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002-2014 金叶复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DB41/T 1002-2014 DB41/T 1002-2014 Golden Leaf Shade Tre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002—2014
金叶复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00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遂平名品花木园林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慧娟、孟月娥、张和臣、王利民、李艳敏、董晓宇、符真珠。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杜君、蒋卉、王华昭、王华明。
I
DB41/T1002—2014
金叶复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叶复叶槭(Acernegundo‘Aurea’)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嫁接育苗、嫩枝扦插育
苗、组培育苗、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金叶复叶槭苗木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LY/T1882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1
金叶复叶槭
金叶复叶槭(Acernegundo‘Aurea’)是槭树科槭属复叶槭的彩叶品种。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
羽状复叶,春季嫩叶金黄色,渐变为黄绿色。
4苗圃
4.1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通风良好,排灌条件好的地块。苗圃地以土层深厚、土质
疏松、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轻粘壤土为宜,pH值6.5~7.5。
4.2整地
在入冬前施足底肥,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667m2,复合肥40kg~50kg/667m2,深翻
30cm左右。做平畦,畦宽1.5m~1.8m,畦长根据地块而定。整地其它技术按GB/T6001的规定执行。
5嫁接育苗
5.1砧木培育
5.1.1砧木选择
选择复叶槭一年生苗为砧木。
1
DB41/T1002—2014
5.1.2种子与种子处理
5.1.2.1种子采集
从健壮母株上采集种仁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霉烂、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杂物后放入
凉棚或通风良好的室内干燥。
5.1.2.2种子质量标准
按GB2772的规定检测种子质量,种子净度>85%,发芽率>85%。
5.1.2.3种子催芽
春季播种前30d~45d,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h,清水漂洗,40℃温水浸种,种子与水的比例
为1:5,冷却后换清水浸泡24h,每8h换一次水。
种子与湿沙以1:3的比例混匀,湿沙含水量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度。堆于通风良好的室内,堆
放高度≤50cm,上面覆盖厚5cm的湿沙。每周翻动一次,并结合翻动喷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杀菌。30%~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1.3播种
播前灌足底水。春季条播。沟深3cm~4cm,行距30cm~50cm,株距20cm,播后覆土1cm~2cm,
覆盖地膜或草苫保湿。
5.1.4播后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适时中耕除草。出苗后,在生长旺盛期结合灌溉,施用N-P2O5-K2O比例
为15-15-15的速效复合肥20kg~30kg/667m2。
5.2嫁接育苗
5.2.1带木质部芽接
5.2.1.1嫁接时间
早春砧木萌芽前进行,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
5.2.1.2接穗采集
接穗从金叶复叶槭优良母株上采集。选择生长健壮的木质化枝条,随采随接。
5.2.1.3嫁接方法
在砧木距地面10cm~15cm处,切取长1.5cm左右的盾形切口。在接穗上切取同样大小带木质部的
盾形芽片,立即嵌入砧木切口,至少一侧皮层对齐。用薄膜自下而上扎紧,接芽外露。
5.2.1.4接后管理
接后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蘖。当接芽萌发,枝条长至10cm后,在芽上方第一节上1cm~2cm处剪
去砧木。当接芽长至50cm以上,在与接芽齐平处剪去砧木,并及时划破绑缚物。
接后及时中耕除草,适时施肥、灌水,前期以氮肥为主,15kg~20kg/667m2。在生长旺盛期结合
2
灌溉,施用N-P2O5-K2O比例为15-15-15的速效复合肥20kg~30kg/667m。
5.2.2方块形芽接
2
DB41/T1002—2014
5.2.2.1嫁接时间
5月下旬至9月上旬。
5.2.2.2接穗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接穗采后应及时遮阴保湿,去掉复叶,保留0.5cm
的叶柄,下部插入水中,随采随接。
5.2.2.3嫁接方法
在砧木距地面10cm~15cm处,用双刃刀切长宽均为1.5cm的方块形切口,取下皮层。在接穗上
切取与砧木同样大小、不带木质部的芽片,迅速嵌入砧木切口。用薄膜自下而上扎紧,接芽叶柄外露。
5.2.2.4接后管理
芽接后及时去除嫁接口之下砧木上的萌芽,当新梢长到30cm时,及时划破绑缚物。接后及时中耕
除草,适时灌水施肥,在生长旺盛期结合灌溉,施用N-P2O5-K2O比例为15-15-15的速效复合肥,用量
为20kg~30kg/667m2。
5月~7月芽接的嫁接苗,分两次剪砧,第一次在芽接后7d左右,在接芽上方保留砧木8片~10片
叶进行剪砧;第二次在接芽长到10cm~20cm时,在接芽上方1cm~2cm处剪砧。8月~9月上旬芽接
的嫁接苗,于翌年春季萌发前在接芽上方1cm~2cm处剪砧。
6嫩枝扦插育苗
6.1扦插育苗设施
采用自动喷雾育苗装置,在荫棚中进行,覆盖遮光率65%的遮阳网。
6.2扦插时间
5月下旬至7月下旬。
6.3插床准备
6.3.1插床规格
整个荫棚设为一个插床。插床地面整理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鱼脊状,高差为5cm。插床四周用砖垒
成,高20cm~25cm。荫棚两侧设20cm×20cm的排水沟。
6.3.2基质准备
以中粗河沙或大粒珍珠岩作为基质平铺于苗床上,厚度15cm~20cm,插床中间用砖铺宽为25cm
左右的步道,扦插前1d~2d用1%高锰酸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淋至湿透消
毒,扦插时清水淋洗0.5h。
6.4插穗采集
6.4.1采穗时间
采穗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16时后进行,阴天可全天进行。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
3
DB41/T1002—2014
6.4.2插穗剪取
插穗长8cm~10cm,将复叶剪留0.5片~1片小叶。上端平剪,距芽0.5cm~1.0cm,下端斜剪,
剪后直接浸于水中。
6.4.3插穗处理
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洒消毒。稍晾水分,将插穗基部3cm~4cm浸泡在
浓度为100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0.5h~1h。
6.5扦插
用直径3mm~4mm的竹签对基质打孔,孔距5cm×5cm,孔深2cm~3cm,将插穗基部垂直插入,
用手指按压插穗周围基质,保持叶片朝向一致。
6.6插后管理
6.6.1光照管理
扦插后7d内,扦插棚应覆盖65%遮阳网。一周后,可在中午覆盖遮阳网,其余时段全光照。后期
逐步去除遮阳网。
6.6.2肥水管理
用时控仪调控喷雾次数和喷雾量,生根前喷雾间隔以叶面保持水膜为准。扦插初期一周内,10时~
16时喷雾间隔为5min左右,白天其余时段喷雾间隔约10min左右,晚上每2h喷雾一次,每次喷雾时间
均为5s~10s;7d后,中午喷雾间隔保持在5min左右,在白天其余时段喷雾间隔可适当延长至15min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X/T 689-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023-10-29
- QX/T 683-2023 太阳能资源年景评估技术规范 2023-10-23
- QX/T 688-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2023-10-28
- QX/T 690-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 2023-10-30
- QX/T 687-2023 激光测风雷达观测规范 2023-10-27
- QX/T 682-2023 雷电产品数据格式 NetCDF 2023-10-22
- QX/T 684-2023 国家气象观测站选址技术要求 2023-10-24
- QX/T 686-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指南 2023-10-26
- QX/T 685-2023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 2023-10-25
- QX/T 691-2023 冻土自动观测仪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