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692-2008 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DB33/T 692-2008 Experiment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w varieties of silkworm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692-200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3-12
实施日期
2008-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47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692—2008

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newsilkwormvarietytesting

2008-03-12发布2008-04-0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692—2008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蚕种管理站、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湖州市农科院、海盐县蚕业管理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衍峰、周金钱、王永强、陶涛、何秀玲、沈建华、徐建生、张庆芳。

I

DB33/T692—2008

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新品种试验的术语与定义、基本方法、实验室试验技术要求、农村生产试验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新品种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111桑蚕干茧检验方法

DB33/217.1-2007桑蚕种第1部分:桑蚕种质量

DB33/T217.7-2007桑蚕种第7部分: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实验室试验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选育或已审定通过但个别性状经过改良的蚕品种,以评价其综合经济性状为

主要目的的桑蚕新品种试验。

3.2

农村生产试验

在农村生产条件下,对新选育或已审定通过但个别性状经过改良的蚕品种,以评价其生产适应性为

主要目的的桑蚕新品种试验。

3.3

多丝量蚕品种

茧丝长在1200m以上的蚕品种。

3.4

中丝量蚕品种

茧丝长在900m~1200m的蚕品种。

4基本方法

4.1试验类型

桑蚕新品种试验分为实验室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

4.2试验点设置

4.2.1实验室试验

以具备温湿度调节等设施,有中级或以上职称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室为单位,每期不少于4个

试验点。

4.2.2农村生产试验

1

DB33/T692—2008

以具有区域代表性、生产水平代表性的县(市、区)为单位,每期不少于4个试验点。试验点之间

的饲育环境、技术水平基本一致,每个试验点应饲育相同的蚕品种。

试验数据抽样调查的农户,一期饲养量应在1盒以上,养蚕水平在试验点处中等以上,有专人负责

调查记载。

4.3对照种

以现行主要推广应用的同类蚕品种(多丝量品种与中丝量品种)为对照种。

4.4试验期

多丝量品种以春蚕期为主,中丝量品种以中秋蚕期为主。每一个参试品种不同的试验类型在相同蚕

期至少重复1次。

4.5调查项目

4.5.1实验室试验

主要项目:四龄起蚕虫蛹率、万头产茧层量、解舒丝长、净度、雄蚕率(适用于雄蚕品种)。

辅助项目:实用孵化率、万头产茧量、5龄1日万头产茧层量、出丝率、纤度。

4.5.2农村生产试验

盒种产茧量、解舒丝长、净度。

5实验室试验

5.1蚕种数量

参试新品种,采用28蛾框制,每期每一试验点正、反交蚕种(毛种)各2张;对照种,每期每一试

验点正、反交散卵种各1盒。

蚕种质量,应符合DB33/217.1-2007规定。

5.2蚕种催青

按DB33/T217.7-2007之5.3.2规定。

5.3蚕的饲育

5.3.1分区

5.3.1.1试验区

每一品种(含对照种)正、反交收蚁量各1.5g,饲养至3龄提青后数眠蚕分区。多丝量品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