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207—2023
松皮小卷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23-12-27发布2024-03-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20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齐培风、张玉海、李得明、周占邦、祁藏什姐、张增来、雷有久、寇喜丽、吴
泽珠、王桂兰、王晓婷、李玉珍、杨明、王满、刘彩青、宋晓霞、郑忠善、何积璞、陈兴邦、赵新邦、
孙润钧。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2207—2023
松皮小卷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松皮小卷蛾防治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综合防治、发生程度划分及防控对
策、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调查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松皮小卷蛾的监测及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皮小卷蛾
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属。是松科云杉属、松属树木的一种蛀干害虫。形态特征见附录A。生物学
特性、生活史见附录B。
4虫情监测
4.1踏查
按照调查设计的预定线路调查该虫发生范围、面积等内容,填写踏查表,详见附录C表C.1。
4.2详查
4.2.1设立标准地
危害林分中,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以林班、小班或自然村为单位设置标准地。发生区面积小于等
于33hm2设置一块标准地,以上每增加15hm2增设一块,标准地面积0.2hm2(寄主数量不少于100株)。
4.2.2设立标准株
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方法选取30株标准株,进行虫情调查。填写详查表,详见附录
C表C.2。
4.3系统监测
4.3.1设立固定标准地和标准株
固定标准地、标准株设置方法、数量和面积同4.2。固定标准地用界桩做标记,用对角线取样法选
择30株具有代表性的林木作为标准株(木),每株均做好标记,进行长期系统监测。
4.3.2卵期调查
2
DB63/T2207—2023
在标准株上标定当天产出的卵粒,孵化开始后,每天观察孵化卵粒数,最后统计未孵化卵粒数,以
孵化率推断并确定孵化初期、盛期、末期及卵的孵化历期。将卵期调查结果记入附录C表C.3。
4.3.3幼虫期调查
调查单株虫口密度、危害程度,将幼虫期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表C.4。
4.3.4蛹期调查
在标准株上,观察化蛹数。将每个标准株上观察到的虫蛹作标记,统计始盛期、盛发期、盛末期以
及历期天数,并将观察结果记入附录C表C.5。
4.3.5成虫期调查
成虫期采用网罩法监测,将标准株用网纱罩上,于蛹末期开始(蛹达到60%),成虫期结束后收回,
每天或隔天分别观察记录成虫羽化进程,统计始盛期、盛发期、盛末期以及历期天数,将调查结果填入
附录C表C.6。
5危害程度划分及防控对策
5.1危害程度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见表1。
表1松皮小卷蛾危害程度划分
危害程度
统计单位
调查阶段
轻度中度重度
受害株率(y)/%0<y≦1010<y≦20Y>20
幼虫(X)单株虫口密
0<X≦56<X≦15X>16
度(头)
5.2成灾标准
林木死亡株率达到10%以上或单株虫口密度达到40头以上即为成灾。
5.3防控对策
5.3.1轻度发生区
以人工物理防治为主,可辅以无公害药剂防治措施。
5.3.2中度及重度发生区
以无公害药剂防治为主,可辅以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6防治技术
6.1人工物理防治
3
DB63/T2207—2023
幼虫期人工挖除幼虫防治,蛹期人工刮除蛹防治。
6.2无公害药剂防治
6.2.1喷烟防治
成虫期,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清晨或傍晚进行喷烟防治,详见附录D表D.1。
6.2.2喷雾防治
成虫期用无公害药剂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幼虫期(初孵幼虫期)用无公害杀虫剂喷施树干防治,详
见附录D表D.2。
7防治效果调查
7.1调查内容
以有虫株率、单株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来表示防治效果。
7.2调查时间
防治后5d~7d进行调查。
7.3调查方法
7.3.1调查标准地内防治后有虫株数,按以下公式计算有虫株率,有虫株率达到10%以下为防治合格。
调查结果填附录E表E.1。
X
M=×100%…………(1)
G
式中:
M—有虫株率;
X—有虫株数;
G—调查总株数。
7.3.2调查标准地内防治后标准株上的单株虫口密度,按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单株虫口密度,平均单株
虫口密度达到5头以下为防治合格。调查结果填附录E表E.2。
∑
D=…………………(2)
F
式中:
D—平均单株虫口密度;
∑—虫口密度之和;
F—调查总株数。
7.3.3调查标准地内防治前和防治后标准株上的虫口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
达到85%为防治合格。调查结果填附录E表E.3。
H−K
T=×100%……………(3)
H
式中:
T—虫口减退率;
4
DB63/T2207—2023
H—防前活虫数;
K—防后活虫数。.....................
7.4防治效果评定
施药后7d~15d调查防治成效,有虫株率10%以下或平均单株虫口密度5头以下或虫口减退率达到
85%以上为防治合格。
附录A
(资料性)
松皮小卷蛾形态特征
A.1成虫
5
DB63/T2207—2023
翅展12mm~13mm。灰黑色。头部有较长的白色鳞片,复眼黑色(少数红色),下唇须略向上弯曲。
前翅基斑暗灰色,中间部分凸出,基斑与中横带间为白色,其中混杂一些黑色短条斑;前翅前半部为黑
灰褐色,中横带偏下方有1个黑色圆斑,圆斑外侧有2条断续银灰色带金属光泽的条纹,2条纹之间中央
部分有4个黑斑点;前缘有7个黑色短钩状级;外缘黑色,有上、中、下3个白斑点。后翅灰色,近基部色
稍淡,缘毛白色,形态特征见图A.1。
A.2卵
扁椭圆形,长0.5mm~0.6mm,宽0.3mm~0.4mm。初产时乳黄色,很快变成鲜红色,孵化
前暗紫红色,形态特征见图A.1。
A.3幼虫
体长11mm,头宽0.7mm~0.8mm。体污白色或灰白色,头部杏黄色,单眼黑褐色或浅黑色。前
胸背板褐色,前缘和后缘有黄褐色凹陷,肛土板褐色,近前线有许多排成带状的深褐色斑点。有些个体
腹部背面第四至第五节间为褐色,形态特征见图A.1。
A.4蛹
长5mm,宽1.6mm~2mm,黄色或黄褐色。头顶有黑色刺突2枚。复眼黑褐色。臀棘8根,
非常细弱,其中4根长而明显,另4根短小而不明显,形态特征见图A.1。
6
DB63/T2207—2023
a)成虫b)卵
C)幼虫d)蛹
图A.1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3/T 266-2008 云南地方山羊及羊肉质量分级 2008-09-16
- DB42/T 411-2007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53/ 56-2008 烤烟标准实物标样制作审定技术规程 2008-09-16
- DB42/T 414-2007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42/T 413-2007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42/T 412-2007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31/T 412-2008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2008-08-25
- DB42/T 415-2007 液化石油(天然)气、石油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42/T 410-2007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07-01-15
- DB53/ 270-2008 消防安全管理技术规程 200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