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81-2018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DB3302/T 181-2018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181-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3-16
实施日期
2018-04-15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农艺学会、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起草人:
秦方锦、王飞、张硕、张庆、刘桂良、王先挺、刘荣杰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0

DB3D3B3302/0T181—22018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81—2018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2018-03-16发布2018-04-15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DB3302/T181—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农艺学会、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宁海县农业

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方锦、王飞、张硕、张庆、刘桂良、王先挺、刘荣杰等。

II

DB3302/T181—2018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布设、监测内容、监测点样品的采集处

理和贮存、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耕地质量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

GB5009.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009.1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1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1912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4550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7134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5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9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22104土壤质量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23739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法

HJ/T51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HJ491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DB3302/T181—2018

HJ503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637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694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J700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1233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LY/T1246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

LY/T1250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

NY/T53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87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88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2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

NY/T296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

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6农田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890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1104土壤中全硒的测定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3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5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8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1121.9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1121.10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

NY/T1121.11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

NY/T1121.12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

NY/T1121.13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NY/T1121.14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1121.15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NY/T1121.1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NY/T2017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2

DB3302/T181—2018

耕地

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

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

地和海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土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土地。

3.2

耕地质量

耕地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含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质量两方面。

3.3

耕地地力

在当前耕作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

产能力,主要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和土壤肥力。

3.4

耕地环境质量

土壤中有害物质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程度。本标准所指耕地环境质量,界定在土

壤重金属污染和灌溉水质量等方面。

3.5

耕地质量监测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方法,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开展的监

测,包括耕地地力监测和耕地环境质量监测。

3.6

监测点

为进行耕地地力监测、耕地环境质量监测而设置的观测、试验、取样的地块。

4监测点布设

4.1耕地地力监测点设置

4.1.1耕地地力动态监测点

4.1.1.1布点原则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与分布、肥力高低、作物种类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体现广泛的代表性、

均匀性、科学性。同时,应与有关规划衔接,将监测点设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

业园区内的农业种植生产用地。设点地块应尽量避免坡地、洼地,住宅、沟渠、废物堆、养殖塘等附近,

主干公路或铁路线150m以内,远离工矿企业污染源等。

4.1.1.2布点方法

按NY/T2911规定的方法,应用比例尺为1︰5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叠加形

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同时,结合当地2007年~2009年耕地地力评价的调查样点,确定区域内若干典

型性地块作为耕地地力动态监测点。

4.1.2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设置

4.1.2.1布点原则

定位监测点设立时,应综合考虑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土壤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

3

DB3302/T181—2018

因素。同时,应与有关规划衔接,将监测点设置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有代表性且远离土壤污染源的地块,

以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4.1.2.2布点方法

处理设置。水田设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4

个处理,旱地设常规施肥区和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2个处理。以当地主要种植制度、种植方式为

主,耕作、栽培等管理方式、水平能代表当地水平。

小区建设。水田、旱地小区面积33.3m2~66.7m2;水田、旱地用水泥板或其他材料作隔板,防止肥、

水相互渗透,隔板高0.6m~0.8m,厚0.05m,埋深0.3m~0.5m,露出地面0.1m~0.3m;水田用φ8cmPV管作

灌水管置水泥板间,各小区设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置高于出水口。

4.2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点设置

4.2.1耕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设置

4.2.1.1布点原则

常规监测点从耕地地力动态监测点中筛选,设置在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分布区内。

4.2.1.2布点方法

原则上每25000亩永久基本农田设置一个常规监测点,并以5000亩以上连片分布区作为样点设置区。

4.2.2耕地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点设置

4.2.2.1布点原则

综合监测点从耕地地力动态监测点中筛选,设置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平原耕地。

如情况复杂可适当考虑低丘缓坡及山区林茶果药等种植区。

4.2.2.2布点方法

根据当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原则上每20000亩农田区域设置一个综合监测

点。

4.2.3污染田块监测点设置

4.2.3.1布点原则

根据土壤污染调查或普查成果,选择土壤污染单因子限量值介于1~5或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7~3

的地块。尽量选择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且种植当地代表性作物的区域作为样

点设置区。

4.2.3.2布点方法

处理设置。设置常规对照、主因子优化和综合优化3个处理。主因子优化是指在特定分区、特定种

植模式下,选择影响土壤污染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综合优化是指除主因子优化外,另选择1~2个辅助

因子如施肥、耕作、灌溉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

小区建设。小区建设同4.1.2.2。

5监测内容

4

DB3302/T181—2018

5.1耕地地力动态监测点监测内容

5.1.1建点时监测内容

监测点设立时,应调查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形成监测点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地貌类

型、坡度、地下水位、排灌能力、障碍因素、种植制度、成土母质、剖面构型、土壤类型、耕层厚度、

耕层质地、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等。具体项目见附录A。

5.1.2年度监测内容

按NY/T1121.1规定的方法,每年于作物收获后或下一季施肥前挖取耕层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理化

性状。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所需项目,包括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

缓效钾、速效钾、水溶性盐总量、阳离子交换量、中微量元素(全钙、镁、钠、硒,交换性钙、镁、钠、

钾,有效硫、硅、铜、锌、铁、锰、硼、钼)。具体项目见附录A。

5.2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内容

5.2.1建点时监测内容

建立监测点时,应调查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形成监测点基础资料。同时,按NY/T

1121.1规定的方法挖取土壤剖面,监测各发生层次理化性状。

5.2.1.1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

主要包括常年降水量、常年有效积温、常年无霜期、地形部位、坡度、海拔高度、地下水位、障碍

因素、地力等级、排灌能力、种植制度、作物产量、施肥量、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具体项目和填写

说明见附录B。

5.2.1.2监测点土壤剖面的理化性状

监测发生层次深度、颜色、结构、紧实度、容重、新生体、植物根系、机械组成、化学性状(包括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碳酸钙、阳离子交换量)。具体项目和填写说明见附录C。

5.2.2年度监测内容

监测田间生产情况、作物产量和施肥量,并采集各小区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或下一季施肥前的

耕层土壤样品以及每季作物的果实和茎叶,送有资质的机构检测。监测具体项目按附录D、附录E、附录

F和附录G的规定执行。

5.2.2.1田间生产情况

记载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种期、收获期、播种方式、耕作情况、排灌、降雨量、病虫

害防治、自然灾害。具体项目见附录D。

5.2.2.2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对各小区每季作物的果实产量和茎叶产量进行测定。监测果实和茎叶的全氮、全磷、全钾。具体项

目见附录E。

5.2.2.3施肥量

监测每一季作物化肥和有机肥的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用实物量以及折纯量。具体项目见附录F。

5

DB3302/T181—2018

5.2.2.4土壤理化性状

监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体项目见附录G。

5.2.3五年监测内容

在年度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在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度增加监测pH、耕层厚度、微量元素(有

效铁、锰、铜、锌、硼、钼)。具体项目见附录G。

5.3耕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监测内容

5.3.1建点时监测内容

建立监测点时,在掌握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调查周边污染源情况,形

成监测点基础资料。采用与5.2.1.1相同的监测内容,具体项目和填写说明见附录B。

5.3.2年度监测内容

监测田间生产情况、施肥量和作物产量,并采集监测小区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

送有资质的机构检测。监测具体项目按附录H、附录I和附录J的规定执行。

5.3.2.1田间生产情况

记载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种期、收获期、播种方式、耕作情况、排灌、降雨量。具体

项目见附录H。

5.3.2.2施肥量

监测每一监测季作物化肥、有机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品种、施用实物量以及折纯量。具体

项目见附录H。

5.3.2.3作物产量

对每季作物的果实产量和茎叶产量进行测定。具体项目见附录I。

5.3.2.4土壤理化性状

监测耕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总镉、铬、铅、汞、砷、铜、锌、镍,有效态镉、铬、铅、汞、砷、铜、

锌、镍);其他物质(氟化物、六六六、DDT、苯并[a]芘)。具体项目见附录J。

5.4耕地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点监测内容

5.4.1建点时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同5.3.1。

5.4.2年度监测内容

监测田间生产情况、施肥量和作物产量,并采集监测小区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的耕层土壤、农

产品以及在作物生长灌溉期的灌溉水,送有资质的机构检测。监测具体项目按附录H、附录I和附录J的

规定执行。

5.4.2.1田间生产情况

6

DB3302/T181—2018

监测内容同5.3.2.1。

5.4.2.2施肥量

监测内容同5.3.2.2。

5.4.2.3作物产量

监测内容同5.3.2.3。

5.4.2.4土壤理化性状

监测内容同5.3.2.4。

5.4.2.5灌溉水质量状况

监测农田灌溉水pH、全盐量、镉、六价铬、铅、汞、砷、铜、锌、镍、氟化物、氯化物、石油类、

挥发酚。具体项目见附录J。

5.4.2.6农产品安全状况

监测农产品镉、铬、铅、汞、砷、铜、锌、镍等污染物。具体项目见附录J。

5.5污染田块监测点监测内容

5.5.1建点时监测内容

建立监测点时,应调查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重点调查周边污染源等情况,形成监测

点基础资料。同时,按NY/T1121.1规定的方法挖取耕层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理化性状。

5.5.1.1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

监测内容同5.3.1。

5.5.1.2监测点耕层土壤的理化性状

监测内容同5.3.2.4。

5.5.2年度监测内容

监测田间生产情况、作物产量和施肥量,并采集监测小区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的耕层土壤、农

产品以及在作物生长灌溉期的灌溉水,送有资质的机构检测。监测具体项目按附录H、I、J、K的规定执

行。

5.5.2.1田间生产情况

监测内容同5.3.2.1。

5.5.2.2作物产量

对各小区每季作物的果实产量和茎叶产量进行测定。具体项目见附录I。

5.5.2.3施肥量

7

DB3302/T181—2018

监测每一监测季作物化肥、有机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品种、施用实物量以及折纯量。具体

项目见附录K。

5.5.2.4土壤理化性状

监测内容同5.3.2.4。

5.5.2.5灌溉水质量状况

监测内容同5.4.2.5。

5.5.2.6农产品安全状况

监测内容同5.4.2.6。

5.5.3五年监测内容

监测作物产量,并采集监测小区第五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的耕层土壤、农产品,送有资质的机构

检测。监测具体项目按附录I、L的规定执行。

5.5.3.1作物产量

监测内容同5.5.2.2。

5.5.3.2土壤理化性状

监测耕层土壤总镉、铬、铅、汞、砷、铜、锌、镍,有效态镉、铬、铅、汞、砷、铜、锌、镍,氟

化物、六六六、DDT、苯并[a]芘,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具体项目见附录L。

5.5.3.3农产品安全状况

监测农产品镉、铬、铅、汞、砷、铜、锌、镍等污染物。具体项目见附录L。

6监测点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6.1耕地地力监测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按NY/T1121.1规定的方法进行。

6.2耕地地力监测点植株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按土壤农化分析规定的方法进行。

6.3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按NY/T395规定的方法进行。

6.4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点灌溉水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按NY/T396规定的方法进行。

6.5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点农产品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按NY/T398规定的方法进行。

8

DB3302/T181—2018

6.6土壤样品测定

土壤样品测定方法按表1执行。

表1土壤样品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

1pH土壤pH的测定NY/T1121.2

2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1121.3

3容重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4

4碳酸钙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LY/T1250

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NY/T295

5阳离子交换量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1121.5

6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6

7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6

8全氮土壤全氮测定法NY/T53

9碱解氮森林土壤氮的测定LY/T1228

10全磷土壤全磷测定法NY/T88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7

11有效磷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1233

12全钾土壤全钾测定法NY/T87

13缓效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889

14速效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889

15全钙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NY/T296

16全镁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NY/T296

17全钠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NY/T296

18交换性钙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1121.13

19交换性镁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1121.13

20交换性钾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LY/T1246

21交换性钠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LY/T1246

22全硒土壤中全硒的测定NY/T1104

23有效硼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1121.8

24有效钼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1121.9

25有效硫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1121.14

26有效硅土壤有效硅的测定NY/T1121.15

土壤总铬的测定NY/T1121.12

27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4

28总砷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5

原子荧光法NY/T1121.11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

29总汞

原子荧光法NY/T1121.10

30总铜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

9

DB3302/T181—2018

表1土壤样品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续)

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

31总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

32总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

33总铅

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法GB/T17141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

34总镉

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法GB/T17141

35有效态铅原子吸收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