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8125-1999 内燃机 管壳式机油冷却器 技术条件

JB/T 8125-1999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ube and shell oil cool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JB/T 8125-1999

行业标准-机械 简体中文 废止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JB/T 6003.2-2010 |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8125-1999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机械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9-09-17
实施日期
2000-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机械工业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020

J95

JB/T8125999---1

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

技术条件

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Tubeandshelloilcoolers———

Specifications

1999-09-17发布2000-01-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8125----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T8125—95(原GB10906—89)《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技术条件》的修订。

修订时,仅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8125—9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达能。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JB/T8125----1999

技术条件

代替—

JB/T812595

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Tubeandshelloilcoolers————

Specification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的基本要求、传热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必须进行的试验及

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与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小型船舶和发电机组配套的内燃机用管壳式机油冷却器

(以下简称冷却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3821—1983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管壳式冷却器

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插入由许多平行管组成的管束而构成(见图1~图3)。

3.2油侧

冷却器内油的通道。

3.3水侧

冷却器内水的通道。

3.4管侧

冷却器散热管内一侧的通道。

3.5壳侧

冷却器散热管外一侧的通道。

3.6顺流

冷却水和机油在冷却器内的流向一致。

3.7逆流

冷却水和机油在冷却器内的流向相反。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9-17批准2000-01-01实施

1

JB/T8125----1999

图1圆缺形折流板冷却器

图2环盘式折流板冷却器

图3双程月缺形折流板冷却器

4技术要求

4.1产品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冷却器所用结构材料在工作介质中应具有防蚀性或覆盖防蚀镀层。在冷却器规定的使用期内,防

腐层应完好无损。

4.3冷却器的结构必须保证当管子压扁或堵塞时,有拆卸的可能性和散热芯子的互换性,并保证便于

清洗室内沉积物及水垢。

4.4密封性能试验

2

JB/T8125----1999

装配好的冷却器,油侧在700kPa,水侧在400kPa的压力下应密封。

根据用户要求,车用柴油机、增压柴油机及特种用途内燃机用冷却器的油侧、水侧压力指标,可由

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5振动性能试验

充满水的冷却器在4倍的重力加速度(4g)下,按表1规定的频率和振动次数进行振动试验,按顺

序反复进行120×104次,不允许出现泄漏和零件损坏。

全振幅A根据式(1)确定:

4g×103×2

A=············································(1)

(2πf)2

式中:g——重力加速度,g=9.81m/s2;

f——频率,Hz。

表1

频率次数参考时间

序号

Hz×104次min

1504.5015

24020.4085

3305.0428

4.6耐久性能试验

冷却器的油腔充满介质,介质温度为95℃±1℃,介质压力应进行循环变化,即从零上升到500kPa,

经保持,然后从500kPa下降至零,上升、保持、下降各占2s,即6s时间为1个循环,共进行3×104

次循环,不允许出现泄漏、脱焊和零件损坏。

4.7传热性能试验

在管侧通水,壳侧通油(11号或14号柴油机油),水速等于0.5m/s,油速等于1.0m/s,进水温度

85℃±1℃,进油温度95℃±1℃,流体流向为逆流时,冷却器的主要传热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述要求。

2

4.7.1传热系数Ko应大于或等于500W/(m·℃),并按式(2)确定:

Q

o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