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DB5206/T 122-2020 Oil Camellia pest and diseas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06/T 122-2020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9-30
实施日期
2020-12-31
发布单位/组织
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铜仁市林业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铜仁市林业局、玉屏县林业局、碧江区林业局、思南县林业局、贵州大龙益寿植物油有限公司。
起草人:
潘斌、童蓉、代忠迪、黄河、贺彬、刘洪文、罗勇兵、汪建权、徐东、陆红霞、叶润、何怡、吴志海、冉晓鸥。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16

DB5206

铜仁市地方标准

DB5206/T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InvestigationonpestsanddiseasesofCamelliaoleiferaand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

2020-09-30发布2020-12-31实施

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06/T122—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铜仁市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铜仁市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铜仁市林业局。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玉屏县林业局、碧江区林业局、思南县林业局、贵州大龙益寿植物油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斌、童蓉、代忠迪、黄河、贺彬、刘洪文、罗勇兵、汪建权、徐东、陆

红霞、叶润、何怡、吴志海、冉晓鸥。

I

DB5206/T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调查方法、调查统计、防治原则、

苗木检疫、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铜仁市辖区内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2348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LY/T2680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有害生物Pest

对油茶生产造成损失的所有病原物(含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

物)、害虫、螨类、软体动物、鼠害等各种生物因子的总称。

3.2

杀菌剂Fungicide

在一定剂量或一定浓度下对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3.3

物理防治Physicalcontrol

利用害虫趋性诱杀成虫(黑光灯、防虫网等);或人工清除油茶林中的虫卵块、幼虫、虫

茧(蛹)和成虫;应用机械设备(枝剪、砍刀、割灌机等)刮除病斑、清理病虫枝或杂草等有

害生物的方法。

3.4

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达到控制油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防治方法。

3.5

1

DB5206/T122—2020

营林防治Silviculturalcontrol

通过抗病虫树种选育、林地选择、栽培、抚育、施肥、林地清理、整形修枝、间伐等营林

技术措施抑制油茶林病虫害发生、减轻为害或破坏其生存环境的防治方法。

3.6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控制油茶病虫危害的防治方法。

4调查方法

4.1踏查

根据油茶基地、苗圃的分布情况设计踏查路线,沿着选定路线边走边观察油茶病虫害发生

情况,踏查时及时采集标本,做好采集记录;踏查路线避免重复。调查数据录入附录A。

4.2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设立临时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为666.67㎡~2000㎡,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茶

树随机抽取20株标准树进行调查,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等,同时采集标本,

拍摄病虫害或危害状的照片。

4.2.1病害标准地调查

a)叶部、枝梢、果实病害标准地调查:抽取调查20株标准树,以叶片、枝梢、果实为单

位,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统计感病率。

b)干(根部)病害标准地调查:抽取20株标准树,以株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健康、感

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计算感病率和死亡率。调查数据录入附录B表B.1。

4.2.2虫害标准地调查

a)食叶、枝梢、蛀干害虫标准地调查: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取20株植株,统计

每株植株上害虫数量,并目测树冠、枝梢、树干受害的严重程度。

b)种实害虫调查: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取5株样株,每样株在树冠上、统计每

株植株上害虫数量,并目测树干受害的严重程度。

c)地下害虫调查:在虫害已发生区域,按各立地类型挖土坑进行调查,样坑数量每2000

m2设1个,土坑均匀分布,同一立地类型土坑总数不超过10个,土坑规格为1m×1m或0.5m×

0.5m,深度至无害虫止,统计害虫数量。调查数据录入附录B表B.2。

5调查统计

5.1被害率

反映病虫危害的普遍程度,计算公式为: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100%

调查单位总数

2

DB5206/T122—2020

5.2虫口密度

表示在单位面积上的虫口数量,或用百株虫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调查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

虫口密度=;百株虫数=×100

调查面积调查总株数

5.3病情指数

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

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病情指数=×100%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5.4损失率

损失是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病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以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区与未受

害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来对比计算,也可防治区和不防治的对照区产量或经济总产值来对比

计算。计算公式为:

未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

损失率=×100%

未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

6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

7苗木检疫

按照LY/T2348规定执行。

8防治方法

宜采用营林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9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9.1主要害虫

茶黄毒蛾、油茶象、油茶尺蠖、油茶绵蚧、茶织镰蛾、黑附眼天牛等。

9.1.1茶黄毒蛾

茶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油茶毛虫、毛辣虫、茶辣子。幼虫取食叶片,吃光后也取

食嫩树皮和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大发生时造成树势衰弱,茶籽减产,甚至造成树

木死亡。雌蛾体长10mm~13mm,全体黄褐色。雄蛾体长7mm,全体黑褐色。卵乳黄色、球形,

卵块外有黄色茸毛覆盖。幼虫体长11mm~20mm,第4节~11节两侧各有黑瘤突起两对,背上

一对较大,瘤上簇生黄色毒毛。一般1年2代~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

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

9.1.2油茶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