4测量工作技术总结应按照CH/T1001的规定编写。

4.4.5成果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发生变化或精度不能满足共享要求的应进行变更测绘。

4.4.6各项成果数据应与各地“多测合一”平台建立有效衔接。

4.4.7多测合一成果报告宜分阶段编制,成果报告可参考附录B的样式编制。

成果质量控制

4.5.1测绘作业前应收集分析有关资料,踏勘现场,并按照CH/T1004编制技术方案,技术方案评审

通过或审核后方可实施。

4.5.2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仪器使用前应检校合格。数据处理和计算软件应通

过第三方软件测试方可使用。

4.5.3测绘成果应按照GB/T18316、GB/T24356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要求编写检查验收报告。通过检

查验收后方可对用户提供。

5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5.1.1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服务系统(CORS)、国家和地方等级控制网成果,可作为相应等级平面控

制起算依据。国家和地方等级水准控制点成果、由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转换的高程成果,可作为相应

等级的高程控制起算依据。

5.1.2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含GNSSRTK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施测。

5.1.3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施测。

5.1.4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宜按照GB/T42547、CJJ/T8和CJJ/T73的规定执行。

平面控制测量

5.2.1卫星定位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一般采用GNSS静态测量和GNSSRTK测量。

5

DB42/T2164—2023

GNSS静态测量可施测“多测合一”测绘工程的四等、一级、二级平面控制网。当采用GNSS

静态测量施测平面控制网时,其控制网布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GNSS静态测量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

等级

平均边长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最弱边

(km)(mm)(mm/km)相对中误差

四等2.0≤10≤5≤1/45000

一级1.0≤10≤5≤1/20000

二级0.5≤10≤5≤1/10000

GNSSRTK测量可施测一级、二级、三级、图根级平面控制网。GNSSRTK测量可采用网络RTK

测量方式或单基站RTK测量方式;在已建立CORS网的城市,宜采用网络RTK测量方式。GNSSRTK的主

要技术指标应符合CJJ/T73的规定。

卫星定位测量的点位选择、仪器设备、测前准备、观测要求、数据处理与检验、记录要求等

应符合CJJ/T73的规定。

5.2.2导线测量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实施平面控制测量时,可布设单一导线或导线网,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

术要求应符合CJJ/T8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点位选择、仪器设备、测前准备、观测要求、数据处理与检验、记录要求等应符

合CJJ/T8的规定。

高程控制测量

5.3.1卫星定位高程测量

卫星定位高程测量作业宜与平面控制测量一起进行,并应符合本文件5.2.1的有关规定。

5.3.2水准测量

采用水准测量技术实施高程控制测量时,应起算于高一等级的高程控制点,一般布设成附合

水准线路。

水准测量的点位选择、仪器设备、测前准备、观测要求、数据处理与检验、记录要求等应符

合CJJ/T8的规定。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测段、区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段、路线的测段、路线的左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

(mm)

往返测高差右路线高差不符高差之差

不符值值(mm)(mm)

(mm)

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平原、丘陵山区

≤≤

510±20Ls±14Ls±20L±25L±30L

��√√�i

注: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km);为检测测段长度(km),检测测段长度小

于1km时,应按1km计算。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大于400m的地区

𝐿𝐿𝑠𝑠𝐿𝐿𝐿𝐿𝑖𝑖

6

DB42/T2164—2023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图根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线长度(km)节点间路线长度(km)支线长度(km)路线闭合差(mm)

≤8≤6≤4≤40L

注: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km);当山地每千米超过16站时,路线闭合差应不大于12(mm),为测站数√

𝐿𝐿√𝑛𝑛𝑛𝑛

5.3.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高程导线。高程导线的限差要求应

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高程导线测量的限差

两照准点间两次观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两测站对向观测高检测已测测段高

观测方法测高差不符值

差不符值(mm)差之差(mm)

(mm)

平原、丘陵山区

每点设站≤45D—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