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DB11/T 126-2012 Forest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Regulations for Closing and Managing Fores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10月
-
2012年06月
-
2025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备案号:34554-2012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26—2012
代替DB11/T126—2000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settingaparthillsfortreegrowing
2012-06-14发布2012-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26—201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封山育林适用条件...................................................................2
6封育类型...........................................................................2
7封育方式确定.......................................................................3
8封育年限及续封.....................................................................3
9封山育林规划.......................................................................3
10封山育林设计......................................................................3
11封山育林作业......................................................................4
12封山育林检查和成效调查............................................................5
13封山育林质量评价..................................................................7
14档案管理..........................................................................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封山育林小班作业设计表..........................................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封山育林小班检查验收汇总表.....................................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封山育林质量评分标准...........................................11
I
DB11/T126—2012
前言
本标准是在DB11/T126—2000《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基础上,按照GB/T15163-2004《封山(沙)
育林技术规程》和有关规定,结合北京市封山育林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的制定对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封
山育林工作,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代替DB11/T126—2000《封山育林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简化了总则(总体要求)内容;
——对封山育林、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封育类型等主要术语进行了界定;
——重新规定了封山育林的条件;
——重新规定了育林型、育灌型两种封育类型定义;
——调整了封山育林区小班区划、调查方法;
——规范了封禁措施和人工辅助育林作业内容;
——重新规定了自查、复查和成效调查合格标准、计算方法;
——增加了封山育林质量评价一章;
——删除了固定标准地调查内容;
——修订了附录表格,完善封山育林质量评分标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宝军、薛康、袁士保、王金增、张启生、彭强、吕康梅。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2012年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封山育林的封育对象、类型、方式、年限,以及封山育林规划、设计、作业、检查与
成效调查和档案管理的原则性、技术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的封山育林,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
林地的封育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LY5141—19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
DB11/T290—2005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DB11/T496—2007水源保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封山育林settingaparthillsfortreegrowing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
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
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3.2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closureinnon-stockedlandandscatteredwoodland
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
术措施。
[GB/T15163—2004,定义3.1.1]
3.3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closureinforestedlandandshrubland
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禁,并采取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幼苗、
幼树,适当补植改造,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1
DB11/T126—2012
[GB/T15163—2004,定义3.1.2]
3.4
封育类型theaimedforesttypeofclosure
通过封育措施,封育区预期能形成的森林植被类型,按照培育目的和目的树种比例分为育林型和育
灌型两个封育类型。
4总体要求
4.1封山育林应坚持封、育结合的原则。
4.2封山育林应按规划进行设计,按设计组织实施;规划、设计应按照工程规模的大小分别由各级园
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承担。
4.3封育期间,定期观测封育效果。封育期满后,组织成效调查,按设计标准进行验收。
5封山育林适用条件
5.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疏林地,均可实施封育:
a)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每公顷30株以上或阔叶母树每公顷60株以上;如同
时有针叶母树和阔叶母树,则按针叶母树除以30加上阔叶母树除以60之和,如大于或等于1
则符合条件;
b)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每公顷9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苗每公顷600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
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a)项;
c)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每公顷6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树每公顷450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
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a)项;
d)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每公顷600个以上或灌木丛每公顷750个以上;
e)邻近有适生树种可供天然下种有望成林的荒山荒地;
f)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
块;
g)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Ⅰ、Ⅱ级树种和市级重点保护树种的地块。
5.2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条件
5.2.1郁闭度<0.50低质、低效林地。
5.2.2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
6封育类型
6.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类型
在小班调查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以及母树、幼树、幼苗、根株等情况,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分
为育林型、育灌型两种类型:
2
DB11/T126—2012
a)育林型:因人为干扰而形成的疏林地以及在乔木适宜生长区域内,达到封育条件且乔木树种的
母树、幼树、幼苗、根株占优势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通过封育措施,预期能形成乔木林的
封育类型;
b)育灌型:符合封育条件但无望形成乔木林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以及立地条件恶劣的宜林地,
通过封育措施预期能形成乔灌混交林或灌木林的封育类型。
6.2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类型
有林地、灌木林地应采取育林型封育类型。
7封育方式确定
7.1全封
在边远山区、河流上游、水库集水区坡度>35°的急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和坡度>25°的陡坡,
土层厚度<25cm的立地,以及恢复植被比较困难的封育区,实行全封。
7.2半封
有一定数量的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植被覆盖度较大,坡度≤25°的封育区,可实行半封。
7.3轮封
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燃料等有实际困难的非生态脆弱区的封育区,可实行轮封。
8封育年限及续封
封育年限为5年,到期后封育成效未达到封育目标的,根据实际情况可续封。
9封山育林规划
9.1在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及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
封山育林规划。
9.2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封育范围、封育条件、封育目的、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育措施以及预期成
效分析等。
9.3封山育林规划实行分级规划,规划成果报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封山
育林作业设计的依据。
10封山育林设计
10.1基本情况调查
全面调查封山育林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植被状况。具体包括:
a)自然条件调查:包括封山育林区的地形、地势、气候、土壤等;
b)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当地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农业生产状况、人均收入水平、农村生产生活
用材、能源和饲料供需条件及当地发展前景等;
3
DB11/T126—2012
c)植被状况:包括当地曾分布的自然植被类型,现有天然更新和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分布情况,森
林火灾和病、虫、鼠、兔害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
10.2封山育林区调查
10.2.1小班区划
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按照权属、土地利用、立地类型、经营类型、目的树种的同一性
作为划分主要依据,以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对封山育林区进行小班现场调绘,小班最小面积一
般不小于3hm2,视情况作补充调查。
10.2.2小班调查
按照不同坡位或沿对角线采用随机设置样方实测的方法调查。调查样方面积以10m2为宜。小班面积
在5hm2以下设置样方数量不少于6个,5hm2~10hm2不少于8个,10hm2~20hm2不少于10个,大于20hm2不少
于15个。小班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土壤、幼树、幼苗、灌丛等,详见附录A所示内容。
10.2.3统计计算
调查小班的母树、幼树、幼苗、灌丛等数量,按式(1)计算。
1n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20340-1993 3cm铝波导中功率假负载详细规范 1993-05-11
- SY/T 4093-1995 滩海石油设施上起重机选用与安装技术规范 1995-12-18
- HB 5931.8-1989 飞机液压系统污染测试用显微镜对比法测定工作液固体污染度 1989-05-13
- HJB 358.3-2006 舰船通信装备修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短波综合通信系统 2006-08-17
- JC/T 2038-2010 α型高强石膏 2010-11-10
- SJ 51438/7-1998 PG系列印制电路连接器详细规范 1998-03-11
- HB 1922-1975 锥螺纹中径螺纹塞规 1975-10-01
- HB 6541-1991 双铰承力快卸锁 1992-01-23
- EJ/T 393-1989 三十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 一回路系统安全四级管道安装技术条件 1989-03-24
- SJ 20240-1993 HP4284A型精密LCR测试仪检定规程 199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