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153-202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范

DB3302/T 1153-2023 The standard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water in farmland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1153-2023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5
实施日期
2024-01-15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水利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水务设施运行管理中心、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水资源信息管理中心、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宁波市河道管理中心、宁波财经学院
起草人:
朱新国、刘天、朱江平、郑振浩、孙佳兵、张向东、陈洁、方燕琴、高嘉辰、张育斌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1

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153—202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范

Specificationforcalculationoffarmlandirrigationwaterusecoefficient

2023-12-15发布2024-01-15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2/T115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算流程...........................................................................2

5信息采集...........................................................................2

6测点选取和调整.....................................................................3

6.1测点选取.......................................................................3

6.2测点调整.......................................................................5

7水量观测...........................................................................5

7.1量水设施选型...................................................................5

7.2设施建设管护...................................................................6

7.3参数率定.......................................................................7

7.4量测数据管理...................................................................8

8系数计算...........................................................................8

8.1计算方法.......................................................................8

8.2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9

8.3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9

8.4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计算......................................................10

8.5不同规模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11

9报告编制..........................................................................12

附录A(资料性)量水设施率定报告编制提纲............................................13

附录B(资料性)灌区灌溉用水观测记录表格............................................14

附录C(资料性)典型田块基本情况表..................................................16

附录D(资料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17

I

DB3302/T115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波市水利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水务设施运行管理中心、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水资源信息管理中心、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宁波市河道管

理中心、宁波财经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新国、刘天、朱江平、郑振浩、孙佳兵、张向东、陈洁、方燕琴、高嘉辰、

张育斌。

II

DB3302/T1153—202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流程,规定了信息采集、测点选取和调整、水量观测、

系数测算、成果应用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灌区和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SL13-2015灌溉试验规范

SL/Z699-2015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样点灌区sampleirrigationarea

代表区域灌区总体特点的,用于开展区域农田灌溉水量与系数测算的典型灌区。

3.2

计量田块measurementfield

样点灌区中配有量水设施,用于测定典型作物亩均灌溉用水量的田块。

3.3

调查田块investigationfield

样点灌区中用于延伸和补充测定分析典型作物亩均灌溉用水量的田块。

3.4

渠首计量点canalheadmeteringpoint

样点灌区中为测算某一水源或某灌片毛灌溉用水量而设置的,并配套计量设施的具体渠首或首部。

3.5

渠首调查点canalheadinvestigationpoint

作为渠首计量点的补充,对灌区内部分较大水源进行调查获取,调查方式包括设置计量设施通过量

水获取,或者通过理论推算获取。

1

DB3302/T1153—2023

4测算流程

测算流程见图1。

a)信息采集,落实基础现状调研,收集区域灌区及农田灌溉相关资料。

b)测点选取和调整,选取样点灌区、渠首测点、典型田块,对不满足需求的测点进行调整(变

更或取消)。

c)进行水量观测,按要求落实量水设施,并落实量测数据管理。

d)根据渠首、典型田块情况,选择量测方法,测算分析典型田块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及渠首引

水量,分析计算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净灌溉用水量,以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量、年

毛灌溉用水量为基础,分析计算得到样点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e)根据区域样点灌区系数成果,通过分类加权算法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信息采集

测点选取和调整

水量观测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图1测算流程

5信息采集

5.1灌区信息应包括灌区范围、灌溉面积、灌排工程设施状况、作物种植情况、水文气象信息、节水

灌溉工程情况、管理情况等。

a)灌区范围信息应包括样点灌区边界、不同片区范围。大中型灌区范围较大,应按照划分的子

灌片或者行政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相关统计资料对比,分析数据合理性。

b)灌区内灌溉面积应按农田灌溉面积、林果草地灌溉面积、其他灌溉面积统计。涉及多个乡镇、

村,应按乡镇、村分别统计;其中,其他灌溉面积应按照GB/T21010的规定进行区分。

c)灌排工程设施应包括水源工程、灌溉渠系、田间工程、排水沟道、泄水闸(或站)和容泄区

等部分。

d)作物种植情况应确定灌区作物种类及面积,包括作物名称、生育时间段及种植面积。

e)如果灌区面积较大,同时灌区内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地选取气象站

数量,使气象资料能具有代表性。

f)节水灌溉工程情况应包括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内容。

5.2灌区信息采集宜采用实地勘测的方式进行。

2

DB3302/T1153—2023

6测点选取和调整

6.1测点选取

6.1.1样点灌区选取

6.1.1.1样点灌区按不同的区域类型(山区、平原区)、灌溉规模(大、中、小)、灌溉类型(提水、

自流引水)、工程设施状况(高标农覆盖率)、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好、中、差)等因素选择。

6.1.1.2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的观测、灌溉试验、灌溉用水管理等资料,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支持。

6.1.1.3样点灌区应持续使用5年以上。

6.1.1.4样点灌区分类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样点灌区分类表

灌区规模灌区档次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大型灌区-A≥30-

1~5中型1≤A<5

中型灌区5~15中型1≤A<305≤A<15

15~30中型15≤A<30

小型灌区-A<1-

6.1.1.5样点灌区数量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灌区规模数量要求

大型灌区均为样点灌区,应全部纳入测算分析范围

所有重点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A≥5万亩)均应纳入测算分析范围;各档次样点灌区数量不应少于

中型灌区a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各档次样点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总和不应少于相应档次灌区农田有效灌溉

面积总和的10%

应不少于小型灌区取样范围内(100~10000亩)数量的0.5%。样点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总和不应少

小型灌区b

于该区域全部小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1%

区域应覆盖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灌区

a各档次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区域内同类型

灌区有关指标比例相协调。

b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区域内同类型灌区有

关指标比例相协调。

6.1.2渠首测点选取

6.1.2.1概述

渠首测点包括渠首计量点和渠首调查点。

6.1.2.2渠首计量点选取

3

DB3302/T1153—2023

6.1.2.2.1按照渠道条件、管理条件、渠道的灌溉功能占比等,对区域量水设施布置量水的条件进行

分析,综合确定量水设施的建设位置。综合性引水水源应将量水设施设置在下一级渠道的进水口。

6.1.2.2.2应体现本灌区主要水源类型、灌溉方式、作物类型,应包括本灌区的重要水源和主要干渠。

6.1.2.2.3应布设量水设施,渠道顺直、下游不受回水影响,或通过一定改造可以满足量水要求。渠

首应有控制性工程措施(如水闸或阀门等)便于灌溉管理和量水。经常性过水渠道应采用自动计量设备。

6.1.2.2.4渠首计量点控制灌溉面积不应与典型田块的面积不协调。

6.1.2.2.5大型、中型灌区应在主水源、主干渠、典型泵站设置渠首计量点,小型灌区设置不少于1

处渠首计量点。

6.1.2.3渠首调查点选取

应覆盖灌区所有水源取水口,建立名录进行管理,并开展年度用水跟踪。

6.1.3典型田块选取

6.1.3.1通则

6.1.3.1.1典型田块包括计量田块和调查田块。计量田块宜采用直接量测法和观测分析法[见8.1.2a)、

b)],调查田块宜采用调查分析法[见8.1.2c)]。

6.1.3.1.2大型灌区、中型灌区的典型田块宜在斗渠或农渠控制范围内选取,支渠以下田块不宜选取

为典型田块。

6.1.3.1.3典型田块内作物种类不宜改变太大。

6.1.3.1.4典型田块应保持年际间稳定。

6.1.3.2计量田块选取

6.1.3.2.1计量田块内作物应单一,应为灌区的主要种植作物或主要耗水作物;作物播种面积和灌溉

用水量占比均在10%以上。

6.1.3.2.2大型灌区应至少选取9个计量田块,中型灌区应至少选取6个计量田块,小型灌区应至少

选取2个计量田块。

6.1.3.2.3计量田块应边界清楚,面积与灌区面积和渠首计量点控制面积协调,应至少相差10倍以上。

6.1.3.2.4计量田块应总体分散、相对集中布置,不应紧邻布置。

6.1.3.2.5各样点灌区不同片区(大型灌区的上游、中游、下游;中型灌区的上游和下游)均应选取

计量田块。

6.1.3.2.6量水设施应建设在末级渠(管)道上。

6.1.3.2.7所有灌溉水量均应从末级渠道进入计量田块。

6.1.3.2.8末级渠(道)应有一定坡降,满足量测精度。

6.1.3.2.9末级渠(管)道上应设置可控进水的装置,如拍门、闸阀。

6.1.3.2.10计量田块应不作为其它田块的灌溉通道,应不出现边灌边排的现象。

6.1.3.2.11计量田块现场应设置标识牌,标明田块名称、位置等内容。

6.1.3.3调查田块选取

6.1.3.3.1调查田块应设置在相应计量田块附近。

6.1.3.3.2田块内作物品种应单一。

6.1.3.3.3不同作物应至少设置1~2个田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