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242-2014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42/ 242-2014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Groundwork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3月
-
201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P10
备案号:
J12580-2014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242—2014
代替DB42/242-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buildingfoundation
2014-09-03发布2014-11-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DB42/242—2014
目次
前言…………………………Ⅳ
1总则和规范性引用文件…………………1
1.1总则…………………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主要符号……………3
3基本规定…………………5
4岩土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11
4.1岩土分类…………………………11
4.2工程特性指标……………………14
5天然地基的设计计算……………………16
5.1基础埋置深度……………………16
5.2承载力计算………………………16
5.3变形计算…………………………21
5.4稳定性计算………………………24
6软弱地基…………………25
6.1一般规定…………………………25
6.2软弱地基计算……………………25
6.3建筑措施…………………………26
6.4结构措施…………………………27
6.5施工措施及使用维护……………28
6.6大面积地面荷载…………………28
7地基处理…………………30
7.1一般规定…………………………30
7.2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30
7.3混凝土桩复合地基………………33
7.4石灰桩复合地基…………………34
7.5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36
7.6多桩型复合地基…………………40
8山区地基…………………43
8.1一般规定…………………………43
8.2勘察要求………………………43
8.3岩石地基…………………………44
8.4土岩组合地基……………………45
I
DB42/242—2014
8.5岩土边坡治理……………………45
8.6压实填土地基……………………53
9特殊土地基及特殊场地…………………56
9.1膨胀土地基………………………56
9.2红黏土地基………………………64
9.3岩溶、土洞及地面塌陷场地………………………65
9.4采空区场地………………………66
9.5人防洞室场地……………………68
10桩基础…………………69
10.1一般规定…………………………69
10.2构造要求…………………………71
10.3桩基承载力计算………………73
10.4桩基沉降计算…………………75
10.5桩基承台设计……………………76
11基础……………………81
11.1无筋扩展基础及扩展基础……………………81
11.2柱下条形基础……………………87
11.3筏基及桩筏基础…………………88
11.4地下室设计……………………92
11.5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94
11.6墩基础……………95
11.7山区地基基础……………………96
12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点………………98
12.1一般规定…………………98
12.2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98
12.3桩基础……………99
12.4抗震措施………………………100
13地基基础施工…………………………102
13.1一般规定………………………102
13.2土方开挖………………………102
13.3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103
13.4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104
13.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106
13.6无循环钻孔灌注桩(旋挖桩)施工………………106
13.7岩溶地质条件下灌注桩施工…………………107
13.8静压桩施工……………………108
13.9山区地基施工…………………110
13.10其他灌注桩施工要点…………110
II
DB42/242—2014
14轨道交通工程与邻近建筑……………112
14.1一般规定………………………112
14.2地下工程勘察………………112
14.3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113
14.4围护结构与桩基检测…………115
14.5规划控制……………………115
15检验与监测……………117
15.1检验……………117
15.2监测……………1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土的现场鉴别…………………1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土层剪切波速……………………12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抗剪强度指标c、的标准值………124
附录D(规范性附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126
附录E(规范性附录)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性指标…………………127
附录F(规范性附录)桩侧土的摩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133
附录G(资料性附录)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38
附录H(资料性附录)按E0计算地基沉降应力系数……………………147
附录J(规范性附录)平板式筏基抗冲切计算……………148
附录K(规范性附录)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151
附录L(规范性附录)岩石点荷载试验……………………152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154
附:条文说明………………157
III
DB42/242—2014
前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42/242-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在DB42/242-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的工程经验,相关
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变更及工程技术发展,经修改和补充而成。本标准的规定符合或严于现行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中第3.0.2条、3.0.3条、3.0.4条、3.0.7条、3.0.11条、3.0.12条、3.0.13条、3.0.14条、3.0.15
条、3.0.16条、3.0.17条、3.0.18条、3.0.19条、3.0.21条、3.0.26条、5.1.3条、7.1.3条、7.2.2条、
7.2.15条、7.5.2条、7.5.10条、7.5.13条、8.1.1条、8.5.1条、8.5.2条、8.5.5条、8.6.1条、9.1.5条、
9.1.17条、10.1.4条、10.1.7条、10.2.4条、10.3.8条、10.5.4条、10.5.6条、11.1.10条、11.3.5条、11.3.6
条、11.3.8条、11.3.9条、12.1.1条、12.1.2条、12.2.2条、12.4.1条、13.1.7条、13.1.8条、13.2.2条、
15.1.5条、15.1.6条、15.1.7条、15.1.11条、15.1.12条、15.2.6条为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强
制性条文;本标准中第9.3.12条、13.1.5条为本标准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以上强制性
条文均为黑体字。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
——扩展了标准适用范围,市政工程可参照使用。
——修改了天然地基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围。
——补充了地基基础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软土震陷判别的要求。
——岩土分类中增加了次生红黏土。
——修改了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增加了多桩型复合地基。
——增加了山区地基及边坡的勘察要求。
——完善了岩石地基设计规定。
——补充完善了膨胀土地基的勘察和设计内容。
——补充了岩溶发育程度的判别规定。
——补充完善了采空区场地的调查、分析及建筑措施。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空心方桩)、人工挖孔桩的应用条件及构造要求。
——增加了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修改了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后浇带留置方法。
——增加了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章节。
——完善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点,增加了超过50m的高层建筑应设地下室的规定。
——增加了轨道交通工程与邻近建筑章节。
——修改了地基基础检验的基本要求。
——修改了附录E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红黏土承载力特征值。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排序不分先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
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
IV
DB42/242—2014
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办公室、武
汉精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审查有限公司、宜昌市勘察设计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内镇周家谟刘士清刘连喜李受祉吴刚王爱勋周少东
阚明范士凯郑俊杰申俊甫龙雄华陆祖欣曾铁梅。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平王小南刘卫国刘成明李霆肖汉光肖炳成陈少平官善友周经文张杰青
杨晓臻林文书祝世平徐杨青温四清喻国安熊火清熊朝晖。
本标准审查人:黄熙龄滕延京杨光煦顾国荣袁海庆黄刚孔令伟徐礼华陈建
斌。
本标准历次发布版本情况:DB42/242-2003。
V
DB42/242—2014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1总则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1.1总则
1.1.1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1.2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结合湖北省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应坚持因地
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及要
求、施工条件、经济指标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1.3本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市政工程可参照使用。对于基坑工程设
计、地基及桩基检测、地基基础的施工及质量验收、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为永久结构时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1.1.4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7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8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9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11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12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3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4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
DB42/242—2014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GB50007—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50007—201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2.1.1地基ground,foundationsoils
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GB50007—2011,定义2.1.1]
2.1.2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GB50007—2011,定义2.1.2]
2.1.3复合地基compositeground,composite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GB50007—2011,定义2.1.10]
2.1.4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GB50007—2011,定义2.1.9]
2.1.5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compositegrond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
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GB50007—2011,定义2.1.8]
2.1.6桩基础pile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GB50007—2011,定义2.1.13]
2.1.7扩展基础spread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
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散一定底面积的基础。
[GB50007—2011,定义2.1.11]
2.1.8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spread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
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GB50007—2011,定义2.1.12]
2.1.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soilbearing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
例界限值。
[GB50007—2011,定义2.1.3]
2
DB42/242—2014
2.1.10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subsoil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地基变形控制值。
[GB50007—2011,定义2.1.7]
2.1.11岩体结构面rock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GB50007—2011,定义2.1.5]
2.1.12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density,unit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GB50007—2011,定义2.1.4]
2.1.13岩石锚杆anchoredbarinrock
锚固于稳定岩层内的锚杆。
2.1.14支挡结构retainingstructure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主要承受侧向荷载而建造的结构物。
[GB50007—2011,定义2.1.14]
2.2主要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Ea——主动土压力;
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M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pk——
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附加压力;
pz0——
Q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a——土的压缩系数;
c——黏聚力;
Es——土的压缩模量;
e——孔隙比;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qpa——桩端阻力特征值;
qsa——桩侧阻力特征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w——土的含水率;
wL——土的液限;
3
DB42/242—2014
wP——土的塑限;
——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δ——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δr——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间的摩擦角;
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μ——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
ν——泊松比;
——土的内摩擦角。
2.2.3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面积;
Ap——桩身截面面积;
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d——基础埋置深度或桩身直径;
h0——基础高度;
Hf——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l——基础底面长度;
s——沉降量;
up——桩身横截面周边长度;
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β——边坡对水平面夹角。
2.2.4计算系数
m——面积置换率,为单桩横截面积与单桩所处理的地基单元面积之比;
——附加应力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
4
DB42/242—2014
3基本规定
3.0.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功能要求,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损坏或影响正
常使用的程度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按表3.0.1选用。
表3.0.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建筑和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纪念性建筑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甲级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或环境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七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
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采用明挖法施工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及地下通道、风道等附属工程
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
丙级
筑物
注:当改造加固地基基础规模大、工艺复杂时,乙、丙级建筑物宜提高设计等级。膨胀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等级划
分应符合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
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
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
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3.0.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3.0.4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
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5
DB42/242—2014
表3.0.4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地基土类别
变形特征
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0.003
框架结构0.002l0.003l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0.0007l0.001l
柱基的沉降差
当基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0.005l0.005l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120)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纵向0.004
(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横向0.003
Hg≤240.004
<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24Hg≤600.003
体倾斜
60<Hg≤1000.0025
Hg>1000.002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200
Hg≤200.008
20<Hg≤500.006
50<Hg≤1000.005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100<Hg≤1500.004
150<Hg≤2000.003
200<Hg≤2500.002
400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Hg≤100
300
100<Hg≤200
200
200<Hg≤250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注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注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注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注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3.0.5表3.0.5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
6
DB42/242—2014
表3.0.5天然地基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围
地基主地基承载力
80≤fak<100100≤fak<130130≤fak<160160≤fak<200200≤fak<300
要受力特征值fak(kPa)
层情况各土层坡度(%)≤5≤10≤10≤10≤10
砌体承重结构、框架结
构(层数)≤3≤4≤5≤6≤7
单吊车额定
<15<20<30<40<
层单起重量(t)50
排跨厂房跨
建≤15≤18≤24≤30≤30
架度(m)
筑结吊车额定
<10<15<20<30<40
构多起重量(t)
类(6m柱跨厂房跨
≤12≤15≤18≤24≤30
距)度(m)
型
烟囱高度(m)≤40≤50≤75≤100
高度(m)≤20≤30≤30≤30
水塔
容积(m3)50~100100~200200~300300~500500~1000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
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注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要求;
注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
建筑层数。
注4:表中吊车的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3.0.6应计算新近填土自重所产生的沉降,在深厚软土区尚应考虑大面积填土所造成的地面沉降对建
筑地基基础受力、变形以及使用功能的影响。
3.0.7桩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摩擦型桩基。
2桩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4的规定。
3.0.8嵌岩桩可不进行沉降验算。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及中密以上砂类土、碎石土或硬塑状态及硬塑以
上的老黏性土,当无软弱下卧层时,20层以下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桩基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3.0.9经过地基处理的工程均应按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进行沉降验算。
3.0.10地基基础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基础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
关环境类别的规定以及水、土对钢、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进行设计。
2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其材料宜符合表3.0.10的
规定。
7
DB42/242—2014
表3.0.10地基基础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最大水胶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
a0.55C250.23.0
二
b0.50C300.153.0
三a0.45(0.50)C35(C30)0.153.0
注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重的百分比;
注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注3:素混凝土构件中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注4: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注5:处于除冰盐作用环境的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使用引气剂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注6: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碱含量不作限制。
3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预应力混凝土、抗渗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GB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209-2020 钢铁行业蓄热式燃烧技术规范 2020-12-09
- YB/T 4855-2020 耐火砖用砌块形状尺寸 2020-12-09
- YB/T 4878-2020 钢铁物流数字化仓储建设基本要求 2020-12-09
- YB/T 4856-2020 鱼雷式混铁车用耐火砖形状尺寸 2020-12-09
- YB/T 118-2020 耐火材料 气孔孔径分布试验方法 2020-12-09
- YB/T 4857-2020 半硅质隔热耐火砖 2020-12-09
- YB/T 4153-2020 高炉用压入料 2020-12-09
- YB/T 4877-2020 钢铁第三方道路运输服务评价要求 2020-12-09
- YB/T 172-2020 硅砖定量相分析 X射线衍射法 2020-12-09
- YB/T 4879-2020 钢铁行业运输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