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08-2023 规模牛场口蹄疫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DB41/T 708-2023 Size of cattle farm foot-and-mouth disease biosafety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12月
-
2023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08—2023
代替DB41/T708-2011,DB41/T709-2011,DB41/T710-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2023-03-07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70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牛场建设...........................................................................2
5生物安全管理.......................................................................3
6监测与净化.........................................................................6
7环境质量监测.......................................................................7
8无害化处理.........................................................................9
9风险评估..........................................................................10
10记录和档案管理...................................................................11
附录A(规范性)抽样数量的计算方法..................................................12
附录B(规范性)0.01mol·L-1(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配制....................14
附录C(资料性)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环境质量控制各项污染物和生态环境分析方法..........15
I
DB41/T70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以DB41/T710—2011《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为主,整合了DB41/T708—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监测技术规范》、DB41/T709—2011《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环境控制技术规范》的内
容。与DB41/T710—2011《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1版的第1章);
b)更改了“选址与布局”的有关要求(见第3章,2011版的第1章);
c)增加了“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见第5章);
d)增加了“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见第8章);
e)增加了“记录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见第10章)。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焦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门峡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中心、西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安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
制中心、平顶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
虫害防治总站、河南农业大学、修武县云台山镇综合执法大队、襄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若潜、班付国、赵雪丽、杨海波、李全成、刘梅芬、王建科、王东方、柴茂、
王翠、王华俊、宋丹、田中、王群亮、姚巧珍、李方方、曹伟伟、钱勇、房大学、苑述友、刘石、雷从
从、冯桂丹、杜艳玲、曹俊伟。
本文件于2011年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708—2023
规模牛场口蹄疫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牛场选址与布局、生物安全管理、监测与净化、环境质量监测、无害化处理、风
险评估、记录和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牛场口蹄疫生物安全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5750.1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5832.1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11060.1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1部分:用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15432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568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18204.1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18204.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8935口蹄疫诊断技术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2362生乳贮运技术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67号令.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牛场
1
DB41/T708—2023
具有法人资格的奶牛、肉牛等养殖场: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年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
3.2
生物安全
通过优化规模牛场选址布局、建立物理屏障、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健全规章制度等硬件和软件条件,
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动物及其产品、车辆、物品、投入品、媒介和野生动物、空气、
水等传播疫情疫病的风险,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入、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3.3
投入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
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中成药、化学药品、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3.4
净道
健康牛及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及牛奶等洁净物品转运的专用道路。
3.5
污道
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等非洁净物品、病死牛及其排泄物转运的专用道路。
3.6
风险评估
对各种风险因子进行测试和分析,以估计事物朝着非期望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和程度有多大。
4牛场建设
4.1基本要求
应符合GB/T16568规定,建立在电力供应稳定、交通方便、水质和通风良好、地势高燥、排水方便、
环境幽静、无有害气体、无烟雾、无灰沙及其他污染的地区。
4.2场址要求
4.2.1场区布局应充分考虑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
区完全分开且有物理隔离、洗消设施及措施,各区应设有实体围墙或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离的其他物
理屏障,且有明显防疫标识。
4.2.2各区有专用人员、车辆、指定运输路线、消毒场所和防疫设施设备,应有明确的净、污分区及
自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进入到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区域单向移动标识,标明人、车、物、投入品等单向
流动方向,净、污不交叉;从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区域进入到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应严格清洗消毒。
4.2.3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27规定。
4.3场区布局及设施
4.3.1场区布局
4.3.1.1场区周围应设实体围墙,在围墙外宜增设防风林、灌木、防疫沟或其他物理屏障等隔离设施
或措施。
2
DB41/T708—2023
4.3.1.2办公区应独立设置,与生产区适当保持500m以上直线距离;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
和无害化处理区应严格分开,界限分明;生产区距离其他功能区50m以上且通过物理屏障有效隔开。
4.3.1.3按照生物安全级别由高到低原则,分别设置生产区、病牛隔离舍、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
区;按照常年或者夏季主导风向,办公区、生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病牛隔离舍、粪污
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等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相对较低处。
4.3.1.4场区内的道路应坚硬、平坦,净污道不交叉;牛舍、运动场、道路以外地带应绿化。
4.3.2设施设备
4.3.2.1场区牛舍宜建设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配备卷帘、喷淋和接力风机等保温、降温设备;坐北
朝南,坚固耐用,宽敞明亮,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夏季应增设电风
扇或排风扇等通风降温设施。
4.3.2.2场区出、入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两侧应设置长度可覆盖全车的棚式或立柱式喷
雾消毒设施;消毒池长度应大于进入的最大车辆轮胎周长的1.5倍以上,宽度与入口等宽,消毒池底长
度不低于4m、深度不低于0.3m,池内消毒液深度应淹没轮毂外缘,消毒池应满足防渗、防雨、防溢
流等要求;场区入口处应设置人员喷雾消毒通道及物品消毒设施设备或措施。
4.3.2.3场区内应有固定的牛粪贮存、堆放设施设备和场所,存放地点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4.3.2.4场区禁养其他动物,应有防蝇、防蚊、防鼠、防鸟及防止周围其它动物进入场区的设施设备
及措施。
4.3.2.5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和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等,并配备工作所需的
仪器设备和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4.3.2.6奶牛场应设独立的挤奶厅或自动化的挤奶设施设备,有独立的设施设备,挤奶厅卫生操作卫
生应符合GB/T16568规定,贮运应符合NY/T2362规定。
4.4栏舍设置
4.4.1牛舍应配备通风、换气、保温、湿度、防晒、降温等设施设备。
4.4.2奶牛场生产区设犊牛舍、育成(青年)牛舍、泌乳牛舍、干奶牛舍,各栋舍之间距离5m以上
或有隔离设施。
4.4.3犊牛舍与其他牛舍分区隔离,采用半开放式舍内单栏饲养,配套5m2左右的独立运动场。
4.4.4围产和待产牛应设立独立牛舍;产房位于独立区域,宜设单体产房,配置产圈和产栏,面积16
平方米每头以上,并配套污物(羊水、胎衣等)消毒处理设施和排污处理系统,接产产生的污物经过消
毒处理后再进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
4.4.5应有独立并具有有效物理隔断的、用于选种或引种过程中牛只隔离的后备牛专用舍或隔离栏舍。
4.4.6应有与生产区间隔300m以上或通过物理屏障有效隔离的病牛专用隔离治疗舍。
4.4.7种牛场应设装牛台和预售牛观察设施,位于生产区下风向;种公牛站应设种牛舍、运动场,应
采用钢管围栏等将种公牛隔开,运动场应设置遮阳棚。
4.5场区的供、排水系统
4.5.1场区内应有足够的生产用水,水压和水温均应满足生产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如需
配备贮水设施,应有防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
4.5.2场区内应具有能承受足够大负荷的排水系统,并不得污染供水系统。
5生物安全管理
3
DB41/T708—2023
5.1人员管理
5.1.1场内应配备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本场专职执业兽医。
5.1.2场内工作人员不应饲养易感口蹄疫动物,不应在其它养殖场兼职或从事技术服务。
5.1.3对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项目包括个人健康状况及人兽共患病。
5.1.4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所有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生物安全及口蹄疫净化、防控等相关知
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H/T 1402-2022 金针菇粉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09
- GH/T 1409-2022 草莓冷链流通技术规程 2023-02-09
- GH/T 1119-2022 茶叶标准体系表 2023-02-09
- GH/T 1408-2022 鲜食苹果感官评价方法 2023-02-09
- GH/T 1405-2022 果蔬贮藏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23-02-09
- GH/T 1407-2022 果蔬类农产品品牌 质量特征识别 2023-02-09
- GH/T 1403-2022 蓝莓气调贮藏技术规程 2023-02-09
- GH/T 1117-2022 桂花茶 2023-02-09
- GH/T 1410-2022 仁果类水果品质无损在线检测技术要求 2023-02-09
- GH/T 1406-2022 果蔬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