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232-1994 电气继电器 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

GB/T 10232-1994 Electrical relays—Part 7:Test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for electromechanical all-or-nothing relay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232-199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4-08-02
实施日期
199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有或无继电器分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史信源、武舒之、张伟中、周世贤、原昶、王希红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6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0232一1994

电气继电器

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

Electricalrelays

Part7Testandmeasurementproceduresfor

electromechanicalall-or-nothingrelays

目次

1总则

1.1范围和目的

1.2引用标准

2定义

2.1继电器类型

2.2继电器功能

2.3触点类型

2.4激励值

2.5触点电性能

2.6触点应用类别

2.7触点机械性能

2.8有关时间的术语

3测试程序

3.1一般要求

3.2替换方法

3.3钡叮量精度

3.4详细规范中的要求

3.5试验的标准条件

3.6外观和尺寸检查

37机械检查和称量

3.8继电器线圈性能

3.9介质试验

3.10冲击电压试验

3.11绝缘电阻

3.12接触(触点电路)电阻(或电压降)

3.13功能试验

3.14时间测试

3.巧气候

3.16稳态湿热

3.17热阻

3.18温升

3.19温度快速变化

3.20封装

3.21内部潮湿

3.22腐蚀性大气

3.23长霉

3.24弓1出端强度

325锡焊

3.26冲击

3.27碰撞

3.28振动

3.29加速度

3.30电寿命

3.31机械寿命

3.32热寿命

3.33最大连续电流

3.34过负载(触点电路)

3.35负载转换

3.36电磁兼容

3.37磁于扰

3.38串音和插入损耗

339电接触噪声

3.40热电动势(e.m.f.)

3.41电容

3.42触点粘接

3.43TI9磁

3.44声学噪声

3.45保护接地连接的连续性

3.46流体污染

3.47清洗剂浸渍

3.48着火危险

有关性能图(图1至图5)的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继电器

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GB/T10232-1994

IEG255-7-1991

Electricalrelays

Part7:Testandmeasurementproceduresfor

代替GB10232-88

electromechanicalall-or-nothingrelays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EEC255-7《电气继电器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1991

年版)

1总则

1.1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IEC范围内的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它包括了IEC255系列标准范围内的各

类继电器通常所共有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对于有质量评定要求的有或无继电器尤为重要。在特殊设计

或特殊应用时,可有必要的补充要求。

本标准将由后续部分补充,以供有或无机电延时继电器使用。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定有或无机电继电器的下列内容:

专用的术语和定义(第2章):

测试程序(第3章)

1.2引用标准

本标准中引用的下列标准中的条款构成了本标准的一部分,以本标准中指定的版本为有效版本。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按本标准签订合同的各方应积极研究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P14598.1-93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的触点性能

GB/f14598.3-9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C14598.4一一93电气继电器第14部分:电气继电器触点的寿命试验触点负载的优先值

GB/T14598.5-93电气继电器第15部分:电气继电器触点的寿命试验试验设备的特性规范

IEC50国际电工词典(IEV)

IEC50(446),1983国际电工词典(IEV),第446章:电气继电器

IEC60高电压试验技术

IEC68-1,1988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

IEC68-2-1,1974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A:寒冷(低温)

IEC68-2-2,1974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B:干热(高温)

IEC68-2-3,1969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Ca:稳态湿热

IEC68-2-6,1982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Fc和导则:正弦振动

IEC68-2-7,1983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

IEC68-2-10,1988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J和导则:长霉

IEC68-2-11,1981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Ka:盐雾

IEC68-2-13,1983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M:低气压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1994-08-02批准1995-03-01实施

GB/T10232一1994

IEC68-2-14,1984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N:温度变化

IEC68-2-17,1978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Q:密封

IEC68-2-20,1979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T:锡焊

IEC68-2-21,1983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

IEC68-2-27,1987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Ea和导则:冲击

IEC68-2-29,1987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Eb和导则:碰撞

IEC68-2-30,1980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Db和导则:循环湿热(12+12h

循环)

IEC68-2-34,1973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Fd:宽频带随机振动—一

般要求

IEC68-2-36,1973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Fdb:宽频带随机振动一一

中再现性

IEC68-2-45,1980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试验XA和导则:清洗剂浸渍

IEC68-2-47,1982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各种试验在冲击(Ea),碰撞(Eb).振

动F〔c和Fd)和稳态加速度(Ga)等动力试验中元件、设备及其他产品的

安装和导则

IEC255-10,1979电气继电器第10部分:IEC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在有或无继电器上的

应用

IEC255-19,1983电气继电器第19部分:分规范:有质量评定要求的有或无机电继电器

IEC443,1974测量用稳定电源装置

IEC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IP代号)

IEC695-2-1,1980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各种试验方法灼热丝试验和导则

IEC695-2-2,1980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各种试验方法针焰试验

IEC749,1984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

CCITT,第IX卷,K17号标准,1976检视」外部干扰保护电路的固体器件式馈电传输装置试验方法

注:本标准在国际电信联盟内使用有效

2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通用术语的定义按IEC50(446)规定

本标准中使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注:GB2900.17(ILT术语电气继电器》等效采用IEC50(446)

2.1继电器类型

2.1.1机电继电器electromechanicalrelay

在输入电路内电流的作用下,由机械部件的相对运动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电气继电器(IEV446-

11-08)

2.1.2有或无继电器all-or-nothingrelay

预定由某一激励量激励的一种电气继电器,该激励量值若不是在其1_作值范围内就是实际上为零

(IEV446-11-02)

2.1.3单毛急态继电器monostablerelay

一种电气继电器,它对某一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作出了响应并已改变了状态当去除该量时,

GB/T10232一1994

又返回到原来状态(IEV466-11-12)

2.1.4双稳态继电器bistablerelay

一种电气继电器,它对某一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作出了响应并已改变了状态,当去除该量后

仍保持这种状态,需要再加适当的激励量才能返回到原来的状态(IEV446-11-13)

2.1.5极化继电器polarizedrelay

状态改变取决于输入激励量极性的一种直流继电器(IEV466-11-14)

2.1.6非极化继电器non-polarizedrelay

状态改变不取决于输入激励量极性的直流继电器(IEV466-11-15)

2.2继电器功能

2.2.1释放状态releasecondition

对于单稳态继电器,为其不激励时的规定状态;

对于双稳态继电器,为其制造方所指明的规定状态(TEV466-13-01)

2.2.2动作状态operatecondition

对于单稳态继电器,为其按规定方式激励时的规定状态;

对于双稳态继电器,为制造方所指明的非规定状态(IEV446-13-03)

2-2-3(某一电气继电器)动作tooperate(foranelectncalrelay)

从继电器的释放状态改变到其动作状态(IEV466-13-05.已修改)

此术语对单稳态和双稳态继电器都适用。

2.2.4释放torelease

从继电器的动作状态改变到其释放状态(IEV446-13-06,已修改)

此术语对单稳态和双稳态继电器都适用。

2.2.5转换tochangeover

动作或释放(IEV446-13-07,己修改)

2.2.6循环tocycle

动作而后释放,或释放而后动作(IEV466-13-08,己修改)

2.2.7回复torevert

靠增加激励量值,将处于动作状态的某种类型直流极化或双稳态(例如,磁保持)继电器从动作

状态变为释放状态(IEV466-13-13,己修改)

2.2.8反向回复torevertreverse

靠增加激励量值,将经回复处于释放状态的某zjrti类型直流极化或双稳态(例如.磁保待)继电器

从释放状态变为动作状态(IEV-13-14.己修改)

2.3触点类型

2A.1动合触点makecontact

继电器处于动作状态时闭合,处于释放状态时断开的一种触点(IEV446-16-15)

2.3.2动断触点breakcontact

继电器处于动作状态时断开,处于释放状态时闭合的一种触点(IEV446-16-16)

2.4激励值

2.4.1激励量energizingquantity

在规定的条件卜,单独地或者与其他电量一起施加于继电器,能使继电器完成其功能的某一电量

(电流、电床或功率)(IEV446-12-01)

2.4.2激励量额定值ratedvalueofanenergizingquantiyt

由标准或制造方给定的,适用于规定条件的某一激励量值(IEV446-12-08)

2.4.3实测值justvalue

GB/T10232一1994

在某一只继电器完成某一规定功能的瞬间,在其上所测得的某一激励量值(IEV446-13-27,已修

改)。

2.4.4必需值mustvalue

试验时,继电器应当完成或不完成某一规定功能所需要的激励量值(IEV446-13-28,已修改)。

2.4.5激励量特性值characteristicvalueofanenergizingquantities

在继电器的整个寿命期内或规定的循环次数内,继电器应符合某一种规定要求的一激励量值。

2.4.6激励量I作值范围operativerangeofanenergizingquantiyt

在规定条件下,使继电器能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其预定功能的给定激励量值的范围(IEV446-12-12,

己修改)。

2.4.7预磁化值magneticpreconditioningvalue

(对于此术语和下列术语,可参见图1至图5,图中表示出了这些定义所包括的继电器序列功能。)

继电器达到某一规定磁化条件时的激励量值。

注:①对于极化继电器,有正向(动作)预磁化与反向预磁化之区别;

②对于双稳态继电器,也可以利用预磁化将继电器整定到一规定的位置

2.4.8不动作值non-operate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不致使继电器动作的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值(IEV446-13-16)。

2.4.9动作值operate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使继电器动作的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值(IEV446-13-15)。

2.4.10不释放值non-release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不致使继电器释放的输入激励量(或特性最)值(IEV446一工3-18)

2.4.11释放值release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使继电器释放的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值(IEV446-13-17)。

2.4.12不回复值non-revertvalue

对于某种类型的直流极化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靠增大输入激励量的值,不致使处于动作状态

的继电器释放的输入激励量值(IEV446-13-22)。

2.4.13反向不InI复值non-revert-reversevalue

对于某种类型的直流极化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靠增大输入激励量的值,不致使经适当激励而

处于释放状态的继电器动作的输入激励量值(IEV446-13-20)。

2.4.14反向极隆值reversepolariytvalue

反向极性的激励量值,在此值下,单稳态极化继电器不动作。

2.5触点电性能

2.5.1触点电流contactcurrent

继电器触点在断开之前或闭合之后所承受的电流。

2.5.2触点电压contactvoltage

触点在闭合之前或断开之后其间的电压。

2.5.3长期极限电流limitingcontinuouscurrent

在规定条件下,已闭合的触点电路所能连续承受的最大电流值(交流为均方根值)(IEV446-16-

17,己修改)。

2.5.4接触噪声contactnoise

在闭合触点的引出端之间出现的寄生电压。

2.6触点应用类别

2.6.1触点应用类别0contactapplication0

具有最大触点电压为30mV、最大触点电流为10mA的特睦的触点

GB/T10232一1994

2.6.2触点应用类别1contactapplication1

具有触点电压在30mV至60V之间、触点电流在10mA至0.1A之间的特性的触点。

2.6.3触点应用类别2contactapplication2

具有触点电压在5V至250V之间、触点电流在0.1A至1A之间的特性的触点

2.6.4触点应用类别3contactapplication3

具有触点电压在5V到600V之间、触点电流在0.1A至100A之间的特性的触点.

注:一种触点可具有多种触点应用类别。

2.7触点机械性能

2.7.1触点间隙contactgap

在规定条件下,当触点电路断开时,触点之间的间隙(IEV446-16-06)

2.7.2接触力(触点压力)contactforce

在规定条件下,处于闭合位置的两个触点之间互相作用的力(IEV446-16-07)

2.8有关时间的术语

下列定义中的动作时间、释放时间、转接时间和桥接时间均不包括回跳时间。

动作时间包括动合触点的闭合时间和动断触点的断开时间。

释放时间包括动合触点的断开时间和动断触点的闭合时间。

2.8.1动作时间operatetune

对处于释放状态(初始状态)的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从施加输入激励量(特性量)规定值的

瞬间起至继电器切换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IEV446-17-09)

注:此术语通常适用于只有一个输出电路的继电器。如果继电器有多个输出电路并当使用需要时,应测量首先断

开和(或)最后闭合的时间。

2.8.2释放时间releasetime

对处于动作状态(终止状态)的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从施加输入激励量(特性量)规定值的

瞬间起至继电器返回时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IEV446-17-10)

注:此术语通常适用于只有一个输出电路的继电器。如果继电器有多个输出电路并当使用需要时,应测量首先断

开和或〔)最后闭合的时间。

2.8.3转接时间transittime

对于先断后合转换触点,两触点电路都断开时的时间间隔(IEV446-17-23)

2.8.4桥接时间bridgingtime

对于先合后断转换触点,从一个触点电路闭合的瞬间起至另一个触点电路断开的瞬间止所经过的

时间间隔(IEV446-17-22)

2.8.5回跳时间bouncetime

对于正在闭合(或断开)其电路的触点,从触点电路第一次闭合(或断开)的瞬间起至触点电路

最终闭合(或断开)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IEV446-17-13)

2.8.6达稳定闭合(或断开)状态时间timetostableclosed(open)condition

从施加输入激励量规定值的瞬间起至某个触点闭合(或断开)并满足规定要求的瞬间止的时}.司间

IA[IEV446-17-24(25)1<

2.8.7最小的动作激励时间minimumtimeofoperateenergization

为了保证触点电路达到规定要求而需要加额定动作值的最短持续时间。

2.8.8接触时差contacttimedifference

对于具有IL组相同类型触点的继电器,最慢触点的动作(释放)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快触点的动作

(释放)时间的最小值的差值(fEV446-17-26)

2.8.9线圈瞬态抑制器件coiltransientsuppressiondevice

GB/T10232一1994

接至继电器线圈作瞬态抑制用的器件。

注:箱位二极管是线圈瞬态抑制的一例。

3测试程序

3.1一般要求

分规范或空白详细规范应含有表格,这些表格中表明了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在每一项或每一组

试验前后所要进行的测量项目及进行测试的顺序。质量评定程序应符合IEC255-10和IEC255-19中给

出的导则。

3.2替换方法

应优先采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若无争议,可以采用能得出等效结果的任何其他方法。

注:“等效”是指用替换方法所测定的特性值必须在采用规定方法测量时的规定极限之内。

3.3测量精度

详细规范中标出的极限是真值。在计算测量结果时应考虑测量误差。为了将测量误差减至最小,

可以采用通常的预防措施。

3.4详细规范中的要求

如果总规范中与检验有关的要求不完全适用(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由于特殊应用的原因),则详

细规范中应明确地列出各项更改的要求。

35试验的标准条件

3.5.1若无其他规定,所有试验均应在IEC68-1的第5.3条中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卜进行。

即:

温度:15-350C;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106kPao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仲裁条件为:

温度:23士10C;

相对湿度:50%12%;

大气压力:86^-106kPa,

若〔无其他规定,数值从IEC68-1第5.2条中选取)。

继电器处于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时间应足以使继电器达到热平衡。

3.5.2若无其他规定,本标准中所用的术语,“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是指有效值。

3.5.3本标准中规定的任何量值均与继电器预定使用条件之内所规定的条件有关,稳态和动态工作可

使用不同的数值。

3.5.4若无其他规定,下列要求适用于电源及其连接(见IEC443).

注:GB9093-88《计量用稳定电源装置》参照采用IEC443

3.5.4.1在2倍于试验所规定的负载卜,电压或电流的工作误差不得超过5%a

直流电源的周期性和随机性变化的峰一峰值不得超过1%0

交流电源频率的工作误差不得超过2%,波形因数应在0.95至1.25之间。

3.5.4.2按适用情况下列各点应接地:直流电源的负极。单相交流电源的地线。三相交流电源的中性

点。

3.5.4.3电源接地端应连接到下列各点:

(a)被试继电器线圈的一个引出端,或被试继电器一个或多个线圈中侮个线圈的一个引出端:

GB/T10232一1994

(b)连接到被试继电器的每个负载的一个引出端。

注:中性点接地:如果3.5.4.2和3.5.4.3条中所指的电源来自市电,则应注意,市电必须是允许中性点接地的,

否则,就需要有隔离变压器。

3.5.5除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外,在提交试验之前,触点和或〔)其他零部件均不得进行清洗或调整。

3.5.6当继电器进行某一项具体的试验需要安装时,应符合规定的安装方法

3.5.7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大气条件,如果不同于3.5.1条中的规定:

(2)电源特性及连接方法,如果不同于3.5.4条中的规定;

(3)试验前的清洗和(或)调整,当有要求时;

(4)安装方法;

(5)这些条件所适用的试验项目,适用所有试验项目者除外;

(6)稳态或动态工作。

3.6外观和尺寸检查

3.6.1应检查继电器(及其附件,当适用时)是否符合详细规范中规定的外形图要求(包括爬电距离

和电气间隙)。

3.6.2除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外,外观检查应在正常的生产照明和视觉条件下进行

3.6.3外观和主要尺寸检查作为非破坏性试验进行。

3.6.4外观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标志的正确性;

(2)引出端标志的正确性;

(3)整体外观是否良好;

(4)有无物理缺陷,按详细规范规定。

3.6.5经外观检查,装调质量、加工质量及镀涂层应良好。

3.6.6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应检查的尺寸和容许偏差、标志和引出端,当有要求时:

(2)应检查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及其最小值;

(3)具体的照明和(或)光学仪器,当有要求时;

(4)应检查的物理性能及所要求的结果。

3.7机械检查和称量

3.7.1当有要求时(如接触力、衔铁行程或触点间隙),机械检查程序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

3.7.2当详细规范中规定时,应对继电器进行称量。

3.7.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应检查的机械参数、检查方法和所要求的结果:

(2)继电器的质量和容许偏差。

3.8继电器线圈性能

3.8.1线圈电阻

3.8.11目的:保证继电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在规定的极限值之内。

3.8.12程序:线圈电阻应在继电器的引出端之间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应使温升很小。除详细规范巾

另有规定外,基准温度应为加℃。

3.8.1.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科

(1)线圈电阻极限值:

GB/T10232一1994

(2)基准温度,如果不是20'C;

(3)导线材料的温度系数,如果不是电解铜;

(4)由于线圈电路中有电阻器、二极管等而需要采取的各种特殊预防措施。

3.8.2线圈功耗(只适用于交流线圈)

3.8.2.1目的:保证继电器线圈的功耗在规定的极限值之内。

3.8.2.2程序:继电器安装位置附近应无磁性零件。应在继电器的额定激励条件下测量功耗;而对于

线圈功耗随其可动零部件的位置而变化的继电器,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激励条件下进行测量。

3.8.2.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线圈功耗极限值;

(2)激励量的试验值;

(3)交流电源的频率;

(4)替换程序,当上述程序不适用时。

3.8.3线圈电感

3.8.3.1目的:保证继电器线圈的电感量在规定的极限值之内。

3.8.3-2程序:线圈电感量应分别在继电器的不激励状态和额定激励状态进行测量。继电器安装位置

附近应无磁性零件。

除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外,测量用交流电压应是正弦波,其频率等于激励量的额定频率。对于直

流继电器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

采用测定时间常数的方法测量电感量是一种允许的替换方法。

当测量中在绕组上叠加直流激励量时,应具有隔离交流和直流电路用的合适装置。

3.8.3.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线圈电感量极限值;

(2)所加交流电源的电压:

(3)所加交流电源的频率;

(4)额定激励量值;

(5)任何替换程序,当上述程序不适用时。

3.8.4线圈瞬态抑制试验

3.8.4.1日的:保证继电器线圈所产生的反电动势不大于规定的感应瞬态电压最大值口

3.8.4.2程序:将继电器接入图10所示的试验电路。切换继电器的工作电源应独立于被试继电器的

激励电源。示波器的上升时间应不大于。.02us。示波器的时间偏转因数应调整为0.5--1ms/cma

激励电源应是一低阻抗电源,不带限流电阻器或调整线电压的电位器,这一点很重要。注意线

圈电压不得大于规定的最大值,否则会损坏瞬态抑制器件。

切换继电器闭合,其时间应至少为被试继电器动作时间的10倍,以使示波器和四端网络电路稳定,

然后断开,以得到感应的电压偏转示波图。

若无其他规定,推荐继电器的循环速率为10士2Hz,负载比为50%0

在示波器上观测读数,并记录所感应的瞬态电压的数值。典型的示波器读数如图11所示。

3.8.4.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条件:

(1)线圈额定电压;

(2)循环速率,如果不是1012Hz:

GB/T10232一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