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958-201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葡萄操作指南

DB37/T 1958-2011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Export Grape Operating Guide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958-2011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0-12
实施日期
2011-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958—2011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葡萄操作指南

GoodAgriculturalPracticeOnExportGrape

2011-10-12发布2011-1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95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潍坊市植物保护站安丘市植物保护站莱州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起草人:李明立、宋姝娥、李洪奎、赵俊靖、刘金智、原国辉、邹明江、张新华。

当进口国葡萄质量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或需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时,应由植物保护等有关专家及时修

订本标准。

I

DB37/T1958—2011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葡萄操作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葡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等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葡萄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469葡萄苗木

NY/T470鲜食葡萄

NY5087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NY/T5088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

3.2

有害物质malfeasancematter

对人、生物及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物质。

3.3

危害分析hazardassessment

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评估。

3.4

溯源体系systemoftracetothe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

3.5

有害生物pest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3.6

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1

DB37/T1958—2011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3.7

安全间隔期plantharvestinterval(PHI)

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4生产档案

种植者应保留葡萄生产各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建立生产档案,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

循本标准的要求,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5质量要求

5.1感官要求

果穗典型而完整,圆柱或圆锥形,穗形美观。果粒发育良好,大小均匀,坚实,有弹性,与果

梗连接牢固。具有本品种应有的色泽,果粉完整。

5.2理化指标

符合NY/T470的规定要求。

5.3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葡萄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B)。

6基地选择与管理

6.1基地选择

基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的

地块。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片面积宜在3hm2以上。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87的

规定要求,并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附录A.1)。

6.2基地管理

6.2.1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

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附录A.2)、《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附录A.3)、《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

A.4)。

6.2.2生产档案

每个葡萄园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保留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证实

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6.2.3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

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6.2.4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生产计划和栽培管理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

室内。

6.2.5仓库

2

DB37/T1958—2011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

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以上。

6.2.6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6.2.7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6.2.8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

7品种选择

客商有要求的,按客商要求选定。客商未要求的,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栽培品种。

苗木质量符合NY469的规定要求。植物检疫合格。苗木需要处理的填写《基地种苗处理记录表》(附

录A.6)

8建园

按NY/T5088的规定执行。

9栽培管理

9.1土壤管理

9.1.1深翻改土

在新梢停止生长、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耕翻,耕深30cm~40cm,并及时灌水;土壤化冻

后及早春耕,深度20cm~30cm。

9.1.2中耕

及时中耕除草。

9.1.3生草或覆盖

宜在行间种植三叶草、苕子等豆科作物,或用作物秸秆覆盖。

9.2施肥

肥料使用符合NY/T394要求,施肥量按每生产100kg鲜果施入氮(N)0.60kg~0.85kg、磷(P2O5)

0.60kg~0.80kg、钾(K2O)0.60kg~0.90kg。

9.2.1基肥

新梢停止生长后,沟施腐熟农家肥6m3/667㎡~8m3/667㎡,混用50kg/667㎡~60kg/667㎡复合

肥。在定植沟两侧50cm以外,隔年交替挖沟,沟宽40cm,深30cm~40cm。将腐熟农家肥、无机肥、

土混合后施入沟内,覆土灌水。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2.2土壤追肥

全年追肥三次,穴施或条施,追肥后浇水。萌芽期每株追施尿素0.1kg~0.15kg;谢花后10d~

15d每株施复合肥0.1kg~0.15kg;果实膨大期每株追施高钾复合肥0.5kg~1kg。

微量元素缺乏的果园,依据缺素症状追施微量元素肥料。

施肥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2.3叶面喷肥

3

DB37/T1958—2011

开花初期,喷施0.1%~0.2%硼肥加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果实膨大期(果实套袋

后),喷施0.3%~0.5%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果实成熟前期,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

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3水分管理

视土壤墒情可在萌芽期、新梢旺长期、幼果膨大期及秋施基肥后灌水。浇好封冻水。成熟期应

控制灌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9.4越冬防寒

11月上旬将修剪后的枝干卸架,根据枝干大小挖沟深埋,植株上部覆土30cm。不下架的,基部覆

草或培土,培土30cm以上。

10整形修剪

10.1冬季修剪

短截、疏枝、回缩、长放相结合。结果母枝的剪留量为:篱架架面8个/㎡~10个/㎡左右。棚架

架面6个/m2。产量控制在2000kg以内时留枝量以3500个/667㎡~4000个/667㎡为宜。幼树期以短梢修

剪为主。盛果期树留2节~4节短梢修剪,疏除弱枝、徒长枝、过密枝、病虫枝。在基部1个~2个芽

萌发的新梢不留花序培养预备更新枝,采取单枝更新法。

10.2夏季修剪

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处理副梢、绑蔓等措施对树体进行控制。

10.2.1留芽

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时,抹去不定芽及位置不当的芽。同一芽眼中只留1个最健壮的主芽。

10.2.2定结果枝

当新梢长到15cm~20cm疏梢定枝,留结果枝2500个/667㎡~3000个/667㎡。篱架架面留新梢8个

/㎡~10个/㎡、棚架架面留新梢6个/㎡~7个/㎡,均匀分布。长度少于40cm的新梢不留花序,果

穗控制在2500穗/667㎡~3000穗/667㎡。

10.2.3摘心

花后7d~10d摘心,结果枝在果穗以上留8片~10片叶摘心,顶端只留1个副梢,以后副梢留5片~

6片叶摘心,每个结果枝上总叶片数保持在20片~24片;营养枝留8片~9片叶摘心,只留顶端1个~2

个副梢,各副梢留3片~4片叶摘心。

10.2.4绑蔓

在摘心的同时进行绑蔓,新梢在架面上均匀分布。生长期内对卷须随见随除。

11花果管理

通过疏花序、果穗整形、疏果粒等办法调节产量。产量在2000kg/667㎡以内。

11.1疏花序

将果穗过长的副穗进行回缩,副穗上保留果粒7个~8个。对坐果紧密的果穗,每隔2个小穗去掉

1个,小穗平均间距以3cm~4cm为宜。开花前掐除穗尖部位1/4~1/5。

11.2果穗整形

座果1周~3周后,剪除果穗上部的副穗和岐肩。同时,疏除受精不良的小果粒、畸形果粒、过

紧相互挤压的果粒和病粒,果粒分布均匀。

4

DB37/T1958—2011

11.3果实套袋

花后1周~3周,雨季前套袋。套袋前喷施一次杀菌剂(见附录c),药干后套袋。

12生产投入品管理

12.1农药采购与储藏

12.1.1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

——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进口国和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采购的农药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7)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附

录A.8)。

12.1.2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

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12.2肥料采购与储藏

12.2.1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

——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进口国和我国禁止施用的肥料。

——采购的肥料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7)。

12.2.2储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苗木、新鲜农产品存放

在一起。

13水源管理

13.1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灌溉水符合GB5084要求。

13.2排灌系统

应有专用水源,如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排灌设施。

宜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排灌设备等。

1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14.1种植者

5

DB37/T1958—2011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应取得

国家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

14.2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

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

发生和危害。病毒病的防治通过栽植无病毒苗木控制。

14.3防治措施

14.3.1农业防治

14.3.1.1休眠期及时清洁果园,发芽前刮除主干及骨干枝上的老翘皮,结合修剪去除病虫枝、枯

枝,集中深埋或烧毁。

14.3.1.2封冻前耕翻并整理树盘。

14.3.2物理防治

14.3.2.1电子杀虫灯

悬挂电子杀虫灯诱杀金龟甲、葡萄虎蛾等害虫,每2hm2左右悬挂1盏,灯底与树冠顶部持平。

14.3.2.2黄板

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黄板规格34cm×50cm,高度离地面1m~1.5m,用量40块/667㎡~

50块/667㎡。

14.3.3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每种农药连续施

用不宜超过2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

避免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用药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用药方案见附录C。

14.4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宜分类专用。

对除草剂和进口国残留限量要求严格的农药,施药器械应专用。

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

14.5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

记录表》(附录A.10)。

14.6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三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

经彻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

前应当集中安全存放。

15收获

客商有要求的,按客商要求适时采收,客商无要求的,根据品种的成熟度,适时带袋采收。

采收前,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情况,并填写《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附

录A.11)。

将果穗剪下,分级包装,预冷后入库。

16劳动保护

6

DB37/T1958—2011

16.1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

《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附录A.12)。

16.2施药保护

喷药时操作者应当穿着防护服。严禁吸烟、吃东西,喷完药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

洗衣服。

16.3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当设立警示标志。潜

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应当设于入口处。

16.4卫生

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当干净卫生,配备有防鼠等有害生物的控制设施。

17环境保护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

录表》(附录A.13),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8批次管理

同一地块采用同一种植管理模式在同一天采收的同一品种为1个生产批次。以1年为1个流水周期

编号,共三位数。产品批次号为采收日期(yymmdd)+流水号+基地所在省(市、区)行政区划代码

(6位)+基地名称拼音首字母。

7

DB37/T1958—2011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

表A.1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

基地名称基地编号

基地地址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电话基地建成时间

植保员姓名资格证书号

灌溉水源

周围环境情况

前茬栽培主要作物

拟种植的主要作物

备注

制表人:制表日期:

表A.2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基地编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