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T 67-2018 密集烤房技术规范
DB5206/T 67-2018 Intensive dry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
- 起草人:
- 陈勇华、刘其镜、罗会斌、艾永峰、鲁廷军、刘杨舟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60
X87
DB5206
铜仁市地方标准
DB5206/T67-2018
代替DB522200/T51-2010
密集烤房技术规范
2018-12-06发布2018-12-06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206/T6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522200/T51-2010《密集烤房技术规范》。本标准与DB522200/T51-2010相比,主
要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提出,铜仁市烟草专卖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勇华、刘其镜、罗会斌、艾永峰、鲁廷军、刘杨舟。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22200/T51-2010。
I
DB5206/T67-2018
密集烤房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基于并排连体集群建设方式,规定了密集烤房的基本结构、主要设备和技术参数。所列图
示尺寸单位均为mm。
本规范适用于铜仁市密集烤房建造及配套设备的加工和安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烤房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
的通知》(国烟办综〔2009〕418号)
3术语和定义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烤房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
的通知》规定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密集烤房
密集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由装烟室和加热室构成,主要设备包括供热设备、通风设备、温湿
度控制设备,基本特征是装烟密度为普通烤房的2倍以上,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湿度自动控制。烤
房结构类型按气流方向分为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
3.2
装烟室
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隔热墙,开设装烟室门的
墙体称为端墙,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与加热室连通。
3.3
加热室
安装供热设备、产生热空气的空间,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运行时,通过装烟室隔
热墙上开设的通风口,向装烟室输送热空气。与装烟室隔热墙平行的加热室墙体称为前墙;面向前墙时,
左手边的墙体称为左侧墙,右手边的墙体称为右侧墙。
3.4
气流上升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下向上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1
DB5206/T67-2018
3.5
气流下降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上向下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3.6
供热设备
热空气发生装置,包括炉体和换热器,按烟叶烘烤工艺要求加热空气。
3.7
通风排湿设备
保持空气在加热室和装烟室循环流动和实现烤房内外空气交换、维持装烟室内烘烤工艺要求湿度的
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冷风进风门、百叶窗等排湿执行器。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安装位置
相同,风叶安装角度不同,电机旋转方向相反。
3.8
温湿度控制设备
用于监测、显示和调控烟叶烘烤过程工艺条件的专用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控制主机和执行器。
通过对供热和通风排湿设备的调控,实现烘烤自动控制。
3.9
变频器
用于循环风机变频调速控制、单相电源与三相电源转换、循环风机软启动及系统保护的专用设备、
实现密集烘烤过程中循环风机的自动变频调速。
3.10
余热共享
将烘烤过程中排出的湿热空气通过特定通道输入温度或湿度较低的邻近烤房,用于烤后烟叶
回潮或烤房增温,实现余热综合利用。主要用于连体烤房。
3.11
连体烤房
指具有共有墙体的一种密集烤房集群建设方式,包括并排连体和田字型连体两种结构形式。
3.12
烘烤工场
指配套有分级和收购设施,具有分级和收购功能的密集烤房群。
4连体集群建设与基本结构
2
DB5206/T67-2018
4.1集群建设
新建密集烤房要求多座连体集群建设。烤房群数量山区10座以上、坝区与平原区20座以上。烘烤
工场原则上50座以上。
4.2连体布局
烤房群要求2座以上连体建设,规划编烟操作区等辅助设施,优化布局,节约用地。以5座并排连
体建设为一组,建设10座烤房为例,布局规划如图4—1所示。
1400
0
2
1
5
80001
0
0
0
0
4
7
1
2
854080008540循环风机台
16401640板(通体浇筑)
图4—1并排连体集群密集烤房布局平面和立体示意图
4.3基本结构
适应连体集群建设,优化装烟室、加热室结构及通风排湿系统设置,统一土建结构、统一供热设备、
统一风机电机、统一温湿度控制设备,整体浇筑循环风机台板,固定风机安装位置。以并排五连体烤房
为例,加热室正面结构及单座烤房剖面结构如图4—2、4—3所示。
百叶窗
冷风进风口冷风进风口冷风进风口冷风进风口冷风进风口
观控制器观控制器观控制器观控制器观控制器
察察察察察
窗窗窗窗窗
图4—2并排五连体密集烤房加热室正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3
DB5206/T67-2018
740
260120
5
0
120
1
510940
0
1
5460
0
0热风回风口辅助排湿窗
1
0
0300
冷风进风口8204
6
0
0
0
0
1
3
0
0
0
0
2
8
5
0
0
1
0
0
5
0
240
3中间担烟支架
8
5200
0
0
3
0
0
1200
2
4405
5
0
0
0
2
1
0
7
0
1
0
3
0
1
0
0
1100
4
3
4
0
8
0
0
0
370460100100
2
4
102014000260026002600
29008540
11440
图4—3并排连体建设单座密集烤房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4.4集中供热与集中控制
鼓励在30座以上的烤房群配备集中供热和中央集群控制系统。中央集群控制系统网络拓扑采用终
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用一条数据总线实现全部设备通讯,其监视器显示内容与温湿度控制设备液晶显
示器显示的信息内容一致,显示方式可在记录式显示、曲线式显示、图表式显示3种方式间切换。显示
界面可在单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和多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间切换。具备
远程监控功能,在具备互联网通讯条件的地方,可随时察看每个温湿度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并可
对运行状态参数进行读取、记录和修改。
5土建结构与技术参数
5.1装烟室
内室长8000mm、宽2700mm、高3500mm,满足鲜烟装烟量4500kg以上,烘烤干烟500kg以上。主
要包含地面、墙体、屋顶、挂(装)烟架、导流板、装烟室门、观察窗、热风进(回)风口、排湿口及
排湿窗、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等结构。装烟室剖面结构如图5—1所示。
8540300
热风回风口辅助排湿窗
4
0
6
0
0
0
2
0
8
0
0
0
中间担烟支架8
0
0
3
0
5
0
2
0
801
0
7
0
1
0
3
外移80mm用以0
0
4支撑喇叭口盖板
0
0
100100
260026002600
8540
图5—1装烟室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4
DB5206/T67-2018
5.1.1地面
先找水平,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测量,再在地面加设防水塑料布或其他防水措施,地面以砖铺设或用
三七土夯实,地面要求平整。
5.1.2墙体
密集烤房的墙体材料普遍采用砖混结构形式,墙体厚度24cm。可砌筑成实体砖墙,也可砌筑成空心
砖墙。空心砖墙既可以降低烤房的建造成本,也因墙体中间充满了导热系数小的空气,隔热效果比较显著,
保温保湿性能好。砌筑过程中灰缝都要灌满砂浆,墙体砌筑完工后要进行内外墙粉刷。外墙粉刷时,先用
水泥砂浆打底,再用水泥或白灰罩面;内墙粉刷一般用细白土或水泥砂浆粉刷两遍。墙体砌筑和粉刷对烤
房的密封和保温性能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烤房的烘烤效果与使用寿命。
5.1.3屋顶
与地面平行,不设坡度。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房顶
建筑成后,在上面铺设厚度5cm左右的膨化珍珠岩或炉渣作保温层,再在保温层上硬化厚度5cm的混凝
土,并用水泥罩面。
5.1.4挂(装)烟架
采用直木(100mm方木)、矩管(≥50mm×30mm,壁厚3mm)或角铁材料(50mm×50mm×5mm),能
承受装烟重量。采用直木或其他易燃材料时,严禁伸入加热室,防止引起火灾。
挂(装)烟架底棚高1300mm(散叶装烟方式底棚高500mm),顶棚距离屋顶高度600mm,其他棚距
依据棚数平均分配。
采用挂杆、烟夹、编烟机、散叶等编烟装烟方式,鼓励使用烟夹、编烟机、散叶、叠层等编烟、装
烟方式。
5.1.5导流板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地面(气流上升式)或屋顶(气流下降式)适当位置设置导流板。
5.1.6装烟室门
在端墙上装设装烟室门,门的厚度≥50mm,采用彩钢复合保温板门,彩钢板厚度≥0.375mm,聚苯
乙烯内衬密度≥13kg/m3。采用两扇对开大门,保证装烟室全开,适应各种装烟方式(如装烟车方便推
进推出)。门框及门板要安装得严密无缝。,规格如图5—2所示。
30072040010004007200
0
1
辅助
0排湿口
5
2
3000
0
0
0
6
5
3
0
3
5
观0
3
0
0察
8
窗
0
0
9
2702700270
3240
图5—2两扇对开大门平面结构示意图
5
DB5206/T67-2018
5.1.7观察窗
在装烟室门和隔热墙上各设置一个竖向观察窗。门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门、距下沿900mm中间位置,
规格800mm×300mm,如图5—2所示。隔热墙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侧距边墙320mm、距地面700mm位置,
规格1800mm×300mm,如图5—3位置A所示。观察窗采用中空保温玻璃或内层玻璃外层保温板结构。
5.1.8热风进(回)风口
热风进风口开设在隔热墙底端(气流上升式)或顶端(气流下降式),规格2700mm×400mm,如图
5—3位置B所示。热风回风口开设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规格
1400mm×400mm,如图5—3位置C所示。气流下降式回风口应加设铁丝网(网孔小于30mm×30mm),防
止掉落在地面上的烟叶吸入加热室后被引燃,引起火灾。
DCDB
320320
EE
00
A0A0
88
11
300300
00
00
7B7DCD
气流上升式气流下降式
(A观察窗,B热风进风口,C热风回风口,D排湿口,E温湿度控制设备)
图5—3装烟室隔热墙开口示意图
5.1.9排湿口及排湿窗
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两侧对称位置紧贴装烟室边墙各开设一个排湿
口,规格400mm×400mm,如图5—3位置D所示。在排湿口安装排湿窗,排湿窗采用铝合金百叶窗结构,
规格如图5—4所示。气流下降式的排湿口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引出屋顶,以防排出的湿热空气对现场人
员造成伤害。
45055
4005
25
6
06
6
4
04
9
4
44
3
5
2
图5—4铝合金百叶排湿窗结构示意图
6
DB5206/T67-2018
5.1.10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
气流上升式在装烟室端墙上方对称位置开设两个辅助排湿口,规格400mm×250mm,如图5—2所示。
在辅助排湿口安装辅助排湿门,以备人为调控。
5.1.11余热共享通道
在传统烟叶烘烤和当前烟叶密集烘烤中,无论是单体烤房还是烤房群,烟叶烘烤后期烤烟室内的高
温空气和排湿期烤烟室形成的湿热水汽都是直排形式,直接排出烤烟室外,造成了能源的较大浪费。将
烤房设计建造为连体结构后,在各装烟室之间用余热共通道相连,通过热风循环风机产生的动能,将原
本排出烤烟室外的湿、热空气输送到相应的装烟室内,实现热能的部分循环再利用。将高温烤房排湿余
热通过余热共享通道送入低温烤房或者需要回潮的烤房,对排湿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气流下降式余热共
享通道在距离隔热墙2800mm~3000mm处的装烟室中线上,预留400mm×300mm开口为余热共享通风
口,在该开口位置横向下挖深500mm、宽400mm砖砌沟槽与隔壁烤房相同位置的开口连通,作为余热
共享通道。气流上升式余热共享通道设置在屋顶,规格位置与气流下降式对应。余热共享通道口上设盖
板,当高温烤房需要排湿时,打开位于其装烟室门上方的减压孔,关闭排湿口,打开高温烤房余热共享
通道盖板的同时,将需要输入热量的低温烤房的余热共享通道盖板打开(其他操作同正常排湿),此时
高温烤房内的热气就会自动送入低温烤房,实现余热共享。余热共享时,通道开口类似于排湿口,在控
制时可以把盖板当成排湿窗进行控制,减压口与其联动。
5.2加热室
主要包含墙体、房顶、循环风机台板、循环风机维修口、清灰口、加煤口、灰坑口、助燃风口、烟
囱出口、冷风进风口和热风风道等结构。内室长1400mm、宽1400mm、高3500mm,屋顶用预制板覆盖,
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墙体为砖混
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砖混结构墙体厚度240mm,砖缝要满浆砌筑。如图5—5、5—6、5—7、5—8、5—9
所示。
0
4
2
三角盖板
80
240
00
90
71202404
11
00
0
60
0
77
5
22
0370
5
4
0700
2
0
1
7
3
160
鼓风机座三角盖板
0
42401400
2
图5—5气流上升式加热室地面及喇叭状热风风道俯视图
7
DB5206/T67-2018
图5—6气流上升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2
4
0
6排湿通道
0
4
4
1
1
0
0
排湿通道
盖板支撑
120
1
4
4
5
0
0
0
5240
22
0
73707
0
60
4
00
5
0
1700270
7
1
6
2
3
0
0
7
0
鼓风机座
排湿通道4
1
0
1400
1
2
2
4
01640
0
图5—7气流下降式加热室地面俯视图
图5—8气流下降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8
DB5206/T67-2018
5.2.1喇叭状热风风道
为了促进均匀分风,在加热室底部(气流上升式)或顶部(气流下降式)设置热风风道,风道截面
为梯形,上底是长度为1400mm的加热室前墙,下底是与装烟室等宽的2700mm×400mm的循环风通道,
形似喇叭状。
气流上升式地面向上至400mm处两边侧墙向外扩展与装烟室边墙连接,上面覆盖厚100mm预制板或
混凝土浇筑结构盖板,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距离地面500mm向上至屋顶
为1400mm×1400mm×3000mm的立方柱形。
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台板向上(2600mm处)至屋顶部分,两边侧墙从距离加热室前墙内墙870mm
处向外对折与装烟室边墙连接,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循环风机台板以下
为1400mm×1400mm×2500mm的立方柱形。
5.2.2墙体开口及冷风进风门、循环风机维修门和清灰门
在加热室三面墙体上开设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清灰口及烟
囱出口,并在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及清灰口安装不同要求的门。如图5—9所示。
冷风进风口
3循环风机
0
9
0
排湿口维修口0
循环风机台板循环风机台板
观观
察察
1
8
0炉门口炉门口
22
0
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107/T 129-2023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5107/T 126-2023 山区马铃薯原原种一年两季繁育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5107/T 127-2023 丘陵区麦(油)茬杂交稻节水保肥栽培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5107/T 130-2023 附子优质种根繁育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5107/T 125-2023 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范 2023-07-13
- DB5107/T 128-2023 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37/T 5252-2023 《房屋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规程》 2023-07-03
- DB5107/T 123-2023 珠芽魔芋种植技术规程 2023-07-13
- DB5107/T 124-2023 饲用麦类作物栽培技术规范 2023-07-13
- DB37/T 5000.3-2023 《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交通工程》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