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95-202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标准
DB11/T 1895-2021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Geological Evaluation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P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895—202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标准
Standardforgeologicalassessmentonurbanundergroundspaceresources
2021-12-28发布2022-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895—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基本要求............................................................................1
4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估..........................................................3
5对规划的建议.......................................................................10
6图件...............................................................................10
7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11
附录A(资料性)评估等级及对规划的建议................................................12
附录B(规范性)成果图件要求..........................................................16
附录C(资料性)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7
参考文献.............................................................................19
I
DB11/T189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刘予、何静、周圆心、何晗晗、李超、蔡向民、孙永华、李方震、刘立岩、赵怡婷、
吴克捷、韩煊、杨志刚、王强、陈蓬勃、吴运超、兰亚京、李沛峰、魏萌、王军辉。
II
DB11/T1895—2021
引言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全要素资源管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地
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评估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利用的地质适宜性,是促
进地下空间资源合理有序利用的基本前提。
为服务北京市地下空间规划及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地下空间地质评估技术方法,保障地下
空间地质安全,按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
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市监发
[2020]19号)的要求,编制组在收集国内外相关工作成果、开展北京市工作试点的经验之上,经调查研
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后,完成本文件的编制。
本文件共分为七章,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估、对规划的
建议、图件、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
III
DB11/T1895—202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原区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估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形式。
本文件适用于平原区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前的地质适宜性评估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城市地下空间urbanundergroundspace
在城市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发的空间。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urbanundergroundspaceresources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平原区城市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可保护利用的地质体和空间资源。
2.3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assessmentongeologicalsuitabilityofundergroundspaceresources
对各类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一定深度范围内,各类地质条件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保护利用的适宜程度。
2.4
基础性地质条件basicgeologicalconditions
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地质背景。本文件特指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地形地貌、地层、工程地
质、水文地质等地质要素特征。
2.5
约束性地质条件geologicalconstraints
对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利用起到制约性作用的地质条件。本文件特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砂土液化、
隐伏岩溶、水源地保护区等分布范围及特征。
3基本要求
3.1评估要求及工作内容
3.1.1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应根据地下空间规划的不同阶段要求,在规划编制前或规划编制前
期阶段组织开展。
3.1.2评估工作宜在完成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或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
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前应充分收集表1所列资料。如现有地质资料精度不满足评
估要求,需补充符合精度要求的地质调查工作。
1
DB11/T1895—2021
表1评估所需基础资料
主题主要内容
第四纪地质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等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特征、地貌单元、地面坡度等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
地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厚度、分布特征、层序、接触关系、地质时代等
工程地质钻探资料、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等
水文地质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渗透性、水质特征等
活动断裂活动断裂位置、产状、性质、活动特征以及引发的地质灾害等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现状及其发展历史、地面沉降影响因素、沉降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隐伏岩溶岩溶的发育历史、分布情况、发育程度以及发生岩溶塌陷的风险性
砂土液化发生砂土液化层位、范围、厚度、砂土液化易发程度
水源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位置、水源地保护区补给来源
3.1.3根据地下空间规划阶段及已有地质资料,选择评估精度,开展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定性、
半定量评估,并提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地质建议。
3.1.4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3.2评估范围
3.2.1评估平面范围不应小于规划范围,并考虑地质条件影响范围。
3.2.2评估深度应大于规划利用深度,评估分层要求见表2。
表2表评估分层要求表
规划分层评估分层
有具体要求按照规划分层要求进行评估
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
无具体要求
地下0m~10m地下10m~30m地下30m~50m地下50m~120m
3.3评估精度
3.3.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阶段的地质评估
全市层面:平面精度1∶50000,垂向精度1∶2000;分区层面:平面精度1∶25000,垂向精度
1∶1000。
3.3.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阶段的地质评估
一般地区:平面精度1∶10000,垂向精度1∶500;特定地区:平面精度1∶5000,垂向精度1∶200。
3.3.3地下大型线性工程规划的地质评估
2
DB11/T1895—2021
地下市政主干管线、地下交通、综合管廊等地下大型线性工程规划,平面精度1∶10000,垂向精
度不小于1∶500。
3.3.4地下市政、交通设施规划的地质评估
地下变电站、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等市政场站及地下轨道站点、地下公交场
站、地下车辆段等交通场站规划,平面精度1∶2000,垂向精度不小于1∶100。
3.4评估流程
评估流程应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形成结论,详见评估工作技术流程图(图1)。
图1评估工作技术流程图
4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估
3
DB11/T1895—2021
4.1评估单元
4.1.1评估应划分评估单元格,评估单元格宜采用正方格。
4.1.2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阶段地质评估,全市层面评估单元格边长为1km,分区层面评估单元格边长
为500m。
4.1.3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阶段地质评估,一般地区评估单元格边长200m,特定地区评估单元格边长
20m~50m。
4.2评估指标体系
4.2.1评估指标体系由基础性地质条件和约束性地质条件两部分构成。
4.2.2具体评估指标应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见表3。
表3评估指标体系分级表
指标类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物厚度
地形地貌地形形态;地面坡度
地层岩土体种类;岩土体结构
基础性地质条件
人工填土厚度;碎石土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
工程地质
数;粉土及粘性土的压缩模量
承压水顶板埋藏深度;潜水或上层滞水埋藏深度;地下水水位年变幅;
水文地质
水腐蚀性;渗透系数
活动断裂距活动断裂水平距离;活动速率
地面沉降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沉降梯度
约束性地质条件砂土液化液化指数
隐伏岩溶上覆第四纪沉积层厚度
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评估区与水源地保护区位置关系
注:表中未列入而确需列入的指标,在不影响评估指标系统性完整性前提下可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相应评估
指标定量标准应当依据有关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及地区经验确定。
4.3评估指标分级与量化
4.3.1基础性地质条件评估指标分级
基础性地质条件按照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等级。不同评估因子复杂程度划分应
按下列规定开展:
a)第四纪沉积物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为评估层内第四纪沉积物厚度,见表4;
4
DB11/T1895—2021
表4第四纪沉积物复杂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单中等复杂
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小于评估
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物厚度评估层为第四纪沉积物
评估层厚度的50%层厚度的50%
b)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划分依据包括地形形态和地面坡度,见表5;
表5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单中等复杂
地形形态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地形地貌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1°地面坡度1°~3°地面坡度>3°
c)地层复杂程度划分依据包括岩土体种类和岩土体结构,见表6;
表6地层复杂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单中等复杂
(1)岩土种类3种以上;(2)严重湿
(1)岩土种类单一;(1)岩土种类2种~3种;(2)
岩土体种类陷、膨胀、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且其他
地层(2)无特殊性岩土除复杂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岩土体结构单层双层多层
d)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依据包括评估层内人工填土厚度、碎石土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砂
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以及粉土及粘性土的压缩模量,见表7;
表7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单中等复杂
人工填土厚度小于评估层厚度的50%大于等于评估层厚度的50%评估层为人工填土
碎石土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2010<N63.5≤20N63.5≤10
工程地质N63.5
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NN>3015<N≤30N≤15
粉土及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Es≥15MPa4MPa<Es<15MPaEs≤4MPa
注:评估方式宜采用竖向加权平均法。
e)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依据包括承压水顶板埋藏深度、潜水或上层滞水埋藏深度、地下水水
位年变幅、渗透系数及水腐蚀性,见表8。
5
DB11/T1895—2021
表8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单中等复杂
评估层内含水层顶板埋藏评估层内含水层顶板埋藏
承压水顶板埋藏深度评估层内无承压水
深度大于规划深度深度小于规划深度
评估层内无潜水或上评估层内潜水或上层滞水评估层内潜水或上层滞水
潜水或上层滞水埋藏深度
层滞水埋藏深度大于规划深度埋藏深度小于规划深度
地潜水或上永定河冲积扇<5m/a5m/a~15m/a>15m/a
下
层滞水潮白河冲积扇<20m/a20m/a~30m/a>30m/a
水
水文地质水2~3层永定河冲积扇<16m/a16m/a~24m/a>24m/a
位承压水潮白河冲积扇<22m/a22m/a~33m/a>33m/a
年
多层承压永定河冲积扇<8m/a8m/a~12m/a>12m/a
变
水
幅潮白河冲积扇<24m/a24m/a~36m/a>36m/a
渗透系数KK<0.1m/d0.1m/d≤K≤20m/dK>20m/d
水腐蚀性弱中强
4.3.2约束性地质条件评估指标分级
约束性地质条件按照影响程度,划分为影响小、影响中等、影响大三个等级。不同评估因子影响程
度划分应按下列规定开展:
a)活动断裂影响程度划分依据包括距活动断裂水平距离和活动速率,见表9;
表9活动断裂影响程度划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影响小影响中等影响大
距活动断裂水平距离>200m30m~200m<30m
活动断裂
活动速率<0.1m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T 348-2024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024-05-09
- WS/T 227-2024 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编写要求 2024-05-09
- WS/T 403-2024 临床化学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 2024-05-09
- WS/T 230-2024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临床实验室应用指南 2024-05-09
- WS/T 225-2024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024-05-09
- WS/T 359-2024 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项目的标本采集与处理 2024-05-09
- WS/T 356-2024 参考物质互换性评估指南 2024-05-09
- WS/T 402-2024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2024-05-09
- HG/T 5999-2024 挥发性有机物旋流吸附-冷凝回收装置 2024-03-29
- WS/T 406-2024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