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538-2014 绿色食品 武威市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DB62/T 2538-2014 Green food Wuwei City Soybea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538—2014
绿色食品武威市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14-12-23发布2015-01-20实施
发布
DB62/T2538—201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凉州分局、武威市凉州区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农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丰庆、王天河、牛隆、杨进桥、顾忠斌。
I
DB62/T2538—2014
绿色食品武威市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农药和肥料、品种选择、播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武威市内(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2大豆种子
NY/T285绿色食品豆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级绿色食品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
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
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杂交种二级
指完整粒率≥90%,损伤粒率≤2%,杂质含量≤1%,水份含量≤13%。一般种子包装说明中注明
“杂交二级种”或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及水份含量有专门说明。
3.3
转基因种子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并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一般种子包装说明中注明:“此种子属
于转基因种子”字样。
3.4
农家肥
就地取材,主要有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秆肥、
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3.4.1
1
DB62/T2538—2014
秸杆肥
以麦秸、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为肥料。
3.4.2
绿肥
新鲜植物体作为肥料就地翻压还田或异地使用。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3.4.3
厩肥
圈养牛、马、羊、猪、鸡、鸭等畜禽的排泄物与秸秆等垫料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4.4
堆肥
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为主要原料,堆置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4.5
沤肥
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有机肥料在淹水条件下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4.6
沼肥
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有机肥料经沼气发酵后形成的沼液和沼渣肥料。
3.4.7
饼肥
含有较多的植物种子经压榨去油后的残渣制成的肥料。
3.5
诱杀技术
将植物害虫的成虫引诱出来杀死或消灭。一般分为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毒饵诱杀、糖醋液诱杀、
黄板诱杀、植物诱杀等技术。
3.6
天敌诱集技术
将植物益虫引诱出来,聚集在一起,增大益虫基数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性诱诱集技术和植物诱集
技术两种。
4产地环境
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灌溉方便,农田大气、土壤、水质等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早熟品种选择吉育72号、吉林
30号等;中晚熟品种选择国安2号、陇豆4号等。严禁种植转基因种子。种子质量要符合GB1352的规定,
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达到杂交种二级种子以上。
6播种
6.1选茬整地
2
DB62/T2538—2014
选择前茬为大麦、小麦、玉米和蔬菜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块,于三月中下旬,
深耕整地,深翻土壤20cm~22cm,深翻后及时耙地。结合整地进行施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每667㎡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磷二铵20㎏,尿素10㎏,硫酸钾10㎏。禁止施用
硝态氮肥,改良和培肥土壤允许和限制使用物质见附录A。肥料执行NY/T394的规定。
6.2播种
6.2.1播种时期
在4月中下旬播种。
6.2.2播种方法
采用大田直播、小麦套种、小果园套种三种方式:
a)大田直播:采用三行等距点播,小行距25cm~28cm,大行距35cm,株距20cm~23cm,播种
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适时镇压。
b)小麦套种:小麦带幅70cm,每带幅5行,行距10cm;大豆带幅50cm,每带幅2行,行距25cm~
28cm,株距20cm~23cm。
c)小果园套种:可在三年内栽植的小果园内套种,果树株行距5m×6m,在果树行距中三行等距
点播,小行距25cm~28cm,大行距35cm,株距20cm~23cm。
6.3播种深度
播深3cm~4cm。
6.4播种密度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紧凑型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确定合
理密度。一般早熟品种适宜:0.8万株/667㎡~1.0万株/667㎡;中晚熟品种适宜密度:1.1万株/667㎡~
1.2万株/667㎡。
7田间管理
7.1间苗定苗
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前结合中耕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定苗。
7.2锄趟
当大豆小苗长高8cm~10cm时进行第一遍锄趟,大豆6~8片复叶时进行第二遍深除趟,大豆分杈期
进行第三遍深除趟。
7.3肥水管理
第二遍锄趟前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kg/667㎡;大豆分杈期第三遍深除趟前浇水;在大豆结夹期,结
合浇水追施尿素5kg/667㎡,或用1kg尿素加0.1k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雾。每次灌水量
803/667㎡。
7.4病虫草害防治
7.4.1防治原则
3
DB62/T2538—2014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使用执行NY/T393的规定。
7.4.2防治对象
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甘蓝叶蛾。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的植物保护产品见附录
B、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见附录C、允许限制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见附录D。
7.4.3防治方法
7.4.3.1农业防治
选择优良品种、优化布局、培育健康壮苗、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水控湿、防除杂草、保护天敌、
天敌诱集等技术,基地周围种植天敌食用植物繁衍天敌,增加天敌丰度和捕杀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生长期及时摘除病、虫叶,病、虫花深埋或烧毁。破坏病虫害越冬条件,改造
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
7.4.3.2物理防治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悬挂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害虫,积
极推广应用植物诱剂、食饵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
7.4.3.3生物防治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
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等进行防治,积极开发植
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制剂的防治方法。
7.4.3.4化学防治
7.4.3.4.1防治原则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交替使用,精准、安全使用技
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7.4.3.4.2斑潜蝇
每666.7m2选用50%灭蝇胺WP10g~12g、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g~30g交替喷雾防治。
7.4.3.4.3大豆蚜虫、白粉虱
每666.7m2选用10%吡虫啉WP1g~2g、5%啶虫脒WP1g~1.5g喷雾防治。
7.4.3.4.4大豆食心虫
每666.7m2选用10%高效氯氰菊酯EC1.5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248-1991 DC320型包装机 1991-09-10
- HG 2025-1991 对硝基甲苯 1991-06-27
- HG 2010-1991 橡胶球胆 1991-06-27
- QB/T 1345-1991 链带式自动绷平干燥机 1991-11-25
- JC 442-1991 膨胀蛭石制品 1991-09-20
- LS/T 3516-1988 粮食干燥机技术条件 1988-03-11
- QB/T 1326.8-1991 白兰地、威士忌浸出物的试验方法 1991-11-25
- GA 455-2004 居民身份证印刷要求 2004-01-07
- 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2004-03-09
- YB 4070-1991 金属剪切刀片技术条件 199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