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91-2019 公路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91-2019 Road cement pavement resonance crush treatment and asphalt pavement overla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191-2019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9-03-04
实施日期
2019-04-04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0.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191—2019

公路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路面加铺

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resonantrubblizationand

asphaltoverlayonoldhighwaycementpavement

2019-03-04发布2019-04-04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191—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调查与评价..................................................................................................................................................2

5.1一般规定.................................................................................................................................................2

5.2资料搜集.................................................................................................................................................2

5.3旧路调查.................................................................................................................................................2

5.4沿线设施和环境调查.............................................................................................................................2

5.5适宜性评价.............................................................................................................................................3

6结构组合设计..............................................................................................................................................3

6.1一般规定.................................................................................................................................................3

6.2设计方法.................................................................................................................................................3

6.3预估设计.................................................................................................................................................4

6.4优化设计.................................................................................................................................................6

7施工..............................................................................................................................................................6

7.1一般规定.................................................................................................................................................6

7.2施工准备.................................................................................................................................................6

7.3共振破碎.................................................................................................................................................7

7.4碎石层清理.............................................................................................................................................8

7.5碎石层碾压.............................................................................................................................................8

7.6透层、黏层、下封层和沥青面层施工.................................................................................................9

7.7安全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9

8质量检验....................................................................................................................................................10

8.1一般规定...............................................................................................................................................10

8.2碎石层质量检验...................................................................................................................................10

8.3加铺层质量检验...................................................................................................................................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结构组合设计流程..............................................................................................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板碎石层取芯与评定.......................................................................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碎石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共振碎石化沥青路面加铺设计示例..................................................................16

I

DB33/T2191—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同济大学、临海市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定勤、周海生、邱文静、陈文、马建青、孙大权、张能刚、余泉、庞伟、陈

宏坡。

II

DB33/T2191—2019

公路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路面加铺(以下简称共振碎石化加铺)调查与评价、

结构组合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共振碎石化加铺设计、施工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937公路同步碎石封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F31-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破碎板brokenplate

板块被严重裂缝交叉分割为4块以上碎块,或被中等裂缝交叉分割为5块以上碎块的情形称为破碎

板。

3.2

共振碎石化resonantrubblization

使用专用共振碎石化设备,在水泥混凝土板块共振频率或接近其共振频率的条件下,运用足够的破

碎动能将混凝土板破碎并达到共振破碎状态。

3.3

板块共振破碎状态brokencondition

1

DB33/T2191—2019

水泥混凝土板经专用共振碎石化设备破碎后,板块的上半部分呈现为小于10cm的粒状碎块,相对

松散到密实的状态;板块下半部分为10cm~24cm的粒状碎块,呈现嵌锁咬合的状态。

3.4

预裂技术pre-crackingtechnology

对共振碎石化设备难以直接破碎和设备难以达到的,采取其他破碎工艺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预先破

裂的技术。

4基本要求

4.1共振碎石化加铺前,应对旧水泥路面(以下简称“旧路”)技术状况、交通状况和环境条件进行

全面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设计。

4.2共振碎石化加铺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调查与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旧路调查包括基础资料、技术状况、交通状况、气候、水文地质、沿线设施,以及环境条件等。

5.1.2根据调查结果,对采用共振碎石化加铺作出适宜性评价。

5.2资料搜集

5.2.1原设计文件、竣工图相关资料。

5.2.2通车运营期间的养护资料和路面检测资料。

5.2.3历史交通量、车辆构成、轴载分布和交通增长率。

5.2.4所在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等资料。

5.3旧路调查

5.3.1通过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旧路技术状况进行评定。

5.3.2应对水泥混凝土板破损状况(PCI)、板底脱空状况、断板数量、破碎板数量、板块厚度、混

凝土弯拉强度,换板及修补情况进行调查。

5.3.3应对旧路结构的基层材料、厚度、材料强度等技术状态进行调查。

5.3.4应对旧路结构的路基回弹模量、含水率,以及CBR值进行调查。

5.3.5应对旧路的排水设施及其使用状况进行调查。

5.4沿线设施和环境调查

5.4.1沿线构筑物、建筑物调查

通过相关技术资料调研和现场踏勘,应查明红线内的桥梁、涵洞、挡土墙,以及沿线构筑物等的桩

2

DB33/T2191—2019

号、分布范围和埋深;应查明红线外20m内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桩号、分布范围,以及结构

状况。

5.4.2沿线管线调查

通过原有技术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以及物探、坑探等手段,查明红线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其

桩号、分布范围、埋深等信息,了解管线的性质、技术状态,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

5.4.3环境调查

5.4.3.1了解旧路区域内的降水情况,地下水的分布、埋深,以及水位涨落等情况。

5.4.3.2应调查临崖路段、边坡路段环境地质状况。

5.4.3.3对于受振动影响敏感路段,应了解共振碎石化施工对其影响。

5.5适宜性评价

5.5.1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根据5.3.2的调查结果,计算断板率、破碎板率。按照表1给出的断板率或破碎板率评价标准对旧

路进行共振碎石化的适宜性做出评价。

表1适用共振碎石化加铺的路面技术状况标准

断板率a破碎板率b

评价指标

DBL%%

适宜标准<80<30

a断板率:断板率的计算参照JTJ073.1-2001中公式5.2.2执行;

b破碎板率:破碎板占板块总数的百分比称为破碎板率。

5.5.2沿线设施及周边环境

5.5.2.1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水平净距或垂直净距不满足表6要求的情况,不宜直接采用共振

碎石化加铺方案。

5.5.2.2对于净空标高受限的路段,不应采用共振碎石化加铺方案。

6结构组合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共振碎石化后的碎石层主要用于改建路面结构的柔性基层。

6.1.2结构组合设计时,应根据共振碎石化后的结构强度、交通荷载等级、气候环境条件、当地材料

供应情况等因素,结合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6.1.3路面结构验算时,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的要求参照JTGD50—20176.3节标准执行。

6.1.4其他事项按照JTGD50和JTG/TF31有关结构组合设计要求执行。

6.2设计方法

6.2.1加铺层结构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理念,设计分预估设计和优化设计两个阶段。

3

DB33/T2191—2019

6.2.2依据JTGD50结构组合设计方法进行加铺层设计。设计流程按照附录A执行。

6.3预估设计

6.3.1材料设计参数预估值

共振碎石化加铺路面结构材料设计参数预估值如下:

a)沥青加铺层材料设计参数预估值根据JTGD50-2017中5.5.11和5.6.1节要求确定;

b)碎石层材料设计参数预估值可按照表2确定。

表2碎石层材料设计参数预估取值

模量取值a

材料类型应用层位泊松比

MPa

碎石层材料基层400~8000.35

a原板块混凝土强度高,路面结构层刚度大,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c)旧路基层及以下结构层材料可根据JTGD50-2017中5.1.4的要求按照相应水平确定。当按照水

平三典型数值确定材料模量时,应考虑材料的变异水平按照式(1)计算确定。

'E0

E0…………………(1)

Rr

式中:

'

E0——材料模量预估值;

E0——按照水平三典型数值确定的材料模量值;

Rr——可靠度系数,根据表3确定结构层设计目标可靠度,结合材料变异水平按照表4确定材料

的可靠度系数。

表3结构层设计目标可靠度

公路技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

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1210

目标可靠度(%)≥95≥90≥85≥80

表4可靠度系数a

目标可靠度

可靠度系数%

≥95≥90≥85≥80

变异水平b

低1.20~1.331.09~1.161.04~1.08—

中1.33~1.501.16~1.231.08~1.131.04~1.07

高—1.23~1.331.13~1.181.07~1.11

4

DB33/T2191—2019

表5可靠度系数(续)a

目标可靠度

可靠度系数%

≥95≥90≥85≥80

变异水平b

a旧路结构层材料的实际状况好,可靠度系数取低值,反之取高值。四级及等外级公路目标可靠度系数可参照三级标准

取值;

b根据旧路使用年限确定旧路材料的变异水平,使用年限越长,材料变异水平越高。

6.3.2沥青加铺层

在旧路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环境条件,以及碎石层和旧路基层及以

下结构层材料参数预估值,结合工程经验,拟定如下加铺层方案:

a)水泥路面共振破碎后沥青加铺层最小厚度:轻中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最小加铺厚度不应小于

12cm;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最小加铺厚度不应小于15cm;特重交通等级公路最小加铺厚度不

应小于18cm。重交通等级、特重交通等级公路加铺层数不应少于三层,其余交通等级公路加

铺层数不应少于两层。

b)沥青加铺层材料应按照JTGD50-2017中5.5条规定执行;

c)按照JTGD50路面结构改建设计要求对沥青加铺层疲劳开裂寿命、沥青加铺层永久变形量和

低温开裂指数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完善加铺层设计。

6.3.3板块修复方案

板块修复方案如下:

a)旧路存在的破碎板,共振破碎施工前应凿除,并采用不低于原板块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凝土重新

铺筑;

b)对于旧路路基和基层存在的病害,应先行修复,再铺筑水泥混凝土板。路基可采用级配碎石、

填隙碎石,或其它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换填处理。基层可采用C20素混凝土修复,当基层损

坏深度小于10cm时,可将基层与面层一体铺筑水泥混凝土板。

6.3.4透层、黏层和下封层

6.3.4.1碎石层宜设置透层。透层油应采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用量可参照JTGF40-2004表9.1.4无

结合料粒料基层的规格和要求,根据现场喷洒渗透效果综合确定,要求透层油渗透深度不小于8mm。

6.3.4.2沥青层间,沥青混凝土与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接触面之间,应喷洒黏层油。黏层

油应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用量可参照JTGF40的相关要求执行。

6.3.4.3下封层可设置碎石封层,碎石封层厚度不宜超过两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DB33/T937的

相应标准。

6.3.5排水设计

根据5.3.5的调查,旧路已有排水设施满足要求的,应以疏通、维护为主;不满足排水要求的、现

状无排水设施的,应按照JTG/TD33、JTG/TF31中的有关规定重新进行排水设计。

6.3.6防裂设计

5

DB33/T2191—2019

共振碎石化路段与其他路段衔接处应进行防裂设计。防裂材料的要求和防裂措施的设置应按照相应

规范执行。

6.4优化设计

6.4.1碎石层复测复勘

6.4.1.1共振破碎完后,应对破碎后的路面进行复勘复测。勘测内容包括水泥路面的破碎效果,碎石层

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路面标高、平整度,以及路拱横坡等指标。

6.4.1.2根据附录C计算碎石层顶面路段当量回弹模量代表值和当量回弹模量修正值。

6.4.2加铺层结构验算

6.4.2.1依据碎石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修正值,按照JTGD50路面改建设计要求对拟定的加铺层结构

进行验算并优化,使之满足路面性能设计要求,并且经济合理。

6.4.2.2按JTGD50—2017附录B.7计算加铺层结构验收弯沉值。

6.4.3结构补强

6.4.3.1下列情况应进行补强设计:

a)碎石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实测值小于路段当量回弹模量代表值的情形;

b)碎石层受水浸泡的情形,以及路段出现弹簧、翻浆的情形。

6.4.3.2补强设计要求如下:

a)顶面回弹模量实测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注浆加固、翻挖重铺结构层的方法补强;

b)对于碎石层受水浸泡的情况,以及弹簧、翻浆的情形,按照JTG/TF31-2014中4.3.1条目的规

定,采用翻挖换填处理。

6.4.4调平与衬垫

6.4.4.1当破碎后的地面标高、平整度、路拱横坡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在铺筑加铺结构层之前,可选择

级配碎石、碎石封层或沥青稳定类材料进行调平与衬垫。所用材料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6.4.4.2采用级配碎石调平或碎石封层调平与衬垫时,不宜超过两层;采用沥青稳定类材料调平与衬垫

时,沥青层摊铺厚度应满足JTGF40的相应要求。

7施工

7.1一般规定

7.1.1共振碎石化施工前应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

7.1.2雨、雪等恶劣天气不应进行共振碎石化施工,已破碎路段应及时覆盖防雨防水土工布,并采取

有效排水措施,碎石层不应受水浸泡。

7.1.3共振破碎后宜连续开展后续施工,碎石层的裸露时间不宜超过3d,碎石层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