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859-2022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
DB41/T 1859-2022 DB41/T 1859-2022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Scenic Area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9月
-
2022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01
CCSA0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59—2022
代替DB41/T1859-2019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
2022-01-13发布2022-04-12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859—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评价原则...........................................................................2
6评价组织与对象.....................................................................2
7评价流程...........................................................................2
8评价内容...........................................................................2
9授牌与复核.........................................................................4
附录A(规范性)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申请表................................................5
附录B(规范性)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细则..................................................6
I
DB41/T185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1859—2019《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与DB41/T1859—2019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旅游景区”定义的表述形式(见3.1,2019年版的3.2);
b)更改了“评价对象”的范围和条件的表述形式(见6.2,2019年版的7.2);
c)更改“受理”为“审核”,并更改其表述形式(见7.2,2019年版的9.2);
d)删除了“评价方法”的规定(见2019年版的第8章);
e)增加了“运行机制”评价指标(见8.1.1);
f)更改了“一级评价指标分值”的等级对应分值(见8.1.2,2019年版的6.1.2);
g)更改了“等级分值”的等级对应分值范围(见8.2.3,2019年版的6.2.3);
h)增加了“运行机制得分”(见8.3);
i)更改了“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信息安全”一级和二级指标
的分值、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录B中表B.1,2019版附录A中表A.1);
j)增加了“运行机制”“机制保障”“数据资源管理”“容灾备份”一级和二级指标要求(见
附录B中表B.1)
k)更改“信息发布服务”为“在园信息服务”(见附录B中表B.1,2019版附录A中表A.1);
l)更改“咨询投诉及救援服务”为“咨询投诉服务”(见附录B中表B.1,2019版附录A中表
A.1);
m)更改“在线交易”为“数字交易”,并更改其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录B中表B.1,2019
版附录A中表A.1);
n)更改“大数据应用”为“精准营销”,并更改其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录B中表B.1,
2019版附录A中表A.1);
o)删除了“办公自动化”“结算服务”的规定(2019版附录A中表A.1);
p)增加了“注3”的内容(见附录B中表B.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全民、魏荔莉、谢坚、李强、刘娟、刘放、于雪娇、张志民、邵杰、徐钰佳、
陈白露、唐攀、高歌。
本文件201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1859—2022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的原则、组织、对象、流程、内容等。
本文件适用于景区智慧化建设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0225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景区
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包括参观游览、审美体验、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并具备
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
范围。
[GB/T26355—2010,3.1]
3.2
智慧景区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景区环境、资源、游
客、设施和服务进行全面、透彻感知,并及时作出响应,从而实现服务个性化、消费网络化、体验数字
化、管理智能化的旅游景区。
3.3
景区核心区域
景区出入口、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交通枢纽地带、事故易发地、重点服务设施和
主要观景点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OTA:在线旅行社(OnlineTravelAgency)
1
DB41/T1859—2022
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5评价原则
5.1公正性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评价结果不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5.2科学性
坚持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分类原则。
5.3可靠性
采集和使用真实、客观数据;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反映评价活动情况。
6评价组织与对象
6.1评价组织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工作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省级智慧景区建设评价委员会
(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具体评价工作。
6.2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全省范围内所有旅游景区,且具备下列条件:
a)全面实施智慧景区标准化管理,运营规范,服务良好,具有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广泛的市场知名
度和美誉度;
b)具有发展智慧旅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制定全面、系统的智慧旅游建设规划或方案;
c)具有与其智慧景区建设相应的资金实力和人员条件,确保智慧景区正常运营;
d)景区信息系统与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平台有效对接;
e)景区智慧化建设采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化建设符合GB/T30225的要求。
7评价流程
7.1申请
符合6.2要求的景区可自愿申请,并向评委会提交符合附录A要求的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申请表。
7.2审核
评委会接收申请,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
7.3评价
7.3.1对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评委会采用资料查阅、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等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7.3.2评价分值达到相应等级的景区,可被评为相应钻级的智慧景区。
8评价内容
2
DB41/T1859—2022
8.1评价指标
8.1.1评价指标包括: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信息安全、运行机制、附加项等。
8.1.2智慧景区建设一级评价指标及分值见表1,评价细则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表1智慧景区建设一级评价指标及分值
序号评价指标分值(分)
1基础设施180
2智慧管理270
3智慧服务220
4智慧营销210
5信息安全60
6运行机制60
7附加项100
8.2评价等级
8.2.1等级划分
采用钻石的数量表示智慧景区的等级。钻石的数量越多,表示智慧景区的等级越高。智慧景区等级
分为五个级别,即一钻级、二钻级、三钻级、四钻级、五钻级。
8.2.2等级标志
等级标志由钻石图案及辅助图案构成,一颗钻石表示一钻级,二颗钻石表示二钻级,三颗钻石表示
三钻级,四颗钻石表示四钻级,五颗钻石表示五钻级。
8.2.3等级分值
智慧景区等级对应分值见表2。
表2智慧景区等级对应分值
序号等级分值(分)
1一钻级500~599
2二钻级600~699
3三钻级700~799
4四钻级800~899
5五钻级≥900
8.3计分方法
智慧景区评价得分按公式(1)计算。
T=𝐹+𝑀+𝑆+𝑃+𝐼+𝑂+𝐴·············································(1)
式中:
T——评价得分;
3
DB41/T1859—2022
𝐹——基础设施得分;
𝑀——智慧管理得分;
𝑆——智慧服务得分;
𝑃——智慧营销得分;
𝐼——信息安全得分;
𝑂——运行机制得分;
𝐴——附加项得分。
9授牌与复核
9.1授牌
9.1.1标志牌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和颁发。
9.1.2标志牌应置于景区明显位置。
9.2复核与处理
9.2.1复核工作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
主管部门可根据复核结果调整其钻级。
9.2.2评价对象申请更高等级的,不受复核期限制。
4
DB41/T1859—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申请表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申请表见表A.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3/T 141.1-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1部分: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体系 2005-07-01
- DB53/T 140.5-2005 宜良无公害洋葱种植综合标准 第5部分:无公害洋葱病虫害防治规范 2005-08-01
- DB53/T 141.3-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3部分:宜良无公害鸭品种选择 2005-07-01
- DB53/T 140.4-2005 宜良无公害洋葱种植综合标准 第4部分:无公害洋葱大田移栽管理技术规范 2005-08-01
- DB53/T 141.2-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2部分: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区划与布局 2005-07-01
- DB53/T 141.5-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5部分:宜良无公害鸭配合饲料 2005-07-01
- DB53/T 141.4-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4部分:宜良无公害鸭孵化技术条件 2005-07-01
- DB53/T 140.2-2005 宜良无公害洋葱种植综合标准 第2部分:无公害洋葱品种选择 2005-08-01
- DB53/T 141.6-2005 宜良无公害鸭养殖加工综合标准 第6部分:宜良无公害鸭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05-07-01
- DB53/T 140.3-2005 宜良无公害洋葱种植综合标准 第3部分:无公害洋葱育苗技术规范 200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