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E 157-2023 基于区块链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技术参考架构
T/CIE 157-2023 The technical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the exchange of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based on blockchain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多主体、多源异构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
发布历史
-
2023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梧桐链数字科技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卫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柴洪峰、马小峰、李文锋、陈良贵、麦勇、龚生智、王天虹、姚前、王桓、李小鹏、蒋国庆、李冀宁、叶蔚、丁闻、李智鑫、陈任峰、邹高、曾嵩、杨晨旭、蔡曦、万化、孙震、陈正、董文宇、王青、孙海洪、徐兴元、姬长伟、徐安、石娜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5240
CCSL7.0
团体标准
T/CIE157—2023
基于区块链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
技术参考架构
Thetechnicalreferencearchitectureforpubliccreditinformation
exchangebasedonblockchain
2023-03-20发布2023-03-20实施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本标准版权归中国电子学会所有除了用于国家法律或事先
。
得到发布单位文字上的许可外不许以任何形式对本标准包括电
,(
子版影印件进行复制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
、)、、、
何商业目的
。
T/CIE157—2023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概述
4………………………2
系统架构
5…………………3
数据提供方
5.1…………………………3
服务使用方
5.2…………………………4
区块链平台节点
5.3……………………4
查询节点
5.3.1………………………4
数据源节点
5.3.2……………………4
共识节点
5.3.3………………………4
监管节点
5.3.4………………………4
节点部署要求
5.3.5…………………4
业务监管方
5.4…………………………5
应用架构
6…………………5
数据层
6.1………………5
核心层
6.2………………5
业务层
6.3………………5
应用层
6.4………………5
附录资料性主体单位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规范
A()……………………6
附录资料性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规范
B()………9
参考文献
……………………12
Ⅰ
T/CIE157—2023
前言
本文件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电子学会提出
。
本文件由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梧桐链数字科技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上
:、、、()、
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
、、、
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
、、、、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卫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
、、、
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洪峰马小峰李文锋陈良贵麦勇龚生智王天虹姚前王桓李小鹏
:、、、、、、、、、、
蒋国庆李冀宁叶蔚丁闻李智鑫陈任峰邹高曾嵩杨晨旭蔡曦万化孙震陈正董文宇王青
、、、、、、、、、、、、、、、
孙海洪徐兴元姬长伟徐安石娜
、、、、。
Ⅲ
T/CIE157—2023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下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征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而公共信用信息是社
,,
会成员信用记录的核心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进各类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信
。,,
用信息共享平台是当前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安全和各类信用信息系统差异化等原因导致
。,
多系统之间形成若干数据孤岛严重制约数据价值的释放如何挖掘数据间潜在联系发挥数据流动的
,。,
价值打通数据壁垒将成为助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
区块链以其公开共享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技术特性被认为是解决数据安全交换问题
、、,
的合适方法通过使用加解密授权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技术区块链能够有效实现数据隐私保护相
。、,。
比现在查询征信报告的授权机制基于区块链的授权机制可以做到更细粒度化的数据授权管理同时
,。
利用区块链的数学加密算法如哈希非对称加密等可以更好实现终端用户对自身数据的管控基于
,、,。
区块链建设可信数据交换平台可打破政府企业间的数据孤岛壁垒实现数据融合形成更加安全开
,、,,、
放高效可信的数据交换生态系统长三角征信链扬州金民链等一批项目均已应用区块链底层技术
、、。、
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实践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
,、、
作用
。
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过程中涉及多源多维特征的公共信用信息在多
,、
机构间的可信交换有必要制定基于区块链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技术参考架构为基于区块链的多主体
,,
公共信用信息分类与交换共享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与融合和多方协同治理机制提供技术参考架构
、。
Ⅳ
T/CIE157—2023
基于区块链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
技术参考架构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的系统架构和应用架构描述了两个架构主要组件
,
的功能及组件间的逻辑关系
。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多主体多源异构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
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方式及接口规范
GB/T39443—2020
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
YD/T3747—2020
3术语和定义
和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39443—2020YD/T3747—2020。
31
.
区块链blockchain
一种将数据区块顺序相连并通过共识协议数字签名杂凑函数等密码学方式保证的抗篡改和不
,、、
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
来源
[:ISO22739:2020,3.6]
32
.
区块链信息服务blockchaininformationservice
基于区块链技术或系统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信息服务
,、,。
来源
[:DB32/T4197—2022,3.3]
33
.
信用主体subjectofcredit
参与信用活动的个人或组织
。
来源
[:GB/T22117—2018,2.4]
34
.
信用信息creditinformation
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与信用有关的记录以及与评价其信用价值相关的各类
,
信息
。
来源
[:GB/T22117—2018,2.22]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20218-1992 WJ26型螺杆驱动非线绕预调电位器详细规范 1992-11-19
- HB 6457-1990 航空液压快卸自封阀通用技术条件 1990-09-18
- HB 6167.11-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和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1989-07-12
- SJ/T 10068-1991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半导体集成电路CH2005型双下降沿J-K触发器 1991-04-08
- HB 5645-1981 飞机燃油系统供输油泵系列型谱(试行) 1981-07-15
- EJ/T 633-1992 管激发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仪 1992-03-16
- YD/T 1112-2001 多波道用光纤放大器性能规范 2001-04-24
- JB/T 5893.5-1991 电瓷用原料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991-10-24
- JB/T 10907-2008 牧草种子制丸机 2008-06-04
- GA/T 101-1995 中毒案件检材料中有机磷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99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