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597-2016 温排水监测技术规范

DB35/T 1597-2016 Temperature drainage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597-201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8-22
实施日期
2016-11-22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排水的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和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向江河、湖泊、水库、海域等具有使用功能的水体排放温水,导致表层水体温度升高的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起草人:
王坚、蔡启欣、林清泓、张杰儒、黄厔、黄全佳。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30.20

Z1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97—2016

温排水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ThermalDischargeMonitoring

2016-08-22发布2016-11-22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59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坚、蔡启欣、林清泓、张杰儒、黄厔、黄全佳。

I

DB35/T1597—2016

温排水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排水的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和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向江河、湖泊、水库、海域等具有使用功能的水体排放温水,导致表层水体温度升高

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920水质pH值测定玻璃电极法

GB12763.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13195-1991温度计法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

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506-2009水质溶解氧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J731-2014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Y/T143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HY/T147.7-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温排水warmdischarge

排入自然水体的温度高于自然水体的水。

3.2

黑体blackbody

指如果某一物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全部吸收,该物体称为绝对黑体,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在理论

1

DB35/T1597—2016

上具有重要地位,实验室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出接近于黑体的表面。

3.3

亮度温度brighttemperature

当一个物体的辐射亮度与某一黑体的辐射亮度相等时,该黑体的物理温度就被称之为该物体的亮度

温度。

3.4

像元pixel

包含空间和光谱响应强度两个变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单元。

3.5

大气校正atmospherecorrection

消除或减弱卫星遥感影像在获取时在大气传输中因吸收或散射作用引起的辐射畸变。

3.6

几何校正geometriccorrection

为消除影像的几何畸变而进行投影变换和不同波段影像的套合等校正工作。

3.7

辐射校正radiometriccorrection

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

3.8

表面温度surfacetemperature,ST

指水域表层水温度,一般指水域表面到0.5m水深的平均动力学温度。

3.9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3.10

连续自动监测continuousautomaticmonitoring

在监测点位采用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连续的样品分析的过程。

2

DB35/T1597—2016

4温度计法

4.1监测点位布设

4.1.1布设原则

以HJ730、HJ/T91的相关规定为原则。

4.1.2布设方法

4.1.2.1温排水点位布设

以温排水的排放口为中心,按一定间隔设置监测垂线;除河道宽度小于或等于50m时设置1条垂线、

宽度为50m~100m时设置3条垂线外,一般不少于5条垂线,每条垂线上布设5~10个监测点并以经

纬度确定点位坐标,原则上距离排水口越近,点位越密集。

4.1.2.2背景点布设

在温排水排放口上游、不受温排水影响的区域设置背景点并以经纬度确定点位坐标。

4.1.2.3温排水监控点布设

在温升2℃~3℃区域,温排水与监测水域基本混匀处设置监控点位并以经纬度确定点位坐标。

4.2监测频次与时间

4.2.1根据不同水体功能和温排水监管需求进行监测;

4.2.2受潮汐影响水体的监测,应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个潮期分别在高平潮及低平潮时监

测;

4.2.3监控点位应获得周平均值,每周至少选取4d进行监测计算平均值。

4.3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包括:

a)水温;

b)pH、溶解氧、流速、流向,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选测项目。

4.4测定方法

各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温度场分布采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进行统

计(参照附录B),要求计算出温差(t)在0.5℃≤t<1℃、1℃≤t<2℃、2℃≤t<3℃、t≥4℃等的

区域面积及所占比例。

表1测定方法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采用标准

水温(海水)表层温度表法GB17378.4

水温(其它地表水)温度计法GB13195-1991

pH(海水)pH计法(具有温度补偿功能)GB17378.4

3

DB35/T1597—2016

表1(续)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采用标准

pH(其它地表水)玻璃电极法(具有温度补偿功能)GB6920

溶解氧(海水)电化学探头法(具有温度补偿功能)GB17378.4

溶解氧(其它地表水)电化学探头法(具有温度补偿功能)HJ506-2009

海流(流速、流向)海流计法GB12763.2

河流(流速、流向)流速仪法GB50179

4.5质量保证与控制

根据HJ/T91中关于分析每批水样时均须做10%平行双样的要求,监测过程中一条垂线上至少选

择一个点位进行平行样监测,其测量偏差应符合所采用标准的规定。此外,监测过程的其它质量保证与

控制措施,应符合所采用标准的相关规定。

4.6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的内容参照附录A的要求。

5热红外遥感法

5.1遥感监测的原理

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和微波波段的电磁波(热辐射),且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呈正相关。每一

种物体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它们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其反射规律即为

该物体的反射光谱。根据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与物体的反射光谱相比较,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

5.2监测时间

所采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卫星过境时间。

5.3监测项目

水温及水域温度场分布。

5.4遥感数据的选择

5.4.1数据选择原则

5.4.1.1使用的数据应包含热红外波段,并可以通过校正得到各波段的亮度温度;

5.4.1.2波段间的相关性小;

5.4.1.3温排水影响区域云量的覆盖率小于或等于10%;

5.4.1.4太阳天顶角小于60°。

5.4.2遥感数据的选择

4

DB35/T1597—2016

根据5.4.1选择覆盖所监测水域,具有10.4μm~12.5μm热红外测温波段(单通道或多通道)

卫星遥感数据。

5.5热红外遥感图像解译

5.5.1几何校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