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98-2019 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直播繁殖及保纯技术规程
DB4201/T 598-2019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rect Seeding and Preserving purity of the Two-line Sterile Line E Nong 1S against rice blast diseas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2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98—2019
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直播繁殖及
保纯技术规程
2019-12-15发布2020-01-15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01/T59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垦锦绣华农武
汉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雪树、熊恒多、昌华敏、夏明元、戚华雄、李进波、李晏斌、万元香、刘万
里、徐姮。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DB4201/T598—2019
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直播繁殖及保纯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种子繁殖的田块要求、气候条件、种子处理、栽培技术、
收获、种子质量和储运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满足两系不育系E农1S育性发育需要气候条件的地区,如海南省陵水县和云南省
保山市(海拔1400米~1600米地区),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种子的直播繁殖及种子纯度的快速
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7414-87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7415-87主要农作物种子储藏
GB/T8321.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3543.1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3543.2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3543.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YT1433-2014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
等特点,从品质上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
3.2
甜玉米
1
DB4201/T598—2019
胚乳中控制糖分转化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其籽粒在乳熟末期,干基可溶性糖含量(包括葡萄糖、
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和蔗糖等非还原糖)≥10%的玉米类型。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
玉米。
3.3
糯玉米
也称蜡质玉米,籽粒中有较粗的蜡质状胚乳,胚乳中100%的淀粉是支链淀粉,有糯性。
3.4
甜糯玉米
带甜味的糯玉米,糯中带甜,通过提高糯玉米的甜度选育而成。
4产地要求
4.1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2产地隔离
4.2.1一般要求
具有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条件。
4.2.2空间隔离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与其它类型玉米品种,同期播种应隔离一定距离种植。甜玉米种植应
隔离400m以上,糯玉米应隔离200m以上。有天然屏障,可视情况缩短隔离距离。
4.2.3时间隔离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与其它类型玉米品种,采用分期播种,应使花期错开20d以上。
5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且适宜区域包括本地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口感好、适合市场需求的
品种。
6备耕
6.1田块选择
选择集中连片、光温条件良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pH值5~8的壤土田块。
6.2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深耕土壤20cm~25cm,细耙达到土壤细碎、土层疏松。
6.3施足基肥
2
DB4201/T598—2019
6.3.1结合整地,施足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3.2中等肥力的田块,每667m2基施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或农家肥2000kg~3000kg,
或复合肥(N-P2O5-K2O=15-15-15,以下同)60kg,硫酸锌0.5kg。
6.4作畦
按照畦宽150cm(包沟)开沟作畦,沟宽40cm。开好田间畦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配套。
6.5建棚盖膜
早春栽培,若采用大棚、中棚等设施,在播种前或移栽前15d,整(建)棚盖膜。覆膜要达到膜面平
整、清洁、完好、四周严密。
7播种、育苗移栽
7.1种子处理
7.1.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种子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1.2播种前晒种2d~3d,精选种子。每1kg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ml~2ml,加
水10ml~20ml,均匀拌种;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g~4g拌种,切忌浸种。
7.2播种期
7.2.1春播
7.2.1.1当土层5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7.2.1.2根据种植方式和上市时间安排播期。塑料大棚+小拱棚育苗、大田地膜覆盖移栽,于2月上
旬至3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直播栽培,于2月下旬
至
3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获;地膜覆盖直播栽培,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6月中
下旬至7月初采收;露地直播,于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
7.2.2秋播
露地直播,播种期安排在7月中旬至8月5日,最迟不超过8月10日,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
7.3播种量
大田直播,每667m2甜玉米播种量0.7kg~0.9kg,每667m2糯玉米播种量1.2kg~1.5kg;育苗
移栽,每667m2甜玉米播种量0.5kg~0.7kg,每667m2糯玉米播种量1kg~1.2kg。根据品种千粒重
具体确定播种量,春播播种量稍大。
7.4种植密度
采取宽窄行种植,畦面行距60cm,株距25cm~32cm,每667m2留苗2800株~3500株。
7.5直播及育苗
7.5.1直播
每穴播2粒种子(或1粒2粒相间播种),播种后覆盖营养土。春播覆盖营养土厚度2cm,秋播3cm。
3
DB4201/T598—2019
7.5.2育苗
7.5.2.1营养土的配制
选择肥沃疏松的菜园土70%、腐熟畜粪和草木灰30%,每1m3营养土加入复合肥0.25kg、硫酸锌50g
搅拌均匀。
7.5.2.2苗床的准备
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苗床,要求畦高20cm~30cm,畦宽可按育苗盘长度的两倍再加
20cm畦边。在苗床上摆放好育苗盘,并装入营养土,浇足水落干备用。
7.5.2.3播种
每穴播种1粒,播种后覆盖营养土1.5cm~2cm。
7.5.2.4苗床管理
7.5.2.4.1温度管理出苗前至二叶期,温度保持在20℃~25℃,若超过30℃,应及时揭开膜的两
端,通风降温。二叶期至炼苗前,温度保持在20℃左右。
7.5.2.4.2水分管理播种时要采用喷淋方式把水浇匀、浇透。出苗前应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
70%,出苗后保持60%~65%,湿度以苗床表土不发白为宜。若苗床表土发白,揭膜喷水,保持土壤湿
润,并及时盖严。
7.5.2.4.3炼苗在移栽前7d,根据气温情况,逐渐增加揭膜面积,第一天揭膜1/3,第二天揭膜
2/3,第三天即可全部揭开。移栽前1d浇足清粪水,以利定根成活。
7.6喷施除草剂
7.6.1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6.2直播田播种后,或移栽田移栽前3d,畦面均匀喷施除草剂,如:90%乙草胺乳油1000倍等。
7.7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栽培时,在喷施除草剂后,即用地膜覆盖整个畦面。播种后或移栽前,用木板将畦面压平,
将地膜平铺地面,膜边埋入土壤,压实。
7.8移栽
在二叶一心时移栽。移栽前,按种植行位置及株距打孔,每穴移栽1株。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并用细土将膜破口封严。
7.9扣棚
若采用小拱棚栽培,则搭建小拱棚。采用大(中、小拱)棚栽培,将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
利保温。
8田间管理
8.1破膜放苗
4
DB4201/T598—2019
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2671-2023 电力系统仿真用电源聚合等值和建模导则 2023-10-11
- DL/T 2678-2023 架空输电线路防鸟挡板技术规范 2023-10-11
- DL/T 2675-2023 高压直流系统调度运行规程 2023-10-11
- DL/T 2674-2023 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规划阶段电网方式选取技术规范 2023-10-11
- DL/T 2672-2023 电力系统仿真用负荷模型建模技术要求 2023-10-11
- DL/T 2670-2023 电力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计算规范 2023-10-11
- DL/T 2679-2023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2023-10-11
- DL/T 2677-2023 电力用绝缘隔板技术规范 2023-10-11
- DL/T 2673-2023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复核性试验导则 2023-10-11
- DL/T 2669-2023 电力系统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技术要求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