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71-2023 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制造运行管理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

DB5101/T 171-2023 Aviation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maturity model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1/T 171-2023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04
实施日期
2023-12-04
发布单位/组织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50

CCSL67

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171—2023

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制造运行管理

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

Maturitymodelofmanufacturingoperationmanagementsoftware

applicationofaviationpartsmanufacturingenterprises

2023-12-04发布2023-12-04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171—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成熟度模型.........................................................................2

6成熟度等级.........................................................................2

7能力要素...........................................................................3

8成熟度等级条件.....................................................................3

9成熟度模型应用.....................................................................8

参考文献.............................................................................9

I

DB5101/T17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华大学、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

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四川永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凯迪飞研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小华、邓乾豹、吴光林、许艾明、封志明、王宇、孙华、崔宣、李恺、樊晓

凤、周世杰、廖勇、杨春晖、李硕勋、戴时飞、凌虹、鄢强、郑亮。

III

DB5101/T171—2023

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制造运行管理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制造运行管理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成熟度等级、能力要素、成熟

度等级条件及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制造运行管理软件应用的能力识别、方案规划和改进

提升,也可为制造运行管理软件供应商及第三方机构开展软件应用成熟度评估活动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MIITEC004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岗位能力评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造运行管理manufacturingoperationmanagement

制造实施的第3层内,协调、指导、管理和跟踪制造中的人员、设备和物料的活动。

[来源:GB/T20720.1—2019,3.1.22]

3.2

软件应用成熟度softwareapplicationmaturity

企业对软件应用实施能力的成熟程度。

3.3

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maturitymodelofsoftwareapplication

用于评估企业对软件应用实施能力成熟程度的模型。

3.4

能力要素capabilityelements

一组驱动软件应用实施能力的元素集合。

3.5

能力域capabilityarea

一组与软件应用活动、过程等相关能力项的集合。

1

DB5101/T171—202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OM:制造运行管理(ManufacturingOperationManagement)

5成熟度模型

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MOM应用成熟度模型由成熟度等级、能力要素、能力域和成熟度等级条件构成,

如图1所示。

成熟度等级

能力要素

运行管理要素基础管理要素人员要素技术要素环境要素

基关工工

生维质库础键艺设程人人信业信市企

产护量存数工装备变员员息务息场业

管管管管据序备管更素技融处安环环

理理理理管管管理管养能合理全境境

理理理理

能力域

成熟度等级条件

图1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MOM软件应用成熟度模型

6成熟度等级

6.1等级划分

应用成熟度等级规定了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对MOM软件应用实施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水平。成熟度

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

和五级(引领级),如图2所示。较高的成熟度等级条件涵盖了低于其成熟度等级的全部条件。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规划级)(规范级)(集成级)(优化级)(引领级)

图2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MOM软件应用成熟度等级

6.2一级(规划级)

企业应开始对MOM软件应用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生产、维护、质量、库

存)进行流程化管理。

6.3二级(规范级)

2

DB5101/T171—2023

企业应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业务活动进行改造和规范管理,实现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6.4三级(集成级)

企业应使用MOM软件对人员、设备和物料等活动进行管理,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对生产车间

的生产设备、核心业务活动等进行实时状态管理及数据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6.5四级(优化级)

企业应基于数字主线对生产设备、核心业务活动等进行全面的数据集成,并将采集到的人员、设备、

物料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库和模型库,实现对核心业务活动的预测与优化。

6.6五级(引领级)

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应贯穿制造运行管理的各方面,企业生产资源得以最优化的利用。通过持续驱动

制造运行管理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带动产业模式创新。

7能力要素

7.1概述

能力要素规定了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MOM软件实施能力的关键要素,包括运行管理要素、基础管理

要素、人员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每个要素包含若干能力域。

7.2运行管理要素

运行管理要素包括生产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及库存管理4个能力域。

7.3基础管理要素

基础管理要素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关键工序管理、工艺装备管理、设备管理及工程变更管理5个能

力域。

7.4人员要素

人员要素包括人员素养及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

7.5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包括信息融合、业务处理及信息安全3个能力域。

7.6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市场环境及企业环境2个能力域。

8成熟度等级条件

8.1概述

成熟度等级条件规定了能力要素在不同成熟度等级下应满足的具体条件。

8.2运行管理成熟度等级条件

3

DB5101/T171—2023

运行管理要素包括生产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及库存管理4个能力域,按不同的成熟度等级规

定了不同的成熟度等级条件,见表1。

表1运行管理成熟度等级条件

能力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应根据生产作业计应根据生产作业计

划,自动将工艺文件划,自动将生产程序下

下发到各生产单元发到数字化设备

应实现生产资源

应通过信息技术应实现对生产作业应构建模型实现生产

自组织、自优化,满

手段将工艺文件下计划、生产资源、质作业数据的在线分析及

足柔性化、个性化生

发到生产单元量信息、特殊生产过特殊过程控制,优化生

产需求

应基于信息技术程等关键数据动态监产工艺参数、设备参数、

应制定生产应基于人工智能、

手段,实现生产过测生产资源配置等

作业相关规范,大数据等技术,实现

程关键物料、设备、应通过数字化检验应基于在线监测的质

生产并有效执行生产过程非预见性

人员等的数据采设备及系统集成,实量数据建立质量数据算

管理应记录关键异常的自动调整

集,并上传到信息现关键工序质量在线法模型,预测生产过程

工序的生产过应基于人工智能

系统监测和在线分析,并异常,并实时预警

程信息技术,对特殊过程的

应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对检验结果判断应实时采集产品原

生产规程控制进行

记录生产过程产品和报警,实现监测数料、生产过程、客户使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