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44-2020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DB22/T 5044-2020 Heating Pump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heatpumpsystemengineering
DB22/T5044-2020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0年7月29日
2020·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557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等
4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
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模塑墙板低层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热泵
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
DB22/T5041-2020、DB22/T5042-2020、DB22/T5043-2020、DB22/T
5044-2020,自发布之日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年7月29日
前言
依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9〕1
号)文件要求,编制组经调查研究,总结工程经验,依据《地源热
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等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的水
文地质及气候等具体情况,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地源及低温余热
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22/T1038-2011进行了修订,并更
名为《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工程勘察;4
地埋管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地表水换热系统;7低温
余热水换热系统;8空气源热泵系统;9热泵机房;10末端系统;
11监测与控制系统;12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为采用
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供生活热水或供冷的热泵系统工程的
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2术语中增加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
统、空气源热泵机组;3增加2.2节符号;4增加空气源热泵系统
方案设计前对室外空气参数及周边情况调查内容;5地源热泵系统
工程勘察增加《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CJJ/T291相关要求;
6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内容由附录A修订为正文;7增加第8章空气
源热泵系统。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
长春工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意见或建议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
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长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水文地质调查所
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文和王集团吉林省文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吕耀军金洪文肖楚雄范洪昌
石俊龙朱立新马爽边德军
任庆凯赵麒王浩徐辉
王琛赵雄飞蒋祥婷杨蕾
仇阳刘旭日白文明蔡世坤
李景皓刘丽莘韩晶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周毅邵子平惠群
丛颖衣建全赵清华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5
3工程勘察...........................................................................................8
3.1一般规定....................................................................................8
3.2资源及现状调查........................................................................8
3.3钻探取样与试验........................................................................9
3.4勘察内容及要求........................................................................9
3.5工程勘察报告..........................................................................12
4地埋管换热系统.............................................................................14
4.1一般规定..................................................................................14
4.2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14
4.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15
4.4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16
4.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18
5地下水换热系统.............................................................................20
5.1一般规定..................................................................................20
5.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20
5.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21
5.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22
6地表水换热系统.............................................................................23
6.1一般规定..................................................................................23
6.2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23
6.3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24
6.4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24
7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26
7.1一般规定..................................................................................26
7.2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设计......................................................26
7.3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施工......................................................27
7.4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27
8空气源热泵系统.............................................................................28
8.1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28
8.2空气源热泵系统施工..............................................................29
8.3空气源热泵系统检验与验收..................................................30
9热泵机房.........................................................................................31
9.1机房的布置..............................................................................31
9.2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31
9.3热泵机组系统..........................................................................32
9.4电气..........................................................................................33
9.5热泵机房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33
10末端系统.......................................................................................35
10.1末端系统设计.......................................................................35
10.2末端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35
11监测与控制系统...........................................................................36
11.1一般规定................................................................................36
11.2换热系统参数监测与控制。.................................................37
11.3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38
11.4监测与控制系统检验与验收.................................................39
12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40
附录A常用物质的比热、密度、热导率和热扩散率...........................42
附录B浅层地热能计算方法............................................................44
附录C岩土热响应试验....................................................................46
附录D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49
附录E地埋管外径及壁厚................................................................52
附录F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54
本标准用词说明.................................................................................56
引用标准名录.....................................................................................57
附:条文说明.....................................................................................59
1总则
1.0.1为规范地源、低温余热水源及空气源等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
确保系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供生活热水
或供冷的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热泵系统heatpumpsystem
由热泵机组、热能交换系统和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供冷系统。
2.1.2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或高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
组、地热能交换系统、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供冷系统。根据地热
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1.3低温余热水源热泵系统lowtemperaturewasteheat
water-sourceheatpumpsystem
以不能直接用于供热或生活热水的工业或生活等低温余热水
(一般低于35℃)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低温余热能交换
系统、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或供生活热水系统。
2.1.4空气源热泵系统air-sourceheatpumpsystem
以空气作为低温或高温热源,由空气源热泵机组、末端系统组
成的供热、供冷系统。
2.1.5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heatpump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机组。
2.1.6空气源热泵机组air-sourceheatpumpunit
以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机组。
2.1.7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geothermal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1.8传热介质heat-transferfluid
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或换热器与冷热源进行热交换的一种
2
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1.9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
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1.10地埋管换热器groundheat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
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
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1.11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groundheat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
交换器。
2.1.1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groundheat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
交换器。
2.1.13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
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4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directclosed-loopgroundwater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
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5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indirectclosed-loopgroundwater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
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6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water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
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1.17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open-loopsurfacewater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
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3
2.1.18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closed-loopsurfacewater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
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2.1.19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lowtemperaturewasteheatwater
system
与低温余热水进行热交换的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和间接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
2.1.20直接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directlowtemperaturewasteheat
watersystem
低温余热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进行热
交换的系统。
2.1.21间接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indirectlowtemperaturewaste
heatwatersystem
低温余热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循环利用或排放的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
2.1.22环路集管circuit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1.23含水层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1.24井身结构wellstructure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
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1.25抽水井production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2.1.26回灌井injectionwell
用于向地下含水层灌注回注水的井。
2.1.27热源井heatsource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
和回灌井的统称。
4
2.1.28抽水试验pumping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出水量、水位、
水质、水温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获取水文地质
参数及地下水特征的试验。
2.1.29回灌试验injection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量、
记录水位、水温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
的试验。
2.1.30岩土体rock-soil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亚黏土壤等。
2.1.31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
加热或取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1.32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oftherock-soilthermalpor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
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1.33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reoftherock-soil
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
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1.34测试孔verticaltestingexchanger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2.1.35监测与控制系统detectionandcontrolsystem
是指通过安装数据计量和采集装置,对热泵系统进行控制与监
测。
2.2符号
D—地埋管换热器单孔地热能;
5
T—温度;
ΔT—温差;
R—导热热阻;
λ—导热系数;
K—传热系数;
L—长度;
r—半径;
do—管外径;
di—管内径;
de—当量直径;
db—钻孔的直径;
α—岩土体的热扩散率;
—运行时间;
Qc—额定冷负荷;
Qh—额定热负荷;
EER—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热泵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
T—运行小时数;
dn—公称外径;
G—流量;
公称直径;
dj—
A—管子的断面面积;
V—流速;
6
Re—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P—管内流体的密度;
—管内流体的动力黏度;
PY—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
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失;
Pd—
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
Pd—
Pz—管段的总阻力损失。
7
3工程勘察
3.1一般规定
3.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及浅层
地热能的资源勘察。
3.1.2低温余热水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低温余热水资源
情况勘察。
3.1.3空气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室外空气参数及周边情
况勘察。
3.1.4工程勘察应由水文地质和暖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工程
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对地源、低温余热水源、空气
源热泵系统资源可利用情况以及系统设计、施工、运行中的监测和
维护提出建议。
3.1.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
CJJ/T291和《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的相关规定。
3.2资源及现状调查
3.2.1工程勘察前,应收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
地貌、区域地质、地热地质资料以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和成果资
料,可利用低温余热水资源情况等。
3.2.2水文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岩土层岩性、结构;含水层
分布、厚度及埋藏条件;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岩
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参数(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及岩土体的物理性质
参数(孔隙率、含水率、密度);地温场自然分布特征及热响应规律。
3.2.3低温余热水资源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低温余热水水温、水
8
质、水量等。
3.2.4室外空气参数调查应包括:供暖、通风、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冬季和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等。
3.2.5工程场地现状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场地已有建筑物和规划
建筑物的性质、占地面积、高度及分布等;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
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和埋深;场地内已有的水井情况
等。
3.3钻探取样与试验
3.3.1通过钻探取样:查明岩土体岩性结构,测试其物理性质及热
物理性质参数,分析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藏条件。钻探取样应
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3.3.2通过钻探孔测定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和动态变化。
3.3.3钻探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孔深应根据换热系统要求及地质
条件确定。钻探孔的施工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
作规程》CJJ/T13的规定。
3.3.4地埋管热泵系统的应用面积在(3000~5000)㎡时,宜进行
岩土热响应试验,大于等于5000㎡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并
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3.3.5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进行抽水及回灌试验,并应符合《供水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有关规定。
3.4勘察内容及要求
3.4.1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内容:
1)场地岩土层的岩性、结构、地温场分布特征;
2)场地岩土体的天然含水率、孔隙率、粒度成分、密度、导
9
热系数和比热容等;
3)场地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4)按规定进行的现场热响应试验,应取得换热孔岩土比热容、
岩土体平均导热系数、岩土初始温度等参数,确定地埋管
的合理长度;
5)表土冻融期及标准冻土深度;
2勘察要求:
1)水平地埋管换热系统勘探方法可采用坑、槽探进行,其数
量不宜少于2个,深度宜比预计埋藏深度深1.0m;
2)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勘探方法应进行钻探取样,钻孔数
量不宜少于2个,深度宜比预计埋管深度深5.0m。
3.4.2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内容:
1)场地岩土层岩性、结构、含水层类型及埋藏条件;
2)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
3)地下水的水温、水质、水位及其动态变化;
4)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勘察钻孔应是抽水和回灌试验孔,获取单井出水量和相应
的降深值以及单井回灌量和相应的水位上升值;
6)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循环利用量和抽水井、回灌井布置方案;
2勘察要求:
1)勘察钻孔的深度,应根据含水层或含水构造带埋藏条件确
定;
2)在勘察深度内有多个含水层组时,应进行分层勘察,取得
各层的水质分析资料。水质分析项目应根据地区或场地具
体条件和要求确定;
3)勘察试验井的施工应符合《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
相关规定。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勘察试验
井应完善成热源井,成井施工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
10
进行监理。
3.4.3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内容:
1)地表水水源性质、深度、面积、水量及利用现状;
2)地表水不同深度的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水面冻融期及
冰层厚度;
3)地表水的补给与排泄、流速、流量及动态变化;
4)确定地表水取水和回水适宜地点及路线;
5)闭式系统必要时应进行水下换热器的热响应试验;
2勘察要求:
1)应充分调查和利用已有的多年水文观测和测试资料;
2)无资料时,应进行不同深度的水温、水质、水位动态的观
测和测试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3)必要时,应布置勘探钻孔,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
系。
3.4.4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内容:
1)低温余热水水源性质、水量及利用现状;
2)低温余热水的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
3)确定低温余热水取水和回水适宜地点及路线;
2勘察要求:
1)应充分调查低温余热水来源、性质、用水安全等内容;
2)无相关资料时,应进行不同季节的水温、水质、水量动态
的观测和测试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3.4.5空气源热泵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内容:
1)不少于一年室外年逐时气温;
2)极端最低气温;
3)已有和规划周边建筑物性质、距离、高度等;
11
4)室外机布置位置方案;
2勘察要求:
1)应充分调查和利用已有的室外空气参数资料;
2)无相关资料时,应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室外空气逐时参数的
观测。
3.5工程勘察报告
3.5.1勘察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分析勘察资料,编写工程勘
察报告。
3.5.2勘察工作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任务的来源;
2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及冷热负荷要求;
3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4依据的技术标准;
5使用的仪器、设备;
6完成的工作量;
7勘察工作日程,提交勘察报告时间等。
3.5.3工程所在地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气象水文特征;
3区域地质条件。
3.5.4项目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岩性结构;
3地下水含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和水质动态特征;
4地下水补给及排泄条件。
3.5.5低温余热水资源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业或生活低温余热水来源;
12
2水量、水温、水压、变化规律等;
3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解决措施。
3.5.6室外空气参数及周边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不少于一年的室外逐时气温、相对湿度等室外空气参数;
2周边建筑物性质、高度、距离、噪声要求等情况;
3确定室外机合理位置,评估气流、噪声等对周边的影响。
3.5.7热泵系统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依据调查、钻孔取样、测试与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测试和
试验成果资料的准确性,提出设计使用的技术参数的建议值。
2对采用不同方式的热泵系统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3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拟建热系统的方式,
论证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3.5.8结论和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的主要结论性意见;
2建议热泵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3指出施工中和运行后的注意事项;
4建议监测的项目及要求。
3.5.9主要附件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工作与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2综合地质图及其剖面图;
3钻孔柱状图;抽、灌水试验综合图表;
4各类测试成果表;
5热响应试验成果报告;
6室外逐时气温、相对湿度、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
13
4地埋管换热系统
4.1一般规定
4.1.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进行全年逐时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
算周期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吸热量应与总释热量
相平衡,当全年累积吸热量与释热量不平衡时,应采取合理可靠的
辅助热源或冷源进行调节。
4.1.2当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时,应通过
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确定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并应利用热响应
试验的参数计算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
4.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用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在地埋管区
域应设置监测孔,监测孔尽量均匀分布,间距不宜大于50m,且地
埋管区域中心、角部、边缘部位和区域外5m内应设置监测孔,监
测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5m-10m。
4.2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1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
力小以及热膨胀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应采用聚氯乙烯(PVC)、
金属及金属塑料复合管材和管件。管材与管件应采用同种材料;
2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应符合
设计要求,且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使用温度为(-20~50)℃。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选用;
3地埋管应按设计长度整根供应,中间不应有接头;U型连接
14
件宜在工厂内与管材连接好,不宜在施工现场熔接;竖直埋管和水
平联结管的材质应相同,规格应相匹配,接头部位密封。
4.2.2地埋管中充注的传热介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腐蚀性小,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2冰点比最低设计温度低5℃及以上;
3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损失;
4成本低,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5安全、环保,不会因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2.3充注阀处应注明传热介质中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
4.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1地埋管换热器的确定,应分别计算供热与供冷工况下的地埋
管换热器的长度,并取其大值。
4.3.2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利用地面面积、场区工程勘察结果及
钻凿成本等因素确定具体埋管方式和埋置深度,不宜采用水平地埋
管换热器。
4.3.3地埋管换热器宜根据现场实测的岩土体及回填材料热物性参
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设计。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
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竖直地埋管换热
器的设计计算也可按照本标准附录D的方法进行。
4.3.4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
器总长度内。
4.3.5技术经济合理时,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置深度宜大于100m。
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宜大于5m,如场地条件允许,
钻孔间距宜适当扩大。
4.3.6水平连接管埋设深度宜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不小于0.6m,且
距地面不小于2m。水平连接管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且应符合《城
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
15
4.3.7地埋管换热器内传热介质应保持紊流流态,单U型埋管内传
热介质流速不宜低于0.6m/s,双U型埋管内传热介质流速不宜低于
0.4m/s。水平环路集管坡度不宜低于0.2%。
4.3.8竖直埋管换热器应分组连接,每组地埋管换热器数量宜相等
或相近且经过水力平衡计算。每组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
水分、集水器连接,且宜同程布置。环路供、回水集管间的距离不
应小于0.6m。
4.3.9大型项目地埋管换热器组数较多,宜在机房分、集水器与地
埋管换热器间设中间分、集水器,并在每组地埋管换热器环路上设
置阀门、压力表和排气阀等,并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应采取可靠的
保温及防水、排水措施。
4.3.10地埋管换热器埋设位置应远离室外排水设施,宜靠近机房或
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4.3.11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场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回填材料配方,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周围岩土体的导热系
数。
4.3.1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所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
性进行水力计算。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可按照本标准附录F进行。
4.3.13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4.3.14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功能,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
的2倍。
4.3.15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和泄露报警系统。
4.4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4.4.1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施工资质,施
工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
4.4.2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地埋管埋设区域的工程勘察资
料、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67-2003 沙田柚采收贮藏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70-2003 窨茶用茉莉花 2003-03-25
- DB45/T 60-2003 柑桔采收与贮藏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36-200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施工规程 2002-02-07
- DB45/T 81-2003 桑蚕制种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85-2003 种茧育桑园栽培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69-2003 沙田柚苗木分级 2003-03-25
- DB45/T 65-2003 柑桔栽培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71-2003 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45/T 79-2003 苦丁茶栽培技术规程 200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