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451-2014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DB35/T 1451-2014 DB35/T 1451-2014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泉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 起草人:
- 王玲萍、钟景辉、黄金水、蔡国贵、陈德兰、汤陈生、苏文晶、黄灵燕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5DB35/T1451—2014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451—2014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pinewilt
diseasecausedby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Nickle
2014-08-27发布2014-12-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I
DB35/T1451—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3
5疫情普查...........................................................................3
6方案编制...........................................................................4
7预防技术措施.......................................................................5
8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6
9疫木清理技术措施...................................................................8
10质量监理.........................................................................10
11效果评估.........................................................................10
12检查验收.........................................................................12
13档案建立.........................................................................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情况一览表....................................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措施一览表....................................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松墨天牛综合防治统计表..........................................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松枯死木清理登记一览表..........................................18
附录E(规范性附录)松枯死木清理质量监理登记一览表..................................19
附录F(规范性附录)松材线虫病防控成效年度检查验收评分表............................20
参考文献.............................................................................21
II
DB35/T145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泉州市森林病虫
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玲萍、钟景辉、黄金水、蔡国贵、陈德兰、汤陈生、苏文晶、黄灵燕。
II
DB35/T1451—2014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疫情普查、方案编制、预防技术措施、松
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疫木清理技术措施、质量监理、效果评估、检查验收和档案建立。
本标准适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76-2006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
GB/T23476-2009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
GB/T23477-2009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
GB/T23478-2009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DB35/T84-2005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松材线虫病
又名松树萎蔫病、松材线虫萎蔫病、松树枯萎病。是松材线虫通过媒介昆虫侵染寄主松树,在短时
间内引起寄主枯死的一种毁灭性、流行性松林病害。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
Buhrer)Nickle,属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是松树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3.2
防控
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采取的防止入侵、减轻危害或控制传播扩散等所有措施的总称。
3.3
疫情发生区
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包括权限机关公布的疫区和发生疫情但尚未公布的县级行政
区。
3.4
1
DB35/T1451—2014
疫情发生点
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乡级行政区。包括权限机关公布的疫点和发生疫情但尚未公布的乡级行政
区。
3.5
松墨天牛
又名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属天牛科Cermbycidae墨天牛属Monochamus,是松材
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松树的重要害虫。
3.6
寄主植物
松材线虫能够侵染的马尾松、湿地松、黑松、火炬松等松科植物。
3.7
拔除
经除治,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内没有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或连续3年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
点内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与松墨天牛上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或当年新的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经除
治后所有疫情发生小班没有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
3.8
基本拔除
经除治,1年内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内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不增加、病死树率控制在万分之三
以下。
3.9
病死树
受松材线虫侵染致死的寄主植物。
3.10
枯死木
由于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自然衰弱、被压、风折、人为或其他原因致死的松树。
3.11
防控年度
当年9月1日到翌年8月31日止,以终止日所属的年份作为该期间的防控年度。
3.12
林分改造
2
DB35/T1451—2014
伐除疫情发生小班内所有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并进行林分修复的防治技术措施。
3.13
疫木
疫情发生区内的寄主植物及其制品。
3.14
除害处理
采取焚烧、熏蒸、旋切、切片、热处理、种植茯苓等技术,杀灭疫木中的松墨天牛或松材线虫的措
施。
3.15
安全利用
疫木经除害处理合格后进行利用的方式。
4总则
4.1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
4.2建立“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机制。
4.3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治防并举”的策略。
4.4实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方案报批和检查验收等制度。
4.5推行松材线虫病专业化、社会化防治与监理的防控组织形式。
5疫情普查
5.1时间
每年3月到4月和9月到10月分别开展春季、秋季普查。
5.2内容
开展普查、取样和鉴定,查清松材线虫病发生、分布情况,绘制疫情发生分布图。填写松材线虫病
样品检测记录表和松枯死木分布与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一览表,分别见附录A的表A.1和表A.2。具体要
求按照GB/T23476-2009和GB/T23478-2009规定执行。
5.3统计汇总
5.3.1发生面积:按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林业小班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无林业小班区划的以实际发生
面积统计。
5.3.2病死树率:在发生面积内,病死树株数占松树总株数的比例。病死树率(%)=(病死树株数/松
树总株数)×100
5.3.3枯死树率:在枯死木分布面积内,枯死木株数占松树总株数的比例。枯死树率(%)=(枯死木株
数/松树总株数)×100
3
DB35/T1451—2014
6方案编制
6.1时间
县级防控方案在当年秋季普查结束后开展编制,11月底前完成;市级防控方案编制在12月底前完成。
6.2内容
6.2.1基本情况
6.2.1.1林业基本概况:寄主植物面积及占有林地的比重,松材线虫病发生与防控历史概况等。
6.2.1.2疫情发生情况:当年秋季普查枯死木、病死树数量及其分布,疫情发生面积及其分布,疫情
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数量及其分布,疫情变化的原因分析;对新的发生区或发生点,要分析发生原因及
传入途径。
6.2.1.3老疫情发生区上一年度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主要成效,主要包括:
a)枯死木清理数量、质量,就地除害处理情况;
b)林分改造完成数量、完成率,疫木安全利用方式及其数量情况;
c)松墨天牛诱木与诱捕器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作业面积、数量,完成率及效果;
d)疫木监管和检疫执法开展情况。
6.2.2防控目标
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和松墨天牛危害情况确定:
a)新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1年基本拔除;
b)老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由外向内开展除治,压缩发生面积,减少病死树和枯死木数量,
已基本拔除疫情的要巩固成果防止反复;
c)松墨天牛重度危害区:视同疫情发生区确定防控目标;
d)其他区域:加强预防,防止疫情入侵。
6.2.3防控类型
6.2.3.1划分单位:县级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设区市级以县为基本单位。
6.2.3.2防控区类型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和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区划:
a)发生除治区:疫情发生区或疫情发生点;
b)重点防控区:发生松墨天牛重度危害的区域、毗邻疫情发生点的区域和重点生态区位;
c)一般预防区:辖区内其他区域。
6.2.4防控任务及技术措施
将枯死木清理、林分改造和松墨天牛综合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小班,填写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措施
一览表,见附录B的表B.1。防控任务及技术措施的确定要符合下列要求:
a)监测覆盖率100%;
b)枯死木清理和除害处理合格率100%;
c)限期完成目标要求的林分改造面积,疫木零流失;
d)开展目标要求的松墨天牛综合防治,降低其虫口密度。
6.2.5防控进度安排
6.2.5.1巡查监测:除春、秋季普查期间外,按每月巡查1次的要求确定。
4
DB35/T1451—2014
6.2.5.2枯死木清理:按常年清理的要求确定。
6.2.5.3林分改造:按10月至翌年3月底期间实施林分改造和年度林分改造采伐任务在翌年10月底
前完成的要求确定。
6.2.5.4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时间按下列不同防治方法要求确定:
a)诱木在松墨天牛成虫始见期到始盛期(一般在3月到4月)设置,9月底前集中除害处理;
b)诱捕器在松墨天牛成虫活动初期至活动末期(一般在3月初到11月底)使用;
c)绿僵菌、白僵菌在4月到5月施放;
d)肿腿蜂、花绒寄甲在松墨天牛幼虫低龄期(一般在6月到8月)释放;
e)仿生农药防治在松墨天牛成虫活动高峰期(一般在5月到8月)喷洒;
f)打孔注药在12月到翌年2月进行。
6.2.6保障措施
6.2.6.1组织管理
确定组织领导、责任落实、防控机制、资金筹措、宣传培训、督导检查等具体措施。
6.2.6.2药剂药械
选用合格、有效的防治药剂和药械,并确定使用数量。药剂药械主要有:
a)防控机具:包括运载车辆、伐木工具、锄头、诱捕器、喷雾喷粉机等;
b)防控药剂:包括磷化铝等熏蒸药品,引诱剂,绿僵菌、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肿腿蜂和花绒寄
甲等天敌昆虫,噻虫啉等仿生药剂,松线光等松树保护药剂;
c)其他材料:包括厚度0.8mm以上专用塑料农膜袋、封箱胶纸、警示标识、塑料绳、汽油、油漆、
油性笔等。
6.2.6.3人员保障
确定开展防治的人员:
a)防治作业人员应是具有资质的防治专业机构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能够熟练地使用和维护森
保机械,掌握安全施药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基本常识的人员;
b)防治管理人员应是各级林业管理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监理机构人员;或经过培训,掌握松材线
虫病防控管理要求的人员。
6.2.6.4疫木流向
预计需安全利用的疫木数量,确定可流向的定点加工企业和加工数量。应指定专人全过程监管,于
10月至翌年3月,运输疫木到指定的定点加工企业。应制定无法按时完成除害处理时疫木分流或烧毁、
熏蒸等补救措施。
6.2.7经费预算
测算防治所需的费用,包括药剂药械购置、更新、维护费用,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7预防技术措施
7.1检疫防范
5
DB35/T1451—2014
7.1.1对加工、经营、使用、运输寄主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依法开展常态化的检疫检查,防止外来疫
木流入。复检或补检技术按GB/T23476-2009规定要求执行。
7.1.2对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严禁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并在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限制载有寄
主植物及其产品的交通工具过境。
7.2巡查监测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每月定期巡查,重点对交通沿线、电力线路、厂矿、涉木企业、建筑工地、
通讯基站、从国外或疫情发生区购买设备的单位等周围的松林开展监测,及时对发现的枯死木进行取样
鉴定,数据填入松材线虫病样品检测记录表,见附录A的表A.1。
7.3枯死木清理
7.3.1时间
枯死木清理的时间如下:
a)1月到3月发现的枯死木应在3月底前清理完毕;
b)4月到8月发现的枯死木,原则上应“发现一株、清除一株、除害一株”,或每1~2个月集中清
理1次;
c)9月到12月发现的枯死木应在12月底前清理完毕。
7.3.2方法
枯死木清理的方法如下:
a)将枯死木和濒死的寄主植物全部砍伐;
b)枯死木主干及其直径1cm以上松树枝桠就地、就近除害处理;
c)伐桩高度应低于5cm。
7.3.3要求
枯死木清理的要求如下:
a)8月底统计全年度的枯死木清理数量;
b)9月到翌年8月每月底累计枯死木清理数量。
8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8.1诱木诱杀
8.1.1时间
见本标准的第6.2.5.4条第a)项规定。
8.1.2方法
8.1.2.1段式诱木:每20000m2用2~3根松木段堆积在一起,或用1~2根松木段放在诱捕器旁。
8.1.2.2立式诱木:每6666.67m2选择1株直径6cm~10cm的松衰弱木,在其树干基部离地面30cm~
40cm处任意选择3个方向侧面,用刀各砍2~4刀,深入木质部约1cm~2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
8.1.3要求
6
DB35/T1451—2014
诱木诱杀的要求如下:
a)在发病林分或松墨天牛种群密度高的林分内使用,其中已达到基本拔除的疫情发生点应设置立
式诱木;
b)设置在山顶、山脊、林道旁等空气流通处;
c)立式诱木伐除时要取样鉴定,数据填入松材线虫病样品检测记录表,见附录A的表A.1。诱木清
理按照本标准的第7.3.2条规定执行;
d)诱木应专人管理,并填写诱木设置和清理情况统计表,见附录C的表C.1。
8.2诱捕器诱杀
8.2.1时间
见本标准的第6.2.5.4条第b)项规定。
8.2.2方法
8.2.2.1诱捕器
诱捕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a)用于监测的诱捕器,一般纯松林每66666.67m2挂设1个,混交林每133333.33m2挂设1个,集
虫器底部钻孔不积水;
b)用于诱杀的诱捕器,一般每66666.67m2挂设3个,间距100m~150m,集虫器中装清水,清水
装满集虫器体积的1/5以上。
8.2.2.2引诱剂
选择高效引诱剂,按其产品说明书使用。
8.2.3要求
诱捕器诱杀的要求如下:
a)已达到基本拔除的疫情发生点应设置监测用的诱捕器;
b)挂设在山顶、林缘、林中较开阔地带或松树下层枝桠上空气流通处,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m左右,在林中呈三角状或网格状布设;
c)在发生林分边缘挂设时,要挂设在发生小班内,距离边缘150m以上;
d)用于监测的诱捕器每5d~7d收集统计松墨天牛成虫,并进行线虫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填
入松材线虫病样品检测记录表,见附录A的表A.1;用于诱杀的诱捕器每7d~15d收集统计松墨
天牛成虫;
e)诱捕器应专人管理,并及时填写诱捕器设置和诱获松墨天牛统计表,见附录C的表C.2。
8.3生物防治
8.3.1真菌防治
真菌防治方法如下:
a)春季日平均气温25℃左右、相对湿度80%~90%的晴天,使用绿僵菌、白僵菌粉炮,或粉剂,或
无纺布菌条;
b)无纺布菌条结合诱捕器使用,缠绕在诱捕器周围的松树树干上,每个诱捕器周边挂6条;
c)疫情发生小班和重度松墨天牛危害小班每666.67m2施放2个粉炮或0.25kg粉剂,其他松林每
7
DB35/T1451—2014
666.67m2放1个粉炮或0.125kg粉剂。
8.3.2天敌昆虫防治
8.3.2.1时间:松墨天牛幼虫低龄期的晴天释放。
8.3.2.2方法:
a)肿腿蜂防治:采用单株释放法。放蜂时打开棉塞,将蜂管倒插固定于树干或枝桠上。每666.67
m2选择10株松树,每株释放100头左右;
b)花绒寄甲防治:采用单株释放法。疫情发生小班和重度松墨天牛危害小班每666.67m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3/T 190.13-2006 禄丰植烟土壤机耕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15-2006 禄丰烤烟大田移栽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11-2006 禄丰烤烟一段式漂浮育苗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14-2006 禄丰烤烟大田预整地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08-2006 禄丰标准化烟叶收购站建设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10-2006 禄丰烤烟种植品种 2006-08-18
- DB53/T 190.06-2006 禄丰烤烟田间烟株农艺性状及生产目标 2006-08-18
- DB53/T 190.12-2006 禄丰烤烟两段式漂浮育苗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16-2006 禄丰烤烟大田施肥技术规程 2006-08-18
- DB53/T 190.09-2006 禄丰烤烟防雹作业点建设及管理规程 20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