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00-2020 四川省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DB51/T 2700-2020 The Fire Safety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Ancient Town Villages in Sichuan Provi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西南交通大学、巴中市消防救援支队
- 起草人:
- 刘赋德、马涛、刘海燕、蒲珂、路欣欣、郑效桥、张玉春、张界宇、刘荔维、岳永康、黄勇、董绍棠、龚志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20.01
CCSC8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700—2020
四川省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2020-10-21发布2020-1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700—2020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评估程序..........................................................................2
6资料收集..........................................................................4
7评估单元..........................................................................5
8具体评估对象的确定原则............................................................8
9评估方法..........................................................................8
10综合研判.........................................................................9
11评估结论........................................................................10
12评估报告........................................................................10
附录A(资料性)单位场所消防安全检查表示例.........................................12
附录B(资料性)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示例.............................13
附录C(资料性)模糊集值统计方法确定特征值示范.....................................16
附录D(资料性)评估指标特征值区间专家打分表示例...................................17
附录E(资料性)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示范.........................................18
附录F(资料性)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示例.............................................19
附录G(资料性)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结论表示例...................................20
附录H(资料性)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封面格式.................................21
附录I(资料性)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基本情况记录表示例...........................22
I
DB51/T2700—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西南交通大学、巴中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赋德、马涛、刘海燕、蒲珂、路欣欣、郑效桥、张玉春、张界宇、刘荔维、
岳永康、黄勇、董绍棠、龚志强。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
DB51/T2700—2020
四川省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程序、资料收集、评
估单元、具体评估对象的确定原则、评估方法、综合研判、评估结论、评估报告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现状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35547乡镇消防队
GB/T35624城镇应急避难场所通用技术要求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标准
GB/T5035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105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
XF703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XF/T1463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XF/T1369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城镇村落ancienttownsandvillages
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保留传统格局或历史风貌,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民族特色,
存有较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近现代史迹,建筑相对集中的城镇、村落,包括但不限于列入历史文化
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录的镇(村)。
3.2
消防安全评估firesafetyassessment
通过分析影响评估对象消防安全的相关因素,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估分析其消防安全状况,科学合理
地确定火灾风险等级,查找消防安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1
DB51/T2700—2020
3.3
专项消防安全评估specialfiresafetyassessment
根据消防安全评估的目的和需求,对部分评估单元或评估单元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的专门评估。
3.4
评估单元unitofassessment
以单独或综合作用影响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结果的因素,包括发展程度、风险特征、公共消防
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安全管理、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
3.5
古建筑ancientbuilding
历史建筑和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
3.6
核心保护范围coreprotectionarea
古城镇村落保护规划或者其他途径所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
3.7
消防站点firestations
设置在古城镇村落内,集中放置消防车辆、消防摩托、消防救援器材及装备等,并配有专、兼职或
志愿消防队员的固定场所,包含城市消防站、乡镇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
4基本要求
4.1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每五年至少进行1次,列入历史文化遗产或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
录的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
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应在火灾原因认定后30日内重新组织评估。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前,宜组织专项消防安全评估。
4.2评估工作应成立评估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审定评估方案、认定评估结论。
评估小组设立组长和技术负责人,由具备一定消防安全技能的专家担任,对评估结论负总责;成员
由规划、建设、旅游、应急、消防等专业人员组成。其中,消防专业人员比例不得低于1/3。
4.3具体实施评估工作的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评估工作,详细记录各评估单元的原始资料信息,
并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5评估程序
5.1一般要求
评估程序包括评估工作准备、确定评估方案、开展分析评估、实施综合研判、作出评估结论和编制
评估报告等程序,评估程序流程图见图1。
2
DB51/T2700—2020
明确依据、原则目的和需求
评估工作准备成立评估小组
收集评估资料
拟制评估方案
确定评估方案
审定评估方案
收集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
消防
安全开展分析评估逐项确定评估方法
评估逐一单元开展定性、定量评估
查找问题和火灾预估预判
实施综合研判提出技术补救措施和建议
分析、判断技术补救措施可行性
计算火灾风险分值
作出评估结论确定火灾风险等级
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编制报告文本
编制评估报告
相关签字盖章
图1评估程序流程图
5.2评估工作准备
应明确消防安全评估的依据、原则、目的和需求,成立评估小组,收集消防安全评估资料。
5.3确定评估方案
依据消防安全评估的目的和需求,结合当地风险特征,拟制需评估单元及其具体评估范围、内容和
任务分工,经评估小组审核确定评估方案。
5.4开展分析评估
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全面收集和查阅资料,实地开展细项调研,结合评估对象特点逐
项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逐一单元开展定性、定量的分析与评估。
5.5实施综合研判
应在分析评估基础上,对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现状、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火灾形势等内容进行综合
研判,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火灾预估预判的情况,提出技术补救措施及建议,并对技术补救措施的可行性
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3
DB51/T2700—2020
5.6作出评估结论
应根据分析评估与综合研判的结果,计算火灾风险分值,确定古城镇村落火灾风险等级,提出工作
建议和意见。
5.7编制评估报告
应将评估对象、评估依据、评估过程、评估方法、综合研判结果、评估结论、消防安全对策措施及
建议等,以文字和图表方式形成评估报告。
6资料收集
6.1一般要求
根据工作需求,在评估实施前和评估过程中收集和查阅相关素材,并将其作为评估工作的基础信息。
6.2素材资料
包括古城镇村落的基本概况、保护管理情况、市政公共服务情况、平面布局情况、消防工作基本情
况、单位场所的基本情况、火灾情况和评估工作所需的其他必备资料:
a)基本概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面积;
人口;
经济;
文化。
b)保护管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文物单位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的下列内容:
申报;
批准;
规划;
保护。
c)市政公共服务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供电;
供水;
供气;
应急医疗救护。
d)平面布局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总平面图;
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图;
建筑消防平面设计图。
e)消防工作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组织;
消防规划;
4
DB51/T2700—2020
消防供水;
消防通讯;
消防装备;
宣传教育培训。
f)单位场所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数量;
布局;
规模;
类别。
g)火灾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火灾起数;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火灾原因。
7评估单元
7.1一般要求
评估单元包括古城镇村落的发展程度、风险特征、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安全管
理、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将其作为一级指标。
7.2发展程度
包括人口、经济、建筑、交通、产业布局等发展现状,列入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录的
情况,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和保护等级的情况,以及核心保护范围划分情况。
7.3风险特征
包括火灾形势、典型危险性、火灾危险源和自然条件,各项风险特征的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
内容:
a)火灾形势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火灾发生率;
火灾亡人率;
火灾伤人率;
火灾损失率;
火灾原因;
火灾地域、场所分布特点;
火灾发生时间特点。
b)典型危险性包括单位场所或建筑的分布情况及其消防安全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单位场所
或建筑:
古建筑;
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
文物保护单位;
5
DB51/T2700—2020
高层建筑;
地下建筑;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达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人员密集场所;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
重大火灾隐患。
c)火灾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用电、用气、用火、用油的风俗习惯;
安全管控;
设施检测;
保养维护。
d)自然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雷暴日等气候特点;
地形特征。
7.4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包括消防站点、消防通信、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和应急疏散等内容。各项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评
估内容包括不限于下列内容:
a)消防站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救援站的数量、布点;
微型消防站的数量、布点。
b)消防通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接处警系统;
应急通信保障装备。
c)消防供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供水管网建设;
市政消火栓或消防水鹤;
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天然水源;
消防水源保护。
d)消防车通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车通道设置情况;
消防车通道通行情况。
e)应急疏散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和容纳人数;
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应急疏散设备和器材、疏散指示标识、疏散平面示意图。
7.5灭火救援能力
包括消防力量体系、灭火救援预案、消防装备、灭火救援响应时间和灭火救援应急联动等内容。各
项灭火救援能力的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6
DB51/T2700—2020
a)消防力量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救援队伍;
社会专业救援队伍;
微型消防站;
区域灭火救援联防协作组织。
b)灭火救援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的编制、演练、实施和修订等情况;
火灾、爆炸、泄漏事故等专项预案的编制、演练、实施和修订等情况。
c)消防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车辆装备;
消防员防护装备;
灭火和应急救援器材。
d)灭火救援响应时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灭火救援接处警情况;
行车时间;
灭火救援准备时间。
e)灭火救援应急联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应急联动平台的建设和实际运行情况;
应急联动储备物资情况。
7.6消防安全管理
包括消防法治建设、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消防经费投入、单位或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内容。各项消
防安全管理的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消防法治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法规情况;
消防监督执法情况;
消防规划落实情况;
消防安全社会公约建立情况。
b)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宣传教育人员;
消防宣传教育装备;
消防宣传教育方式;
消防宣传教育频次。
c)消防经费投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经费的预算和开支;
政府投入的消防业务费;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
d)单位或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消防设施、器材;
防火巡查、检查及隐患整改;
7
DB51/T2700—2020
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火灾危险源管控;
消防教育、培训;
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及演练;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情况。
7.7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公众消防安全常识掌握状况;
——公众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公众消防安全满意状况。
8具体评估对象的确定原则
8.1对风险特征、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安全管理、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评估单元
进行评估时,应分别确定具体评估对象。
8.2评估风险特征、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等评估单元时,除7.3.c外应按照100%的比例
确定具体评估对象。对7.3.c进行评估时,应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确定具体评估对象,评估对象宜按
照单位性质、场所类型和建筑性质等分类抽取确定。
8.3评估消防安全管理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应按照不低于40%,其他范围应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确
定具体评估对象。
当未划定核心保护范围时,应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确定具体评估对象。
属于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按照100%的比例确定具体评估对象。
8.4评估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时,应按照评估区域常住人口的3‰和流动人口的1‰的比例确定具体评估
对象,且不得少于200人。评估对象宜按照年龄结构、职业类别、教育程度等分类抽取确定。
9评估方法
9.1评估应依据科学、合理、适用和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相关标准,充分考虑评
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精度、评估周期等因素,按照GB/T27921综合确定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
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
9.2评估区域性重大火灾隐患时,宜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
计、处理、分析和归纳,综合多数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客观评判风险程度。
9.3评估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时,应按照GB50016、GB50313、GB50974、GB51054、GB/T50357、GB/T
35624等标准执行。
9.4评估灭火救援能力时,应按照GB51054、GB/T35547等标准执行。
9.5评估消防安全管理时,单位或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评估宜采用检查表法,按照GB50016、XF703、
XF/T1463和XF/T1369等标准执行,逐一详细记录单位或场所的概况、检查内容、问题隐患以及检查
人员和检查时间等。单位场所消防安全检查表示例见附录A。
9.6当采用定性方法评估时,宜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主要内容。当采用半定量或定量方法
评估时,宜构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应按照7.2~7.7中规定的评估内容,包含各层次指标的计算
方法、评价标准和权重关系。古城镇村落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示例见附录B。
8
DB51/T2700—2020
9.7确定特征值时宜采用模糊集值统计方法,组织不少于10名评估专家(可由评估小组专业人员担
任),在充分考虑指标的现实情况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制约等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以十分制对各
指标给出特征值区间,再逐一计算每个指标的特征值。评估专家应全面熟悉和掌握各评估指标的基本情
况,并注重结合现实状况与理想状况的差异。模糊集值统计方法确定特征值示范详见附录C,评估指标
特征值区间专家打分表示例见附录D。
9.8确定指标权重时宜采用专家打分法,组织不少于10名专家(原则上为评估小组以外的消防领域专
家),在所有评估单元的全部指标确定后,按指标逐级、逐单元进行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T 9508.7-1993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天线放大器质量分等标准 1993-03-29
- HB 5960-1986 尼龙嵌件六角凸缘锁紧螺母 1986-04-14
- HG 21537.1-1992 碳钢填料箱(PN0.6)(附编制说明) 1993-06-14
- SJ/T 11038-1996 电子玻璃软化点的测试方法 1996-11-20
- HB/Z 227.11-1992 机载设备制造工艺工作导则 工艺纪律 1993-02-22
- JB/T 7531-1994 旋压件设计规范 1994-12-09
- SHS 04551-2004 1433-Z06丝束冷却机维护检修规程 2004-06-21
- HB 2838-1976 快换夹头 d=18~60 1978-05-24
- HB 5038-1992 镍镀层质量检验 1992-10-04
- HG/T 20703.1-2000 材料专业职责范围与设计各阶段的任务 20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