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235-2015 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规范

DB22/T 2235-2015 Cement stabilized asphalt pavement on-site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235-2015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2-01
实施日期
201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235—2015

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ementstabilizedcoldin-placerecyclingofasphalt

pavement

2015-02-01发布2015-03-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23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炜、龙海波、宋文祝、马松林、曹丽萍、于志东、朱万辉、王亮、关城、梁

士军、潘勇、徐红艳、王冠一、徐航燕。

I

DB22/T2235—2015

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稳定沥青路面术语、原路面调查与分析方法、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材料要求、就地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施工与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和改建工程的基层或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使用

该技术时应进行试验和论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及符号

3.1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就地冷再生coldin-placerecycling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水泥、石灰、乳化沥青、泡

沫沥青等)、水、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经过常温拌合、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

青路面再生的技术。

3.1.2

全深式就地冷再生fulldepthcoldin-placerecycling

再生层既包括沥青材料层又包括非沥青材料层一起的再生方式。

3.1.3

基层就地冷再生basecoursecoldin-placerecycling

1

DB22/T2235—2015

仅对路面基层进行的就地冷再生。

3.1.4

下承层sub-base

路面结构层中再生层以下的结构层。

3.1.5

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materialsfromasphaltpavement(RM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料,包括旧沥青混合料、原基层料或二者的混合料。

亦称旧沥青路面材料。

3.1.6

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ofrecyclingmixture

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或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后材料的级配。

3.1.7

就地冷再生混合料coldin-placerecyclingmixture

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和水后(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经

过常温拌合而形成的混合料。

3.1.8

新粒料newaggregate

为了调整再生混合料级配达到要求而掺加的新粒料。

3.1.9

最佳含水率optimumwatercontent(OWC)

就地冷再生混合料中水(包括旧沥青路面材料和新加粒料中的水)占干固体(旧沥青路面材料和新

加集料、水泥、石灰等)的质量百分比。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Et:下承层综合回弹模量。

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Rd: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抗压强度。

SSI:路面强度系数。

4原路面调查与分析

4.1一般规定

2

DB22/T2235—2015

4.1.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实施之前应对原路面交通量、路面结构、路面损坏状况、路面强度等进行

调查、检测与分析,为再生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

4.1.2原路面调查内容应完整,并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评价。

4.2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4.2.1应制定交通量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日期、时间、时长、次数等。交通量调查结果应能够为路面

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4.2.2调查交通量大小(总车辆数)和车型组成(不同车型的车辆数)。

4.3原路面结构调查与分析

4.3.1对原路面结构组成进行调查,以便根据路面结构状况和再生后的使用要求进行再生路面结构设

计,或者判断是否适合就地冷再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层次及厚度、结构层材料、结构层完

整状况、路基材料及湿度状况等。

4.3.2对原路面使用年限和养护历史进行调查,以便分析路面损坏原因和使用寿命等情况。

4.3.3对原路面排水状况进行调查,以便加强排水,保证再生路面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4.4原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

4.4.1原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SI、车辙深

度、下承层承载能力等,调查方法应按照JTGH20执行。

4.4.2对拟再生的结构层进行材料取样,应参照就地冷再生冷铣刨的效果进行取样(使用小型铣刨机),

保证所取材料的破碎状态与冷铣刨相同或接近,以便进行初期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和性能试验与检

验。

4.4.3对路面局部损坏严重的,应进行单独记录,分析原因,以便进行再生设计时确定采取何种处理

措施。

4.4.4对路基状况进行调查,包括路基湿度、路基排水状况等。

4.4.5应对原路面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5材料

5.1一般规定

5.1.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按频率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

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1.2新添加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尽可能就地取材。

5.1.3不同规格、品种的各种材料要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如使用袋装水泥要注意防潮、防水。

5.1.4原材料试验按照JTGE51、JTGE42等试验规程执行。

5.2水泥

作为再生结合料,可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

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宜采用标号为32.5或42.5的水泥。

5.3水

3

DB22/T2235—2015

5.3.1普通饮用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而且清洁的井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5.3.2不得使用沼泽水、泥炭地水、工厂废水等。

5.4新粒料

5.4.1需要添加新粒料时,粒料指标要达到原路面材料标准或设计标准。

5.4.2新粒料的粒径和添加量应根据再生混合料设计确定。

6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应按照JTJ034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设计。

6.1.2用于特重和重交通公路底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1中1号级配范围要求;用于非特

重和重交通的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或底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1中2号级配范围要求。

表1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筛孔尺寸%

mm

1号级配2号级配

37.5-90~100

31.5100-

26.590~10066~100

19.072~8954~100

9.547~6739~100

4.7529~4928~84

2.3617~3520~70

1.18—14~57

0.68~228~47

0.0750~70~30

6.1.3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应满足表2的技术要求。

表2水泥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