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079-2023 射频传导抗扰度耦合/去耦网络校准规范

JJF 2079-202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s of Conducted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Radio-Frequency Fields Testing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JF 2079-202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3-10-12
实施日期
2024-04-12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磁兼容领域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中所用耦合/去耦网络(0.15 MHz~230 MHz)的校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詹志强、赵品彰、李渤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4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2079—2023

射频传导抗扰度耦合/去耦网络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ecificationforCoulinDecoulinNetworksof

ppg/pg

ConductedDisturbancesInducedbyRadio-FrequencyFieldsTesting

2023-10-12发布2024-04-12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2079—2023

目录

引言

………………………(Ⅱ)

范围

1……………………(1)

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概述

4……………………(1)

计量特性

5………………(2)

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

5.1(EUT)……………(2)

适配器对插入损耗

5.2150Ω/50Ω…………………(2)

耦合系数

5.3……………(2)

去耦衰减

5.4……………(2)

校准条件

6………………(3)

环境条件

6.1……………(3)

校准用设备

6.2…………(3)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4)

校准项目

7.1……………(4)

校准方法

7.2……………(4)

校准结果表达

8…………(8)

复校时间间隔

9…………(9)

附录原始记录内页格式

A……………(10)

附录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B……………(14)

附录主要项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6)

附录适配器共模转换适配器同轴共模适配器结构示意

D150Ω/50Ω、、-……(21)

附录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校准方法

E(EUT)2……………(23)

JJF2079—2023

引言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和测量不确定

JJF1071—2010《》JJF1059.1—2012《

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编制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

本规范的制定参考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

GB/T17626.6—2017《

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等同采用

》,GB/T17626.6—2017IEC61000-4-6:2013。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2079—2023

射频传导抗扰度耦合/去耦网络

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磁兼容领域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中所用耦合去耦网

/

络的校准

(0.15MHz~230MHz)。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

GB/T17626.6—2017

扰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

3术语和计量单位

耦合系数

3.1couplingcoefficient

在耦合去耦网络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与施加到射频输入

/(EUT)

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

(RFIN)。

去耦衰减

3.2decouplingattenuation

在耦合去耦网络的辅助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与施加到射频输入

/(AE)

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

(RFIN)。

4概述

射频传导抗扰度耦合去耦网络以下简称耦合去耦网络的作用是将射频骚扰信

/(/)

号耦合到受试设备所连接的各种电缆上并防止骚扰信号影响非受试装置设备和系

,、

统它具有个端口射频输入端受试设备端和辅助设备

。3:(RFIN)、(EUT)(AE)

端通常由金属外壳绝缘部件电子元器件电源或信号端子射频连接器电阻

。、、(、、、

电感电容等部分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1。

类型主要包括用于屏蔽电缆的型耦合去耦网络用于非屏蔽电缆的

:CDN-S/、

型耦合去耦网络用于非屏蔽平衡线的型耦合去耦网络等

CDN-M/、CDN-T/。

图给出了型耦合去耦网络的简化电路图

2CDN-M3/。

1

JJF2079—2023

图耦合去耦网络结构示意图

1/

图型耦合去耦网络的简化电路图

2CDN-M3/

5计量特性

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

5.1(EUT)

阻抗模值参考值

:150Ω。

允许误差范围f

:(-20~20)Ω,(0.15MHz≤≤24MHz);

f

(-45~60)Ω,(24MHz<≤80MHz);

f

(-60~60)Ω,(80MHz<≤230MHz)。

适配器对插入损耗

5.2150Ω/50Ω

标称值

:9.5dB;

最大允许误差

:±0.5dB。

耦合系数

5.3

(0±1.5)dB。

去耦衰减

5.4

≥20dB。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作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

2

JJF2079—2023

6校准条件

环境条件

6.1

环境温度

:(23±5)℃;

相对湿度

:≤80%;

电源电压及频率

:(220±11)V,(50±1)Hz;

其他周围无影响校准工作正常进行的电磁干扰及机械振动

:。

校准用设备

6.2

网络分析仪

6.2.1

频率范围

:0.15MHz~230MHz;

阻抗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5%;

传输系数幅值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0.01~0.4)dB。

同轴精密负载

6.2.2

频率范围

:0.15MHz~230MHz;

特征阻抗

:50Ω;

电压驻波比

:≤1.1。

标准适配器对

6.2.3150Ω/50Ω

频率范围

:0.15MHz~230MHz;

标称插入损耗

:9.5dB;

最大允许误差

:±0.20dB;

单只适配器一端通常为接头另一端为同轴接头示意图见附

150Ω/50Ω4mm,,

D。

共模转换适配器

6.2.4

数量两只

:;

用于确定耦合去耦网络的共模点一端为接头另外一端与耦合去耦网络

/,4mm,/

的端匹配示意图见附录

EUT,D。

同轴共模适配器

6.2.5-

数量两只

:;

用于确定阻抗参考面一侧为连接共模点的接头另一侧为同轴接头具体

,4mm,,

结构描述见附录

D。

同轴固定衰减器

6.2.6

数量两只

:;

频率范围

:0.15MHz~230MHz;

衰减

:10dB;

电压驻波比

:≤1.1;

最大允许输入功率

:0dBm。

游标卡尺

6.2.7

测量范围

:(0~200)mm;

3

JJF2079—2023

最大允许误差

:±0.1mm。

参考接地平面

6.2.8

为平整的金属平板材质为铜黄铜或者铝参考接地平面的尺寸应超过置于平面

,、;

上器件所有边的几何投影尺寸至少

0.2m。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项目

7.1

校准项目见表

1。

表1校准项目表

序号项目名称

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

1(EUT)

适配器对插入损耗

2150Ω/50Ω

耦合系数

3

去耦衰减

4

校准方法

7.2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

7.2.1

被校耦合去耦网络不应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各按键开关连接器应安装

/,、

牢固通断分明转换清晰定位准确底部的金属面应足够干净和平整无氧化物

、、、,、。

检查完成后将结果记录于表中

A.1。

校准时注意事项

:

各部件的导电部分应充分接触必要时可以使用螺栓或者导电胶带固定于参考

(1),

接地平面上

;

参考接地平面应符合的要求

(2)6.2.8。

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

7.2.2(EUT)

仪器连接如图所示将一对同轴共模适配器对称地放置于参考接地平面

7.2.2.13,-

上并用硬质的校准专用线连接射频电缆连至左侧的同轴共模适配器硬质金属连

,,-。

接线与参考接地平面之间的距离h由被校耦合去耦网络端口的高度决定h的

/EUT,

取值范围为

30mm~100mm。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右侧的同轴共模适配器端面与左侧同轴共模适配器之间

7.2.2.2--

的距离记录为d右侧的同轴共模适配器端面定义为阻抗参考面右侧端口的同轴

,。-,

连接器内导体端面定义为自校准端面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此两端面间距离记录为l

,,,

并将l记录于表对应的表格中

A.2。

设置网络分析仪源功率为中频带宽不大于频率范围与被校

7.2.2.30dBm,1kHz,

耦合去耦网络的工作频段相一致

/。

使用开路器短路器匹配负载对右侧端

7.2.2.4(OPEN)、(SHORT)、(MATCH)

口进行单端口自校准

4

JJF2079—2023

图网络分析仪自校准连接布置示意图

3

仪器的连接布置如图所示移走右侧的同轴共模适配器其他部件的位置

7.2.2.54,-,

保持不变左侧的同轴共模适配器连接共模转换适配器后与被校耦合去耦网络的

。-/

端相连保持左侧同轴共模适配器与端面之间的距离为中的d值

EUT。-CDN7.2.2.2

偏差内耦合去耦网络的射频输入端连接同轴精密负载

(≤±1mm)。/。

图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值的校准连接布置示意图

4(EUT)

如果网络分析仪具备电长度补偿技术功能则将中的测得的l值和

7.2.2.6,7.2.2.2

导线的介电常数输入至网络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的阻抗测量结果显示类型设为

Zθ或RX格式设定网络分析仪的标记频率分别在耦合

“||-”“+j”,(marker),/

去耦网络的端相对参考接地平面开路和短路两种情况下在网络分析仪上读出阻抗

AE,

模值Z如果显示结果是RX格式则需通过公式来计算共模阻抗模

|ce|,+j,(1)

值Z

|ce|。

ZR2X2

|ce|=+(1)

式中

:

Z共模阻抗模值

|ce|———,Ω;

R网络分析仪显示阻抗实部

———,Ω;

X网络分析仪显示阻抗虚部

———,Ω。

将Z值或RX值记录于对应的表格中此时的Z值就是受试设

|ce|+jA.2,|ce|

备端共模阻抗模值

(EUT)。

如果网络分析仪不具备电长度补偿功能则将网络分析仪的阻抗测量结果显

7.2.2.7,

5

JJF2079—2023

示类型设为RX格式设定网络分析仪的标记频率分别在耦合去

“+j”,(marker),/

耦网络的端相对参考接地平面开路和短路两种情况下在网络分析仪上读出R

AE,+

X记为Z使用公式计算耦合去耦网络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模

j,i,(2)/(EUT)

值Z

|ce|。

Z-Zβl

|Z|=Zij0tan()

ce0Z-Zβl(2)

0jitan()

式中

:

Z耦合去耦网络受试设备端共模阻抗值

ce———/(EUT),Ω;

Z长度为l的线缆标称阻抗值

0———,50Ω;

Z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的共模阻抗值

i———,Ω;

l线缆长度

———,m;

β相位常数

———,1/m。

此处

:

β=2π

λ(3)

式中

:

λ信号在线缆中的波长

———,m。

此处

:

v

λ=p

f(4)

式中

:

f信号频率

———,Hz;

v电磁波在长度为l的线缆中的相速度

p———,m/s。

此处

:

c

v=

pε(5)

r

式中

:

c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

———,m/s;

ε长度为l的线缆中介质的介电常数通常为

r———,2。

将公式代入到公式将公式代入到公式将公式代入到

(5)(4)、(4)(3)、(3)

公式得到公式

(2)(6):

f

Z-Zεl

ij0tan2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