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366-2015 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B/T 31366-2015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 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发布历史
-
2015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招商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神舟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吴福保、张祥文、吕宏水、周邺飞、陈梅、赫卫国、冯炜、张小白、孔爱良、汪春、华光辉、徐永邦、马新平、司德亮、杨波、陶以彬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160k_…、
F12G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1366—2015
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monitorinandcontrolsystem
ofphotovoltaicpowerstation
2015-02-04发布2015-09-01实施
GB/T31366—2015
目次
B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系统结构及配置2
6系统功能3
7性能指标6
8T作环境条件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典型通信结构图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光伏发电单元典型通信结构图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间隔层基本采集信息表11
GB/T31366—2015
■ir■■i
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招商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神
舟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福保、张祥文、吕宏水、周邺飞、陈梅、赫卫国、冯炜、张小白、孔爱良、汪春、
华光辉、徐永邦、马新平、司德亮、杨波、陶以彬”
T
GB/T31366—2015
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及配置、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工作环境条件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
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
5-101网络访问
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5149—2001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2005)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station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3.2
光伏发电单元PVpower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
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3.3
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ofPVpowersta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
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3.4
监控系统monitorinandcontrolsystems
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的系统。
3.5
间隔层baylevel
由(智能)1/()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网络和保护接口机等构成,面向单元设备的就地测量控制层。
1
GB/T31366—2015
3.6
站控层stationlevel
面向整个光伏发电站进行运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层,由各类服务器、操作员站、远动接口设备等构成。
3.7
辅助系统auxiliarysystem
辅助系统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自动报警、门禁、环境监视等子系统。
注:实现图像监视及防盗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环境量采集、灯光与通风控制等报警联动控制功能,实时接收各辅助
系统终端装置上传的各种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号及视频图像数据,分类存储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计算、判
断、统计和其他相关处理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3.8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PVpowerforecastin
对光伏发电站未來一段时间内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的技术或功能的统称。
4总则
4.1监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具备标准软件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并要求稳定性强、抗干扰
能力强。
4.2监控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
4.3监控系统应包含有功控制、无功控制和数据监视功能。
4.4监控系统应具有与电网调度机构通信及信息交换的能力。
4.5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可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功率预测系统和辅助系统一体化设计和
集成。
5系统结构及配置
5.1总体要求
5.1.1监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监控服务器、远动通信装置、网络交换机及通信通道宜冗余
配置。
5.1.2监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录入工具和简便、易用的维护诊断T具。
5.2系统结构
5.2.1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由间隔层和站控层两部分组成,站控层与间隔层宜直接连接,并用分布式、
分层式和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系统典型通信结构图参见附录Ao
5.2.2站控层与间隔层不具备直接连接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规约转换设备连接。光伏发电单元典型
通信结构图参见附录B。
5.2.3独立配置的功率预测系统相关信息应能在监控系统中展示。独立配置的辅助系统相关信息宜
能在监控系统中展示。
5.3系统配置
5.3.1硬件配置
5.3.1.1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站控层设备:包括各类面向全站管理的服务器、操作员站、远动通信装置及其他接口设备等;
2
GB/T31366—2015
b)网络及通信安全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正/反向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
隔离装置、纵向认证加密设备等设备;
c)间隔层设备:包括光伏逆变器、汇流箱、太阳跟踪系统、气象监测系统及辅助系统的通信控制单
元,光伏发电单元规约转换器,测控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等设备;
d)其他设备:对时设备、网络打印机等。
5.3.1.2并网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光伏发电站,应采用双机冗余的方式配置服务器和远动通信
装置等设备。
5.3.2软件配置
5.3.2.1软件配置应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操作、防误闭锁、告警、事故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画
面生成及显示、计算及制表、系统时钟对时、系统自诊断、有功功率控制、无功电压控制和其他专业应用
等功能,并具备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和功率预测系统信息交互的功能。
5.3.2.2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其功能应便于集成和扩展。
5.3.2.3软件宜支持跨平台运行。
6系统功能
6.1监控功能
6.1.1数据采集
6.1.1.1系统应通过光伏发电站间隔层设备实时采集模拟量、开关量及其他相关数据。间隔层基本采
集信息表见附录C。
6.1.1.2间隔层测控装置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电气特性应符合GB/T13729的要求。
6.1.1.3间隔层测控装置应对所采集的实时信息进行数字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值转换、信号接点抖
动消除、刻度计算等加工。
6.1.1.4重要的保护动作、装置故障信号等应通过无源接点输入,其余保护信号可通过通信方式进行
采集。
6.1.2数据处理
6.1.2.1监控系统应实现数据合理性检查、异常数据分析、事件分类等处理,并支持常用的计算功能。
6.1.2.2监控系统应支持灵活设定历史数据存储周期,具有不少于一年的历史数据的存储能力。
6.1.2.3监控系统应具有灵活的统计计算能力并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功能。
6.1.3控制操作
6.1.3.1控制对象范围: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光伏逆变器、主变压器分接头、无功补偿设备和其
他重要设备。
6.1.3.2应具有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控制操作级别由高到低为就地、站内监控、远方调
度/集控,三种控制级别间应相互闭锁。
6.1.3.3自动控制应包括顺序控制和调节控制,应具有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变压器分接头联调控制以及
操作顺序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
6.1.3.4在自动控制过程中,程序遇到任何软、硬件故障均应输出报警信息,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6.1.3.5人工控制时,监控系统应具有操作监护功能,监护人员可在本机或者另外的操作员站实施
监护。
3
GB/T31366—2015
6.1.3.6在监控系统中对开断、并网设备应采用选择、返校、执行三个步骤,实施分步操作。
6.1.3.7系统应支持在站内和远方两种控制的方式,各类控制应通过防误闭锁校验。
6.1.4防误闭锁
6.1.4.1设备操作应同时满足站控层防误、间隔层防误和现场电气防误的闭锁要求。任意一层出现故
障,应不影响其他层的正常闭锁。
6.1.4.2站内所有操作指令应经过防误验证,并有出错告警功能。
6.1.5告警
6.1.5.1告警内容应包括:设备状态异常、故障,测量值越限,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通信接口及网络故
障等。
6.1.5.2应具备事故告警和预告告警功能。事故告警应包括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动作
信号,预告告警应包括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息、模拟量越限、T况投退等。
6.1.5.3告警发生时应能推出告警条文和画面,可打印输出。对事故告警应伴以声、光等提示。
6.1.5.4应提供历史告警信息检索查询功能。
6.1.6事故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
6.1.6.1光伏发电站内重要设备的状态变化应列为事件顺序记录SOE),主要包括:
a)断路器、隔离开关、光伏逆变器及其操作机构的动作信号和故障信号;
b)继电保护装置、光伏逆变器、汇流箱、公共接口设备等的动作信号、故障信号。
6.1.6.2事件顺序记录的时标为事件发生时刻各装置本身的时标,分辨率应不大于2ms0
6.1.6.3事故追忆的时间跨度和记录点的时间间隔应能方便设定,应至少记录事故前1min至事故后
5min的相关模拟量和事件动作信息,并能反演事故过程.
6.1.7画面生成及显示
6.1.7.1系统应具有图元编辑、图形制作和显示功能,并与实时数据库相关联,可动态显示系统采集的
开关量和模拟量、系统计算量和设备技术参数,光伏发电站电气接线图等。
6.1.7.2画面应支持多窗口、分层、漫游、画面缩放、打印输出等功能。
6.1.7.3画面应能通过键盘或鼠标选择显示。画面主要包括:
a)各类菜单(或索引表)显示;
b)光伏发电站电气接线图,具备顺序控制功能的间隔需显示间隔顺序控制图;
c)光伏方阵、汇流箱、光伏逆变器、主变压器等主要设备状态图;
d)直流系统、UPS电源、气象系统等公用接口设备状态图;
e)系统结构及通信状态图。
6.1.7.4可具备显示火灾报警、视频监视等公用接口设备状态图。
6.1.7.5画面应能显示设备检修状态。
6.1.7.6应具有电网拓扑识别功能,实现带电设备的颜色标识。
6.1.8计算及制表
6.1.&1应可使用各种历史数据,生成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报表。
6.1.8.2应支持对光伏发电站各类历史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至少应包括功率、电压、电流、电量等日、月、
年中最大或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电压合格率、功率预测合格率、电能量不平衡率、辐照度等。
6.1.&3应具有用户自定义特殊公式功能,并可按要求设定周期进行计算。
4
GB/T31366—2015
6.184报表应支持文件、打印等方式输出。
6.1.9系统时钟对时
应支持接收卫星定位系统或者基于调度部门的对时系统的信号并进行对时,并以此同步站内相关
设备的时钟。
6.1.10系统自诊断
6.1.10.1系统应在线诊断各软件和硬件的运行T况,当发现异常和故障时能及时告警并存储。
6.1.10.2各类有冗余配置的设备发生软硬件故障应能自动切换至备用设备,切换过程不影响整个系统
的正常运行。
6.2有功功率控制
6.2.1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具备有功功率控制功能。
6.2.2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能接收并执行电网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指令。
6.2.3调节光伏逆变器包括发出启停控制指令或分配有功功率控制指令。
6.2.4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能实时上送全站有功出力的输出范围、有功出力变化率、有功功率等
信息。
6.2.5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在有功功率控制出现异常时,提供告警信息。
6.3无功电压控制
6.3.1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具备无功电压控制功能。
6.3.2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能接收并执行电网调度部门发送的电压无功控制指令。
6.3.3调节光伏逆变器包括发出启停控制指令或分配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控制指令。
6.3.4调节手段应包括调节升压变压器变比、调节光伏逆变器无功输出和控制无功补偿装置等。
6.3.5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能实时上送全站无功出力的输出范围、无功功率等信息。
6.3.6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在无功功率控制出现异常时,提供告警信息。
6.4功率预测系统信息交互
6.4.1功率预测系统独立配置时,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应能向功率预测系统提供实时有功数据、实时
气象监测数据等信息,并能接收功率预测系统提供的短期和超短期功率预测结果、短期数值天气预报。
6.4.2功率预测系统独立配置时,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和功率预测系统通信应通过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1787.1-2022 室内LED照明设备天花板安装接口 第1部分:机械接口和电气接口规范 2022-10-12
- GB/T 41782.2-2022 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2部分:网络连通性 2022-10-12
- GB/T 41789-2022 智能家用电器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2022-10-12
- GB/T 41790-2022 智能消费品质量安全改进指南 2022-10-12
- GB/T 41783-2022 模块化数据中心通用规范 2022-10-12
- GB/T 4179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无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材 2022-10-12
- GB/T 41786-2022 公共安全 生物特征识别 术语 2022-10-12
- GB/T 41782.1-2022 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1部分:框架 2022-10-12
- GB/T 41788-2022 多功能针织产品 2022-10-12
- GB/T 41784-2022 信息技术 实时定位 视觉定位系统数据接口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