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0164-1999 主令开关
JB/T 10164-1999 JBT 10164-1999 Main switch panel switc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10月
-
2015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120.60
K31
JB/T10164999---1
主令开关
Hostorderlimitswitches
1999-10-08发布2000-03-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10164----1999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术语、符号、代号···································································································································1
4要求··························································································································································3
5抽样························································································································································17
6试验方法················································································································································19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36
I
JB/T10164----1999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GB/T14048.1—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及GB14048.5—1993《低压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制定的。同时引用
了JISC4520—1978(1991确认)控制开关标准的相应条款。
本标准由机床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成都机床电器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第一机床电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竟存、卓维中、周向东。
II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164----1999
主令开关
Hostorderlimitswitch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令开关通用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特性、型式、参数、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结构、性能要求、特性和性能的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Hz(或60Hz)、电压至660V,直流电压至440V,额定工作电流至
10A的电路中,作为远距离接通和分断电路以及手动操作的控制电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80—1996标准频率
GB/T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
弦)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900.1—1992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18—1992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GB/T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GB/T4205—1984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件标准运动方向
GB/T4207—1984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
法
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5169.4—198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4048.1—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GB14048.5—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
控制电路电器
3术语、符号、代号
3.1一般定义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2000-03-01实施
1
JB/T10164----1999
本标准的定义未做规定者可参见GB/T2900.1、GB/T2900.18、GB/T14048.1、GB14048.5及GB/T
5226.1等标准。
3.2补充定义
3.2.1操作件
在外力作用下的动作的执行部分。
3.2.2元件
电气设备组成部分,通常按用途区分,但可用于各种用途。
3.2.3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是一个通用定义,包括开关器件及其相关控制、测量、保护和调节设备的组合,也包
括这些器件及其设备与相关内部连接、辅助装置、护壳和支承结构的组合,一般供消耗电能的
设备控制之用。
3.2.4器件
电气系统中一种起传递作用但不是利用电能的元件。
3.2.5裸露导体
电气设备易被触及的,平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外露导体。
3.2.6防护体
用于防止无意直接触电,但不能有意直接触电的一种部件。
3.2.7开关器件
用来接通或断开一个或几个电路电流的器件。
3.2.8闭合
使电器的动静触头在规定位置上建立电接触的操作过程。
3.2.9断开
使电器的动静触头在规定位置上解除电接触的操作过程。
3.2.10人力控制
由人力参与操作的控制。
3.2.11有关人力操作;直接动力操作
决定于操作者的动作。
3.2.12复位
动作了的电器所有可动部分回复到起始位置。
3.2.13操作循环
从一个位置转换到另一个位置再返回起始位置的连续操作,如有多个位置则需通过所有其他
位置。
3.2.14控制电路电器
主要用于控制受电设备,使其达到预期要求的工作状态的电器。
3.2.15多方向开关
用手柄在规定的几个方向运动,使触头通断的控制开关。
3.2.16钮子开关
2
JB/T10164----1999
用手指使手柄在相反的两个方向运动,使触头通断的控制开关。
3.3符号和缩略语
3.3.1符号
本标准采用GB/T14048.1—1993中3.2规定的符号及定义。
3.3.2代号
本标准采用GB/T14048.1—1993中3.3规定的代号及其名称。
4要求
4.1分类与命名
4.1.1分类
4.1.1.1按种类分
a)普通型;
b)组合型。
4.1.1.2按触头对数分
a)一对接通触头和/或一对分断触头;
b)二对接通触头和/或二对分断触头;
c)三对接通触头和/或三对分断触头;
d)四对接通触头和/或四对分断触头;
e)其它组合方式。
4.1.1.3按触头元件用途分
a)速动触头元件;
b)从动触头元件。
4.1.1.4按触头复位方式
均为非自动复位。
4.1.1.5按保护方式分
a)开启式;
b)防护式。
4.1.1.6按非自动控制操动器型式分
a)十字型手柄;
b)旋把式;
c)手柄式;
d)扳钮式;
e)脚踏式;
f)按钮式。
4.1.1.7按控制电路分
a)一个电路;
b)二个电路;
3
JB/T10164----1999
c)三个电路;
d)四个电路;
e)多于四个电路。
4.1.1.8其它
4.1.1.8.1按控制角度分。
4.1.1.8.2其它。
4.1.2命名
根据主令开关的使用用途在具体产品标准中规定。
4.2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主令开关应在以下规定的条件中正常运行。
4.2.1正常工作条件
4.2.1.1周围空气温度
a)周围空气温度上限为+40℃,24h内其平均值不超过+35℃;
b)周围空气温度下限为–5℃。
周围空气温度是指主令开关附近周围的空气温度,而对具有外壳的主令开关,则是指外壳附近的周
围空气温度。
4.2.1.2海拔
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4.2.1.3大气条件
4.2.1.3.1湿度
安装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最湿月的月平均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由于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
上的凝露情况必须采取措施。
4.2.1.3.2污染等级
主令开关的污染等级规定为“污染等级3”,除非具体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或只有在有效地使用外壳、
防护涂层或密封方法后才有可能降低至“污染等级2”。这取决于主令开关的特殊用途或微观环境。
4.2.1.4振动
主令开关应能在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75mm(10g)的振动条件下工作。
4.2.2安装条件
主令开关安装条件由具体产品标准规定。
4.2.2.1安装类别
主令开关安装类别为“安装类别Ⅱ”。
4.2.2.2安装
a)安装角度
主令开关可任意安装。
b)安装方式
主令开关采用紧固件安装。
4
JB/T10164----1999
4.3基本要求
4.3.1基本参数
4.3.1.1额定绝缘电压Ui
主令开关额定绝缘电压规定为660,380,220,110V。
对于未明确规定额定绝缘电压的主令开关,应将额定工作电压的最大值视为额定绝缘电压。
4.3.1.2约定发热电流Ith
主令开关的约定发热电流规定为3,5,10,16A。
4.3.1.3额定工作电压Ue和额定工作电流Ie见表1。
表1
额定工作电压U额定工作电流I
电流种类ee
VA
交流24,48,110,220,380,6600.16,0.2,0.25,0.315,0.4,0.5,0.63,0.80,1.0,1.25,
直流24,48,110,220,4401.60,2.0,2.50,3.15,4.0,5.0,6.30,8.00,10.0
4.3.1.4额定频率
主令开关的额定频率应符合GB/T1980中的规定,具体额定频率由具体产品标准规定。
4.3.2额定工作制
正常情况下,主令开关要考虑以下工作制。
4.3.2.1八小时工作制
4.3.2.2不间断周期工作制
4.3.2.3断续周期工作制
4.3.2.4短时工作制
4.3.2.5周期工作制
4.3.3使用类别
主令开关通常选用的使用类别及其代号见表2。
表2
电流种类使用类别代号典型用途举例
AC–12控制电阻负载和光耦合器隔离的固态负载
AC–13控制变压器隔离的固态负载
AC
AC–14控制小容量电磁铁负载(小于或等于72VA)
AC–15控制交流电磁铁负载(大于或等于72VA)
DC–12控制电阻负载和光耦合器隔离的固态负载
DCDC–13控制直流电磁铁负载
DC–14控制电路中具有经济电阻的直流电磁铁负载
4.4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
4.4.1结构要求
5
JB/T10164----1999
4.4.1.1材料
主令开关应选取满足使用要求的适用材料,并在构成主令开关后应符合有关试验要求,应特别注意
材料的耐燃和耐湿性能以及保护某些绝缘材料抗湿的必要性。
所用的各种材料都应符合各自相关的标准,材料的牌号、规格、状态等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选取材料的适用性可以用以下试验来验证,试验可在主令开关和(或)主令开关的部件上进行。
a)耐老化性能;
b)耐湿性能;
c)耐热性能;
d)抗非常热和着火危险;
e)抗锈性能。
对有关耐热、抗非常热和着火危险而言,应优先在主令开关上和(或)主令开关中取出的合适部件
上进行试验,然而,在某些情况由于特殊理由可以允许用预选材料上的试验来取代主令开关或某部件上
的试验。
4.4.1.1.1弹性部件的耐老化性能
主令开关由橡胶、聚氯乙烯(PVC)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应具有耐老化性能。验证耐老化性
能的试验规定在6.1.1。
4.4.1.1.2耐湿性能
主令开关应具有适应在正常工作条件中可能发生的湿度作用的能力。主令开关耐湿性能的验证规定
在6.1.2。
4.4.1.1.3耐热性能
主令开关在正常工作条件中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下应无有害的损伤。主令开关的耐热性能的试验方
法规定在6.1.3。
4.4.1.1.4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
绝缘材料部件由于电器效应可能使之受到热应力的影响,并且绝缘恶化可能损害主令开关的安全,
这些部件遭受到非正常热的性能和着火作用后不应使其失效或危及安全。验证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
试验方法规定在6.1.4。
4.4.1.1.5抗锈性能
主令开关的黑色金属件应具有防锈保护。验证抗锈性能的试验规定在6.1.5。
4.4.1.2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载流部件应具有满足预期使用条件要求所必要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
在安装和维修时要操作的螺钉等紧固件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机械应力。
任何传递接触压力的螺钉应啮合在金属螺纹上。
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通过绝缘材料(陶瓷或性能更适宜的其它材料)传递,除非在金属部件中
有足够的弹性贮能可以补偿绝缘发生任何收缩或变形。
以上要求应以目测和规定的试验来验证。
4.4.1.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对具体产品标准已规定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Uimp)的主令开关,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值见
6
JB/T10164----1999
4.4.1.3.1。
对具体产品标准未规定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Uimp)的主令开关,其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值见
4.4.1.3.2。
注:本标准推荐采用以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来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4.4.1.3.1已规定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的主令开关
4.4.1.3.1.1电气间隙
a)系统的绝缘配合
主令开关的绝缘配合是建立在瞬时过电压被限制在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优先数系的基础上。外来的
瞬时过电压必须低于或限制在低于电源系统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而系统中主令开关产生的瞬时过电压
也必须低于电源系统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因此主令开关用于电源系统的条件为:
主令开关的额定绝缘电压应高于或等于电源系统的额定电压。
主令开关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高于或等于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主令开关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应低于或等于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b)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主令开关设计时一般应考虑主令开关适用于多种电源系统和适用于一种或多种安装类别,因此主令
开关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按预期使用的多种电源系统中相对地最高的电压和安装类别来确定。
在具有通常规定的过电压限制的绝缘配合系统中,安装类别、由电源系统额定电压确定的相对地电
压与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相应关系见表3。
除非另有规定,主令开关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推荐按表3选取。
表3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优先值
由电源系统额定电压确定的相对地电压最大值
(1.2/50μs,2000m的Uimp)
(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kV
V
安装类别Ⅱ
500.50
1000.80
1501.50
3002.50
6004.00
10006.00
c)电气间隙值的确定
在安装类别Ⅱ条件下,主令开关的最小电气间隙列于表4,表4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是考虑在海拔
2000m处确定的,因此也适用于小于2000m的海拔范围。
7
JB/T10164----1999
表4
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或规定的冲mm
击耐受电压kV污染等级2污染等级3
0.330.200.80
0.500.200.80
0.800.200.80
1.500.500.80
2.001.001.00
2.501.501.50
3.002.002.00
4.003.003.00
5.004.004.00
6.005.505.50
注:表中规定的电气间隙值不是用于触头开距和受电弧作用的部分。若主令开关采用小于表中规定的电气间隙时,
则必须按GB/T14048.1—1993中7.1.3规定的承受相应于最高安装类别的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4.4.1.3.1.2爬电距离
主令开关的最小爬电距离与主令开关的额定绝缘电压(或实际工作电压)、污染等级和绝缘材料组
别有关。
绝缘材料可按其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划分为四个组别:
a)绝缘材料组别Ⅰ600≤CTI
b)绝缘材料组别Ⅱ400≤CTI<600
c)绝缘材料组别Ⅲa175≤CTI<400
d)绝缘材料组别Ⅲb100≤CTI<175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测定见6.16。
主令开关的爬电距离应按表5规定的数值来选取。
4.4.1.3.2未规定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的主令开关
以下适用于本标准规定的在空气中和正常的大气条件下所使用的主令开关。当使用环境的大气条件
不同于正常的大气条件时,可选用外壳或较大的爬电距离。遵守本条并不意味着主令开关能满足本标准
的要求。
4.4.1.3.2.1基本要求
a)建议将绝缘部件设计成带筋的表面以阻断导电沉积物所形成的导电通路。
b)推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适用于无电弧出现的部件。在电弧附近或存在游离气体的区域内,
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需加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数值。
c)推荐的电气间隙不适用于在分断位置时同一极上分开的触头之间的气隙。
d)仅涂有清漆和珐琅层的导体,或仅由氧化层或类似方法保护的导体不能认为是绝缘的。
e)在下列情况下必须保持推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8
JB/T10164----1999
——主令开关无外部的电气连接,但按制造厂的说明书(如有的话)接上对主令开关所规定的型号
尺寸和其它尺寸的绝缘导线或裸导线的情况下;
——考虑到最大允许制造公差在内的可更换部件更换后;
——考虑到由于温度、老化、振动的影响或由于主令开关预期承受的短路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形。
表5
承受长期电压的主令开关最小爬电距离mm
额定绝缘电压(或实际工作
污染等级2污染等级3
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材料组别材料组别
V
ⅠⅡⅢa、ⅢbⅠⅡⅢa、Ⅲb
100.400.400.401.01.01.0
12.50.420.420.421.051.051.05
160.450.450.451.11.11.1
200.480.480.481.21.21.2
250.500.500.501.251.251.25
320.530.530.531.31.31.3
400.560.801.11.41.61.8
500.600.851.21.51.71.9
630.630.901.251.61.82.0
800.670.951.31.71.92.1
1000.711.01.41.82.02.2
125(127)0.751.051.51.92.12.4
1600.801.11.62.02.22.5
200(208)1.01.42.02.52.83.2
2501.251.82.53.23.64.0
3201.62.23.24.04.55.0
4002.02.84.05.05.66.3
5002.53.65.06.37.18.0
630(690)3.24.56.38.0910
800(830)4.05.68.0101112.5
4.4.1.3.2.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a)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被一个或几个金属件分成几段,则这些金属件之间的各段中的每一段
的距离应至少具有规定的最小值,或距离最大的两段之和至少是规定最小值的1.25倍。长度小于2mm
的个别分段不应计入总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中。
b)在确定爬电距离时,凡宽度不小于2mm和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2813-2024 电力集成电路电磁兼容试验方法 2024-09-24
- DL/T 2809-2024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通信规范 2024-09-24
- DL/T 2805-2024 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 2024-09-24
- DL/T 2807-2024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 2024-09-24
- DL/T 2812-2024 电力5G终端技术要求 2024-09-24
- DL/T 2811-2024 变电站二次系统通信报文规范 2024-09-24
- DL/T 2815-2024 电力企业绿色采购管理导则 2024-09-24
- DL/T 2808-2024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2024-09-24
- DL/T 2814-2024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指南 2024-09-24
- DL/T 2806-2024 智能配电台区技术导则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