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178-2018 勘探区块石油地质综合评价规范

DB61/T 1178-2018 The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exploration blocks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178-2018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0-11
实施日期
2018-11-11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能源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的勘探区块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的术语及定义 、 评价流程 、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及 评价成果 。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油田的勘探区块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石油地质综合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延长石油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起草人:
贺永红 、 杜彦军 、 马芳侠 、 许璟 、 王 变阳 、 方晓君 、 董丽红 、 时晓章 、 葛云锦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5.020

E1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178—2018

勘探区块石油地质综合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petroleumgeologyofexploration

blocks

2018-10-11发布2018-11-1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T1178—2018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流程...........................................................................................................................................................1

5评价的内容和方法...........................................................................................................................................2

6评价成果...........................................................................................................................................................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储层分类评价标准..........................................................................................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成果数据表格式......................................................................................11

I

DB61/T117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能源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永红、杜彦军、马芳侠、许璟、王变阳、方晓君、董丽红、时晓章、葛云锦。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电话:029-8758170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路75号

邮编:710075

II

DB61/T1178—2018

勘探区块石油地质综合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的勘探区块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的术语及定义、评价流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及

评价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油田的勘探区块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石油地质综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68岩石薄片鉴定

SY/T5477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SY/T5615—2004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5735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SY/T5938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标定

SY/T6169油藏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勘探区块explorationblocks

具有油气勘探前景,尚需进一步落实成藏主控因素和有利目标的勘探程度较低的特定区域或区带。

3.2

石油地质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petroleumgeology

对勘探区块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有利钻探目标,指导勘探部署的评价过程。

4评价流程

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

1

DB61/T1178—2018

图1评价工作流程图

5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1资料

勘探区块评价应收集但不限于钻井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试油试采资料、化验分析资料、非

地震物化探资料、地震资料、已有研究成果及其他资料。

5.2地层划分与对比

5.2.1基本原则

5.2.1.1以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区域标志层”法,结合沉积旋回法、

地层厚度法进行地层对比,建立标准井和骨架剖面。

5.2.1.2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a)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2

DB61/T1178—2018

b)区域标志层的约束;

c)参考地层厚度和海拔;

d)剖面上进行纵、横对比,保证全区闭合。

5.2.2层位标定

层位标定应按SY/T5938的规定执行。

5.2.3选取标志层

选取在地层剖面中,岩性及电性特征明显、在一定范围内能追踪的岩层或岩层组。

5.2.4选取标准井

选取对比标准井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层发育齐全,无断层或少断层;

b)曲线齐全、电性特征明显,排除盐水泥浆井;

c)储层发育,代表全区储层特点,优先取心井;

d)位于区块的关键部位,以利于周围井的对比;

e)选择直井,避免定向斜井;

f)根据区块的大小,可选择多口标准井,多口标准井的标志及层位要统一;

g)在对比过程中应遵循近井对比的原则,但要经常用标准井进行规范。

5.2.5建立骨架地层剖面

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通过标准井向外延伸,沿平行和垂直物源方向,选择地层发育齐全、且能反映评价区块地层

特征及变化情况的井建立骨架地层剖面;

b)在构造发育区,沿构造轴线和垂直构造轴线建立骨架剖面。

5.3构造特征

在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前提下,利用校直后的地层顶(底)面深度及对应井的补心海拔,计算得

到地层的顶(底)面高程值,编制构造图,并描述构造的类型、形态特征。编制构造图时宜遵循以下原

则:

a)作图界面选择油层组顶(底)、小层顶、单砂层顶;

b)等高线要求:等高线间距≤5m(可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需求及油藏类型加密);

c)构造平面图的图元代码及图式应符合SY/T5615—2004中附录E的规定。

5.4烃源岩特征

5.4.1烃源岩评价

5.4.1.1烃源岩分布特征

根据测井、录井及取心资料,并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单井识别、划分烃源岩,统计烃源岩的厚度,编

制烃源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对其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指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区。

5.4.1.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对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对烃源岩品质和生

烃潜力进行评价,应按照SY/T5735的规定执行。

3

DB61/T1178—2018

5.4.2油源对比

对勘探区块不同储集层产出的原油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划分出该区的原油类型。通过对比原油与烃

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确定油气来源。

5.5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

5.5.1区域沉积背景

了解区域地层分布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史,沉积演化史,明确目的层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

5.5.2物源分析

根据古水流方向测定、重矿物分析、碎屑成分及其组合分析、地层厚度、砂岩/泥岩比值、稀土元

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物源示踪、单颗粒碎屑矿物同位素测年等方法对古流向和物源进行分析研究。

5.5.3沉积微相划分

5.5.3.1微相标志识别包括以下内容:

a)岩性标志: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和取心井岩心资料的系统观察描述,对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

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地层厚度、岩体形态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

合区域沉积相背景,确定各类沉积微相的岩性标志;

b)古生物标志:利用生物生长、活动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包括生物遗迹、

生物生长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及植物根痕迹等)确定沉积微相的古生物标志;

c)地球化学标志:通过岩石或古生物中能指示不同沉积环境的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分析,确定沉积微相的地球化学标志;

d)测井相标志:将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的沉积微相进行对比分析,建立测井响应模式,确定各类

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标志;

e)地震相标志:利用地震资料中的地层厚度变化、展布形态、接触关系的反射特征,结合测井、

钻井等资料确定沉积微相的地震相标志。

5.5.3.2单井沉积微相划分在确定各类沉积微相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类单井资料,对单井进行

沉积微相划分。

5.5.4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5.5.4.1沉积微相剖面分布特征

在单井沉积微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沉积微相剖面,分析沉积微相在剖面上的组合及演化规律。

5.5.4.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在物源分析、单井相、连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砂地比分布特征,编制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图,刻画不同时期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规律,图元代码及图式应符合SY/T5615-2004中附录K的规定。

5.5.4.3砂体展布特征

利用测井、录井资料进行砂体识别,编制砂体厚度平面展布图,确定不同沉积时期砂体的空间分布

规律。

5.6储层特征及评价

4

DB61/T1178—2018

5.6.1岩石学特征

5.6.1.1岩矿组分

确定储层岩石中碎屑颗粒、胶结物及杂基的矿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应按SY/T5368的规定执行。

5.6.1.2岩石结构

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描述储层岩石中碎屑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平均粒径、磨圆度、分选性和颗粒接触关系;

b)描述储层岩石中的胶结物类型及胶结物结构特征。

5.6.1.3岩石分类及命名

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以石英、长石、岩屑三者相对比例为分类依据,应按照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