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QZBJS 02-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

T/CQZBJS 02-2023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sorghum standard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QZBJS 02-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8-06
实施日期
2023-09-06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重庆市植保技术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原则、绿色防控主要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提出了农艺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主的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生产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 主要技术内容:4   主要病虫害种类重庆高粱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纹枯病、大斑病、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玉米螟、高粱条螟、黏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5   防治技术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选抗(耐)病虫品种,协调运用理化、生物防治措施,减量使用化学农药,获得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6   防治技术原则6.1 植物检疫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加强植物检疫,阻截玉蜀黍霜指霉菌(Peronosclerospora maydis(Racib)C.Gshaw)等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源入侵非疫区。6.2 农艺防治6.2.1 品种选择选择绿色、优质、高产、抗(耐)病虫优良品种,实施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不同质源品种,保持品种抗病(虫)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6.2.2 田园清洁前茬秸秆粉碎还田,播前深耕,清除菌源。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处理。6.2.3 合理密植推荐种植密度为行距50~70cm、穴距30~40cm,播3000~4000穴/667m2,每穴3~4粒种子。6.2.4 科学轮作可推行高粱-蚕豆、高粱-油菜、高粱-绿肥等轮作制度,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病虫源。6.3 生物防治6.3.1 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在高粱田周边种植紫花苜蓿、芝麻等显花植物,或间作大豆,诱集草蛉、瓢虫等天敌昆虫繁殖;根据靶标害虫卵块发育进度,人工释寄生蜂、小姬蜂、蚜茧蜂等天敌昆虫,以虫治虫。6.3.2 投放天敌在与玉米螟、高粱条螟产卵期吻合时,释放寄生蜂以寄生其卵块,每667m2等距离放置寄生蜂8~10枚,放蜂量约2万头/667 m2。放蜂期间避免喷施杀虫剂等化学农药。6.3.3 生物农药防治使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哈茨木霉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部分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要点见附录A。6.4 理化诱控6.4.1 诱虫灯诱杀每2hm2架设1盏太阳能诱虫灯,安装高度2.0~2.4m,在高粱害虫羽化前开灯,及时清理虫体,高粱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卢文才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