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DB4201/T 607-2019 Black-spotted frog health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607-2019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15
实施日期
2020-01-15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商品蛙的饲养、越冬、饲料标准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及周边条件类似地区的黑斑蛙健康养殖,其他地方也可以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607—2019

黑斑蛙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2019-12-15发布2020-01-15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01/T60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武汉科马创新养

殖专业合作社、武汉水产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德文、曾双明、朱文欢、吴翔、陈雄伟、黄天乐、邵端、彭彦。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DB4201/T607—2019

黑斑蛙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Hallowell)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

商品蛙的饲养、越冬、饲料标准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及周边条件类似地区的黑斑蛙健康养殖,其他地方也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环境条件

3.1场地的选择

排灌方便,无污染源,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保水性良好,不受洪涝灾害影响,养殖环境应符

合NY/T5361的要求。

3.2水源与水质

3.2.1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2养殖蛙池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3养殖设施

主要养殖设施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培育池、食用蛙饲养池(见附录A)。具体设施参数见表1。

表1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面积/m2水深/cm陆地面积

产卵池50~18010~15约为水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孵化池1~55~15-

蝌蚪培育池15~1505~-25-

食用蛙饲养池180~20015~30约为水面面积的7倍

1

DB4201/T607—2019

表1(续)

注1:养殖场设置一级、二级尾水处理池,占养殖面积2%~5%,一级处理池铺1m以上厚度的沙石,一级、二级尾

水处理池内部都种植水浮莲、莲藕等水生植物。

注2:蛙池围网一般高度0.85m~0.95m。

注3:外围防逃围网一般高度为1.5m。

注4:防鸟天网网目大小为2cm×2cm,一般高度在2m以上。

注5:蛙场的建设示意图见附录A。

4繁殖

4.1亲蛙来源

从与养殖场同一纬度地区引进经择优的黑斑蛙,培优复壮后的亲蛙。

4.2亲蛙质量要求

4.2.1亲蛙外部特征:体表花点大、斑纹清晰、色泽光亮,健壮、无伤、活动力强,表体粘液均匀光

滑。

4.2.2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的成蛙为宜;体重50g以上。

4.2.3引进的亲蛙不得带有传染性病原生物,不得有残肢。

4.3亲蛙放养

4.3.1亲蛙培育池清塘

亲蛙投放前24d,对青蛙培育池水体用0.1ppm甲氰菊酯进行清塘(清池)。

4.3.2雌雄鉴别

雄蛙咽侧腹面有一对外声囊,雌蛙没有,繁殖季节雄蛙第一指基部有肿大而明显的婚垫,雌蛙没有。

4.3.3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列一般为1∶1。

4.3.4亲蛙池消毒

亲蛙投放后4h,即可全池泼洒0.3ppm二氧化氯消毒。

4.3.5放养时间

9月10日之前。

4.3.6放养密度

10只/m2~15只/m2。

4.4产卵与孵化

4.4.1产卵环境

蛙池沟内适量栽培伊乐藻和轮叶黑藻;食台区和休息区适量栽培看麦娘和水苦荬。

4.4.2产卵时间

2

DB4201/T607—2019

自然产卵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水温在12℃~24℃。

4.4.3采卵方法

一般每天上午8:00~团10:00采卵一次即可。卵块出现时,需等待4h以上使卵块充分受精后方可采

卵。采集的卵块要尽快原团放入孵化池,尽量减少对卵块的扰动。

4.4.4孵化密度

4.4.4.1集中孵化:每10m2水面放受精卵块30团~50团。

4.4.4.2随池孵化:每池(200m2以下)均匀放置卵块30团。

4.4.5孵化管理

常规孵化池的池水深度始终控制在10cm左右;在孵化网箱上架设25mm~30mm的PV管,每个孵化

网箱段将PV管钻2个小孔,让小孔喷出细流,给受精卵增氧;用作增氧的水,与孵化池内的水温差不得

超过±3℃。

4.4.6幼苗“转窝”

把已孵出7d~12d的幼苗转入蝌蚪培育池培育。“转窝”工作安排在上午10:00以前进行。转运幼

苗的暂养水要清洁卫生,且水温与孵化池睡衣的温差不得超过±3℃。

5蝌蚪培育

5.1培育池清塘

蝌蚪培育池在投放蝌蚪进行培育之前24d,用0.1ppm的甲氰菊酯对水体进行一次清塘。

5.2注水与消毒

蝌蚪入池前5d~7d,更换新水,淹没食台区15cm左右。更换新水时,进水口套置40目的聚乙烯

过滤网,新水注入后,用0.4ppm的二氧化氯消毒一次。消毒12h后即可投放蝌蚪进行培育。

5.3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水游动,离水后活动有力。

5.4放养密度

蝌蚪培育池放养蝌蚪的密度为300尾/m2~400尾/m2

5.5饲料投喂

蝌蚪孵化出膜7d内不投食,待卵黄消失后开始投饲,投喂方式见表。

表2投喂表

6d~11d~15d~21d~

时间0d~5d26d~30d30d~50d

10d15d20d25d

投喂饵料蛋黄粉料粉料粉料粉料粉料0号料

投喂量1枚/万尾50g/万尾100g/万尾200g/万尾400g/万尾800g/万尾1600g/尾

投喂时间早上7:30投喂50%;下午5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