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1010-1994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

SC/T 1010-1994 Chinese turtl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行业标准-水产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SC/T 1010-2008 |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C/T 1010-199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水产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4-02-28
实施日期
199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湖南省水产局
起草人:
刘筠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1010一94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鳖池的环境条件、亲鳖培育、产卵场的设置、孵化条件和鳌的饲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鳖,其他鳌也可参照使用。

2弓}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3鳌池的环境条件

鳌池的设计和营建应符合中华鳌的生活习性、繁殖、生长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养殖规模的要求,选择

环境比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

11水源与水质

3,1.1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3.1.2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鳌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的类型有稚鳌池、幼鳖池、食用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各类型鳌池的规格见表1,

表1

池底泥池堤池边与

鳌池类型Kpi形状朝向他m深水。深池底结构砂厚度坡度围墙距离

C们、(。)】11

稚鳌池50^-100长方形南北(长边)1.2-1.50.8-1.0三合土铺底5^10300.5-1.0

幼鳌池500-1500长方形南北(长边)1.5-2.01.0-1.5含砂泥土5^10300.11一1.0

食用鳌池500--3500长方形南北(长边)2.5^3.02.0-2.5含砂泥土10-15301.5一2.0

亲鳌池500-3500长方形南北(长边)2.5-3.02.0-2.5含砂泥土10-15301.5一2.0

控温越冬池80--100长方形南北(长边)1.3-1.51.2-1.3含砂泥土5-10300.5^1.0

3.3防逃设施

用砖块在池周砌成70cm高的围墙,墙顶向内伸檐8^10cm,在饲养池进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

以防鳖逃跑也可采用塑料板或3-4cm厚的水泥板替代砖墙使用2-3a更新。

I4产卵场所

鳖池边与围墙之间应留有1.5.2.0m宽的空地(池的两短边可少留)。在产卵场南北两长边靠近

围墙处,设置长200cm,宽50cm,深10cm的砂盘,每个砂盘可供25.30只雌鳖产卵用设置砂盘的数

量,应根据鳖池面积和雌鳌数量而定。

3.5饲料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994一02一28批准1994一04一01实施

SC/T1010一94

饲料台用长3m,宽0-2m的水泥预制板搭设,端淹没在水下10^15cm.另一端露出水而。饲料

台应放粉在遮阳棚架的F方

I6遮阳设施

在围墙内沿栽培一定数量的葡萄和一年生阔叶植物(向日葵、蓖麻等),或在产卵场卜方设性瓜藤植

物棚架,以防止阳光直射和砂盘水分过快蒸发

4亲鳌培育

4.1亲鳖来源

4.1.1池塘、江河和湖泊中捕捉野生的已达性成熟、体质健壮、无伤病的雌、雄鳖。

4门.2人工繁殖经过饲养达到性成熟的雌、雄鳖。

4.1.3严禁近亲交配的后代用作亲鳌。

4.2亲鳖选择

4.2.1鳖种要纯,异形、色变的鳖不能选作亲鳌

4.2-2宜选用6^-7龄,体重2--3kg和体质健壮的个体为亲鳌。

4-2.3不得选用体重在。.75kg以下的个体为亲鳖

4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水面。.3-0.5只。

4.4雌雄鳖比例

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卵子的受精率可以达95%以上。

4.5饲养管理

4.5.1灌水

应经常保持鳖池正常水位((2.0-2.5m),特别是冬季干塘起鱼后,务必及时灌水,以防断水过久,

阳光照射,池内淤泥表面干涸,藏在淤泥表层下的亲鳌爬不出来,甚至死亡。

4,5.2投饲

4.5.2.1饲料种类

a.动物性饲料:鲜活螺规1蛆K!、猪肠衣皮(粘膜组织)、死腐鱼类及其内脏等

b.植物性饲料:饼类、南瓜等。

c.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43%-45环,淀粉22%-25肠,纤维素10%e

4-5-2-2投饲量与投饲方法

a.当水温回升至20C以上时,应开始投喂饲料。其方法为每天下午4点后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

量为鳖体重的50a^8%,饲料投在饲料台的被水淹没的一端上

b.每年4-6月份,每平方米水面投放。.4^0.5kg鲜活螺观,同时还应经常投喂其他动物性或

植物性饲料。

4.5.3日常管理

4}5.3门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水质和鳌的活动情况,做好巡塘日志。

4.5.32消毒:亲鳖经过越冬休眠苏醒后,每月或每隔一月撒施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量30kg,以

防治仇鳖的疾病,还可增加水体中的钙质,有利于输卵管卵壳腺钙质的分泌。

5产卵与孵化

5门交配与产卵

5.1.1交配

当水温回升至20C以卜时,亲鳖开始觅食发情追逐骑背交配。交配时间大都在晴天傍晚,持续5

一扣"IR在秋大也有交配行为

SC/T1010一94

5.1.2产卵

5.1.2.1季节:5月中旬至8月卜旬雌鳌产卵,六、七月间为高峰期。

51.2.2温度:水N28-32C,气温2532C,是最适产卵温度。

5.1.2.3卵量:每只成熟雌鳌一年之内在生殖季节产卵3-5批(窝),每批一般8-15个,少则4个,多

至2。多个

5门.2.4条件:雌鳌一般在寂静的深夜出水上岸,爬进人工设置的砂盘产卵,在产卵季节,如遇刮风F

雨或久旱不雨,天气过于干燥,产卵砂盘的水分大量蒸发,至使灰砂的粘性降低,雌鳖作穴困难.可导致

一天或连续几天停止产卵。补救办法,可采用喷水壶洒水使产卵砂盘湿润至7%-8%的含水量,即手捏

灰砂成团,手松灰砂散开为宜

5.2收卵

5.2.1寻找卵窝

产卵季节,管理人员应每天早晨巡视产卵场所,仔细寻找卵窝。卵窝的特征有:

a.产卵洞房土顶(灰砂)松动,有雌鳌爪迹印;

b.洞房有松落土粒,洞口泥土光滑。

5.2-2收集鳖卵

发现卵窝,用手拨开洞口泥土,取出鳌卵,轻放于底部垫有松软底物的容器内,避免撞击和挤压而损

坏鳌卵

5.3人L孵化

5.11孵化设备

a.恒温箱;

b.恒温室;

c.恒温砂盘。砂盘中用砂应以25目网筛过筛。

5.3.2受精卵的鉴别

鳖卵产后不久,可从外观看到一个圆形白色亮区,这就是胚胎发育所在区域,即受精标志。随着胚胎

发育的进展和胚胎区的增长,圆形白色亮区也将逐步扩大;如果产出后的卵子白色亮区若暗若明,又不

继续扩大,可视为未受精卵。

5.3.3孵化条件

5.3-3.1温度:人工控制孵化温度在33-34'C,37一38C是鳖胚的致死温度,当温度低于22一21C时.

发育就会停止

5.13.2湿度:在恒温箱或恒温室内进行人工孵化,湿度为8100^'82%0

5.3-3.3含水量:温床中砂子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70o-8%。淋水过多,造成水涝;不及时淋水,导致

于燥,都会使胚胎夭亡。

5.3.4孵化操作

将经过鉴别的受精卵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含水量适当的砂盘之中。因鳖卵没有蛋白系带,在孵化

过程中不得翻动,否则胚胎会因更动位置而受压致伤或中途死亡。

5.I5孵化时间

从鳌卵产出到稚鳖出壳的整个过程,在33-34'C条件下,历时36^38d,

6鳌的饲养

根据鳖在各个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和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宜将稚鳖、幼鳖、食用鳖和亲鳖实行

分级分池饲养

6.了稚鳌的饲养

6.飞.1池塘条件

SC/T1010一94

稚鳖池按表1规定,宜在三合上池底上铺设5cm厚的细砂生产规模大的稚鳖池面积可达400-

500m',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在炎热季节设遮盖太阳的棚架

6门.2放养方法

将刚出壳的稚鳖放入磁盘中白由活动2h,让其自然摆脱胚胎时期形成的胚外组织(浆膜、脐带)

后转入磁盆。用10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min,然后再投入稚鳖池。

6门.3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12只稚鳖。

6.1.4投饲料

6.1.4门饲料种类:最初投喂的饲料是用绞肉机绞碎的蛆蜘、未腐臭的鱼虾,或投喂人工混合饲料(鱼

粉、淀粉、肠衣皮各占30%,贝壳粉加蛆酬占10%),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6门.4.2投喂量:日投喂量为鳌体重的5%0

6.1.4.3投饲方法:每天应定时定量将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槽内

6.1.5日常管理

6.1.5.1巡塘:管理人员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池边进行巡视,了解是否有逃跑或敌害侵入,水质是否

土[All和稚鳌的摄食情况等。

6门.5,2鳖病防治:稚鳖时有相互咬伤和发生水霉病的情况,对有皮肤破伤或患了水霉病的稚鳖,用

10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2h,然后放回原池。

6.1.5.3水质调节: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在高温高湿季节的7,8月间,要特别注意保持水质

新鲜,以防池底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沼气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6.1-6越冬

6.1.6.1池塘越冬:稚鳖的抗寒能力较弱,当越冬场所的温度下降到一4℃以下时就会造成死亡,应采

取以!:措施:

:.越冬前应投足量营养丰富的饲料,使鳖体储积脂肪,用于越冬的消耗;

b.在遮阳棚架上加盖杂草,防风防冻;

。.在棚架下方池底添加5cm厚的细砂,为稚鳌越冬创造一个适宜的良好环境;

d在有条件的地方,室外温度下降到。℃以下时,将稚鳖转入室内集中放在填有30cm厚度细砂

的木箱中,让其自动钻入砂中,上面覆盖一层杂草,室温要保持在10-150C,并特别严防鼠害;

e.加强管理,预防疾病感染。

6.1.6.2温室加温养殖:在冬春低温季节,应用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进行人工控

温饲养,模拟自然生态条件,可以解除稚鳌冬眠,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全年性养殖。人工控温饲养的技术

要求:

:.水温应保持在28-30`C;

b.池水透明度为25cm,溶氧量为2-5mg/L,其他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c.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8^10只;

d.日投喂配合饲料为鳌体重的50a>

e.日常管理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调控水温,二是注意水质变化,三是掌握室内或塑料棚架内的气

体交换;

f.生长速度的指标,当年孵出的4-5g或5^-8g体重的稚鳖,经过4-5个月的加温越冬饲养,

个体体重叮达到50^-100g.

6.2幼鳖饲养

6.2.1,池塘条件

应符含表1规定

6.22放养力法

SC/T1010一94

将越冬苏醒后的稚鳖转入已准备好的幼鳖池中饲养

6.2.3放养密度

母平方米水面放养5-8只为宜

6.2.4饲养期

在自然池养条件下,饲养一年(长江以南生长期为6个月),体重一般可达5。一100g,在饲料和生态

条件都达到最佳水平时,个体体重可达10。一150g

6.2.5饲养管理

按4.5条规定执行

63食用鳖饲养

6.11池塘条件

养殖100g以上体重的鳖,称为食用鳖饲养应符合表1规定。

6.3-2放养方法

经过幼鳖阶段饲养的鳌,转入食用鳌饲养,要求规格整齐;年龄相同,但体重相差悬殊的幼鳖,不得

同池进行食用鳖的饲养。

6.13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3只为宜。

6.3.4饲养期与计划产量

食用鳖在自然池饲养条件下饲养1^-2年,个体体重可以达到200^400g。饲养1年的个体平均体

重约为200^-250g,饲养2年的个体体重约为400^-500g,亩平均年产量可达loo-150kg

6.3.5饲养管理

按4.5条规定执行。

6.16鳖的捕捉

平时可以用网捕捞或人下水踩泥手捉,越冬前可放干水池一次性捕捉。

6.4鱼鳌混养

6.4-1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可分别按6.2.1和6.3.1条规定执行

6.4.2放养模式与计划产量

除稚鳖外,幼鳖、食用鳖和亲鳌均可分别进行鱼、鳖混养,宜与以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鳞、翰)为主体

的食用鱼同池混养,不宜与鱼苗或鱼种(春片)同池混养。按以饲养浮游生物食性为主体的食用鱼常规养

殖模式,幼鳖每平方米水面投放4-y5只;食用鳌每平方米水面投放2-3只;亲鳌每平方米水面投放

0.3-0.5只。

6.4.3饲荞管理

按4.5.3.1和4.5.3.2条规定执行。

6.4.4收获与效益

鱼、鳌混养每亩食用鱼的净产量可达400^-500kg;食用鳖的净产量loo-15okg。在相同条件下,

鱼、瞥混养每亩经济效益比单养鱼经济效益高3-4倍乃至更多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农业部水产司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和湖南省水产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胜要起草人刘玛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