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
GB/T 28920-2012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dangerous solids and liquids in educational experiment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学校、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
201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南开大学
- 起草人:
- 党建伟、任伟德、朱志昂、赵翔、陈韫春、张耀东、马蔷、闫宗良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6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180
Y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
Operationandmanagementfordangeroussolidsandliquids
ineducationalexperiments
2012-10-12发布2013-02-01实施
GB/T28920—2012
目
刖有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分类3
5标识4
6使用5
7贮存6
8事故响应8
9处置9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学常用危险固体、液体物质的危险性说明、预防措施、事故响应及安全
贮存11
GB/T28920—2012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参考了德国标准DIN58126第2部分《教学和教具安全技术要求危险的固、
液物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1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南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建伟、任伟德、朱志昂、赵翔、陈探春、张耀东、马蔷、闫宗良.
T
GB/T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学校范围内使用的危险固体和液体物质(放射性物质除外)的分类、标识、使用、贮
存、事故响应、处置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学校、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2057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
GB2057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
GB20578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溶胶
GB2057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气体
GB20580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压力下气体
GB20581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
GB2058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固体
GB20583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反应物质
GB20584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热物质
GB2058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液体
GB2058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固体
GB2058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GB20588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金属腐蚀物
GB2058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液体
GB20590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固体
GB20591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有机过氧化物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20593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皮肤腐蚀/刺激
GB20594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晴刺激性
GB2059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呼吸或皮肤过敏
GB2059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细胞突变性
GB2059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致癌性
GB20598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毒性
1
GB/T28920—2012
GB2059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GB20601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对水环境的危害
GB24540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
GBJ9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质substanc
自然状态下或通过任何制造过程获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为保持其稳定性而又必要的任
何添加剂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杂质,但不包括任何不会影响物质稳定性或不会改变其成分的可分
离的溶剂。
[GB/T22225—2008,定义3.1]
3.2
危险hazard
潜在的伤害源。
[GB/T16483—2008,定义2.6]
3.3
危险性说明hazardstatement
对危险种类和类别的说明,描述某种化学品的固有危险,必要时包括危险程度°
[GB/T16483—2008,定义2.7]
3.4
化学品chemicals
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GB22225—2008,定义3.3]
3.5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chemicals
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环境危害等性质且对接触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
害的化学品。
[GB22225—2008,定义3.4]
3.6
危险固体、液体dangeroussolidsandliquids
具有危险化学品性质的固体和液体。
3.7
易燃液体flammablliquids
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GB20581—2006中的定义]
3.8
易燃固体flammablsolids
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2
GB/T28920—2012
:GB20582—2006中的定义]
3.9
自燃液体pyrophoricliquids
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GB20585—2006中的定义]
3.10
自燃固体pyrophoricsolids
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GB20586—2006中的定义]
3.11
金属腐蚀物corrosivtometals
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显著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GB20588—2006中的定义]
3.12
氧化性液体oxidizingliquids
氧化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GB20589—2006中的定义]
3.13
氧化性固体oxidizingsolids
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GB20590—2006中的定义]
4分类
4.1化学品分类按GB13690—2009第4章,按危险性质划分为理化危险、健康危险和坏境危险。
4.1.1具有理化危险的化学品包括:
——爆炸物;
——易燃气体;
易燃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压力下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自燃液体;
——自燃固体;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金属腐蚀剂。
4.1.2具有健康危险的化学品包括:
3
GB/T28920—2012
急性毒性;
皮肤腐蚀/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一多次接触;
吸入危险。
4.1.3具有环境危险的化学品包括危害水生环境(分为三个急性分类类别和四个慢性分类类别)。
4.2各类化学品的定义、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分別见系列标准GB20576-20599,GB20601、
GB20602。
4.3危险固体、液体物质包括具有理化危害的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
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
物、金属腐蚀剂,具有健康危险的急性毒性物质、皮肤腐蚀/刺激物质、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物质、呼吸或
皮肤过敏物质、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物质、致癌性物质、生殖毒性物质、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物质
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物质一一多次接触、吸入危险物质及具有危害水生环境物质。
4.4中学常用危险固体、液体及其危害性说明参见附录A。
5标识
5.1基本要求
学校使用的危险固体、液体,应具有安全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未标识安全标签及未随化
学品附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危险固体、液体应禁止进入学校。
5.2安全标签
5.2.1安全标签应包括化学品标识、象形图、信号词、危险性说明、防范说明、应急咨询电话、供应商标
识、资料参阅提示语等要素。各要素应正确。标签要素的具体内容应符合GB15258的要求。
5.2.2安全标签应粘贴、挂拴或喷印在化学品包装或容器的明显位置。
5.2.3安全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或喷印,如果改换包装,应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
粘贴、挂拴或喷印。
5.2.4盛装危险固体、液体的容器在未净化前,不应更换原安全标签。
5.2.5对于小于或等于100niL的化学品小包装,为方便标签使用,安全标签要素可以简化,包括化学
品标识、象形图、信号词、危险性说明、应急咨询电话、供应商名称及联系电话、资料参阅提示语即可。
5.2.6安全标签的制作(包括编写、颜色、标签尺寸、印刷)及使用(包括使用方法、位置、使用注意事项)
应符合GB15258的要求。
5.2.7化学、生物实验室应挂贴有关使用中的危险固体、液体的化学品标识、象形图、信号词、危险性说
明的挂图。挂图有关内容应符合GB15258的要求。
5.2.8中学常用危险固体、液体的危害、预防措施、事故响应、安全贮存等内容参见附录A。
5.3危险固体、液体安全技术说明书
5.3.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按照下面16个部分提供化学品的信息,每部分标题、编号和前后顺序
4
GB/T28920—2012
不应随意变更。
1)化学品及企业标示;
2)危险性概述;
3)成分/组成信息;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5)泄露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化学性;
11)毒理学信息;
12)生态学信息;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5.3.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具体结构、内容和通用形式应符合GB/T16483—2008的要求。
5.3.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放置在教师或学生方便取用的地方,便于其翻阅、查询有关资料。
6使用
6.1基本要求
6.1.1学校应制定《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固体、液体使用操作规程》及《危险固体、液体事故应急
处理预案》。
6.1.2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危险固体、液体的培训,使其能够识别标签,了解安全使用知识,掌
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
6.1.3学校化学、生物实验室应具有以下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
a)抽排风设备,如通风柜或抽排风系统;
b)眼睛冲洗设施;
c)消防灭火设施;
d)个人防护用具,包括防护服、呼吸防护用品、护目镜、化学安全防护手套;
)防爆的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6.1.4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应由指定人员负责维护维修,保证随时好用。
6.1.5中学化学、生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符合GBJ99的要求。
6.1.6实验室在准备实验时应尽量选择小包装化学品,这样可将危险性保持在低水平。
6.1.7搬运时应轻拿轻放,摆放稳妥,防止相互间撞击、摩擦和倾倒。
6.1.8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化学危险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
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应同时混合搬运。
6.1.9学校实验室内应禁止吸烟、进食和饮用。
6.1.10进行化学实验前应及时开启抽排风设备。
6.1.11操作时应按照制造商的使用说明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禁止一切直接接触,操作后用肥
皂和清水彻底清洗身体暴露部位。
5
GB/T28920—2012
6.1.12应及时清理泄漏物,处理所有污损的衣服、毛巾等,废弃物应特殊处理,放入需特殊处理的垃圾
箱内。
6.1.13不应在地下室、地窖以及任何地下空间使用极易燃液体。
6.1.14危险固体、液体物质的使用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6.1.15《危险固体、液体使用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危险警示;
b)操作过程;
c)注意事项;
d)应急处理办法及措施。
6.2个人防护用具
6.2.1呼吸防护用品应符合GB/T18664。
6.2.2应选用具有防止化学品喷溅作用的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24540。
6.2.3应选用具有防止化学品喷溅作用的护目镜。
6.3消防灭火设施
6.3.1学校实验室应配备针对危险固体、液体所需的必要灭火器材,包括沙土、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
器材。
6.3.2学校应根据燃火危险固体、液体物质的性质,按照表A.1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6.4制定《危险固体、液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要求
6.4.1制定《危险固体、液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目的:
a)使事故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
b)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对人员、设备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6.4.2学校应针对所具有的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及其危害程度,对存在的潜在事故进行评估,确定潜在
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并对这些潜在紧急事件按类別制定《危险固体、液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6.4.3《危险固体、液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潜在事故的描述,包括:危险物泄漏、着火、危险物溅到人员皮肤或眼睛上等;
b)潜在事故的规模、影响程度及范围(泄漏物的数量,有毒、易燃等);
c)危险报警及事故报告步骤及方法;
d)有关设备关闭程序;
)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步骤;
f)受伤人员的紧急处置措施;
g)危险泄漏物的紧急处置。
7贮存
7.1基本要求
7.1.1贮存化学危险品应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GB15603的规定。
7.1.2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购置化学品,其贮存量应不超过一学期的实际用量,应贮存尽量少的危险
固体、液体。
7.1.3学校应设置危险药品贮藏室。
7.1.4贮存危险固体、液体的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6
GB/T28920—2012
7.1.5化学危险品出入库前均应由双人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
a)数量;
b)包装;
c)危险标志。
上述内容应经双人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应不允许进入学校。
7.1.6入库后应根据化学危险品的养护要求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贮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包装
破损、渗漏、品质变化等应及时处理。
7.1.7危险固体、液体应贮存在生产商提供的容器内,如进行分装应采用明确属于化学制剂专用的容
器贮存,并注意:
a)按贮存物质的不同可用透明、褐色玻璃制成的容器,或者用具有足够耐腐蚀性的特殊塑料制成
的容器;
b)光敏物质(如:有生成过氧化物或催化分解危险的)应采用褐色玻璃容器或者具有同样保护作
用的玻璃容器,以防止光的影响;
c)为防止个别情况下磨口瓶盖的粘结,瓶盖应使用特殊玻璃或特殊情况下使用塑料制作的;
d)会放出腐蚀蒸气的化学品,应装入能防止腐蚀气体逸出的密封容器内;
)通常用于贮存饮料和生活用品的容器及其代用容器不应盛装危险物质;
f)为防止化学品在装入或换装时发生危险,应使用干净和干燥的容器;
g)分装后的标签应符合5.2。
7.1.8危险固体、液体应贮存在危险品柜中。
7.1.9贮存在危险品柜中的危险固体、液体应注意以下禁忌:
a)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应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柜;
b)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湿易燃物品不应与氧化剂混合贮存;
c)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d)毒害品与酸类应隔离存放,严禁与食品同库存放,加强管理严防丢失与误交付;
)有毒物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干燥的场所,不应露天存放,不应接近酸类物质;
f)腐蚀性物品包装应严密,不允许泄露,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他物品共存。
7.1.10应按表A.1的安全贮存要求严格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经常检查并予以记录,发现变化
应及时调整。
7.1.11应由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维修危险药品贮藏室的消防等各种设施设备,出现问题及时
更换。
7.1.12危险固体、液体物质的贮存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7.2危险药品贮藏室
7.2.1危险药品贮藏室应单建或建于教学楼外墙一侧,不应设在教学楼内,也不能设在楼内地下室。
7.2.2危险药品贮藏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由专人管理,无人看管时房门应锁上;
b)面积应不小于8m2;
c)室内不应放置可燃物(如纸、纸箱、纺织物和木材等)、加热器等;
d)室内电器设备(如灯具、排风扇等)应防爆、防静电;
)应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应设置相应的监控、防晒、防火、防雷、灭火、防潮、调温、消除静电、
防腐、防渗漏等安全设施;
f)在储藏室外墙的高、低处应各有一个向外的通风设备,通风洞口靠室外的一侧应设挡风措施,
室内一侧应设防护罩;
7
GB/T2892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339-2003 邻苯二甲酸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纯度测定 2003-01-24
- DB62/T 946-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肉牛 2002-12-06
- DB62/T 931-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胡萝卜 2002-12-06
- DB37/T 356-200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检验方法-免疫亲和柱净化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3-01-24
- DB62/T 968-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甜菜叶青贮 2002-12-06
- DB37/T 348-2003 锯齿大戟鉴定方法 2003-01-24
- DB62/T 951-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蛋鸡 2002-12-06
- DB62/T 949-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肉猪 2002-12-06
- DB62/T 965-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春箭舌豌豆 2002-12-06
- DB37/T 350-2003 花生豆象鉴定方法 2003-01-24