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3/T 043-2023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

DB4113/T 043-2023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13/T 043-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3
实施日期
2024-01-15
发布单位/组织
南阳市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B18

4113

南阳市地方标准

DB4113/T043—2023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

2023-12-13发布2024-01-15实施

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3/T04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观测原则...........................................................................1

5观测地段...........................................................................2

6发育期和生长状况观测...............................................................2

7大田生长状况调查...................................................................5

8生长量观测.........................................................................5

9产量结构分析.......................................................................6

10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和调查........................................................7

11主要病虫害观测与调查..............................................................7

12田间管理的观测....................................................................8

13农业气象条件评价..................................................................8

14艾草气象观测记录..................................................................9

15资料归档..........................................................................9

附录A(规范性)艾草生长量观测方法..................................................10

附录B(规范性)艾草产量结构分析方法................................................13

附录C(规范性)艾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和调查内容..................................15

附录D(规范性)艾草主要病虫害观测和调查内容........................................17

附录E(规范性)艾草农业气象观测记录................................................18

参考文献.............................................................................21

I

DB4113/T04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南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阳市气象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野县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杰、祝晓红、张志红、张丽梅、曹宗鹏、张雪玲、李新梅、胡恒瑞、雷晓辉、

沈巍、张益瑞、张溪荷。

II

DB4113/T043—2023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南阳艾草气象观测的规则,规定了艾草气象观测内容、时间、地段/观测点、大田调

查的选取规则,规定和描述了艾草气象观测、调查、分析、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南阳艾草气象观测的业务、管理、服务和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艾草病虫害

艾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有害病原物、昆虫的危害,使艾草生长不良,品质较差,产量下降,

甚至死亡的现象。

艾草气象灾害

艾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利的天气或气候导致艾草生长受限、产量或品质下降、设施受损的现象。

观测地段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植株密度

单位土地面积上艾草植株的数量。单位为(株/㎡)。

4观测原则

平行观测

将艾草生长过程、发育状况观察、测定以及对产量分析与生存环境监测同时进行。环境监测选取距

离艾草观测地段最近的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要素,气象站优先选用农田小气候,科学研究时也可使用经过

评估后技术优良的非气象部门安装的设备。

点面结合

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在艾草生长发育关键期及重大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

根据当地农业气象服务需求、选取2~3个具有代表性的大面积种植区开展农业气象调查,增强数据的代

表性。

1

DB4113/T043—2023

5观测地段

5.1选择

观测地段应选择能代表当地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产量水平的地段。地段确定

后,要保持相对稳定;

a)地段面积一般为1hm2,不小于0.1hm2;

b)观测地段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距离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等20m

以上,尽量减少小气候的影响;距离污染源不小于500m;

c)生长状况调查地段:能反映当地艾草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的不同代表类型的地段;

d)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地段: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不限制艾草品种的地段。

分区

观测地段应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4个小区,作为4个观测重复,按顺序编号,为使观测具有连续性,

每个小区定株观测。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分布示意图。

资料记载

5.2.1观测地段资料记载应绘制综合平面示意图,其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地段的经纬度、编号;

b)气象观测场的位置;

c)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

5.2.2观测地段资料记载应说明下列内容:

a)观测地段经纬度、编号;

b)观测地段土地经营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c)观测地段所在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势(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面积(hm2);

d)观测地段距气象观测场的直线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e)观测地段环境条件: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f)观测地段前茬作物及施肥情况;

g)观测地段灌溉条件: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

h)观测地段土壤状况: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土等)、土壤酸碱度(酸、

中、碱)等;

i)种植方式(直播、根茎种植、种苗移栽等)。

6发育期和生长状况观测

发育期观测

6.1.1发育期内容

6.1.1.1直播、根茎种植发育期:出苗期(萌芽期)、六真叶期、九真叶期、十六真叶期、分枝期、

叶变形期、现蕾期、开花期、种子成熟、黄枯。发育期形态特征应符合表1的要求。

6.1.1.2种苗移栽发育期:成活期,分枝期、叶变形期、现蕾期、开花期、种子成熟、黄枯。发育期

形态特征应符合表1的要求。

2

DB4113/T043—2023

6.1.1.3多茬收割发育期:视前茬收割留主茎高度,分别进行出苗期、六真叶期、九真叶期、十六真

叶期、分枝期、叶变形期观测或分枝期、叶变形期观测。发育期形态特征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

表1发育期形态特征

序号发育期形态特征

1出苗期(萌芽期)幼苗露出地面并展开(地面芽变绿色或地下长卵形艾芽出土并展开)

2六真叶期植株出现六片互生真叶并展开。

3九真叶期植株出现九片互生真叶并展开。

4十六真叶期植株出现十六片互生真叶并展开。

5成活期植株移栽的艾苗叶色转青,叶片舒展、在阳光下不再凋萎。

6分枝期主茎叶腋出现分枝且达到一片展开叶片。

7叶变形期主茎上部15-20cm以上叶片由五尖生变为三尖生或柳叶状。

8现蕾期分枝叶腋出现花蕾穗。

9开花期花蕾开出黄棕色小花。

10种子成熟种子呈现褐色或黑色等成熟颜色。

11黄枯植株叶片开始变色、黄枯。

6.1.2观测时间

6.1.2.1发育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旬末进行定时观测。

6.1.2.2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每隔5天和旬末定时

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具体时段由气象台站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年艾草生长情况确定。

6.1.3测点位置

在4个小区内选取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作上标记,并按顺序编号。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为

使观测具有代表性,观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不能

小于2m,面积大的地块应更远些,避免边际影响。切勿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入水口、排水口处。

6.1.4测点面积

根据栽培方式确定测点面积,但要符合下列要求:

a)条播宽为(2~3)行,长为1m~2m;

b)穴播宽为(3~4)行,每行长可包括(4~5)穴(株);

c)撒播面积为1m2。

6.1.5观测植株选择

6.1.5.1条播:每个测点连续选取10株。

6.1.5.2穴播(栽):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进行观测。

6.1.5.3撒播:每个测点选取10株固定观测。

6.1.6发育期的确定

6.1.6.1出苗期(萌芽期)、植株移栽成活期、种子成熟期、黄枯期:目测整个观测地段,50%的植株

进入表中描述的某个发育期形态特征的日期。

3

DB4113/T043—2023

6.1.6.2六真叶期、九真叶期、十六真叶期、分枝期、叶变形期、现蕾期、开花期:进入某个发育期

株数占观测总株数的百分率(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确定进入某个发育期的日期。第一次观测达到10%

的日期为某个发育期的发育始期,第一次观测达到50%的日期为某个发育期的发育普遍期,发育期观测

到普遍期为止。

6.1.7特殊情况处理

出现特殊情况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a)某次观测结果发育期百分率出现倒退时,应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和观测植株是否

缺乏代表性,以重新观测结果为准;

b)观测点内固定观测的植株有2株及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观测点;

c)规定的观测时间遇有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或灌溉时,宜推迟观测,并及时补测;补测时发育期

百分率超过10%或50%时,补测的日期确定为进入发育始期或发育普遍期的日期。

生长状况观测

6.2.1观测时间和观测内容

见表2。

表2生长状况观测时间和观测内容

观测时间(普遍期)观测内容

六真叶期绿叶数

九真叶期绿叶数、株高

十六真叶期绿叶数、株高、密度

分枝期株高、分枝绿叶数

叶变形期主茎绿叶数、株高、分枝数量,分枝绿叶数,密度

6.2.2植株选择

在每个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取样。

6.2.3观测方法

6.2.3.1绿叶数:样品植株展开的绿叶数量,记录以片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

6.2.3.2植株高度:样品植株从土壤表面量至主茎顶部最高一片展开叶片的顶端(包括花序),记录

以cm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

6.2.3.3分枝数量:样品植株有展开叶片的分枝总数,记录以个为单位取整。

6.2.3.4密度的测量:在每个重复中取样,数出每平方米内的株数。

6.2.4植株长势

生长状况评定宜结合大面积艾草种植长势和历年状况评定整个观测地段的艾草长势。与上一次评

定结果不同时,应注明原因。评定结果按下列条件分为三类:

a)一类:生长状况优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植株密度均匀适中,无缺苗断垄,高度整齐,叶色正常,主茎、叶片发育良好;

2)没有或仅有轻微病虫害和(或)农业气象灾害;

3)预计产量高于近5年平均产量年景水平。

4

DB4113/T043—2023

b)二类:生长状况较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植株密度基本均匀,少量缺苗断垄,高度欠整齐,叶色正常,主茎、叶片发育一般;

2)有轻度病虫害和(或)农业气象灾害;

3)预计产量达到近5年平均产量年景水平。

c)三类:生长状况较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

1)植株密度不均匀,严重缺苗断垄,植株矮小,叶色不正常,主茎、叶片发育不良;

2)有严重病虫害和(或)农业气象灾害;

3)预计产量低于近5年平均产量年景的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