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DHX 002-2023 湖南110千伏~35千伏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T/XDHX 002-2023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7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网湖南电力发展策划部、国网湖南经研院、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娄底供电公司、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国网怀化供电公司、国网湘西供电公司、国网常德供电公司
- 起草人:
- 彭剑、章德、王灿林、江卓翰、詹扬、邓裕文、刘顺成、王翼飞、周胜瑜、谢煜东、熊亚崎、张力、严勇华、王菁、文炜、罗国才、何缘圆、卢平江、吴科、向仲卿、张阳、林政润、谭丽平、张兴伟、涂婧怡、雷洪桥、钟峰、冯常春、陈国柱、阮启运、罗益珍、郑欢、邓敏、袁玉婷、邹丹、张莹、李彦、吴骜、高磊、罗平、杨高才、张平天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240.30
CCSF20/29
团体标准
T/XDHX002—2023
湖南110千伏~35千伏电网规划设计技术
导则
TheguideofplanninganddesignofHunan110kV~35kVdistributionnetwork
2023-07-05发布2023-07-05实施
湖南省电力行业协会发布
T/XDHX00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3
5一般技术规定.......................................................................4
6110kV电网.........................................................................8
735kV电网.........................................................................10
8电缆通道..........................................................................11
9用户及电源接入....................................................................12
10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14
11调度自动化.......................................................................15
12通信.............................................................................15
13差异化规划设计...................................................................16
14规划计算分析要求.................................................................17
附录A(资料性)35kV~110kV变压器过负荷能力......................................19
附录B(资料性)110kV~35kV架空线路持续极限输送容量..............................20
附录C(资料性)110kV~35kV电网规划设计参考标准..................................21
I
T/XDHX00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国
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电力行业协会协会管理部提出、解释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电力发展策划部、国网湖南经研院、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
娄底供电公司、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国网
怀化供电公司、国网湘西供电公司、国网常德供电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剑、章德、王灿林、江卓翰、詹扬、邓裕文、刘顺成、王翼飞、周胜瑜、谢
煜东、熊亚崎、张力、严勇华、王菁、文炜、罗国才、何缘圆、卢平江、吴科、向仲卿、张阳、林政润、
谭丽平、张兴伟、涂婧怡、雷洪桥、钟峰、冯常春、陈国柱、阮启运、罗益珍、郑欢、邓敏、袁玉婷、
邹丹、张莹、李彦、吴骜、高磊、罗平、杨高才、张平天
本文件2023年X月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湖南省电力行业协会协会管理部。
II
T/XDHX002—2023
湖南110千伏~35千伏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10kV~35kV电网规划设计阶段需遵循的规划区域划分、供电安全准则、负荷预测和
电力平衡、设备选型一般要求、选址选线一般要求、新(扩)建、改造工程一般要求、110kV~35kV电网
规划、电缆通道、用户及电源接入、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通信网、防灾抗灾技术要求及规
划计算分析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区域内110kV~35kV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1094.7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996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T3627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DL/T256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
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810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规范
Q/GDW10738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0829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Q/GDW10864电缆通道设计导则
Q/GDW1172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差异化规划设计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配电网distribution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
户的电力网络,对应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及以下。其中,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kV电网为
中压配电网,220V/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最大负荷maximumload
1
T/XDHX002—2023
在统计期内,规定的采集间隔点对应负荷中的最大值。
规划计算负荷planningcalculationload
在最大负荷基础上,结合负荷特性、设备过载能力以及需求响应等灵活性资源综合确定的配电网规划
时所采用的负荷。
饱和负荷saturatedload
规划区域在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当一个区域发展至某一阶段,电力需求保
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年最大负荷增速小于2%,或年电量增速小于1%),且与该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电
力需求预测基本一致,可将该地区该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视为饱和负荷。
网供负荷loadbypublicnetwork
同一规划区域(省、市、县、供电分区等)、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同一时刻所供负荷之和。
供电分区powersupplypartition
在地市或县域内部,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完整、供电范围相对独立、中压配电网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
容载比capacity-loadratio
某一规划区域、某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网供最大负荷的比值。
N-1停运firstcircuitoutage
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
N-1-1停运secondcircuitoutage
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计划停运情况下,同级电网中相关联的另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因故障退出运
行。
供电安全水平securityofpowersupply
配电网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如失去元件或发生短路故障)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某种停运条件下
(通常指N-1或N-1-1停运后)的供电恢复容量和供电恢复时间。
转供能力transfercapability
某一供电区域内,当电网元件发生停运时电网转移负荷的能力。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位于用户附近,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
双回路doublecircuit
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两回供电线路可以来自同一变电站的同一母线段。
电源doublepowersupply
2
T/XDHX002—2023
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两回供电线路可以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不同电源
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母线。
多电源multiplepowersupply
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以上供电线路,至少有两回供电线路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
新型储能系统newenergystoragesystem
除抽水蓄能外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系统。
坚强局部电网stronglocalnetwork
针对超过设防标准的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电力系统极端故障,以保障城市基本运转、尽量降低社会
影响为出发点,以目标重要用户为保障对象,通过构建完整“生命线”通道,保障目标重要用户保安负荷
不停电、非保安负荷快速复电的最小规模网架,并具备孤岛运行能力。
“生命线”用户lifelineusers
指坚强局部电网保障的目标重要用户,当发生超过设防标准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极端故障
时,保障城市基本运转、维持或恢复社会稳定、发挥抢险救灾功能的电力用户。
“生命线”通道lifelinecorridor
从目标重要用户出发,自10kV线路逐电压层级向上溯源至本地保障电源,构成在电力系统极端故障
下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供电通道。
本地保障电源localguaranteedpowersupply
接入220kV及以下电网,在电力系统极端故障下可快速响应,支撑坚强局部电网孤岛运行或黑启动的
电源设施。
4总则
坚强智能的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基础平台、智慧能源系统核心枢纽、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公平便捷地服务电力客户,并促进分布式可调节资源聚合,电、气、冷、热多能
互补,实现区域能源管理多级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动能
源转型升级,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配电网应坚持“强-简-强”的协调发展思路,在做强500kV电网网架和优化220kV电网结构的基
础上,强化110kV电网互联,按需发展35kV电网,实现中低压配电网智能可靠。各电压等级变电容量
应与用电负荷、电源装机和上下级变电容量相匹配,各电压等级电网应具有一定的负荷转移能力,并与上
下级电网协调配合、相互支援。
配电网应具有科学的网架结构、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转供能力、合理的装备水平和必要的数字
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
配电网规划应在强调经济高效、保民生保供电的基础上,坚持以效益效率为导向,在保障安全质量的
前提下,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资能力和需求的关系,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等技术
指标与设备利用效率、项目投资收益等经济性指标,优先挖掘存量资产作用,科学制定规划方案,合理确
定建设规模,优化项目建设时序。
3
T/XDHX002—2023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原则,分析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
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实现电网资产在规划设计、建
设改造、运维检修等全过程的整体成本最优。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类型供电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
差异化制定规划目标、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各类用户用电需求和多元主体灵活便捷
接入。
配电网规划应面向智慧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推动电网一、二次
和信息系统融合发展,提升配电网互联互济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有效支撑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和各种用
能设施“即插即用”,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保障个性化、综合化、智能化服务需求,促进能源新
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配电网规划应加强计算分析,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辅助决策手段开展技术经济分析,适应配电网
由无源网络到有源网络的形态变化,促进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配电网规划应与政府规划相衔接,按行政区划和政府要求开展电力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成果纳
入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变电站、开关站站点,以及线路走廊用地、电缆通道合理预留。
5一般技术规定
区域划分
5.1.1供电区域划分主要依据负荷密度,也可参考行政级别、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功能定位、用户重要程
度、用电水平、GDP等因素确定。湖南公司所辖供电区域划分原则主要依据Q/GDW10738中相关技术条款
要求,详见表1。
表1供电区域划分表
供电区域A+ABCD
负荷密度
Σ≥3015≤σ<306≤σ<151≤σ<60.1≤σ<1
(MW/km2)
长沙市非核心城
地级市城区、县地级市城郊、县
主要分布地区长沙市核心区区、重点地级市乡村地区
级核心区城区
核心城区
注1:供电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2。
注2:计算负荷密度时,应扣除110kV及以上专线负荷和相应面积,以及高山、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无效供电面
积。
注3:规划期内供电区域类型应相对稳定,主要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对供电区域类型进行调整。
5.1.2供电分区是开展高压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单位,主要用于高压配电网变电站布点和目标网架构建。
5.1.3供电分区宜衔接城乡规划功能区、组团等区划,结合地理形态、行政边界进行划分,规划期内的高
压配电网网架结构完整、供电范围相对独立。供电分区一般可按县(区)行政区划分,对于电力需求总量
较大的市(县),可划分为若干个供电分区。
负荷预测
5.2.1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储
能装置和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发展预测。
5.2.2负荷预测主要包括饱和负荷预测和近中期负荷预测,饱和负荷预测是构建目标网架的基础,近中
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制定过渡网架方案和指导规划项目安排。
4
T/XDHX002—2023
5.2.3负荷预测的基础数据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自然气候数据、重大项目建设
情况、上级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域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配电网规划应积累和采用
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数据,作为预测依据。
5.2.4分电压等级网供负荷预测可根据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的总负荷、直供用户负荷、自发自用负
荷、变电站直降负荷、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到。
电力电量平衡
5.3.1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分布式电源、需求响应、储能设施、电动
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灵活性资源的影响。
5.3.2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应结合负荷预测结果、电源装机发展情况和现有变压器容量,确定该电压等
级所需新增的变压器容量。
5.3.3水电能源的比例较高时,电力平衡应根据其在不同季节的构成比例,分丰期、枯期进行平衡。对于
分布式电源较多的区域,应同时进行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计算。
5.3.4对于分布式电源较多的区域,应同时进行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计算。
供电安全准则
5.4.1A+、A、B、C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应满足N-1原则,A+类供电区域中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可选择性满足N-1-1原则,D类供电区域宜满足N-1原则。N-1停运后的配电网供电安全水平应符合DL/T
256的要求。
5.4.2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的一般原则为:接入的负荷规模越大、停电损失越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
高、恢复供电时间要求越短。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水平可分为三级,参见表2。
表2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水平
供电安全等级组负荷范围(MW)对应范围N-1停运后停电范围及恢复供电时间要求
低压线路、配电变压
第一级≤2维修完成后恢复对组负荷的供电。
器
a)A+类供电区,5分钟内恢复(组负荷-2MW)
b)A类供电区,15分钟内恢复(组负荷-2MW)
第二级2~12中压线路
c)B、C类供电区,3小时内恢复(组负荷-2MW)
d)维修完成后,恢复对组负荷供电。
a)A+、A类供电区,15分钟内恢复所有负荷供电
变电站(高压进线、
第三级12~180b)B、C类供电区,15分钟内恢复min(组负荷-12MW,
主变)
2/3组负荷),3小时内恢复组负荷的供电
5.4.3为了满足上述三级供电安全标准,配电网规划应从电网结构、设备安全裕度、配电自动化等方面综
合考虑,为配电运维抢修缩短故障响应和抢修时间奠定基础。
5.4.4B、C类供电区域的建设初期及过渡期,以及D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存在单线单变,中压配电
网尚未建立相应联络,暂不具备故障负荷转移条件时,可适当放宽标准,但应结合配电运维抢修能力,达
到对外公开承诺要求。其后应根据负荷增长,通过建设与改造,逐步满足上述三级供电安全标准。
容载比
5.5.1容载比是110kV~35kV电网规划中衡量供电能力的重要宏观指标。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
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负荷转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配电网
规划设计中按下列公式估算:
5
T/XDHX002—2023
Sei
RS
Pmax
式中:
RS——容载比(MVA/MW);
Pmax——规划区域该电压等级的年网供最大负荷;
规划区域该电压等级公用变电站主变容量之和。
Sei——
5.5.2容载比计算应以行政区县或供电分区作为最小统计分析范围,对于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
荷特性差异较大(供电分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宜按供电分区计算统计。容载比计算负荷按
行政区县或供电分区最大网供负荷时刻的网供负荷选取。容载比不宜用于单一变电站、电源汇集外送分析。
5.5.3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的配电网负荷增速度可分为四个区段,相
应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容载比参考范围参照表3执行。
表3行政区县或供电分区110kV~35kV变电容载比选择范围
负荷增长情况饱和期较慢增长中等增长较快增长
年负荷平均增长率KPKP≤2%2%<KP≤4%4%<KP≤7%KP>7%
110kV~35kV容载比
1.5~1.71.6~1.81.7~1.91.8~2.0
(建议值)
5.5.4容载比总体宜控制在1.5~2.0范围内。对处于负荷发展初期或负荷快速发展阶段的规划区域、需
满足“N-1-1”原则的规划区域以及负荷分散程度较高、小水电富集区域的规划区域,可取容载比建议值上
限。对于变电站内主变台数配置较多、中压配电网转移能力较强的区域,可取容载比建议值的下限,反之
可取容载比建议值的上限。
无功补偿
5.6.1配电网规划应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
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
5.6.2110kV~35kV变电站变电站一般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
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荷时不应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不应高于0.95,无功补偿装置总
容量应经计算确定。
5.6.3在新能源、小水电等富集区域以及电缆出线较多区域,应根据电气计算结果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
无功装置。
设备选型
5.7.1配电网设备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开关遮断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
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变电站土建应一次建成,适应主变增容更换、扩建升压等需求,线路
导线截面宜根据规划的饱和负荷、目标网架一次选定,线路廊道(包括架空线路走廊和杆塔、电缆线路的
敷设通道)宜根据规划的回路数一步到位,避免大拆大建。
5.7.2应综合考虑负荷密度、空间资源条件,以及上下级电网的协调和整体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变电站的
供电范围以及主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为保证充裕的供电能力,除预留远期规划站址外,还可采取预留主
变容量(增容更换)、预留建设规模(增加变压器台数)、预留站外扩建或升压条件等方式,包括所有预
6
T/XDHX002—2023
留措施后,110kV主变压器最终规模不宜超过4台,35kV主变压器最终规模不宜超过3台。
5.7.3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方式,并列运行时其参数应满足DL/T572规范要求。
5.7.4参考GB/T1094.7、DL/T572的相关要求,新增110kV~35kV变压器允许过负荷能力应满足附
录A要求,在运变压器允许过负荷能力,以设备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5.7.5新建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及新型节能导线,导线最高允许温度应按80℃设计;新建110
kV~35kV钢芯铝绞线对应的持续极限输送能力参见附录B。
5.7.6电缆线路应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载流量应与该区域架空线路相匹配。
5.7.7线路导线截面的选取应符合下述要求:
a)线路导线截面宜综合饱和负荷状况、线路全寿命周期选定;
b)线路导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相匹配;
c)线路导线截面应按照安全电流裕度选取,并以经济载荷范围校核。
5.7.8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考虑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升状态感知能力、信息处理水平和应用灵活程
度。
新(扩)建、改造工程
5.8.1新建变电站主变规模应满足投运后3年内不扩建的要求。A类及以上供电区域中供电可靠性要求较
高的地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5783-2019 水电水利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规程 2019-06-04
- DL/T 1979-2019 电力用磷酸酯抗燃油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法 2019-06-04
- DL/T 1984-2019 燃煤锅炉飞灰中氨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2019-06-04
- DL/T 1988-2019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测定法(U型管振荡法) 2019-06-04
- DL/T 1982-2019 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技术规范 2019-06-04
- DL/T 1987-2019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技术条件 2019-06-04
- DL/T 1986-2019 六氟化硫混合气体绝缘设备气体检测技术规范 2019-06-04
- DL/T 1983-2019 湿式冷却塔高位收水装置技术要求 2019-06-04
- DL/T 1985-2019 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混气比检测方法 2019-06-04
- DL/T 1980-2019 变压器绝缘纸(板)平均含水量测定法 频域介电谱法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