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10-2017 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规程
DB37/T 2910-2017 Assess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Offshore Water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910—2017
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forMarineResourcesCarryingCapacityAssessmentinCoastalArea
2017-02-10发布2017-03-1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91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威海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红智、宋吉德、张学超、宋喜红、李强、李晓敏、刘营、高光、林乐界、宋
颜香、曹进喜。
I
DB37/T2910—2017
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构建、资
源承载力评估体系指标的计算、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的数据处理及海洋环境状态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2763(所有部分)海洋调查规范
GB17378(所有部分)海洋监测规范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指标
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海洋资源系统的压力。
3.2
支持力指标
承载体的状态和发展的指标,资源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源供给、环境纳污和人类支
持(人类对承载体的反作用)三方面。
3.3
区域交流指标
系统对外界的开放程度和交换能力的指标。海洋资源系与其它区域间的交流包括海洋货物、客运、
光照、大气沉降、污染物输运以及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等。
3.4
海洋环境理想状态
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海洋人地系统互动耦合达到最佳组合状态,理想状态值则是各评价指标理想状
态下的值。
1
DB37/T2910—2017
3.5
正性指标
其效果为正的,即希望指标值越大越好,也称之为期望性指标。
3.6
负性指标
其效果是负的,即希望指标值越小越好,又称约束性指标。
4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构建
4.1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4.1.1完整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能够反映海洋资源环境的各个方面,全面又不重叠。
4.1.2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选择应尽量简单明了、准确可靠。
4.1.3重要性原则
指标应是诸领域的重要指标,是能够反映近岸海域资源现状及变化特征的主要指标。
4.1.4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子系统应相对独立,即不同子系统或同一子系统内不同主题间的指标应不具有相
关性。
4.2评估体系层次及指标
海洋资源评估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为海洋资源承载力状态,即目标层(A),第二层为分
压力、支持力和区域交流三个分目标层(B),第三层是对第二层的进一步分解和描述,为准则层(C),
第四层是具体的指标(D)。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4.3评估体系数据来源
4.3.1近岸海域水质综合指数由年度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加权计算获得。
4.3.2近岸海域岸线综合指数由年度海域使用动态监管数据进行加权计算获得。
4.3.3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所包含各指标要素的原始数据应来源于政府公报或相关行政
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
2
DB37/T2910—2017
表1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
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人口总数(人)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
城市化水平(%)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旅游人数(人)
海洋产业产值(亿元)
海洋产业增长率(%)
经济发展
海洋第三产业比重(%)
海洋经济密度
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压力类温排水量(万立方米)
海洋倾废量(万吨)
污染物入海量(万吨)
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万元GDP入海废水量(万吨)
体系海上溢油量(万吨)
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近岸海域水质综合指数
发生赤潮面积比例(%)
累计填海面积(km2)
海水入侵面积比例(%)
滩涂利用率(%)
海水养殖面积(km2)
海洋捕捞量(万吨)
近岸海域海洋功能综合指数
人均海域面积(km2)
湿地面积比例(%)
承压类资源供给能力海洋渔业资源(万吨)
海洋矿业资源(万吨)
海洋盐业资源(万吨)
海洋石油量(万吨)
人均淡化海水量(万吨)
资源供给能力
旅游环境容量
海洋环境容量
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
承压类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
体系
环境纳污能力一、二类海水比例(%)
海水浴场健康指数
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
3
DB37/T2910—2017
表1近岸海域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续)
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海洋科技项目数(个)
海洋科技人员数(人)
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承压类人类支持能力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
海洋保护区面积比例(%)
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
海域使用确权发证率(%)
体系
海洋货物运输量(万吨)
产品交换海洋客运量(万人次)
区域交流类口岸进出口总额(亿元)
大气沉降通量(吨)
污染物输运
边界输运(吨)
5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指标的计算
5.1近岸海域水质综合指数
5.1.1建立评价因素集
年度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应符合GB12763(所有部分)和GB17378(所有部分)的规定,并从中选取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作为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5250-2023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油田用背罐车 2023-10-11
- SY/T 10011-2023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2023-10-11
- XB/T 631-2023 稀土复合钇锆陶瓷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铪含量的测定 2023-12-20
- SY/T 0087.4-2023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 第4部分: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腐蚀评价 2023-10-11
- SY/T 0045-2023 原油电脱水设计规范 2023-10-11
- XB/T 617.8-2023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氢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或红外吸收法 2023-12-20
- SY/T 4078-2023 钢质管道内防腐补口技术规范 2023-10-11
- XB/T 403-2023 钆铁合金 2023-12-20
- SY/T 5200-2023 钻柱转换接头 2023-10-11
- SY/T 0083-2023 除油罐设计规范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