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T 4041-2014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技术规范
MH/T 4041-201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relay syste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 起草人:
- 李欣、刘树军 等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50
V54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4041—2014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ofcivilaviationAFTN/SITAcommunicationsystem
2014-02-08发布2014-05-01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
MH/T4041—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代号和缩略语......................................................................2
5通信协议及接口....................................................................2
6电报格式..........................................................................4
7转报系统.........................................................................22
8电报终端.........................................................................24
I
MH/T404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欣、刘树军、王伟庆、王天宇、张春魁、李林灿、杜明、张世平、唐艳峰。
MH
II
MH/T4041—2014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的通信协议及接口、电报格式、转报系统和电报终端的技术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转报系统的设计、建设与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EE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电报通信和信息交换(Information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
ITU-TRECMNV.35使用60kHz~108kHz组播电路,每秒48000字节的数据传输(DataTransmission
at48KilobitsperSecondUsing60-108kHzGroupBandCircuits)
ITU-TRECMNX.24基于公共数据网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间的内部电路交换定义
(ListofDefinitionsforInterchangeCircuitsbetweenDataTerminalEquipment(DTE)andData
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DCE)onPublicDataNetworks)
ITU-TRECMNX.25使用包模式传输和专线连接公网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间的接口
(InterfacebetweenDataTerminalEquipment(DTE)andData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DCE)
forTerminalsOperatinginthePacketModeandConnectedtoPublicDataNetworksbyDedicated
Circuit)
TIA/EIA-232-F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标准(InterfacebetweenDataTerminalEquipmentandData
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EmployingSerialBinaryDataInterchange)
TIA/EIA-568-A-54对100Ω超五类电缆传输性能规范(Transmission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for4-Pair100OhmCategory5eCablingAddendumNo.5toTIA/EIA-568-A)
TIA/EIA-568-B.2对TIA/EIA-568-A关于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的修订(CommercialBuilding
TelecommunicationsCablingStandardPart2:BalancedTwisted-PairCablingComponentsRevision
ofTIA/EIA-568-A)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道channel
转报系统中与用户终端或转报系统之间互联的虚拟通道。
3.2
1
MH/T4041—2014
路由地址address
电报中的收电地址。
3.3
管理终端managementconsole
配置转报系统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监控整个转报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系统日志和告警的信息的
终端。
4代号和缩略语
4.1代号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X.25在公用数据网上供分组型终端使用的DTE和DCE之间的接口
X.28起止式终端接入本国公共数据网PAD用的DTE/DCE接口
4.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CE数据终接设备(data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
DTE数据终端设备(dataterminalequipment)
FR帧中继(framerelay)
ITU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
LAPB链路访问过程平衡(linkaccessprocedurebalanced)
PVC永久虚电路(permanentvirtualcircuit)
SVC交换虚电路(switchedvirtualcircuit)
5通信协议及接口
5.1接口类型
自动转报系统的传输设备接口分为同步接口、异步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三类。接入自动转报系统中的
用户设备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接口类型和相应的通信协议。
5.2接口技术要求
5.3同步接口
5.3.1FR接入
FR接入的要求如下:
——物理接口:符合ITU-TRECMNV.35中有关V.35接口的规定;
——通信协议:帧中继协议;
——帧协议:LAPB;
——接口速率:64kbit/s、128kbit/s、256kbit/s、512kbit/s、1Mbit/s、2Mbit/s;
MH——传输码:IA-5码制时,包含7或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2
MH/T4041—2014
——硬件接口:接口连接采用DB34DTE接口。
5.3.2X.25接入
X.25接入的要求如下:
——物理接口:符合TIA/EIA-232-F有关EIA-232接口的规定;
——通信协议:符合ITU-TRECMNX.25;
——帧协议:LAPB;
——最大虚电路数:128条;
——分组包支持:128个和256个;
——支持D-bit(DeliverConfirmationBit),M-bit(MoreBit),用户数据区;
——使用虚电路方式:SVC与PVC;
——接口速率:9.6kbit/s,19.2kbit/s,64kbit/s;
——传输码:IA-5码制时,包含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硬件接口:接口连接采用DB25DTE。
5.4异步接口
5.4.1RS232接口
RS232接入的要求如下:
——物理接口:符合TIA/EIA-232-F有关EIA-232接口的规定,无Modem的标准联线(7线制);
——通信协议:异步通信协议,符合ITU-TRECMNX.24;
——接口速率:50bit/s,75bit/s,100bit/s,300bit/s,600bit/s,1200bit/s,2400bit/s,
4800bit/s,9600bit/s,19200bit/s;
——传输码:IA-5码制时,包含7个或8个数据位、1个或2个停止位、无校验位;传输码为ITA-2
码制时,包含5个数据位、1.5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5.4.2电流环接入
电流(特指双流)环接入的要求如下:
——物理接口:接口连接采用三线(发送线、接收线、信号地线)方式;
——电流环工作要求:电压为直流±24V,电流为直流4mA±2mA;
——通信协议:异步通信协议;
——接口速率:50bit/s,100bit/s,300bit/s,600bit/s,1200bit/s;
——传输码:IA-5编码时,包含7个或8个数据位、1个或2个停止位、无校验位;传输码为ITA-2
编码时,包含5个数据位、1.5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硬件接口:采用三线(发送线、接收线、信号地线)直接互联方式。
5.5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入的要求如下:
——物理接口:符合TIA/EIA-568-A-5和TIA/EIA-568-B.2有关EIA-568A接口与EIA-568B接口的
规定;
——通信协议:符合IEEE802.3的规定;
——网络协议:IPX/SPX、TCP/IP、UDP/IP;
——接口速率:10Mbit/s,100Mbit/s,1000Mbit/s;
3
MH/T4041—2014
——接口硬件:接口为RJ-45水晶头,接口线采用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
6电报格式
6.1电报种类名称、标志及说明
6.1.1SITA电报
6.1.1.1组成
SITA电报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a)报文头;
b)收电地址行:
――改路行;
――短地址行;
――正常地址行;
c)发电地址行:
――发电标记;
――双签字;
――日时组;
d)正文:
――正文起始符;
――正文内容;
――正文结束符;
e)结束部分。
6.1.1.2报文头
6.1.1.2.1报文头应包含电报起始标记、电路标识、报文序号、补充信息和空格。
6.1.1.2.2采用ITA-2时,应按序排列以下信息:
――电报起始标记ZCZC;
――一个空格;
――电路标识中的发送终端标识以一个字符表示;
――电路标识中的接收终端标识以一个字符表示;
――电路标识号以一个字符表示,如果是数字,需要在数字前加上数字键;
――一个空格;
――数字键;
――报文序号由3位、4位或5位的数字表示;
――一个空格;
――补充服务指示为2位的日期,4位的UTC时间。
6.1.1.2.3采用IA-5时,应按序排列以下信息:
a)电报起始标记SOH;
b)一个空格;
c)电路标识中的发送终端标识以一个字符表示;
d)接收终端标识以一个字符表示;
e)电路标识号以一个字符或数字表示;
f)一个空格;
MHg)报文序号由3位、4位或5位的数字表示;
4
MH/T4041—2014
h)一个空格;
i)补充服务指示为2位的日期,4位的UTC时间。
6.1.1.3收电地址行
6.1.1.3.1一般要求
地址行规定报文的目的地址。地址的构成按照以下顺序组成:
a)改路行(可选);
b)短地址行(即补充地址行(可选));
c)正常地址行。
大多数的SITA电报只包含了正常的地址行,如果地址部分包含多个元素,各个元素前面均应有地址
起始符。
6.1.1.3.2改路行(可选)
只有主用路由不正常时,报文中才会用到改路行。改路行应跟在报头之后(在短地址行和正常地址
行之前),应包含以下部分:
a)地址起始标记:
――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而不同;
――采用ITA-2编码时,应包含一个回车符、一个换行符及一个字母键;
――采用扩展博多码(PaddedBaudot)编码时,应包含一个回车符和一个换行符;
――采用IA-5编码时,应包含一个回车符、一个换行符;
――SITA报文只允许回车符与换行符组合出现,并且收发双方应保持配置一致;
b)改路标记:由字母QSP和一个空格组成;
c)路由选择标记:
――有以下两项功能:
――通知需要执行改路的SITA中心,该电报在备用路由中承转,并没有被误转;
――通知改路的目的地,该电报是经过备用路由中转的;
――格式根据应用方法而有所不同。当SITA中心的本地用户间执行改路时,采用的路由选择标
记由8个字符组成:
――前4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要求改路的目的地;
――中间为一个字母X;
――后3个字符表示本地的SITA中心代码(城市或机场代码),由它负责重新路由;
――在SITA中心之间进行改路时,由7个字符组成:
――前3个字符为改路目的地址标志(城市或机场代码);
――中间为一个字母X;
――后3个字符表示本地的SITA中心代码(城市或机场代码),由它负责重新路由;
――只有与改路目的地建立了协议关系,才可进行报文改路操作;
d)地址结束符:
――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而不同;
――采用ITA-2编码时,应包含:
――CARRET;
――LINEFEED;
――.;
――采用扩展博多码(PaddedBaudot)编码时,应包含:
――CARRET(字母模式);
――LINEFEED(字母模式);
――.;
5
MH/T4041—2014
――采用IA-5编码时,应包含:
――CR;
――LF;
――.;
SITA电报只允许回车符与换行符组合出现,并且收发双方的配置应保持一致;
e)间隔符:
――标识改路行的结束。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采用不同的间隔符;
――采用ITA-2或扩展博多码(PaddedBaudot)编码时,由5个空格组成;
――采用IA-5编码时,由字母US(单元分隔符)组成。如果双方协议,也可以使用5个空格。
6.1.1.3.3短地址行
短地址行即补充地址行。它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当SITA系统的正常路由不可达时,电报被多重转发
的问题。当一份电报出现短地址行时,正常地址应在传输中不起作用。
一份电报可包含多个短地址行,但只有第一行短地址行会被承转。短地址行应位于正常地址行前。
短地址行的格式与正常地址行的格式相同(可参见下面有关正常地址行的描述)。但短地址行应在
地址结束符后加间隔符。在波特码和补充波特码中,间隔符应由5个空格组成。
6.1.1.3.4正常地址行
正常地址行应包含地址起始符、电报等级(可选)、收电地址及地址结束符。
6.1.1.3.5地址起始符
6.1.1.3.5.1根据码制的不同,地址起始符会有所不同。
6.1.1.3.5.2采用ITA-2编码时,地址起始符应采用以下格式:
――CARRET;
――LINEFEED;
――LETTERS。
6.1.1.3.5.3采用扩展博多码(PaddedBaudot)编码时,地址起始符应采用以下格式:
――CARRET(数字模式);
――LINEFEED(数字模式)。
6.1.1.3.5.4采用IA-5编码时,地址起始符应采用以下格式:
――CR;
――LF;
――SOH。
6.1.1.3.6电报等级
电报等级规定电报转发的优先级顺序。在SITA电报中有4种等级可供选择。表1描述了电报等级、
优先级及其使用情况。
表1电报等级
优先级顺序电报等级标识描述
1SSandQS最高优先级,在危急生命和出现死亡的紧急状态下使用。
QC对SITA网络发生紧急故障时保留使用权。
2QUandQX紧急电报
QK,Q*
3正常电报
或者没有等级标识
4QD可延迟转发的电报,在其他等级电报转发完,再最后转发此等级的电报。
MH
6
MH/T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NFIA 116-2020 猕猴桃(果/米)酒 2020-07-15
- T/CNZXH 001-2021 长宁竹笋 2021-02-22
- T/QDAS 116-2023 秋月梨质量等级评价 2023-08-25
- T/YNGCH 001-2022 云南腌渍及发酵蔬菜原料 第1部分:云南小米辣 2023-02-01
- T/ZSGTS 163-2023 香山之品 菱角 2023-06-29
- T/MXNHZL 1-2021 地理标志产品 茂县猕猴桃 2021-09-13
- T/ZSGTS 484-2023 香山之品 甘蔗 2023-10-31
- T/ZSGTS 024-2022 香山之品 葱 2022-12-29
- T/ZJBX 06-2020 菠萝物流管理技术规范 2020-01-15
- T/ZSGTS 146-2023 香山之品 芦笋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