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DB41/T 1379-2017 Winter and spring col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2017-04-24发布2017-07-24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37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为钢、方宇辉、齐学礼、王会伟、李艳、李春鑫、董海滨。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煜、张文超、赵明忠、李正玲、郭瑞。
I
DB41/T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2012有机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季冻害
小麦在越冬期经历0℃以下连续低温或剧烈降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叶片枯死或死苗的
现象。
3.2
春季寒害
又称倒春寒,春季气温回暖后温度骤降到0℃(冰点温度)以上低温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3.3
隶属函数
若对论域(研究的范围)U中的任一元素x,都有一个数A(x)∈[0,1]与之对应,则称A为U上的模糊
集,A(x)称为x对A的隶属度。当x在U中变动时,A(x)就是一个函数,称为A的隶属函数。
4抗寒性鉴定
4.1鉴定前准备
4.1.1种子选择
待测试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的规定。
4.1.2播种
4.1.2.1大田
1
DB41/T1379—2017
播期为当地小麦适播期。田间种植方法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约13.33m2,6行区,
行距20cm左右,播量确保基本苗每667m2为12~14万。施肥按大田常规管理,有机肥应符合NY525-2012
的规定,化肥应符合NY/T496-2010的规定。
4.1.2.2盆栽
选择直径30cm,高35cm的圆柱形盆,装肥沃表土并施足基肥,埋于试验田中,盆内土壤与盆外大
田齐平。每个参试材料种植4盆,每盆点播20穴,每穴1粒,定苗10株,施肥管理参见4.1.2.1。
4.1.3人工气候室设置
-2-1
温度变幅为±0.5℃,白天(8:00~20:00)采用人工光源补光,光照强度为600μmol·m·s。
冬季冻害鉴定,温度为白天-10℃,夜间-13℃。春季寒害鉴定,温度为白天0℃,夜间-3℃。
4.1.4取样
4.1.4.1基本要求
当气温达到鉴定要求时,取小麦上部3片新鲜展开叶片。
4.1.4.2冬季冻害
自然条件下,当气温降至最低温度(低于-10℃)后,4h~8h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小麦进入六叶一心时,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以不进行低温处理的材料
作为对照。植株经低温处理12h后进行取样。
4.1.4.3春季寒害
自然条件下,气温发生比正常温度陡降8℃以上,4h~8h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进入拔节期后对小麦进行穗分化观察,发育至药隔期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
理,对照设置和取样方法参见4.1.4.2。
4.1.5仪器与试剂
测定指标所需仪器和试剂见附录A中A.1.2和A.1.3、附录B中B.1.2和B.1.3及附录C中C.1.2和C.1.3。
4.2鉴定方法
4.2.1抗寒性指标测定
4.2.1.1可溶性糖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A中A.2和A.3。
4.2.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B中B.2和B.3。
4.2.1.3丙二醛(MDA)含量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C中C.2和B.3。
5抗寒性评价
2
DB41/T1379—2017
5.1性状相对值计算
性状相对值计算见公式(1)。
Xj=(xj/CKj)×1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1167-1987 研究试验文件的概念和分类 1987-05-07
- QJ/Z 114-1982 磷化溶液分析方法 1983-03-01
- HB 5733-1983 B型三通管接头 1984-08-23
- JB/T 8250.2-1999 闪光灯接触效率和闪光接触持续时间 测试方法 1999-08-06
- HB 2655-1976 径向车刀刀座 1978-05-24
- GB/T 85-1988 方头长圆柱端紧定螺钉 1988-06-24
- HB 6-28-1968 AN-3按扭保险器 1971-01-01
- QB/T 2565.3-2002 钢斧 劈柴斧 2002-09-21
- HB 3072-1977 钟表解锥 1979-02-02
- HG/T 2706-1995 聚酯多元醇命名 199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