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338-2017 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GB/T 35338-2017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dophora gregata (Allington & D.W.Chamb.) T.C.Harr. & McNew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陈枝楠、王念武、杜洪忠、王颖、吴品珊、程颖慧、汪莹、章桂明、李芳荣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338—2017
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Cadophoragregata
(Allington&D.W.Chamb.)T.C.Harr.&McNew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
发布
GB/T35338—2017
■>r■—>—
刖弓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
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枝楠、王念武、杜洪忠、王颖、吴品珊、程颖慧、汪莹、章桂明、李芳荣。
T
GB/T35338—2017
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寄主携带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疫鉴定。
2病菌的基本信息
学名iCadophoragregata(Allington&D.W.Chamb.)T.C.Harr.&McNew
异名:CephaloaporiumgregalumAllington&D.W.Chamb.,PhiaLophoragregata(Allington&
D.W.Chamb.)T.C.Harr.&McNew
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刺盾复目(Chae-
tothyriales),Hcrpotrichiellaceac科。
大豆茎褐腐病菌有2个寄主专化型,即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专化型C.fire^alaf.sp.sojae和大豆
茎褐腐病菌赤豆专化型('•gregataf.sp.adzukicola,二者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主要为
DNA序列和寄主的差异,赤豆茎褐腐病菌侵染赤豆不侵染大豆,而大豆茎褐腐病菌侵染大豆不侵染赤
豆。根据DNA序列和症状上的差异,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专化型C.KreKataf.sp.sojae又被分成两
种基因型,A型和B型。
传播途径:大豆茎褐腐病菌主要通过其寄主植物茎秆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
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序列信息参见附录B。
3方法原理
根据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判断依据。
4仪器和器具
4.1仪器
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生物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1/1000g)、高压灭菌锅、
冰箱、PCR扩增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摇床。
4.2器具
主要使用的器具包括:烧杯、三角瓶、量筒、试管、培养皿、酒精灯、银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载玻
片、盖玻片、塑料研杵、移液器、移液器吸头、离心管、液氮罐。
5试剂和培养基
5.1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
GB/T35338—2017
主要使用的试剂包括:琼脂粉、马铃薯、葡萄糖、乳酸、琼脂糖、无菌双蒸水、液氮、硫酸铜、五氯硝基
苯、次氯酸钠、琼脂糖、十二烷基硫酸钠、三拜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氯化镁、盐酸、乙二胺四乙酸四
钠盐、氢氧化钠、氯化钾、三疑甲基氨基甲烷、十六烷基三甲基漠化鞍、三耗甲基氨基甲烷乙酸缓冲液、无
水乙醇、苯酚、氯仿、异丙醇、异戊醇、蛋白酶K、PCR缓冲液、TaqDNA聚合酶、dNTPs(dATP、dTTP、
dCTP、dGTP)、DNA分子量Marker、PCR引物BSRIGS1和BSRIGS2O
5.2培养基
本方法所用的培养基参见附录Co
6检疫鉴定方法
6.1症状检查
田间大豆植株上选择叶片有不同程度萎鳶、褪绿的植株,切开植株茎秆部位,观察茎秆内部是否有
褐变。大豆种子中主要挑选其夹带的茎秆残体,切开茎秆检查内部是否褐变。具体症状参见附录A。
6.2分离培养
将疑似大豆茎秆或茎秆残体,在病健交界处剪取小块2~5,用0.5%次氯酸钠表面消毒
2min~3min,灭菌水冲洗3次,用灭菌滤纸将水吸干后,置于选择性培养基PGM平板上,20°C黑暗培
养,3d〜5d后开始观察。
6.3形态学鉴定
如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到真菌菌落的形成,转接到GBA和PDA培养基上,20匸黑暗培养,5d
后开始观察记录病菌的培养性状,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分生砲子的形状和大小。
6.4分子生物学鉴定
6.4.1DNA提取
收集病残体或分离到的真菌菌丝,CTAB法提取核酸,参见附录D。
6.4.2PCR特异性检测
特异性引物BSRIGS1和BSRIGS2的序列(引自ChenWeidongetal,2000)分别为5'-GGGGT-
TCCGGGATTCACAGG-3'和5'-GAGTGGTAAATGGGGTAATCAAC-3'0
反应体系(25pL):样品DNA1p.L,10XPCRbuffer2.5卩L,2.5ol/LMgCL22.5p-L,
2.5ol/LdNTP2.5/iL,10ptmol/LPrimers各0.5yL,5U/yLTagDNApolymerase0.2pL,
ddH2()15.3ptLo
以灭菌去离子水作空白对照,以大豆茎褐腐病菌的DNA作为阳性对照,以大豆上其他病菌的
DNA作为阴性对照,每个样品重复2次。
反应条件:94°C3min.55°C1min.72°C2min;94°C45s、55°C45s、72°C1min,40个循环;
72°C5mino
在1XTAE电泳缓冲液中,1.5%琼脂糖凝胶电泳,5V/cm,EB染色,凝胶成像仪分析结果。
2
GB/T35338—2017
7鉴定标准
7.1菌落特征
在PGM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暗褐色,浅黄色最为常见,菌落表面隆起,光滑或粗糙。在PDA培
养基上,菌落扁平,白色到浅黄色。在GBA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菌丝紧贴培养基。
7.2病原形态
在PDA培养基上很少产生分生抱子,而在GBA培养基上20°C下培养15d会有分生砲子产生。
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分生抱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偶尔形成有分隔的细胞,平均大小为(3.4“〜
7.6,w)X(1.7“)。分生砲子梗具有瓶梗状结构,无色,无隔膜或有隔膜,大小为(4“〜
15/i)X(2p〜3卩),呈桶型或长颈瓶型,有清晰的领饰。菌丝无色,有隔康,直径1.2“〜
4.7卩分生抱子可聚集在分生砲子梗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B/T 3515.4-2018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部件 第4部分 块下垫板 2018-07-16
- TB/T 2968-2018 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 2018-07-16
- TB/T 3514-2018 客货共线铁路道岔用橡胶垫板 2018-07-16
- TB/T 3511-2018 货物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方法 2018-07-16
- TB/T 2965-2018 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2018-07-16
- TB/T 2395-2018 机车车辆动力车轴设计方法 2018-07-16
- TB/T 3515.2-2018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部件 第2部分:扣件 2018-07-16
- TB/T 3515.1-2018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部件 第1部分:混凝土支撑块 2018-07-16
- TB/T 3138-2018 机车车辆用材料阻燃技术要求 2018-07-16
- TB/T 3515.3-2018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部件 第3部分:橡胶套靴 201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