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540-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蜡梅

DB50/T 1540-2023

重庆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0/T 1540-2023
标准类型
重庆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05
实施日期
2024-03-05
发布单位/组织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重庆市气象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蜡梅气象服务和相关研究的农业气象观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重庆市北碚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起草人:
吉莉、辛大元、李强、杨春、张爽、蔡佩颖、阳园燕。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B18

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540—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蜡梅

2023-12-05发布2024-03-0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观测原则............................................................................1

5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1

6物候期观测..........................................................................2

7生长状况评定........................................................................3

8产量与品质要素分析..................................................................4

9主要农业气象灾害....................................................................4

10主要病虫害观测.....................................................................6

11主要田间工作记载...................................................................6

附录A(资料性)................................................................8

参考文献.......................................................................22

I

I

DB50/T154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重庆市北碚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莉、辛大元、李强、杨春、张爽、蔡佩颖、阳园燕。

II

DB50/T1540—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蜡梅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蜡梅农业气象观测的术语和定义、观测原则、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物候期观测、

生长状况评定、产量与品质要素分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主要病虫害观测和主要田间工作记载等。

本文件适用于蜡梅气象服务和相关研究的农业气象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测地段observationplot

定期进行作物物候期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来源:QX/T299—2015,3.2]

4观测原则

4.1平行观测

观测蜡梅的物候期生长状况、产量等,同时开展蜡梅生长环境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等)的观测。

4.2点面结合

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在物候关键期以及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应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

调查,以弥补观测地段的局限和增强观测的代表性。

5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

5.1观测地段

5.1.1地段选择

选择能代表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势、栽培管理和产量水平的地段,面积应不小于0.1hm2。

若观测地段已失去代表性,需调整应备注说明。

5.1.2地段分区

1

DB50/T1540—2023

将观测地段分成大致相等的4个区,各项观测在4个区内进行。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分布示意图,填

报在附录A.3中。

5.1.3地段资料

5.1.3.1综合平面示意图

示意图内容有:

a)地段的位置、编号;

b)气象站(点)的位置;

c)周围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水体及道路等位置。

5.1.3.2地段说明

对所选定的观测地段逐一编制地段情况说明,内容包括:

a)编号;

b)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c)所在地的经纬度和海拔、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势(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

面积;

d)距气象站(点)的直线距离、方位、海拔高差;

e)周边环境条件:与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f)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

g)地下水位深度:记“大于2m”或“小于2m”;

h)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砂壤土等)、土壤酸碱度(酸、中、碱)和肥力

(上、中、下)情况;

i)树龄。

5.2植株选择

每个观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株作为观测植株,做好标识,并开展各项观测。观测植株应保持长

期稳定,如确需调整的,另选时应备注说明。

6物候期观测

6.1观测内容及记载要求

蜡梅的开花期、萌芽期、新梢生长期、果熟期、落叶期等为观测和记载的主要物候期,各物候期参

照表1要求在记载附录A.4和附录A.5中。因气候、品种、栽培措施等原因导致某物候期未出现或异常

的,应于备注栏记载。

2

DB50/T1540—2023

表1蜡梅物候期及其特征

物候期物候期特征观测时段

初花期:植株上有5%的花开放。

盛花期:植株上25%~75%的花开放。(25%的花开放为盛花始期,50%

开花期的花开放为盛花盛期,75%的花开放为盛花末期)11月—2月

谢花期:植株上50%以上的花正常凋零花瓣开始枯萎,95%的花正常凋

零花瓣枯萎为谢花终期。

芽膨大开始期:1~2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

萌芽期叶芽开放:芽的上部出现绿色尖端。2月—3月

展叶:新叶展开呈绿黄色。

新梢生长期当年萌生新梢的顶端停止生长。3月—5月

果托由绿色变为灰黄色或灰褐色,渐而干燥;果皮由浅黄绿色变为紫

果熟期4月—7月

褐色,革质,有光泽。

落叶期初落叶呈绿黄色及黄色直至叶片几乎全部脱落。10月—1月

6.2观测时间

临近物候期一般隔日进行巡测。旬末,应巡测,开花期应每隔两日进行观测,物候期间隔时间很长,

可逢五日和旬末进行观测,临近物候期再恢复隔日观测。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遇有妨碍观测的天气,

应在其结束后及时补测,并需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7生长状况评定

7.1评定内容

新梢长度测量、树冠测量测定、生长状况等级评定。

7.2评定方法

7.2.1新梢长度测量:以每区3株观测植株东南西北各方位固定1个有代表性的新梢在春季作上标志,

生长停止后测定。以厘米整数记载,并求其平均,并在附录A.6中记录。

7.2.2树冠测量:每区3株观测植株,在秋末冬初进行高度和冠幅测量。以厘米整数记载,并求其平

均,并在附录A.7中记录。

7.2.3生长状况等级评定:对整个观测地段全部蜡梅树进行目测,参照表2开展综合评定。

3

DB50/T1540—2023

表2蜡梅生长状况评定等级及评定标准

评定等级评定标准

生长状况好:植株健壮,芽梢、叶色正常,枝条发育良好;没有或仅有轻微病虫害

一级

或气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开花率较高。

生长状况中等:植株正常,叶色正常,枝条发育尚可;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

二级

较轻;预计可达常年开花率水平。

生长状况较差:植株发育不良,枝条发育一般;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其有明显的抑

三级

制或产生严重危害;预计开花率较低。

7.3区域性物候状况调查

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服务需要,在开花期、萌芽期、新梢生长期,选择不同生产水平的蜡梅园进行蜡

梅物候状况调查,记录存档。

8产量与品质要素分析

8.1产量分析

单枝鲜切花枝花量、单株鲜花量。

单枝鲜切花枝花量(朵):鲜切花枝上总花量。

单株鲜花量(朵):观测植株的开花总花量。

在附录A.8和附录A.9中记载。

8.2品质分析

品质构成要素:鲜花花形、花色、花香、花斑等。

品质评定分成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见表3。

表3品质等级

品质等级花形花色花香花斑

一级符合本品种特性,花形优美,花朵大花色纯正,鲜艳浓香或清香无花斑

二级符合本品种特性,花形优美,花朵较大花色纯正,较鲜艳浓香或清香无明显花斑

三级符合本品种特性,花形优美,花朵大小正常花色纯正,较鲜艳浓香或清香有轻微花斑

9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观测

9.1观测内容

对蜡梅生产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主要气象灾害,重点是连阴雨、冰雹、干旱。

9.2观测时间和地点

观测时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观测,从蜡梅受害开始至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

4

DB50/T1540—2023

观测地点:在蜡梅观测地段上进行,若灾害大范围发生,还应做好观测地段所属区域内调查,在附

录A.10中记录。

9.3记载项目

9.3.1发生灾害的名称、受害期及受害程度

灾害名称:记录实际发生的灾害名称。

受害期:灾害开始发生、出现受害症状时记为灾害开始期,灾害解除或受害部位症状不再发展时记

为终止期,其中灾害如果重新加重继续进行记载。

受害症状和程度:记录作物受害后的特征状况,主要描述作物受害的器官(枝条、叶、蕾、花等)、

受害部位(上、中、下)及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等,受害程度的判断见表4。

如出现灾害性天气,但未发现作物有受害症状,应继续监测两旬,然后按实况作出判断,如判断作

物未受害,记载“未受害”并分析原因,记入备注栏。

表4蜡梅受害症状及受害程度

灾害名称轻中重

根系未腐烂,5%以内花蕾、花20%以内植株根系腐烂,20%内20%以上的植株根系腐烂严重,

连阴雨

朵、脱落。花蕾、花朵脱落。20%以上的花蕾、花朵脱落。

50%以上的叶片击碎,20%以上

叶片击破,个别叶茎被击破、10%~50%叶片破碎,5%~20%

冰雹的茎蔓折断,50%以上叶片脱落

打落。茎蔓折断。

严重,甚至造成空枝。

干旱旱象露头,叶片开始枯萎。旱象发展,叶片掉落。旱情严重,植株死亡。

9.3.2受灾期间天气气候

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结束时记载使作物受害的天气气候情况,主要在附录A.11中记载导致灾害发生

的前期气象条件、灾害开始至终止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使灾害解除的气象条件,见表5。

表5蜡梅农业气象灾害及期间的天气气候情况

灾害名称记载内容

连阴雨连续阴雨日数、过程降水量

冰雹冰雹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最大冰雹直径

干旱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间的降水量和天数、逐旬记载观测地段干土层厚度、土壤相对湿度

5

DB50/T1540—2023

10主要病虫害观测

10.1观测内容

病虫害观测主要以蜡梅是否受害为依据。对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应作为观测重点,

如立枯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纹羽病、白蚁、日本龟蜡蚧、黑蝉等,在附录A.12中记录。

10.2观测时间和地点

结合物候期观测,在观测地段上进行病虫害观测并记录,同时记载观测地段周围的病虫害情况,直

至病虫害不再蔓延或加重为止。在附录A.13中记录。

10.3记载条目

病虫害观测、记载条目主要有:

a)病虫害名称:记载学名及规范的中文名;

b)受害期:当发现蜡梅受害时,记为发生期;50%以上蜡梅出现病虫害时,记为盛发期、虫害记

为猖獗期;病虫害不再发生时记为停止期;

c)受害症状:记载受害部位和器官的受害特征。部位分上、中、下各部位,器官分枝条、叶、花

等。各种病虫害的受害特点和受害特征以文字简单描述,必要时增加影像资料;

d)受害程度:记录植株受害的器官及部位,并按表6判断受害程度;

e)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影响,地段代表灾情类型,地段所在乡镇受灾面积和

比例。

表6蜡梅病虫害受害程度判断

受害程度轻中重

受害器官(枝条、叶、花)受害比例20%以下受害比例20%~50%受害比例50%以上

11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1.1记载要求

农事活动记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